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5年上半年国内小麦市场供给充裕,需求较为低迷,普通小麦价格稳中偏弱,而优质小麦受供应偏紧影响走势好于普通小麦;由于2014/1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达到创纪录水平,国际小麦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外价差扩大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麦上市后开秤价格偏低,江苏、湖北、安徽、河南4省相继启动托市收购,但是由于国内小麦供需相对宽松,市场主体采购意愿不强,新麦价格受品质影响分化较为明显;2015/16年度全球小麦库存将创近年来新高,未来国际小麦价格易跌难涨。  相似文献   

2.
张浩然 《农业展望》2006,2(6):16-19
对近期小麦市场的价格走势及各市场主体的心理、行为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在新麦上市前已经出现,并且将在新麦上市后主导小麦市场。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结束之后与春节后此次收购的小麦进行拍卖这两个阶段是2006/07年度小麦市场的关键时期。同时指出,优质小麦价格的走势仍将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其价格走势将与普通小麦有所不同。近期小麦市场关注的焦点是收割期间的天气。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国冬小麦连续第8年丰收,国内市场供应充足,陈麦价格整体平稳,但普优麦价差达到历史高位。新麦上市后价格高开稳走,国家托市收购未能启动,新麦收购市场化特点明显。2011/12年度全球小麦供需形势好转,国际小麦价格高住震荡,国内外差价升至高位后迅速回落。预计后期国内小麦价格将稳中趋强,国际小麦价格或将进入高位调整期。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国内主产区新麦上市时点渐趋临近,市场主体对陈小麦的购销兴趣将逐步转移至新小麦收购市场,预计后期天气及政策将决定国内主产区新麦价格运行空间,价格将进一步反映麦市供需关系。2004~2014年,国内小麦总产从9195万吨增加到1.3亿吨,2015年国内小麦总产量1.3亿吨,同比增长3.32%。国内小麦连续12年丰产使得其有效  相似文献   

5.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6,2(2):18-20
2005年国内小麦收购价和批发价总体平稳趋降,国际价格波动上行。2005年小麦平均收购价比2004年高3.32%:小麦平均批发价整体略低于2004年。2005年小麦国际价格基本呈波动上行态势。预计2006年国内小麦价格走势将以稳为主.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2005年中国小麦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均大幅减少,预计2006年中国小麦进口将进一步减少.而出口则要逐步增加。预计2005/06年度中国小麦收获面积3.4亿多亩,单产与2004年的284kg/亩相比.持平略增;总产量约9700万t,比2004/05年度增5%左右。小麦进口200万t左右,比2004/05年度减少70%以上。两项合计新增供给9900多万t.比2004/05年度减少112%左右。预计2005/06年度小麦消费总量为1.01亿t左右.比2004/05年度微略减少。由于小麦新增供给不能满足当年需求量,需动用库存弥补。  相似文献   

6.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7,3(4):10-13
分析了国内小麦及面粉的市场形势和国际小麦价格走势,指出,国内小麦收购价小幅波动,优普麦批发价走势趋稳,今年第一季度小麦面粉价格随着小麦价格的回落也开始下跌并趋稳。最后对后市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2011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在成本支撑和经济低迷等主导因素博弈中呈戏剧性走势,即上半年节节攀高,下半年掉头俯冲,震荡下行。全球小麦市场走势类似,供需形势由上半年的偏紧转为下半年的较为宽松,国际小麦价格高位震荡后逐渐走弱。国内小麦连续第8年丰收,市场供应充足,但在成本推动及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支撑下,价格整体小幅波动上升;新麦上市后价格高开稳走,国家托市收购未能启动,新麦收购市场化特点明显。2012年上半年全球小麦供需形势较宽松,北半球小麦播种面积持平略增,价格存在下行压力,而全球经济形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小麦市场也存在波动风险:国内小麦市场供给充足,冬小麦播种面积稳定略增,播种质量提高.但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及国家“稳中求进”的推进经济工作主基调下,整体将保持稳中上升。  相似文献   

8.
供求判断:国内供求:预计2002/03年度国内小麦产不足需,库存下降,但总供给仍较充裕。国际供求:据有关方面资料分析,预计2002/03市场年度全球小麦减产,消费增加,库存下降,贸易格局出现变化。预计2002/0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比上年度减少2.1%。消费量增长1.9%。库存将减少2856万吨,是1983/84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价格走势:国内:国内产区小麦价格比较平稳。1月份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农户出售的小麦平均价格为1087元/吨,2月份为1080元/吨,比上月下降0.6%,同比增长5.2%。普通小麦批发价走低,优质麦稳中企高的趋势更加明显。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白小…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国内小麦市场受面粉终端需求清淡、政策性小麦持续投放、新季小麦增产增质等影响,市场运行较前两年整体偏弱,价格维持弱势震荡走势。其中,上半年小麦价格整体稳中趋弱,下半年随着新麦上市、托市启动,价格有所回升,但仍弱于上年同期。据中华粮网监测,截至2014年末,全国小麦收购价格指数142.9,较年初下跌2.2%。一、2014年小麦市场行情回顾纵观2014年国内小麦价格行情,整体呈现先跌、再涨、后弱的运行态势。分阶段来看:  相似文献   

10.
李喜贵 《农业展望》2007,3(3):20-24
分析了近期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市场热羔以及价格走势。2006/07年度中国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偏紧,2007/08年度玉米需求趋向理性增长,玉米供求关系将延续紧平衡态势。2007年国内玉米价格进入南价区域,玉米价格上涨节奏可能打破2004~2006年的稳健态势,表现为波动幅度相对扩大,波动规律不好把握。2006年秋粮上市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反季节上涨,而2007年1~3月份玉米价格处于调整期,预计4月份开始国内玉米价格有望进入季节上涨通道。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矮败小麦材料选育超级小麦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矮败小麦材料在育种中的作用、价值及其育成的优良品种和育种材料,介绍了利用矮败小麦材料进行轮回选择的一般程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小麦配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与糯小麦渝L-2按10.0∶0、9.0∶1.0、8.5∶1.5、8.0∶2.0、7.5∶2.5、7.0∶3.0、6.0∶4.0和0∶10.0不同的比例配麦,测定其蛋白质、淀粉特性及面条加工品质的变化。[结果]渝麦12号与渝L-2按不同比例配麦后,9个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均表现出极显著和显著差异。渝麦12号的面条加工品质较好,随着渝L-2添加比例的增加,面条的适口性、韧性、光滑性得分显著提高,总分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渝L-2添加超过一定比例后,继续提高渝L-2添加比例,面条的适口性和韧性得分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最适宜的配麦比例为8.5∶1.5,即85%的渝麦12号搭配15%的渝L-2,可显著改善面条的加工和制作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杨赞林  甘斌杰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6):572-574,577
论述了小麦抗( 耐) 赤霉病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育种策略及成果推广。  相似文献   

14.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生抗 2号”(原名“宁 94316 2”)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育成。1 选育经过  1991年配置杂交组合“Alondra”/“繁 6 0 0 96” ,获得杂种F0 种子 ,当年秋播获F1植株。 1992年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获得一批单倍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小麦幼穗提取液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选取1997年有代表性的2个组合97(1),97(2),以C17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加小麦幼穗提取液0,10,20,30,50mg.L^-1,以比较幼穗提取液对小麦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幼穗提取液质量浓度增加,小麦花药愈伤诱导率,愈伤分化率及绿 产量的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并且在加入30mg.L^-1幼穗提取液时,三项指标在两组合中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6.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取得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秉华研究员领导的科研组研制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我国小麦育种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从健康小麦植株内共获得98株内生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初筛出6株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离体和活体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系统研究该6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JY2001-4和JY2001-10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穗部活体试验中,JY2001-4和JY2001-10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3.33%和86.67%,治疗效果分别为73.33%和78.33%;田间药效试验中,JY2001-4和JY2001-10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60.49%和67.34%,治疗效果分别为53.01%和55.33%。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不同品系白粉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清  陈凯  徐关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51-1151,1183
通过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对2003年从华北北部203份材料中选育出来的抗病性、丰产性好的48份材料再次进行成株期和苗期抗白粉病鉴定。鉴定结果:成株期免疫材料有24份,高抗材料9份,中抗材料6份。苗期无免疫材料,有高抗材料31份,中抗材料10份。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桐麦间作系统中小麦各部分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外小麦种子生物量差异显著,系统外的小麦生物量高于系统内;同一间作模式内生物量分布受距树行远近影响,处于模式中央的小麦各部分生物量都是最大的;影响小麦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为小麦品种和穗密度,间作模式和距树行远近对小麦种子生物量有一定影响,但对小麦总生物量影响较小.桐麦间作系统内外小麦种子单穗生物量的差异较总生物量的差异小;影响小麦种子单穗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为小麦品种,其次为距树行远近,而间作模式和小麦穗密度对其影响甚小;不同小麦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一致,在桐麦间作系统麦田东边,豫西832各部分生物量都有比西边减小的趋势,秸秆生物量平均减少5%;矮早各部分的生物量都有比西边增大的趋势,秸秆生物量平均增大6.5%,小麦种子生物量平均增大3.5%.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矮败小麦在选育育种材料、建立目标性状基因库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矮败小麦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