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地域辽阔 ,名山遍布 ,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中国茶的发现、利用、栽培和名茶制作及茶文化的传播 ,佛门僧人立下不世之功。僧人饮茶盛于中唐 ,比世俗茶事早几百年。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有记载 :唐玄宗开元间 ,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 ,学禅时不睡不吃晚餐 ,只许饮茶。禅僧各自怀侠 ,到处煮饮 ,从此仿效 ,遂成风俗。正如唐诗人李咸用《情僧寄茶诗》所说 :“空门少年初志坚 ,摘芳为药除睡眠”。茶与佛门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茶圣陆羽本身就是佛门出身 ,他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3岁时育于竟陵龙盖寺 ,由主持僧智积抚养 ,9…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前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当前,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中饮用价值最高最普遍的天然饮料。有50多个国家生产茶叶,11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170…  相似文献   

3.
饮茶思源     
茶叶作为饮料起源于何时,现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茶为药料时期已有煎煮而饮,既是药品又是饮料;有的认为古代以茶作为祭祀品时已有饮茶之事了。尽管说法不一,但顾炎武《日知录》中说的“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这是比较可信的说法。要知饮茶的起源,就应了解开始利用茶树的时间和地区。茶树究竟起源于我国何地,目前也有不同的观点。从历史上的记载史料来考证,古代四川与滇、黔、鄂、湘等省交界处的山区,所谓巴蜀国,自古就已利用茶为药料和食品了。据《华阳国志》记载,汉代的  相似文献   

4.
湘西是比较集中的土家族聚居地。这里山峦迭嶂 ,环境宜茶 ,是茶树原产地向东扩散的关键性过渡地带。茶叶作为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长期的演化发展中形成独特的土家茶文化。湘西茶叶自古有名。《桐君录》载 :“酉阳产茶。”说明在东汉时湘西就有产茶的记载。《荆州土地记》载 :“武陵七县通出茶 ,最好。”《永顺县志》载 :“唐代溪州以茅茶入贡 ,其为生产地可知”。《通典》 (杜佑 )记载 :“永顺、龙山、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贡”。说明在南北朝时期湘西就产好茶 ,唐朝时期即有名茶入贡。《古丈坪厅志》载 :“湖南以茶富。……茶之利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茶作为一种饮料,从古代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和利用,至今足有数千年的古老文明史。饮茶始于何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源于我国。从一些资料记载,最早开始利用茶作为饮料,应该说是商周时代。  相似文献   

6.
谢萍娟 《福建茶叶》2000,(Z1):26-28
中国是茶的故乡 ,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 ,从远古神农时代至今 ,中国茶叶发展已经有 50 0 0多年的悠久历史。茶叶的利用由单纯药用发展到被普遍饮用 ,逐渐上升为有讲究的品饮 ,成了一门艺术。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 ,同样是泡茶 ,“饮”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而“品”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 ,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 ,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 ,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和“艺术”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原始社会就开始采集和利用茶叶,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之说。据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出有芳药香茗。”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利用茶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西南地区是我国茶叶的发祥地,三国时期,茶进一步在江南地区推广,当时东吴的上层社会已经在饮茶了。《三国志》卷65《吴书二十·韦曜传》载,  相似文献   

8.
茶宴,就是以茶代酒款待宾客之举。它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的《吴书·韦曜传》记载:“孙皓(注:吴国君主)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晋中兴书》记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又据《晋书》的《桓温列传》载:“温性俭,每讌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可见,以茶代酒,茶点作宴,晋代就开始了。不过,茶宴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首见于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又加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中国红茶之起源,早在明代初期(1368~1375)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刘基《多能鄙事》中有:“兰膏茶”、“酥签茶”均以红茶调制);17世纪初,福建省武夷山已盛产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中国小种红茶(souchong)--“武夷(Bohea)”运往荷兰,1618年和1650年又相继将中国红茶运往英国、西欧和北美等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一 )南朝时饮茶典故中子鸾子尚兄弟颠倒陆羽《茶经·七之事》中的前目上有南北朝时南朝“新安王子鸾 ,鸾弟豫章王子尚”字样 ,后面的全文是 :“《宋录》 :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 ,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 ,子尚味之曰 :此甘露也 ,何言茶茗 ?”有人想把此典故人物说得通俗些 ,写成“新安人王子鸾、豫章人王子尚”兄弟如何赞美茶。文章加了个“人”字 ,便成姓王的了”。恰与笔者同姓 ,我知古之饮茶王氏 ,汉有王褒 ,南北朝时有王肃 ,未见还有这两位王姓饮茶名士 ,待查看他们的生平。检南朝·梁·沈约《宋书》 ,唐初李延寿《南史》 ,…  相似文献   

11.
桂花的栽培和利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楚辞·九歌》中就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说明古人已利用桂花酿酒了。唐代蔡君谟所著并经明代顾之庆删辑的《茶谱》中,就有“木樨(桂花)、茉莉、玫瑰、蔷薇、蕙兰、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的记载,说明桂花也用作窨茶了。桂花树姿优美,终年常青,花幽香清雅,不仅是绿化和观赏的优良树种,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所以栽  相似文献   

12.
试论茶园间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茶园套种间作史据现有文献资料记载,我国的茶园间作,早在唐朝就有之。韩鄂《四时纂要》有“二月种茶。……此物畏日,桑下竹阴地种之皆可。……四面不妨种雄麻黍稷等”的记述。宋朝有茶园间作桐树的记载。1186年,赵汝砺《北苑别录》:“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当时茶园间作桐树,已普遍推广,桐木既可为茶遮阳,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巩志 《福建茶叶》2000,(4):47-48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的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茶一开始 ,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 ,他们提出“以茶养廉” ,对抗“奢侈腐败”之风。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 前言》援引“商书·酒诰》说 :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 ,腥秽上冲 ,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 ,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 ,所以严禁饮酒”。公元前 10 66年 ,周武王在“伐纣会盟”时 ,有南方八个小国 ,将部落子民为药用的茶 ,作为礼品 ,献给武王 ,“以茶代酒” ,于是武王用茶设宴 ,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侯 ,部落酋长。这种以茶…  相似文献   

14.
品茶与分茶     
陆放翁《临安春雨初霁》诗中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何谓分茶?看了几本诗选,各家注释不同。《宋诗一百首》注:“分茶即品茶”。《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分茶。犹言品茶。分,鉴别的意思”。《宋  相似文献   

15.
茶竹缘丛谈     
黄飞 《中国茶叶》1994,16(5):7-9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国家,从“神农尝百草得茶”,先民以茶为药,以茶为食,以茶为饮,进而栽茶制茶,直至茶成为日常生活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也是最早利用竹的国家,从女蜗开天辟地以竹为笙簧和后羿竹箭射日的神话开始,到商代记载文字的竹简,进而民间日常衣食住行的用竹、食竹(笋).中国的茶文化和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两者分别沿着各自的洪流奔腾向前,然时时汇聚交融,形成了许许多多璨璀迷人的“茶竹缘”“小岛绿洲”.茶竹知己,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化学成分是茶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根本要素,也是茶作为人类主要饮料的基础。公元前2737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发现了茶叶的解毒作用,《神农本草》中有过记载。东汉(公元200年)已发现茶叶兴奋 神经中枢的作用,华佗所著《食论》中有“苦茶久食,益思意” 的叙述,明代(公元1368—1628)顾元庆所著《茶谱》中阐述更  相似文献   

17.
武夷品俊寰球同珍 --为武夷山首届世界遗产节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志 《福建茶叶》2001,(2):47-48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双绝于人寰.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今福建建瓯市)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羈利通天下”②,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③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是中国茶叶输入欧州最早的茶类,欧人称颂"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把武夷茶订学名为"Thea  相似文献   

18.
茶树的核型及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我国是茶树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700年的殷商时期,我国人民就把茶叶当作药用。春秋后出版的《尔雅》称茶叶为“槚”,《唐本草》采用了“茶”这个词。因此,无论从植物地理分布或人类对茶的饮用历史来看,茶树都是中国原产。1823年英人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乔木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新石器时代,福建宁德就有彩釉陶茶具。有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镇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376),这比世界最早的茶书陆羽《茶经》(780)间世要早404年。陆羽《茶经》记载:“福州、建州(今建瓯)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20.
原文: 一、种茶宜择山高向阳之地,有黑土砂砾者种之,其味清远兼有岩骨花香之胜。 诠释: 俗话:“高山出好茶,平地产好茶。”明·熊明遇《岕茶记》也述:“茶产平地,受土所多,故其质浊。”宋子安北苑《东溪试茶录》:“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唐·陆羽《茶经》记载:“上者生烂石(有光彩的砂砾土),中者生砂壤,下者生黄土”。这些都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