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届国际家畜染色体显带核型标准化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家畜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应用了能产生显带核型的染色技术,而且有关家畜正常和异常染色体显带核型的各种观点屡有报道。为了便于比较,急需确立若干显带核型的标准化形式。本届会议的最终目的是对染色体主要的 G带型作充分详尽的描述,以便进行单个染色体的确切鉴定。鉴于在绘制家畜分带图方面的研究尚属有限,因此欲求家畜染色体显带型的详尽描述(如用于人类相似的单个分带的界标和编号系统)似乎为时过早。在完善 G 带型标准描述的  相似文献   

2.
对獭兔体细胞染色体常规组型、G-分带核型和18S+28S NoRs定位及数目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獭兔的染包体常规组型为2n=44,12m+11sm+12st+9t;獭兔G-分带核型与Read-ing会议制定的家兔标准G-带核型基本一致;獭兔的Ag-NoRs定位于13、16和20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以及21号染色体长臂端部,单个细胞银染颗粒数目分布范围为1~6个,平均数为3.68个,众数为4。本研究还从细胞遗传学水平对獭兔的品种特征以及与其他品种家兔比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鸡种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结合,家鸡染色体的研究又现其生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地方鸡种的染色体核型、带型以及细胞遗传标记的研究状况,并对家鸡染色体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核型分析是根据动物染色体着丝点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并借助染色体分带技术对某一生物的染色体进行比较、分析、排序和编号。其分析以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对象。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鉴别原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经行核  相似文献   

5.
牛的染色体研究简况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的染色体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Kralinger就已确定了牛(Bostaurus)的染色体数为2n=60。到了五十年代,由于染色体理论的发展,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的发明,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的使用,使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进入非常旺盛的时期。七十年代以后,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染色  相似文献   

6.
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出现,使家鸡的染色体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作者从家鸡染色体核型研究简史、显带研究及其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3个方面对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旨在对其有一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促进其进一步研究,并为其它禽类的染色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家鸡的染色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染色体分带的研究进展,对家鸡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染色体技术在家鸡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即:家鸡起源进化和亲缘的关系;远缘杂交不育机理;种鸡的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水平的遗传标记;家鸡的基因定位;性别决定机制与性别控制。  相似文献   

8.
细胞遗传学在我国牧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细胞遗传学知识在牧草研究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研究,初步论述了一些高产优质牧草的远缘杂交、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组型分析、分子标记和无融合生殖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牧草中细胞遗传学知识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核型分析对于研究物种的起源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自上世纪末确立了用固定切片法进行染色体研究以来,随着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完善,包括人类在内的核型分析。取得了突出进展。由于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染色体大多较小,研究难度较大,故报导较少,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带技术,使核型分析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4头长白后备种公猪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1头公猪具有异常核型。经染色体组型、G-分带、C-分带分析,确定该公猪携有染色体13/17易位,其核型为2n=37,XY,rob(13/17)。该公猪的3头(♀)同父半同胞中,有2头携有13/17易位。该公猪的父亲也携有13/17易位,表明先证者公猪的13/17易位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由其父亲遗传得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红球姜(Zingibe zerumbet)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并对该物种基因组的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利用PI和DAPI组合(CPD)染色与45Sr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对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红球姜具有2对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第5号和第10号染色体的短臂,对应于相应染色体上的显著CPD带区。基于rDNA位点和染色体测量数据,建立了红球姜准确而详细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  相似文献   

12.
加州野大麦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倍体加州野大麦(Hordeum californicum)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加州野大麦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进行依次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背景中的加州野大麦染色体都显示较强的末端带,7对染色体之间带的数目和强弱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和普通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分开来;以45s r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二倍体和双二倍体中加州野大麦的NOR位点均位于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基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结果,利用Motic images plus 2.0 ML软件"数码显微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核型分析,确定加州野大麦的核型为2n=2x=10 m(2SAT) 4 sm,属于较为对称性核型(Ⅱ A);加州野大麦染色体核型的建立,为利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转移加州野大麦的有利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chromosome)是真核生物的重要细胞器,它作为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在遗传上是很稳定的,在进化上是保守的。每一个物种的染色体都有特定的数目和形态,用特定的细胞学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1〕。因此,从细胞遗传学角度分析禽类染色体结构成为种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白草染色体核型与C-显带。核型K_(2n)=2x=18=16m(2STA)+2st,第5对染色体短臂带随体。未经分带处理时,前中期和中期染色体显示末端和着丝点带,晚中期染色体不明显分带。C-带处理后,原不明显分带的染色体显示出明显的末端带。由于白草染色体的这种特殊分带现象,为研究染色体分带机理提供了一种好材料。本文最后对分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结合,禽类染色体的研究又现其生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近20年来禽类的染色体核型、带型的研究状况,并对禽类染色体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结合,禽类染色体的研究又现其生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近20年来禽类的染色体核型、带型的研究状况,并对禽类染色体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前,覆盖人类、植物、畜禽、微生物等100多种物种全基因组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在不同时间、不同群体中相继产生,为物种基因资源的保存、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细菌人工染色体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结合能够将物种的大片段基因组DNA杂交在染色体上,确定基因或标记物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从而成为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论文对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染色体结构与核型分析、疾病与肿瘤病原学研究、基因和标记物的定位与细胞遗传图谱绘制、基因组比较作图及物种进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海南黄牛染色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家畜细胞遗传学也广泛展开并逐渐应用于畜牧生产的研究,在我国目前已开始应用于对家畜品种资源的考察方面。我国牛种志中把中国黄牛按自然分布及其生态条件概为3大类(1)北部牧区草地黄牛,(2)中部华北农区黄牛;(3)南部亚热带及热带黄牛。这样仅根据所处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做品种分类是不够的,还应深入考查其遗传特征。据报道国内外已进行过染色体研究的牛种约50多个。国内在这方面工作还不多。本文以广东海南黄牛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它的染色体特征,试图为确定海南黄牛的品种类型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方蜜蜂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载体。蜜蜂染色体的研究,对于了解蜜蜂的系统演化,性别决定,个体发育和生理过程的平衡控制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蜜蜂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发展细胞遗传学理论,对蜜蜂遗传育种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技术的应用,对蜜蜂遗  相似文献   

20.
牛常染色体的罗伯逊易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由于数量多,分布广,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对牛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在所有家畜中最受重视,进展最快。Ulbrich和Weinhold(1963)及Basrur与GilMan(1964)等对牛的染色体组型作了研究,指出牛的染色体为30对,有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除性染色体外,29对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点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