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一般特征、森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无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进行了叙述,分析了喀斯特森林现状及现状的成因,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恢复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建立立体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采育并举、劳务输出等多种喀斯特山区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定量评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是生态经济学的难点.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状态进行定量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极不协调,生态赤字为-1.120 787 5 hm2/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赤字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人地矛盾系统协调理论,以喀斯特流域为单元,以参与型农村社区发展为依托,以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因地制宜治理石漠化生态环境与改变传统的落后农业生产模式及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针对石漠化环境人地系统缺水、缺土、缺林与贫困的核心问题,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社区发展在内的多种技术措施加以捆绑、组装和科学配置,开发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并在贵州花江峡谷区进行示范。建立了以沼气为纽带,以经济林草种植和庭院养殖为主要链环结构的农村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即“椒(庭园种植)-猪(庭院养殖)-沼(家庭能源开发)”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得出石漠化环境是能够治理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庭园经济     
庭园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有利于营造良性的生态环境。乡村政府和农村工作干部,要为庭园经济多做服务工作,为农民组织营销,发展流通渠道,开辟专业市场,形成支柱产业。发展庭园经济,创造绿色家园。庭园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适应农村经济环境,尤其适应山区经济环境。可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搞多种经营,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形成支柱产业创造条件。 西部大开发中,四川苍溪县的农民开发房前屋后自留地、承包地、非耕地,家家户户搞起了庭园经济,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西部开发中贵州喀斯特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理论的角度上,对喀斯特生态区进行换位思考,审视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生态区现状与未来和自然资源条件,把喀斯特生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和切入点,提出了喀斯生态区产业生态化,并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并阐述其主要导产业的选择和喀斯特生态区资源优势发挥的主要技术支撑与需求。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生态恢复与生态立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到喀斯特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在贵州生态立省的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贵州生态立省目标实现的核心环节,同时又是贵州生态立省的保障条件。文中最后对“喀斯特省”贵州生态立省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几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最大支流,由乌蒙山东麓的贵州高原奔腾而下,横切七曜山的褶皱山脉,在涪陵汇入长江。在流经的石灰岩广布的区域,乌江及其支流不仅雕塑出了令人惊叹的喀斯特奇观,也造就了碧水翠峡、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天堂。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92.5%。贵州又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分布中心,喀斯特地貌占了国土面积的73%。可想而知,贵州"地无三里平"的来历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F0002-F0002
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批准建设。贵州省林科院为其技术依托和建设单位。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开阳站和茂兰站两部分组成。开阳站位于贵州中部的开阳县境内,包括香火岩、南江和小南江3个试验小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以喀斯特峡谷森林和喀斯特复合地貌上的亚热带原生性较强的次生林为主要森林植被。该试验区属乌江流域喀斯特中山地貌,拥有风光旖旎、景象万千,发育典型、气势宏大的喀斯特峡谷风光和类型多样、姿态万千的动植物类群,是一座天然的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从关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到关注石漠化农村社区发展是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石漠化综合防治可持续性的核心在于满足当地社区具体需求并促进环境、社区及人的综合发展。基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喀斯特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的研究实践,对贵州花江示范区的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与生态重建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以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山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该县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总面积2071.92km2,石漠化土地面积56060.1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41101.7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3.32%,潜在石漠化面积30210.0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6%。分析该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现状、主要危害以及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喀斯特地区缺水问题;合理进行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和生态补偿渠道;加快石漠化地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科学合理地进行植被修复;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等生态修复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近年来在河北省山区兴起的生态经济沟建设为例,探讨了山区开发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认为在把山区生态经济建设作为新型的山区经营模式看待的同时,还应从开发、利用、保护山区资源出发,设置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以考察投资带来的整体效果,力求使山区开发建设,以较少的投入耗费,取得更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东北山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区域之一 ,尽管资源丰富 ,但脆弱和日益失衡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 ,搞好前期规划 ,是建设山区生态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然生态破坏是中国当前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因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不但影响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诱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灾难,部分地区土地石漠化严重。因此,如何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清镇市为例,通过多年的调查和探索,分析研究如何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合理保护森林资源和治理生态环境,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供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一直是困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以洪雅县生态示范区为例,指出山区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山区的特点探讨了在山区建设生态示范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人类长期以来对山区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土地退化,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文中叙述了国际社会对山区问题的认识和采取的行动,论述了国外对山区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山区可持续管理的经验,介绍了2002年“国际山区年”的目标和开展的活动,并对综合开发我国的山区资源和发展我国的山区经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贵州有野生攀援植物782种(含种以下分类群),隶属59科177属。其中木本554种,占贵州攀援植物总数的70.8%,主要为落叶种类。按不同的攀援习性,主要分为缠绕型、卷须型、吸附型和棘刺型。资源分布遍及全省,以东、东南、南及西南部山区最为丰富。本文主要对其资源特点及其在石山绿化、水土保持、园林绿化、藤制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典型山区村——太湖源镇白沙村的案例,采用参与式访谈等方法,阐述了白沙村的发展历程,并对其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白沙村发展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们满意度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白沙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包括: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拓展村民增收渠道;多方参与改革进程,共同拉动经济转型,并提出了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加快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未来五年四川省将陆续在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与资源开发项目。由于这一区域是四川乃至全国生态环境脆弱区,项目建设所引发的各类生态风险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重大项目的自然地理区位视角入手,分析加强项目生态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与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三大风险与四大成因,提出加强项目生态风险预控管理的五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