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综述了护坡植物研究背景、现状、护坡植物功能、护坡植物选择的依据与标准以及常用护坡植物种类,提出了以研究野生岩生植物为突破点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浅析灌木与草本植物护坡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灌木与草本植物结合的护坡技术是解决保持水土、稳定边坡、美化环境等综合效益最佳的护坡途径之一.主要阐述了灌草植物护坡的条件和属种筛选依据,分析了灌草植物结合护坡的效应,并介绍了灌草植物结合护坡的组合搭配原则.  相似文献   

3.
河道整治工程中灌草植物应用研究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道边坡结构的破坏, 加剧了河坡生态环境恶化。采用生物护坡,尤其是栽植灌木和草本,可明显改善边坡的水土保持能力。植物发达的根系通过锚固作用和加筋作用有效地提高坡面的稳定性。种植植物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边坡的生态功能,增加其抗侵蚀能力。灌木和草本是用于护坡的主要植物,现阶段用于护坡的灌草大多是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植物种。不同土壤、气候条件及不同地区和地域适宜种植的灌草植物不同,因此采用种植灌草护坡应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宜植物,否则很难成功。分析阐述了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护坡机理,并总结了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主要使用的部分灌草种。最后列举了一些适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环境的护坡灌草,以期为护坡工程中灌草植物的选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平西高速公路曹家堡段护坡植物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1年秋季护坡筛选试验的基础上选用31种植物,于2002年春季在平西高速公路曹家堡段,进行人工植被建植技术研究,初步筛选出近20种适于该地区高等级公路护坡生态植被恢复的植物,并提出了灌木和草本植物混播建植人工群落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秋季护坡筛选试验的基础上选用31种植物,于2002年春季在平西高速公路曹家堡段,进行人工植被建植技术研究,初步筛选出近20种适于该地区高等级公路护坡生态植被恢复的植物,并提出了灌木和草本植物混播建植人工群落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的建设必然导致大量裸露岩石边坡的产生,为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其进行植被恢复。本文通过对成雅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成雅高速公路护坡技术、护坡植物及边坡植被护坡模式,为西南地区尤其是山区和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提出建议,以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的建设必然导致大量裸露岩石边坡的产生,为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其进行植被恢复.本文通过对成雅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成雅高速公路护坡技术、护坡植物及边坡植被护坡模式,为西南地区尤其是山区和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提出建议,以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北京潮河护坡植被质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在北京市密云县潮河河坡进行灌草植物护坡组合模式的筛选,以护坡植被质量评价6种灌草种植模式,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密云潮河护坡不同种植模式的护坡植被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判,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结果表明:荆条(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cv Fine Lawn)混植护坡植被质量最优,可以有效地护坡;高羊茅和小冠花是优秀的护坡植物,适用于北京地区固土护坡。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传统护坡工程的弊端,指出生态护坡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阐释了生态护坡的内涵、概念、种类及选用原则。回顾了生态护坡的发展进程及现状,指出了目前生态护坡研究和工程现状的不足,并最后对生态护坡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边环境建设包括截污、清淤、护岸、绿化等内容。人们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处理、两岸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不少研究。对河道护坡、护岸生态防护工程建设的研究也有了起步。本文对原有城市河道的护坡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吸收国外河道整治方面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的经验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现代河道生态护坡所采用的新材料和护坡结构形式,并根据工程实例对格宾块石生态护坡技术进行了总结探讨,从而为城市水利向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区道路边坡植物配置及群落建植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产生了大量的道路边坡。恢复和重建道路边坡的生态植被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深圳的生物气候特点和道路边坡特点,结合大量道路边坡生态工程实践,总结了深圳地区道路边坡植物配置及群落建模技术。提出根据生物气候的地带性,道路边坡环境的适应性,植物形态共生的互补性,以及生态景观的统一性,以灌木为主,以豆科植物为主,以地方乡土种源为主,多科属、多品种结合,构建乔、灌、草、藤、蕨立体群落。  相似文献   

12.
坡度对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早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坡度的相邻两边坡上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护坡植物群落早期阶段连续2年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ntil)3类物种最早在群落中定居,3类物种数占物种总数比例为56.00%~84.62%。(2)香根草种植两年后两坡面上植物群落开始出现分化。其中,1#坡面(坡度小)有利于香根草种群的发展,但也有利于乡土植物种在其中定居,植物群落保水效果也较好。(3)秋季植物群落特征规律明显,表现为:1#坡面(坡度小)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随时间上升,植物群落优势度指数C′则呈现随时间下降;而2#坡面(坡度大)表现规律则相反。(4)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R与群落中香根草物种优势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与群落中香根草物种优势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优势度指数C′均与群落中香根草物种优势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生境胁迫的重要机制。本试验以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上播种的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生长旺盛期的成熟叶片及凋亡期的衰落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坡向,不同时期的叶片氮磷含量,研究坡向对恢复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阳坡、平地到阴坡,恢复植物成熟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逐渐降低;阳坡上老芒麦,平地上冷地早熟禾以及阴坡上小花碱茅的衰落叶片氮含量较低而氮素重吸收效率较高;恢复植物氮素重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磷素重吸收效率,且此效应在阴坡上显著高于阳坡和平地。在高寒矿区渣山恢复中,应依据坡向差异选择养分重吸收效率较高的恢复物种,如阳坡上适宜播种老芒麦和冷地早熟禾,平地上适宜播种冷地早熟禾,阴坡上适宜播种小花碱茅,有助于提升渣山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松山地区优势乡土灌木溲疏(Deutzia scabra)和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系挖掘法、原位拉拔力测定法和Win-RHIZO根系扫描法,对岩石边坡和土石边坡条件下两种植物的根系形态及拉拔力进行研究,为探讨不同坡质条件下植物根系适生策略和固土护坡性能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岩石边坡下溲疏的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和比根长均显著大于土石边坡(P<0.05),岩石边坡下胡枝子的根长密度和比根长均显著小于土石边坡(P<0.05),根重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两种坡质条件下,溲疏基根数量差异显著(P<0.05),土石边坡无基根,岩石边坡下,胡枝子基根直径显著大于土石边坡(P<0.05),但基根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3)相较于地上部,坡质对根系生物量影响更大,岩石边坡下,两种植物的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显著大于土石边坡(P<0.05);4)坡质对植物根系的拉拔力最大值影响较大,溲疏、胡枝子分别在岩石边坡、土石边坡表现出较强的固土护坡能力。综上所述,坡质对溲疏和胡枝子根系形态结构和力学特性作用明显,根系通过改变空间造型和分布策略适应复杂的地下环境,使自身的生长效率及护坡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李建强 《草业科学》2005,22(6):115-118
黄土路堑边坡植物防护是绿色通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绿化难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不仅严重影响着绿色通道建设的连续性和应有的景观效果,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安全运行.通过对禾本科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豆科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4种草本植物进行的容器苗育苗试验以及对其在铁路黄土路堑边坡上进行的钻穴栽植容器苗工艺试验、均匀度和整齐度的分级比较,结果表明:黄土路堑边坡绿化中4种植物从优至良依次为小冠花、红豆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钻穴栽植容器草苗是绿化和防护黄土路堑边坡的一种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6.
坡向坡位和撂荒地对云雾山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对封育21年的云雾山典型草坡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4种酶活性在坡顶和坡底分布均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坡面任何坡位均表现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坡面则表现为阴坡>撂荒地>阳坡。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剖面土壤4种酶活性随剖面层次的增加而降低;在坡顶和坡中部土壤剖面脲酶活性波动较大,在坡底为阳坡>阴坡>撂荒地。封育增加了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其影响深度从坡顶向下而增加;长期封育增加了深层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含量,从而降低了相应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剖面土壤4种酶的活性与对应土层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敏感地揭示了植被恢复对土壤肥力提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小明  王志泰  杨振 《草业科学》2013,30(2):196-202
为了解石质边坡人工植被建植初期群落的动态,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常规群落调查法,对高速公路石质边坡人工植被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观察期内,样地中共出现了47种植物,分属13科41属,主要为禾本科、豆科和菊科三大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数量组成发生季节性变化,最大值出现在2009年9月,记录物种数21种,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2月,记录物种数5种。边坡群落中不同功能群植物分布结果表明,豆科植物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植物生活型分布结果表明,多年生植物生长相对稳定;植被建植1年内黑麦草(Lolium perenne)始终占据明显优势;群落类型为黑麦草草本群落。群落物种呈均匀分布,没有分层现象;群落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季节波动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黑麦草重要值与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寒区公路不同坡度护坡土壤性状和群落特征及功能群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G248公路高寒草原区红原县机场段的4个坡度(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护坡,进行土壤颗粒组成和理化指标、植被群落结构和优势种、功能群草种重要值等指标测定,研究坡度对物种种类、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功能群重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增加使土壤砂粒比例增大而粘粒和粉粒比例降低(P<0.05),含水量与有机质及有效N、P、K含量下降(P<0.05),使土壤易退化与沙化。坡度显著影响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和优势种种类、高度、比例及功能群植物的重要值(P<0.05),坡度越大群落密度、投影盖度和基盖度越低。故生态护坡建设应注意坡度对土壤沙化、植物种类及群落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