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受体牛胚胎移植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设计3个组.分别采用CIDR+PGF2α法、PGF2α一次注射法和PGF2α二次注射法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120头西门塔尔杂交受体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CIDR+PGF2α法同期发情处理的受体牛黄体不合格率达47.4%.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胚胎移植产犊率为45.0%,分别比PGF2α一次注射法和PGF2α二次注射法低10.2和13.1个百分点。PGF2α二次注射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的受体牛黄体不合格率仅20.5%,低于PGF2α一次注射法(P〉0.05),显著低于CIDR+PGF2α法(P〈0.05);胚胎移植产犊率达58.1%,均高于其他两组。本试验初步显示:采用PGF2α二次注射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受体牛效果好,成本较低,操作方便,产犊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明皮下注射褪黑素(MT)对荷斯坦奶牛配种妊娠率及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用计步器法确定自然发情的首次配种荷斯坦奶牛150头,对其中70头进行颈部皮下肌内注射褪黑素30 mg,12 h后进行人工输精;选择170头产后首次配种的荷斯坦奶牛进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处理,其中90头荷斯坦奶牛最后一次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的同时进行颈部皮下肌内注射褪黑素30 mg,16 h后进行人工输精。在进行二次配种的荷斯坦奶牛中选择153只进行皮下注射褪黑素。荷斯坦奶牛输精后20~35 d进行妊娠检查,详细记录首次配种妊娠母牛头数、二次配种妊娠母牛头数、产犊数。选取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的荷斯坦奶牛25头,皮下注射褪黑素8 h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褪黑素、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的含量及35 d妊检时妊娠母牛血清中孕酮(P4)含量。结果显示,与自然发情和同期排卵对照组相比,其对应的皮下注射褪黑素组荷斯坦奶牛的妊娠率及产犊率均显著提高(P<0.05);皮下注射褪黑素组的双犊率显著提高(P<0.05),首次配种妊娠率和产犊率均显著提高(P<0.05),二次配种妊娠率和产犊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激素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皮下注射褪黑素组血清中褪黑素、LH、E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35 d妊检时,皮下注射褪黑素的妊娠母牛P4含量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皮下注射褪黑素能够提高荷斯坦奶牛的妊娠率、产犊率及血清中LH、E2和P4含量,说明皮下注射褪黑素能够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并提高配种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一、马、牛幼驹(犊)性别的控制 1、马 母马在排卵前24小时输精,所产幼驹雌性为88.7%;排卵期输精所产幼驹雌性为79.6%;排卵后输精所产幼驹全为雄性。 2、牛 母牛在排卵前8小时输入冷冻精液,所产幼犊雌性的为86.67%;排卵期和排卵后输精,所产幼犊雄性的为87.7%。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奶水牛繁殖率,通过应用CIDR+PG法和Gn RH+PG法对德宏州奶水牛实施了同期发情定时输精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为87.7%和69.4%、41.8%和30.6%,CIDR+PG法效果显著优于Gn RH+PG(P0.05)。该技术的示范应用将奶水牛年平均受胎率提高到65%,比前期提高14.5个百分点,产犊间隔也缩短180d。CIDR+PG处理方法更为理想,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沈阳市奉东优良畜禽繁育基地饲养的纯种安格斯牛为供体,以基地和东陵区农户饲养的杂种牛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共获得169枚胚胎,其中可移植胚胎95枚,平均每头(次)获得可用胚胎数5.9枚。将13枚鲜胚和16枚冻胚移植给同期发情的受体牛,结果为鲜胚的产犊率为38.5%(5/13),冻胚为43.8%(7/16);将61枚冻胚移植给自然发情的受体牛时,产犊率为42.6%(26/61);冻胚的总产犊率为42.9%(33/77)。  相似文献   

6.
奶公牛犊与育肥牛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月龄育肥奶公牛犊和成年育肥杂交改良肉牛各四头,通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育肥奶公犊与杂交改良育肥肉牛的产肉性能和牛肉品质差异,为肉牛屠宰企业开发犊牛肉市场提供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屠宰率为55.38%的犊牛胴体较屠宰率56.38%的育肥牛胴体,出肉率低6.25个百分点;骨骼占胴体比例高4.45个百分点;高档部位出品率高O.35个百分点;后臀腿部位肉出品率高1.67个百分点。犊牛肉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较育肥牛高2.73、1.20个百分点,脂肪含量较育肥牛低1.22个百分点。胴体成熟72h、96h后分割的犊牛肉(外脊)剪切力值与育肥牛肉剪切力值差异极显著(P〈O.01)。成熟72h的犊牛肉(外脊)肉色值a值、L值分别较育肥牛低3.88、高6.55,差异极显著(P〈O.01);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的差异显著(P〈O.05),熟肉率指标差异不显著(P〉O.05)。由此可以看出,在产肉性能方面,育肥犊牛较成年育肥牛产肉率低,保水性低,但在肉质方面,具有细嫩、多汁、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浅红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绵羊腹腔内窥镜子宫角深部冷冻精液输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用黄体酮,PMSG对绵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46只绵羊48h同期发情率为95.65%,用冷冻精液经解冻后,活力仅0.2,借助腹腔内窥镜子宫角深部输精,情期受胎率达到72.73%,与澳大利亚Salaman教授腹腔内窥镜子宫角冷冻精液输精情期受胎率74.04%,仅差1.31个百分点(P>0.05),且其解冻后活力为0.5;与常规冷冻精液输精的情期受胎率55.45%相比高出17.28个百分点(P<0.01)。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用适量PMSG(1350-2000IU)和纯化FSH(5mg)均能诱导母牛产双胎,其双胎率分别为42.9%(3/7)和33.3%(1/3)。输精时注射LRH-A3双胎率为50.0%(3/6),较对照组25.0%(1/4)提高25.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初,对西藏藏北54头3~12岁受体母牦牛实施了同期发情试验,外源激素分别采用促排卵素LHRHA3结合孕马血清PMSG处理法和氯前列腺素(PGF2α)两次注射处理法。结果表明:LHRH—A3+PMSG法处理6-9岁和10~12岁牦牛时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为93.3%(40%)和60%(20%),二次PGF2口法处理3~5岁、6~9岁、10~12岁牦牛时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为61.1%(5.5%)、70%(40%)和50%(16.7%)。结论:LHRH—A3+PMS(;法和二次PGF3α法都是成功的同期处理方法,受体在6~9岁时同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滇西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共处理13个批次209头奶水牛。结果发情数202头,同期发情率96.65%;母牛输精202头,受胎母牛头数122头,受胎率60.39%;产犊122头,产犊率60.39%。为云南开展奶水牛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同期发情处理对安化本地水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定时输精法、不同激素处理进行同期同期发情处理,并对比青年牛与经产牛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注射Gn RH后18h~20h定时输精和注射Gn RH后观察发情症状适时输精的受胎率为分别为23.53%和37.04%;在同期发情处理后,在第一次配种后注射h CG、LRH-A3或Gn RH,受胎率分别为32.43%、29.17%和38.46%,对照组受胎率为21.05%;青年母牛的同期发情率为51.52%,显著低于经产牛的73.58%,青年母牛和经产牛配种受胎率和总体受胎率分别为47.06%、24.24%和46.15%、33.96%。因此,在安化水牛上适时输精要优于定时输精,第一次配种后注射一定剂量h CG和Gn RH能够提高受胎率,同期发情处理应尽量选择经产牛。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6):28-31
为优化推广水牛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胎次、年龄的受体母牛及不输精员对水牛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产犊率的影响。收集武鸣县8个村级牛人工授精点3 029头受体母水牛X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产犊数据,利用卡方检验方法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3 029头受体母牛经人工授精后产犊率为44.2%(1340/3029),产母犊率为82.3%(1103/1340)。以本地水牛及杂交水牛作为受体母牛,杂交水牛人工授精产犊率极显著高于本地沼泽型水牛(P0.01)。不同年龄受体母牛人工授精产犊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存在组间差异。不同胎次受体牛人工授精产犊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存在组间差异。不同输精员人工授精产犊率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年龄、胎次的受体母牛及输精员皆会影响到水牛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效果。进一步加强受体母牛选择、加强输精员培训是今后水牛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大范围推广应用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前列腺素加孕马血清促使母牛同期发情工作中,为了提高用药后定时输精的受胎效果,用 LRH—A2100微克、LRH—A3100微克、HCG1250IU(5000IU/4头)分别给三个试验组母牛在96小时定时输精前进行肌肉注射处理。通过产犊调查,空怀母牛三个试验组定时输精后情期受胎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2%、5.83%和10%;三个试验组的带犊母牛情期受胎率分别比时照组提高12.28%、9.32%和15.95%;三个试验组的带犊母牛情期产犊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均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用特克萨尔、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三个肉用品种公羊杂交改良本地原有的滩羊,寒滩杂种羊,所产后裔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特杂去势周岁公羊活重71.87kg,萨杂均64.26kg,陶杂为64.20kg,分别比同龄、同性别的滩羊高113.90%、91.25%、91.07%;比小尾寒羊高73.18%,54.84%,54.07%。屠宰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类群肉用杂种羊屠宰后胴体重比滩羊高97.67%~126.70%,比小尾寒羊高68.40%~93.13%;屠宰率比滩羊高1.72~3.88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4.19~6.35个百分点;活体净肉率比滩羊高2.21~4.72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6.61~9.12个百分点;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本地滩羊和小尾寒羊,改良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林武 《广西畜牧兽医》2009,25(6):367-367
牛属单胎动物,自然条件下的双犊率为2%~3%,三犊率非常罕见。林武报道的1头母牛连续2次产双犊、2次产三犊,实属罕见。此亦表明如能加强选配育种和采取一些先进手段,单胎的牛也有可能大大提高繁殖效率。此报道为牛繁殖能力的特殊性留下一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正> 策勒县从1980年以来,先后引入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4个品种的冷冻精液,与土种黄牛进行冷配改良。1980—87年用冷冻精液共输精配种母牛11066头,1986年全县9个冷配站用冻精配种的2505头母牛,在1987年已繁殖了犊牛1607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平均为64.15%,名列地区前茅。该县的固拉哈马乡老巴扎冷配站输精员买买托夫达同志,输精配种的226头母牛已繁殖犊牛163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达到72.12%,基本上接近国内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运伟 《动物保健》2014,(7X):41-41
万源市根据川财农[2000]241号文件精神,就《肉牛良繁体系建设模式》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对万源肉牛养殖良种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调查统计分析,万源市2013年人工输精改良本配种3万头,产犊1.5万头,提供优质肉牛0.8万头;花楼、罗文、白羊、井溪等牛人工授精站(点)改良配种效果调查,年人工改良配种1260头,解冻后下乡输精配种1080头,占1260头的85.7%;经育肥对比试验,西杂牛比本地牛日增重提高65.8%,增重每千克少耗料0.48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5.6和5.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四、如何提高母牛受胎率? 母牛的受胎率,对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通常我们期望母牛每年能生产一头犊牛,挤奶305天,还要让它能在产前休息60天,这样从一次产犊到另一次产犊所间隔的时间,大约为365天,这段时间称为产犊间隔,是衡量母牛受胎率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是在实践中要达到这一指标是很不易的,因为产犊间隔是受产后第一次配种的受胎率、每受胎一头的输精次数以及产犊至受胎的间隔时间的影响。所以我们对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就成了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定时输精技术对长期空怀奶牛受孕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产犊间隔,提高长期空怀奶牛的受孕率,笔者采用同期排卵和定时输精技术进行配种。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3月,共处理259头牛,配种200头,怀孕71头,其中成母牛50头,后备牛21头,受孕率35.5%。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用绵羊冷冻精液进行子宫内输精剂量、双侧或单侧子宫角输精和子宫角输精部位等3个试验。先用孕激素阴道海绵法和注射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试验1(A):用3头公羊的0.5×10~6、5×10~6、25×10~6和50×10~6活精子数输精,产羔母羊率分别为29.3、26.8、56.3和6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