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湖北省襄樊地区7家猪场采集病料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培养,获得36株菌株。通过菌落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确定分离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的菌株有81%,氟苯尼考42%,庆大霉素39%,痢菌净33%,新霉素31%。对阿莫西林耐药的菌株为86%,氯霉素72%,土霉素56%,卡那霉素47%、庆大霉素47%。通过本次试验可知丁胺卡那霉素可作为襄樊地区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首选药物,氟苯尼考作为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从四川省某自然保护区2014年5月送检的一只死亡青年扭角羚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杆菌,并对该分离株进行了生化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菌株纯培养后,通过菌落PCR方法扩增16SrDNA,并测定PCR产物序列,结合16SrDNA测序结果及生化特性,确定该分离株的生物学分类,然后利用药物敏感试验确定了该菌的耐药情况。将该菌株16SrDNA测序结果在NCBI数据库中Blast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它与弗格森埃希菌相似度超过99%,结合菌株生化试验结果,确定该菌株为弗格森埃希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此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等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3.
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陶家、金风、含谷、走马镇的25个养鸭场(户),对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结果从病死鸭分离到Ⅰ-Ⅶ12株细菌,其中Ⅰ-Ⅵ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Ⅶ-Ⅶ菌株为沙门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100%,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奥格门丁,其敏感率为75%,庆大霉素为66.67%,而对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也达83.3%;且分离到的12株菌都具有多重耐药,以Ⅱ菌株最强,在26种抗菌药物中对22种产生耐药性,耐药率达84.62%,次为Ⅵ和Ⅷ菌株80.77%(21/26);Ⅹ菌株为65.39%(17/26),Ⅶ菌株为57.69%(15/26),最低的Ⅲ和Ⅸ菌株也达15.39%(4/26),可见在这一地区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的多重耐药已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4.
湖南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药物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湖南47个规模化猪场发生典型仔猪黄、白痢猪只的63份腹泻病猪分离出63株大肠杆菌,其中12株作致病力试验均有致病性,对25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大肠杆菌对胺卡那霉素和头孢唑啉敏感,敏感菌株分别占98.41%和92.06%;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且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聊城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6大类13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中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耐药测试结果进行多重耐药分析,绘制耐药图谱。结果表明:分离病原菌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链霉素、磺胺甲唑及氯霉素等多种药物已经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已经达到85.2%,对头孢噻肟和大观霉素高度敏感,耐药性最低,在所试验的菌株中没有菌株对其有耐药性。试验对聊城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防止耐药株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解和掌握鸡源型大肠杆菌对现有常见药物的敏感以及耐药程度,并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进行药物筛选提供依据,特开展研究。试验临床分离了63株河南地区鸡源性大肠杆菌,采用了药敏片试验法测定了各种菌株对10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阿奇霉素、四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敏感率分别为84.13%、85.71%、84.13%、80.95%。  相似文献   

7.
试验从宁夏中宁某猪场疑似为猪丹毒病例的关节液中,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试验和药敏试验。初步判定为猪丹毒杆菌致死。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呋喃妥因3种药物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和阿奇霉素对木糖葡萄球菌敏感菌株及其耐药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试验首先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两种药物对木糖葡萄球菌敏感菌株及其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考察木糖葡萄球菌敏感菌株及其耐药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并测定细菌生长情况,最后考察两种药物浓度及药物孵育时间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弱于敏感菌株,木糖葡萄球菌敏感菌株与其耐药菌株的生长存在差异。0.312 5μg/mL的泰乐菌素和阿奇霉素对木糖葡萄球菌敏感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耐药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25μg/mL的泰乐菌素和阿奇霉素对耐药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作用(P<0.05或P<0.01)。随着药物孵育时间的延长,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说明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和阿奇霉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木糖葡萄球菌敏感菌株及其耐药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10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药物敏感性与质粒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否携带质粒与耐药性的关系,分别采用培养法、纸片法、碱裂解法等对10株病原菌(FC1701~FC1710)进行复苏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质粒观察。结果发现:有5株携带有大小不同的质粒,其大小在1~20 kb之间,质粒数量为1~4个不等;1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出现多重耐药,且所有菌株对氟苯尼考敏感,对克林霉素不敏感;携带有质粒的菌株耐药数量多于未携带质粒的菌株耐药数量,多黏菌素、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这三种耐受药物只在携带质粒的菌株中出现。试验结果表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的耐药可能与多黏菌素、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儒曙  邱民希 《养猪》2014,(2):105-107
为了解当前猪场致病性猪链球菌的耐药情况,采用从珠江口西岸地区规模化猪场分离到的猪链球菌2型、1型和7型共20个菌株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无“超级细菌”存在;猪链球菌7型和1型对大部分药物敏感,猪链球菌2型中有2个菌株对一半以上药物耐药。试验结果表明,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和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是临床上防制猪链球菌病效果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