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光甘草定、甘草醇等)、甘草多糖和甘草酸是其抗炎、抗变应性炎症的活性成分.其中对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酸的抗炎及抗变应性炎症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丙冬甘宁中药方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52h后,通过液相测定发现,发酵后甘草次酸、黄芩素含量升高,而甘草酸和黄芩苷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采用HPLC法对糖清胶囊中甘草酸以及甘草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 :试验人员注意采用了HPLC色谱法进行了测量试验,甘草酸流动相主要选择了甘醇、醋酸铵溶液以及冰醋酸,检测的波长为250nm;甘草苷的流动相主要选用了乙腈与冰醋酸,检测的波长为276nm,将两种流动相的色谱柱温度定为30℃。结果:甘草酸单铵盐在测量的过程中,在规定的范围内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苷线性关系的范围与甘草酸相比稍小,两种成分的回收率也有较大差异。结论:采用HPLC法对糖清胶囊中甘草酸以及甘草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而且具有可行性,在测定的过程中,糖清胶囊有着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可以在该药剂的生产制作中大力推广这一测定方法,该方法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
中药十八反,从60年代初就有人开始了临床验证。近30年来临床应用资料逐渐增多,有古方验证、老方新用、自拟新方。但对用药的规律、新的配伍原则、新的用途等,中兽医界尚缺乏综合分析。故本文拟将中兽医学教材、中兽医杂志和全国其它有关反药用药经验作一综述,提供借鉴。(一)《中兽医学》各种教材对反药的认识和临床运用的发展统编教材《中兽药学》(1974)试用本认为十八反配伍影响疗效,反药同用产生明显拈抗。葱白忌与蜜蜡同用;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但乌头无明确配伍反药;藜芦未收录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甘草加工过程中浸泡与淋润时间以及饮片切制、饮片厚度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甘草酸254 nm,甘草苷276 nm,柱温:28℃;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结果:切斜片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比切直片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高,且浸泡0.5 h、浸润48.5 h为最佳;去皮甘草中(除野生)2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结论:采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草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糖清胶囊中的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进行有效测定。方法 :采用色谱柱的测量方法来进行测量,其中甘草酸的流动相主要是甘醇、醋酸铵溶液、冰醋酸。检测的波长为250nm,甘草苷乙腈、冰醋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二者的色谱柱温度都为30℃;结果:甘草酸单铵盐在标准的范围内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而甘草苷呈现出良好线性关系的范围比甘草酸的范围要小,二者的回收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这种操作方式体现出一定的简单性和准确性,在糖清胶囊的制剂中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广泛地应用到药剂的制作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糖清胶囊中的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进行有效测定。方法:采用色谱柱的测量方法来进行测量,其中甘草酸的流动相主要是甘醇、醋酸铵溶液、冰醋酸。检测的波长为250nm,甘草苷乙腈、冰醋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二者的色谱柱温度都为30℃;结果:甘草酸单铵盐在标准的范围内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而甘草苷呈现出良好线性关系的范围比甘草酸的范围要小,二者的回收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这种操作方式体现出一定的简单性和准确性,在糖清胶囊的制剂中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广泛地应用到药剂的制作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甘肃道地药材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用HPLC方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速0.8 m L/min,柱温28℃,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磷酸水(pH值3),时间为25 min。结果:25%蜜炙甘草60℃烘制60 min(烘制法)炮制的炙甘草比其他炮制方法所得到的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高,色谱图显示甘肃道地药材甘草经过炮制后峰数目减少,即甘草中成分减少。结论: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肃道地药材甘草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甘草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来探讨中药的质量。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甘草苷276 nm,甘草酸254 nm;柱温:28℃;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系统。结果:野生甘草质量最好;白塔三年生甘草次之;内蒙古3年生甘草较好;岷县2年生甘草质量较差,瓜州甘草质量最差。结论: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采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肃道地药材甘草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甘草甜素是从药用植物甘草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活性成分,包括甘草酸及其盐类。甘草是传统中药材,具有解毒、增强抗体、促进药效、愈合伤口、润肺健脾、活血健胃等功效,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加工中。甘草的主要药用成分和甜味成分是甘草酸及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甘草是中国西部自然生长的豆科类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人工种植的面积在逐步扩大,提取甘草甜素作为甜味剂及保健品应用,已得到众多行家认可,其在食品中的进一步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一、甘草甜素的性质及应用甘草根和茎中甘草酸的含量一般在6%~14%,甘草甜…  相似文献   

11.
古人在临床用药实践中,发现一些药物合用后可产生毒性或副作用,总结出“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即:藜芦反人参、党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白芍、赤芍;川乌和草乌反白芨、白蔹、半夏、瓜篓、贝母;甘草反大戟、芫花、海藻、甘遂。十九畏即: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信石);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二丑);丁香畏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桂枝、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中兽药的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2.
建立甘草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柱(4.6 mm×250.0 mm,5μm),检测波长237 nm,以乙腈(A)-0.05%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结果显示,10批样品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01。经对照品比对,指认甘草苷和甘草酸铵两个指标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7%~102.42%。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以甘草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的测定对甘草颗粒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测定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及甘草多糖的方法,并比较不同采收时期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及甘草多糖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52 nm、276 nm;柱温为28℃;进样量为10μL,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甘草中甘草多糖。结果:甘草苷和甘草酸获得良好分离,在0.116 8-1.168 0μg及0.039 3-0.235 0μg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5%、98.34%,RSD分别为1.52%、1.78%,重现性试验RSD分别为0.35%、0.59%。甘草多糖分离良好,其重现性、稳定性亦良好,回收率较高。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度好、分离度良好,为甘草药材的合理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甘草浸膏中主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进行色谱分离和快速定量测定。以ACQUITY UPLC^TM T 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为分离柱,柱温:35℃;以乙腈-水(0.1%冰乙酸+5 mmol/L醋酸铵)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为232 nm。通过光谱图、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参数对甘草苷和甘草酸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甘草苷在1~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为0.5μg/mL,定量限为1μg/mL;甘草酸在1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为5μg/mL,定量限为10μg/mL,完全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色谱分离较好,分析速度较快,前处理简单,适用于甘草浸膏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1977年作者调查全国十三个省市兽医临证应用十八反配伍药方共32个,其巾反甘草组就有22方。近又查全国近三十年来用反药方达159个,反甘草组达64方,占40%,应用范围涉及兽医临床各科,其中如治耕牛百叶干占各科疾病总数的41%。1978年作者研究表明:《牛经大全》中用猪膏散治百叶干(大戟、甘遂反甘草),不用芫花,观察到芫花泻下作用不如甘遂和大戟强。《猪经大全》治热结常用大承气汤,而不用猪膏散,同时观察到峻下反药时猪泻下作用均不明显,这表明猪和羊对反甘草组药效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供您参考     
中兽药的配伍禁忌古人在临床用药实践中,发现一些药物合用后,可产生毒性或副作用,总结出“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即:藜芦反人参、党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白芍、赤芍;川乌、草乌反白芨、白蔹、半夏、瓜篓、贝母;甘草反大戟、芫花、海藻、甘遂。十九畏即: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信石);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二丑);丁香畏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桂枝、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假劣兽药的外观鉴别兽药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注明兽用字样并附有说明书。说明书的内容也可印在标签上…  相似文献   

17.
甘肃河西五种甘草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5种甘草属植物在甘肃河西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药用价值,以栽培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及黄甘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特性及根部甘草酸、甘草苷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地区栽培的5种甘草属植物学特性差异明显;刺果甘草主茎高、小叶数及地上部分鲜重最高,黄甘草居最低水平;甘草根长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但根部鲜重与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及刺果甘草无显著差异;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均为3年生比2年生显著增加;3年生根中甘草酸含量除刺果甘草含量最低,其他4个种均达到药典标准,而甘草苷含量则只有甘草达到药典标准。综合各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指标,认为在甘肃河西荒漠化地区,甘草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可作为甘草药材的基源植物推广种植,而刺果甘草则可作为河西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物。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次酸对青年母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选用(124±7)日龄、平均体重为(61.00±3.03)kg的健康长×大二元青年母猪64头,按日龄、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玉米赤霉烯酮组(基础饲粮+1 mg/kg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基础饲粮+400 mg/kg甘草次酸),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基础饲粮+1 mg/kg玉米赤霉烯酮+400 mg/kg甘草次酸),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阴户发育异常,阴户长、宽及面积极显著增加(P<0.01)。2)甘草次酸组和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青年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玉米赤霉烯酮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钙和磷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组的粗纤维和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钙和磷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4)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的血清吻素(Kp)、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甘草次酸组的血清Kp和E2浓度显著增加(P<0.05),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的血清Kp、E2和LH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5)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甘草次酸组(P<0.05);与玉米赤霉烯酮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甘草次酸可改善青年母猪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生殖激素浓度,具有缓解玉米赤霉烯酮对青年母猪繁殖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草反大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同用后的毒副反应,将试验动物分为甘草组、大戟组、甘草与大戟合煎组、甘草与大戟合剂组及对照组5组,分别灌服等量甘草、大戟、甘草与大戟合煎剂、甘草与大戟合剂和生理盐水,连续3d,观察记录动物的自发活动及死亡数。72h后处死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并做病理切片,进行血常规、肝体比、肾体比的测定。结果表明,单纯大戟对动物肝功能有一定影响,配伍甘草后对肝功能影响加重,但对肾功能则无明显影响。对肝脏、肾脏组织形态有一定影响,但停药后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20.
甘草是一味对人体较好的固本中草药,常用于治疗脏器寒热、饮食中毒、伤寒、喉咙疼痛、肺热咳嗽、稚童病症等症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亦有良好的抗癌功效,18β-甘草次酸通过前体甘草酸水解制得,是相对高效的抗癌成分。18β-甘草次酸可通过遏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遏制癌细胞侵袭转移、抗氧化、遏制新血管生成、遏制淋巴管生成、调节激素分泌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对18β-甘草次酸的抗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