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广西融水县杆洞输变电工程为例,探讨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措施设计。在分析工程及项目区概况的基础上,根据防治责任范围内各功能区的施工特点、扰动情况和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类型等进行二级分区,进而划分出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计算了新增土壤流失量,并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建青藏铁路施工期土壤侵蚀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寒、干旱、少氧的严酷自然条件,导致了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十分独特、脆弱、对人类扰动极其敏感的自然属性。青藏铁路的建设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结果,编制了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两侧50km范围土壤侵蚀现状图。根据铁路沿线水土流失现状和工程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对施工期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分析了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相似文献   

3.
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其侵蚀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本论文以华北南部山丘区和平原区某500kV 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类比法计算出该工程原地貌情况下水土流失量为830.69t,因工程建设可能引起水土流失量为1975.39t.结合该工程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水土保持防治方案,并对水土保持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葫芦岛市平山水源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工程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方案进行了具体地研究与分析。详细阐述了工程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形式等内容,并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在项目区域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防治范围、防治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探讨。通过利用分区防治方法,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达到了工程区域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退化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现状,结合对生态修复的理解,从理念、方法、原理、重点、关键、目标、适宜区域和实质等方面阐述生态修复的内涵。在综合分析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成因与驱动因子的基础上,归纳出造成水土流失的5种生态退化类型,揭示不同生态退化类型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不同生态退化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华北地区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的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地面积分布特点,得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以华北地区29项500 kV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变电站防治分区和输电线路防治分区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各防治分区扰动土地面积空间分布特点和成因,并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重点;通过分析植被恢复、铺设土工布和水泥灌浆桩基础等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在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防治水土流失和节约水土保持投资方面的实施效果,提出华北地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护重点部位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与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每年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约2万多hm2。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约占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的10%,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的90%,工程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人为因素的50%以上。因此,工程侵蚀是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防治的重点对象。本文主要针对工程侵蚀提出其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梅汕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梅汕铁路经过水土流失强度较大的粤东山地丘陵区,其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施工活动会增大沿线的水土流失量。本研究采用模式预测法对改造施工期内不同的建设工程引发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电气化改造工程占地范围内原地貌背景水土流失量为230.6t,在施工期间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919.6t,改造工程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89.0t,其中线路改造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大,达到355.4t,占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总量的51.6%,变电所和接触网工区建设各占23.5%和22.6%,沿线雨水泵站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小,只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2.3%左右。在水土流失防治上,重点防治区段是21个车站的线路改造地段,其次是沿线5个变电所和5个接触网工区的建设工地。  相似文献   

9.
242省道苏鲁交界至赣榆青口段改扩建工程跨越江苏省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江苏省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水土流失易发区,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貌和土壤类型,在分析该工程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对各防治分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工程和植被防护措施。在不同防治分区选择相应的树草种进行配置,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美化道路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成品油管道工程线路长、规模大、涉及地貌类型多、施工方式多样。本文分析了管道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典型特征,在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管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布设,相关结果为同类工程建设在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1.
茂名市茂南区乌石水闸工程作为一项水闸重建工程,对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及重要性。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临时占用土地、运输等活动,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对工程和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针对该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通过分区划分和类比分析法来预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并提出了编织土袋拦挡、排水沟建设、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对工程和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些成果将有助于支持茂名市茂南区乌石水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地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其侵蚀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确定相关的水保措施布局。同时将工程不同时期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工程水土流失量减小,各项防治指标也达到预定的目标。可见,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发挥了应有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瑞安阁巷围涂工程及采石场周边区域水土保持现状的调查分析,根据本地区的地形、地质、土壤、植被和工程建设的特点,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危害进行预测、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和植物等防治措施,使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区内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减少了泥沙流入周边河网,保障了工程安全,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输变电工程具有空间跨度大、线路长、扰动点分散、项目区地貌类型多样等特点,特别是在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建设会造成地表土壤结构和植被的严重破坏,急剧增加水土流失。本研究从选址选线、塔基设计、不落地放线技术等主体设计和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措施设计两方面,探讨浙江省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并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分析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引水灌溉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青海省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为例,对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分类整治的方法,提出治理方案。这对其他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粤东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植被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粤东山地丘陵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和植物特征与水土流失相互关系的分析,指出了植被破坏是引起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植被重建是根治和控制当地水土流失的根本大计,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粤东山地丘陵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的植被工程措施,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完成这些不同植被工程措施的首先植物。  相似文献   

1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布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现象,其发生发展的机理较为复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监测点布局是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其合理性直接影响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及效果监测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监测点布局规范,给监测设计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综合考虑了自然条件和项目工程特性,采用分层抽样的基本思想,提出利用水土流失类型、地形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工程功能单元类型进行4级分区控制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布局方法,构建了项目区-监测分区-监测点逐层细化的监测点布局方法,提出了不同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地段,旨在解决因自然条件、工程特性的差异而导致监测点布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影响福建省水土流失主导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众多而复杂,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在闽西北、闽中、闽东、闽西南和闽东南5个地区共建立了442个样区,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样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与植被覆盖度、植被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母岩类型和工程措施及有机质、质地、分散率和降雨侵蚀力R值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为植被覆盖度、工程措施、降雨侵蚀力R值、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和有机质6个主导因子,另外,母岩对福建省的水土流失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抚顺位于辽宁省东部,土壤以棕壤为主,水土流失面积大。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在分析抚顺市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基础上,针对自然因素的气候、地形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超限采伐、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超坡开荒及栽种人参、细辛等无计划开发索取山区资源等,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山区实施"六个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封禁治理工程;以节柴改灶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以发展种养业为重点的农民致富工程;以强化宣传、政策引导为重点的监管工程;以舍饲圈养为重点的畜牧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的生态移民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以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岑溪大隆风电场工程为例,结合项目建设内容、水土流失特点,综合考虑了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预防保护与治理并重、工程与植物措施并举的原则,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并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监测和建成后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成果,验证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于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作用,为华南地区山地风电场工程建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事实依据,为区域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