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借助3S技术对十里长川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数量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选用5种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状况。结果表明:十里长川流域土地利用程度较高(74.43%),其中农业用地是流域面积的74.39%,占总土地利用面积的99.95%;土地利用/覆盖呈现出高度镶嵌斑块状,内部结构仍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特征变化进而促进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进一步开发治理,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和计量地理学的分析方法,选择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配置特征及土地生产力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近20年来不同治理阶段土地利用特征变化情况。经过研究发现该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程度都有所增加;土地利用集中程度虽稍有减弱但并不明显,土地利用配置主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土地生产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总的来看,土地利用特征从1986年到1994年变化明显,而从1994年到2002年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在黄土高原治理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土地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退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 1 988年、1 995年和 2 0 0 0年三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 ,对黑河流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进行动态分析 ,综合野外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 ,上游地区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导致水资源减少 ,中游地区滥用水资源造成土地盐碱化 ,下游地区水资源不足土地沙漠化。水资源问题是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核心问题之一,基于区域和地方尺度的绿洲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的定量提取与模拟预测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对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补充。选择干旱区典型绿洲新疆于田地区为研究靶区,对于田绿洲过去近17年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定量研究基础上,利用马尔柯夫—CA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过程,定量分析其演变的特点和预测其未来的演变趋势,以便为未来绿洲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合理化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疏勒河中游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疏勒河中游为研究区,利用ArcGIS9.2和ERDAS9.1平台,对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流域2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资料,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分析流域2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疏勒河中游地区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为未利用地、牧草地、耕地,三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8.22%,20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特征并未发生重大变化。(2)疏勒河中游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发生在耕地、建设用地和牧草地,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3.60%、7.97%和7.68%。(3)政策和人口增长可能是促进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1990、1998、2011、2013年的四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4.8得到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移矩阵,并对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量进行分析,利用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指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模型对土地利用问题进行信息的提取,借助景观生态学软件Fragstats3.3进行景观指数的计算,深入探讨了近20年来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从景观和斑块尺度上分析了1990~2013年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从1990~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且幅度最大,增加134354.07hm~2,其他地类的面积有所减少;各地类景观斑块数持续增加,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化,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在2011年出现最高值1.5173,景观丰富度在这一年最明显。该研究对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及环境演变等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地学信息图谱、生态价值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综合分析研究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效应问题。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流域建设用地、林地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面积分别为1350.90 km2、85.50 km2,增长率分别为92.83%、0.96%;耕地、草地出现小幅下降趋势,缩减面积分别为729 km2、674.10 km2,缩减率分别为-5.02%、-7.63%;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维持多年平均水平,平均面积为297 km2、7.92 km2。空间格局呈现建设用地、耕地集中于流域核心区,草地、林地集中于边缘区的分异特征。(2)各时序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转移图谱、土地利用涨落势变化近似,显著变化区主要位于流域盆地及其与山地过渡区,多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4.34%,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涨势幅度最高的是建设用地及林地。(3)基于不同的主导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8.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危害较大。研究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区域差异,可为土地利用合理开发及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理论依据。采用G IS技术和土地利用综合分析方法,以甘州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和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对土地利用程度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全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为255.25,土地利用程度整体处于一个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程度参差不齐,土地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甘州区大部分乡镇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大于零,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程度依地形地貌特征差异分布,土地利用程度高的区域集中于中部平原,而南北两侧山地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0年、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Arcview以及统计软件,提取、分析塔里木河流域41个县市1990-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LUCC)情况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并建立土地利用程度人口分异模型,探讨了该研究区LUCC与人口因素的关系。此模型不仅可用于现阶段研究区LUCC分析,还可以根据人口变化趋势进行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趋势分析。这对塔河流域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期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 ,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应用 RS和 GIS技术 ,对经济带 2 0 0 0年和 2 0 0 2年 Landsat TM卫星影像进行解析 ,分析经济带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 ,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合野外调查验证 ,文章还指出该区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LUO Jing 《干旱区科学》2022,14(4):411-425
Land use/land cover (LUL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achiev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ata of LULC types (cropland, forest land, grassland, built-up land, and unused land) from 1990 to 2015, we analysed the intensity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Nyang Qu River, and Lhasa River (YNL) reg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 using intensity analysis method, cross-linking table method,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UCC in the YNL region was nonstationary from 1990 to 2015, showing a change pattern with "fast-slow-fast" and "U-shaped". Built-up land showed a steady increase pattern, while cropland showed a steady decrease pattern. The gain of built-up land mainly came from the loss of cropland. The transition pattern of LUCC in the YNL region was relatively single and stable during 1990-2015. The transition pattern from cropland and forest land to built-up land was a systematic change process of tendency and the transition pattern from 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 to cropland was a systematic change process of avoidance.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LUCC wa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NL region. This study reveals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land resource system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于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干旱区土地利用和相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的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表征县级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因素的指标,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及探讨人口变化驱动因素对土地利用特别是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为协调干旱区土地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提供依据,也为干旱区土地利用研究的深入积累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兰布和沙漠为研究靶区,以GIS和RS技术为手段,利用解译的1986,1995,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其景观基质差异较大,1986年为沙漠和其他未利用土地,1995年为沙漠和草地共同构成,呈现出复合型特点;而2000年之后,沙漠以其57%以上的面积而成为唯一的景观基质.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来看,耕地、建设用地和沙漠的稳定性最强,在不同时间段内,其保持自身面积不变的比例均在85%以上.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方向来看,最重要的转化方向有两个,一是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向耕地的转化;一是耕地、林地、水体和建设用地向草地的转化;另外盐碱地、沙漠和其他未利用土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也非常重要.从不同时期土地图斑随时间的双向变化分析发现,该区域既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治理沙漠、改造盐碱地的事实,也同时存在着毁林毁草开垦荒地,以及荒漠化土地扩展的现实.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降水、人口和牲畜数量,以及农牧业经济地位变动,同时大的政策因素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蒙晓  任志远  张翀 《干旱区研究》2012,29(1):137-142
基于1990年与2007年2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采用RS,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咸阳市1990-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咸阳市生态风险问题。结果表明:①17 a间咸阳市土地利用整体呈现耕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趋势;②生态风险指...  相似文献   

15.
三工河流域土地转移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本文利用“3 S”技术 ,采用三期遥感影像数据 ,经过图像处理、解释、分类后产生三期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分类图 ,进行叠加分析 ,形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再结合土壤、水系、地形等相应数据 ,对 1 978-1 998年三工河流域绿洲区二十年土地转移情况进行空间分析 ,分析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变 ,为合理的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张掖市1981年、1990年、1996年及2003年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发现随着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区产生了一系列的水文水资源效应。首先,随着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大,地表年耗水量从1980年的6.78×108m3增加到1999年的9.21×108m3,导致正义峡的下泻水量逐年减少,下游生态与环境急剧退化。其次使区内的蒸发格局发生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较大的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年蒸散量呈下降趋势;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较小的山丹县、民乐县和肃南县年蒸散量变化趋势不太明显。再次,由于城镇用地及工农业用地扩展,导致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被超量开采,结果使地下水位降低,泉水溢出量减少;与此同时,工业、农业及人民生活造成的污染物使水质急剧恶化,给绿洲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高原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鄂尔多斯高原的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以GIS及RS为手段,利用解译的1985,1995,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是鄂尔多斯高原的唯一基质,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稳定性最高,达87%以上.土地利用最重要的转化方向有:一是耕地、未利用土地、林地向草地的转化;二是草地向水域、城乡工矿居民地的转化,还有城乡工矿居民地向未利用土地的转化,反映了鄂尔多斯高原既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治理沙漠的事实,又有毁林毁草开垦荒地的现实.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以及林地和草地的增加,说明当地环境的改善已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8.
WANG Shanshan 《干旱区科学》2021,13(12):1274-1286
The Tarim River is the longest inland river in China and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river to protect the oasi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Tarim Basin. However,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over-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particularly water resources, have triggered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the reduction in the volume of water in the main river,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drying up of downstream rivers, degradation of vegetation, and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is study, the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 responses to ecological water conveyanc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ENVI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 and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analysis software for the period of 1990-2018.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ecological water conveyance data from 1990 to 2018 were u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UCC covered an area of 2644.34 km2 during this period, accounting for 15.79% of the total study area. From 1990 to 2018, wetland, farmland, forestland, and artificial surfaces increased by 533.42 km2 (216.77%), 446.68 km2 (123.66%), 284.55 km2 (5.67%), and 57.51 km2 (217.96%), respectively, whereas areas covered by grassland and other land use/land cover types, such as Gobi, bare soil, and deserts, decreased by 103.34 km2 (14.31%) and 1218.83 km2 (11.75%), respectively. Vegetation area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order of 2010<2000<1990<2018. LUCC in the overflow and stagnant area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wa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fragmentation, irregularity, and complexity. By analyzing the LUCC responses to 19 rounds of ecological water conveyanc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from 2000 to the end of 2018, we proposed guidelines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nd formulation of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This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optimal scheduling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