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驾驶与疲劳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疲劳后,其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协调状态被打破,将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进行驾驶,是潜在的事故因素。过度疲劳驾驶往往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甚至造成恶性事故。今年3月2日凌晨3时许,高邑县一机手就因过度疲劳,驾驶联合收割机翻入107国道上的沙河大桥下,造成4死1伤,机器严重受损的特大事故。一、什么是驾驶疲劳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辆时因生理机能、心理机能失调而造成驾驶机能失调的现象。生理机能失调,是驾驶员因连续长时间在座位上进行驾驶操作,超过一定限度后…  相似文献   

2.
造成驾驶员疲劳的原因: (1)驾驶员本身的原因。首先是身体条件,如得了妨碍驾驶、影响正常操作的某些疾病,极易产生驾驶疲劳。其次是技术和经验方面的原因,驾驶技术不佳、经验不足的驾驶员,精神常常处在高度的紧张之中,遇有紧急情况在处理上往往惊慌失措,造成驾驶疲劳。性别年龄条件对产生驾驶疲劳也有一定的影响,驾驶员的年龄超过 45岁,反应开始迟钝,体力恢复较慢,也可导致疲劳。 (2)生活环境上的原因。有的驾驶员居住环境噪声大、室内人多、居住条件差,或居住地距驾驶出车的地方较远,影响休息。还有的驾驶员因家庭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造成机能失调。驾驶员在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4.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造成机能失调.驾驶员在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5.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通过设计高速路段实车疲劳驾驶实验,获取相关特征指标,对特征参数进行研究,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驾驶员疲劳驾驶状态预测模型,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精度达到90%以上;并对不同缺失率下的实验数据进行疲劳预测,判断该模型在数据缺失时是否有效,该模型在数据缺失率达到20%时预测精度仍达到80%,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疲劳预测具有较高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驾驶疲劳,是发生农机事故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疲劳是由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机能失调而引起的。 农用拖拉机驾驶员,由于长时间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从复杂的作业环境反映情报,再通过大脑迅速加以处理,这样每时每刻都在增加驾驶员的心理负担和体力负担,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辆与日俱增,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疲劳驾驶现象更是频繁出现,疲劳影响驾驶员的警觉性和安全驾驶能力,驾驶疲劳导致了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田间作业时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对播种、割晒、深松浅翻和起垄等田间作业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率和疲劳状况进行了测试、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纯作业和田间转向作业中,国产履带拖拉机组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显著高于其他机组,属于中级劳动强度;大功率机组与小功率机组纯作业与田间转向时的驾驶员心率增加率无显著差异;同时,得出了各机组驾驶员可能承受的最长作业时间为10.7~16.7h,为分析驾驶疲劳产生的原因、减轻驾驶疲劳及改善驾驶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九款规定:在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时,不准驾驶车辆。这是因为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情况很复杂,随时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要求驾驶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不顾法律的规定,在过度疲劳或患有防碍驾驶操作的疾病时仍然继续驾驶,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0.
一防疲劳驾驶。驾驶拖拉机不同于一般的农村体力劳动,兼有脑力劳动,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技能活动。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几乎全身运动器官都在频繁动作,既要眼看耳听,又要手脚并用,复杂和紧张程度很高,容易引起肌肉、神经、脊椎、眼部等肌体疲劳。当驾驶员疲劳时,听觉和视觉敏锐度降低,判断错误增多,操作准确性下降,极易酿成事故。  相似文献   

11.
驾驶疲劳是农机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石绍磊驾驶疲劳是目前发生农机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驾驶疲劳是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产生的心理、生理疲劳致使驾驶机能低落的统称。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判断不准确、肌肉痉挛、手脚麻木等。在生理上...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100起交通伤亡事故中,驾驶员应负事故主要责任的超过70起,究其原因,疲劳驾驶占相当比例,且显增长趋势,因此解决疲劳驾驶车这个问题,是减少事故的有效办法之一。纵观案例,司机疲劳驾车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钱驱使。不少驾驶员为求经济效益,多头寻找货源,不顾劳累运了东家货,又拉西家客。超负荷工作,忽视了行车安全。二是货主所迫。有的货主因交货日期所限,为节约途中开支费用等原因,盲目催促司机开快车,开疲劳车,而有的驾驶员明知体力不支,但为了满足货主需要,不失今后货源…  相似文献   

13.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任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机能失调。驾驶员存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起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1.安全的工作服:驾驶员在作业时应穿适合的紧身工作服,禁止穿肥大或没有扣好的外套和衬衫;禁止扎头巾、围巾、领带和在腰间扎毛巾;禁止穿凉鞋、拖鞋操纵收割机;禁止酒后驾驶收割机;禁止疲劳驾驶。  相似文献   

15.
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对于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了评述;PERCLOS是一种目前最有效的、车载、实时的驾驶疲劳测评方法;提出了驾驶疲劳状态检测研究应着重于驾驶疲劳形成机理和模型建立、疲劳状况检测及其评价方法、驾驶员疲劳报警装置的研究及应用,并实现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及预警装置商品化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采用三轴加速度计监测方向盘的运动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检测,其特点是成本低,安装方便,并可以有效监测方向盘的运动并在车上进行无损安装。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加速度计测旋转的方式与实际方向盘转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加速度估计方向盘转动可以监测方向盘动作,进而对驾驶疲劳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疲劳,对于从事无危险性简单工作的人来说,除了自我感觉不适外,不会有其它影响。但对于驾驶员来说,在疲劳状态下行车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据调查,因驾驶疲劳引发的农机事故占整个车辆事故的10%~20%。因此,了解并有效地防止驾驶疲劳,对减少农机行车事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种疲劳驾驶监测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各种方法在驾驶员舒适性、监测结果准确性以及对环境背景抗干扰性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PERCLOS法,利用红外光源、差分图像、神经网络辅助Kalman滤波器实现总体设计。采集图像使用红外光源,利用人眼对两种波长(850nm/950nm)红外光线的吸收率的明显差异,得到差分图像,同时避免了环境背景中其他波长光线的干扰,满足了全天候的要求;利用PERCLOS作为评价标准对驾驶员眼部的差分图像分析,实现了非接触的手段获取信息,解决了影响驾驶员舒适性的缺陷;利用神经网络辅助Kalman滤波器对监测对象进行跟踪,获得的有效差分图像达到17帧/s以上,保证了系统结果的实时性。试验表明,该系统对驾驶疲劳的检测准确率达到86.89%。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驾驶员的驾驶操纵过程进行分析,应用传递函数这一经典控制理论工具,构建了驾驶员的行为操纵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实现,通过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进行仿真比较分析,表明驾驶员在疲劳状态时比正常状态时需要更长的操纵时间才能跟随着道路环境的变化,其果断性和灵敏性、实时性均下降很多,为进一步研究机动车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吴磊 《中国农机化》2013,34(1):193-195,2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随之出现的疲劳驾驶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可以对驾驶员进行非接触面部图像分析,从中提取有效地信息特征,以判断驾驶员处于何种疲劳状态,进而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