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锈寄生菌对落叶松褐锈病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测及镜检表明,褐锈病菌被锈寄生菌寄生后,夏孢子堆由桔红色渐变为灰褐色,后期夏孢子失去发芽力,孢子堆原基处只存有寄生首的分生孢子器。锈寄生菌的发酵液代谢产物中含有3种抗生物质。自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分生孢子的发生量多于褐锈菌的孢子量,表明褐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锈寄生菌寄生率的增加而减轻。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褐锈病锈寄生菌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和镜检验证了落叶松褐锈病菌被重寄生菌寄生的前、中、后期的病理过程,并进行了病理解剖和摄像。锈寄生菌纯培养株系对枯草杆菌和玉米小斑病菌均有拮抗作用,该菌培养液在PDA+大豆煮汁的液体培养基、28℃、暗光下、120r/min的电动摇床上,培养5d(或7d)该寄生菌的发酵液性能最佳。以原发酵液浓缩至5倍的培养液为样品,不接菌的空白培养液为对照,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呈现3个吸收峰。该菌发酵液对  相似文献   

3.
豇豆锈病由豇豆属单胞锈病和豇豆单胞锈菌引起。系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是专性寄生菌,只为害豇豆。我国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日均温度21~28℃,具水湿及散射光条件,经3~5天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产生芽管,侵入豇豆叶片为害,同时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  相似文献   

4.
豇豆锈病由豇豆属单胞锈病和豇豆单胞锈菌引起。系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是专性寄生菌,只为害豇豆。我国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日均温度21~28℃,具水湿及散射光条件,经3~5天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产生芽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Sacc)对苹果锈病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的寄生、形态特征及侵入。重寄生菌在苹果锈病菌的性子器旁及性子器相对叶背发生重寄生现象,将锈孢子封在锈子器内,从而对病害的侵染循环起阻碍作用而控制病害的发生。描述和测量了重寄生菌的产孢结构形态及大小。重寄生菌的分生孢于萌发形成芽管,经性子器口侵入,不能直接侵入。完成侵入所需最短时间为7小时。在20.6℃和22.1℃下,潜育期为8天和7天。  相似文献   

6.
白粉寄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寄生在凤仙花白粉菌上的白粉寄生菌经鉴定为 Cicinnobolus cesatii deBary.,培养在 BPA,PDA,V_8培养基和灭菌的米饭、麦粒、燕麦片等上面,于20~25℃生长良好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孢子悬液接种在患白粉病的10种植物病叶上,该菌能寄生在单丝壳、蔷薇单丝壳、鞑靼内丝白粉菌、禾白粉菌和二孢白粉菌上。  相似文献   

7.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报道了梨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的寄生及形态特征。梨锈重寄生菌寄生于梨锈菌的锈子器及其附近,锈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座将梨锈菌的锈孢子牢牢地封死在锈子器内最终消解。描述和测量了梨锈重寄生菌在自然条件和人工培养基上产孢结构、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及大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Scholten〕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参锈腐病菌在PDA和查彼氏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厚,深褐色;该菌对碳源的利用以甘露醇为最好,缺碳生长不好;对氮源的利用以蛋白胨为最好;该菌在相对湿度为79.3~90%生长缓慢,在95%以上生长很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以第5d增长较快。该菌最适pH值为5.0~7.0,在自然光照射下菌落厚,深褐色,在连续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差;生长最适温度20~25℃,在57℃条件下10min为该菌的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10.
红松松针锈病是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为害15年以下的幼树,病原菌是凤毛菊鞘锈菌。松针锈病不能至死幼苗,但降低幼苗的生长率。病原菌是转主寄生的,性孢子和锈孢子寄生于红松针叶上,夏孢子和锈孢子寄生于凤毛菊叶背面。当年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是红松的初侵染源。在林中锈孢子的放散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6月上旬为放散期盛期。各种孢子的萌发温度:锈孢子10℃—27℃,最适温度25℃,夏孢子20℃—30℃,最适温度22℃,担孢子10℃—25℃,最适温度20℃。早春是病害防治适宜时机,最好的药剂是不硫合剂,其次是代森铵,退菌铵。  相似文献   

11.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 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 对其病原菌茶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 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 得到茶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 ., 镰刀菌Fusarium spp ., 棒束孢Isaria sp ., 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 ., 木霉Trichoderma spp .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 表4 参15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藨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藨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棒束孢Isaria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茶蔗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蔗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蔗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棒束孢lsaria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14.
哈茨木霉菌Tri41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人参的生产和销售大国,近年来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我国人参出口,研究生物菌剂代替化学菌剂防治人参病害已成为人参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Tri41(Trichoderma harzianum Tri41)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Tri41对锈腐菌的抑制作用受温度影响,25℃条件下,菌株Tri41对人参锈腐菌的抑制率高达80.1%,20℃条件下抑制率降低9.7%;菌株Tri41的挥发性代谢物和难挥发代谢物对人参锈腐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7.3%和48.0%;菌株Tri41发酵液对锈腐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明确了哈茨木霉菌Tri41对人参锈腐菌的拮抗机理以竞争和抗生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5.
人参锈腐病菌拮抗放线菌JY36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参锈腐病拮抗放线菌JY36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斜面固体培养基为3号培养基,最佳种子培养基为4号培养基,最佳发酵培养基为6号培养基。最适发酵时间为120 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值为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并优化重寄生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花椒锈病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HC30的产孢条件。【结果】从花椒叶锈病的夏孢子堆中,筛选获得菌株HC30对花椒鞘锈菌有重寄生作用,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为鞘柄锈柱隔孢菌。菌株HC30产孢条件优化结果显示,PS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蔗糖为最适碳源,硝酸钾为最适氮源,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氮源2.5%、碳源2.1%、pH 7,在此条件下添加花椒鞘锈菌夏孢子粉(0.5 g/L)的重寄生菌产孢量最好,为2.28×108 spores/mL。【结论】从花椒叶锈病的夏孢子堆中筛选的菌株HC30对花椒鞘锈菌有强寄生作用,并得到了鞘柄锈柱隔孢菌的最佳产孢条件,为进一步研制生物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梨锈病在湖北省各产梨区均普遍发生,但其为害的严重程度与早春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梨锈病菌在桧柏(Juniperuschinensis L.)上越冬后,在当年2月下旬至3月初即在桧柏绿色枝叶上冬孢子角全部长出。冬孢子角在桧柏上发育成熟约需25天,吸湿后胀大呈胶质团状物。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或芽管与冬孢子角的成熟度为正相关。在梨叶上,担孢子在高湿或有水膜状态下,气温在15℃左右,只需1小时即可完成其侵染,进入寄主体内。病菌侵入叶片直到性子器阶段出现的时间长短,与田间的温度和梨叶的成熟度有显著差别,最短为6-7天,最长为14-15天或以上。在武汉情况下,从5月下旬起,锈子腔中的锈孢子开始从梨叶上飞散到桧柏上,6月上旬为盛期,7月初为末期。  相似文献   

18.
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BS015最适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BS015摇床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20%,接菌量5%,pH7,温度28~30℃;发酵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8 g/L、L-谷氨酸钠12 g/L、牛肉浸膏5 g/L、磷酸氢二钾4 g/L、硫酸镁1 mg/L、氯化钠3 g/L、硫酸锰5 mg/L。  相似文献   

19.
对人参锈腐病拮抗放线菌JY36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斜面固体培养基为3号培养基,最佳种子培养基为4号培养基,最佳发酵培养基为6号培养基.最适发酵时间为120 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值为7.  相似文献   

20.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f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foulina pefsj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