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鲜食大豆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继荣 《种子科技》2010,28(4):46-47
<正>由于鲜食大豆食味鲜美,营养丰富,品质酥软、甜香,煮食方便,并且农药残留少,因此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随着效益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鲜食毛豆已成为目前较理想的粮食替代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我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种植鲜食大豆品种,出现了一批鲜食大豆  相似文献   

2.
张振宇 《中国种业》2013,(12):11-13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得到了广泛的培育,尤其是我国东北地区因具有大豆作物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得大豆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经济输出作物。仅东北地区所培植的大豆品种就占我国所种植品种总数的50%以上。本文对主要开展的优良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新品种培育及成果转化等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贾淑村 《中国种业》2021,(11):119-121
通过多年鲜食大豆的栽培试验和生产应用,在丹东地区种植鲜食大豆品种推荐辽鲜豆20、铁鲜10、雨农豆8号等,对栽培技术中的施肥、播期、密度、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归纳总结,为农丹东地区鲜食大豆的种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屈洋 《中国种业》2017,(8):78-78
鲜食大豆营养价值丰富、口感好、用途广泛、鲜荚产量和种植收益高,受到种植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青睐。为促进宝鸡地区鲜食大豆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总结集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和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为宝鸡地区鲜食大豆生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椒江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但鲜食大豆发展始于1980年,当时为满足市场需求和蔬菜“补淡”,将春大豆或秋大豆采摘鲜荚食用,主要品种为当地的五月白毛及八月拔、九月拔,农户一般视市场行情变化,掌握价高摘鲜豆,低价养老豆,而且由于没有鲜食豆专用品种,形不成规模,发展比较缓慢,种植面积始终徘徊在70hm^2上下。自1990年后,椒江区先后引进了矮脚毛豆、台湾292和台湾75等鲜食大豆新品种后,种植面积逐  相似文献   

6.
戴峥峰 《中国种业》2022,(12):81-84
为解决福州市鲜食大豆生产应用品种紧缺问题,加快本地区鲜食大豆产业发展,对 12 个鲜食大豆新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分析了参试品种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田间抗逆性等综合表现。结果表明闽豆 10 号、交大 35、奎鲜 9 号病荚率低于5%,田间抗倒、抗涝、综合抗病性强,鲜荚和标准荚产量比对照增产,生育期适宜,标准荚率较高,标准荚性状较好,适合在福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2份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为材料,研究鲜食大豆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鲜荚采摘期适宜,均达到鲜食大豆的各项经济指标,且能够正常成熟收获子粒;从出苗到鼓粒采摘需要97~137d;台湾292、苏早1号、龙海3号、浙鲜9号、晋豆39等品种表现产量高、口感好、商品性好、采摘期适宜,是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种植的较为理想的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导读     
<正>鲜食玉米是集粮、经、果、饲为一体的高效经济作物,近年来发展很快。王子明等撰写的"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经验与战略发展思路"较系统地总结了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潜力,提出了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路。李真等以大豆和拟南芥中的NFY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软件对其密码子组成、密码子使用性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进行了研究和统计分析,总结出拟南芥和大豆中NFYB基因家族密码子  相似文献   

9.
鲜食玉米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经济效益日渐显著。云南具有地形独特,资源丰富等特点,对于发展鲜食玉米的育种及种植有着独特优势。本文旨在根据云南鲜食玉米现有的育种及产业开发现状,讨论云南鲜食玉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鲜食玉米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达 134 万 hm 2 以上,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 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我国对鲜食玉米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并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鲜食玉米分类和起源入手,介 绍了我国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剖析了产业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枫 《种子科技》2023,(22):42-4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种植面积相对较广且产量相对较高。玉米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较大的市场需求成为我国农产品种植中的主流产品,其中鲜食玉米生长的适配性相对较强,在我国各地农产品种植中占据着极大比例。优化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玉米质量。但是就现阶段来看,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影响了玉米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推广路径明确可为农业发展乃至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基于此,以广东汕头为例,分析鲜食玉米美玉糯11号的特性与产业应用,提出推广鲜食玉米美玉糯11号种植新技术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9-2020年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太行山区试验站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太行山区就本区域大豆产业现状与生产种植情况进行调研,调查、收集和整理本区域技术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大豆产业基本情况、大豆分布及种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介绍,为提升河北省太行山区大豆生产水平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鲜食大豆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运成 《种子科技》2011,29(4):41-4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已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鲜食大豆和鲜食玉米以其味香、品质佳、营养丰富等特点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较大,种植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4.
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病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阻碍之一。大豆菌核病作为一种多发病,会对大豆生长造成各种不良影响,不仅会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还会对后续种植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前大豆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使我国大豆种植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绪波 《种子科技》2023,(18):70-72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品种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大豆营养价值丰富,能够制作多种豆制品。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磷酸和核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大豆种植已经成为北方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文章阐述了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研究了大豆种植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实现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红外法的鲜食大豆品质快速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鲜食大豆品质的非破坏性快速检测方法,探究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鲜食大豆品质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种植的66份鲜食大豆样品为材料,采用FOSS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扫描得到光谱,并对所有材料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进行常规实验室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化学实验数据的相关模型,并进行模型优化、验证。得到的模型预测范围分别为水分含量60.03%~71.28%、可溶性糖含量2.36%~7.81%、可溶性蛋白含量1.03%~8.56%、粗脂肪含量4.33%~7.60%,预测系数(0.95)较高,标准误差(1.0)较低,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建立定标模型用于检测鲜食大豆品质是可行且可靠的,该方法可快速检测鲜食大豆品质且不损坏籽粒,可用于鲜食大豆的种质资源评价、品质分级等。  相似文献   

17.
蔗田间作鲜食春大豆效果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调查和试验研究,分析了蔗田间作鲜食春大豆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蔗田间作鲜食春大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及温光资源,增加鲜食春大豆的收入,提高蔗田的生产效益。总结了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瑞 《种子科技》2023,(23):133-135
介绍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和消费情况,从种植结构、产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现状。针对呼伦贝尔市大豆生产存在单产量低、种植比例不合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问题,对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福建省鲜食大豆生产上品种更新换代慢、良种紧缺问题,以浙鲜 3 号为母本、K 丰 77-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多代定向选择,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 12 号。该品种具有高产、稳定性好等特点,于 2022 年 7 月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豆 20220001,适宜在福建省大豆产区春季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20.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也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北方地区是大豆的主要种植地,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与适宜的气侯是促进北方大豆产业蓬勃、科学、高效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与完善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