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车辆多维隔振装置设计与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冲击振动常发生于3个方向,兼有移动和转动,故车辆需要多维隔振.如将现有一维隔振技术直接应用于多维隔振,则隔振装置需要多层结构组合,非常复杂,且容易干涉.为此,提出用2个6自由度特殊布置的Stewart机构和上下平台组成车辆用多维隔振装置,利用一层结构实现多维隔振.ADAMS仿真表明,在下平台施加脉冲激励时,上平台移动与转动6个加速度明显小于下平台相应数值,且均随时间迅速衰减.仿真计算了脉宽、阻尼以及弹簧刚度等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蛋品运输多维隔振装置阻尼的设计问题,指出按单自由度隔振系统经典幅频特性图确定阻尼系数不合理,而应按"二阶系统瞬态响应性能指标"理论确定该多维隔振装置的阻尼系数,并进行了相关计算.利用数控车床测定了所用气缸阻尼器的阻尼系数.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了阻尼比分别为0.100和0.707时的上平台加速度.结果表明,当采用最佳阻尼比0.707确定气缸阻尼器的阻尼系数时,蛋品运输多维隔振装置隔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载体设备对稳定工作环境的需求为背景,提出一种多维调姿隔振平台新构型,以实现大幅度位姿扰动的补偿和中高频振动的隔离。机构由3个分支组成,每个分支包含1个由主动调姿、被动隔振单元组成的闭环子链。借助于旋量代数及影响系数理论建立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得到动平台、开链分支、电动缸分支对广义坐标的一、二阶影响系数。建立机构主被动分离形式的动力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模态分析。通过脉冲激励对原理样机进行模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固有频率的实验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接近,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响应特性的实验结果表明原理样机能够对低频段的位姿扰动进行补偿,结合中高频的被动隔振,原理样机具备了较宽频带的调姿隔振能力。  相似文献   

4.
手扶拖拉机扶手把振动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隔振技术治理手扶拖拉机扶手把振动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证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文章首先讨论了手扶拖拉机振装置的设计要求,推导了安装隔振装置后发动机振动的微分方程,由此得到了隔振装置的设计参数。文章验证了使用所研制的隔振装置治理手扶拖拉机扶手把振动的效果。测试数据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治理方法将扶手把振动减小了51%。这种隔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用于国内所的8.8kW  相似文献   

5.
为了控制小型甘蔗收获机物流架到刀架的振动传递,降低刀架振幅,提高甘蔗切割质量,对物流架进行隔振分析。根据物流架的结构特点和振动传递路径,设计隔振装置,并对其进行试验验证。数据分析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以刀架为响应点,隔振前的刀架振幅为0.90mm,隔振后为0.33mm,振幅减少了0.57mm,降低了63.3%,有效地控制了物流架到刀架的振动传递。所提炼的方法及过程可以为类似结构体的振动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拖拉机驾驶室的隔振降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50型拖拉机驾驶室振动噪声进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驾驶室振动特点,对原驾驶室隔振装置进行改进设计,建立了由新的隔振装置和驾驶室组成的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以对耳旁噪声影响最大的频率处的降噪量为设计目标,确定了新隔振装置的参数,使驾驶室内噪声降低了12dB(L)和3.3dB(A)。  相似文献   

7.
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振动筛分试验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传统振动筛分装置不能实现多维振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振动筛分试验台,试验台以全解耦型多维主体激振机构为核心,采用大功率直线电动机为直线往复振动的动力源,传动链短,机械结构和运动参数的调整简单便捷,可获得多个工况下物料颗粒的筛分性能指标以及物料在筛面上的运动规律。试验台以计算机和PMAC控制卡作为硬件控制系统的核心,测控软件系统可以对试验过程中工作部件的振幅、速度、频率、扭矩和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显示、处理与分析,为多维振动筛分设备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双层隔振系统,对农业工程电测车仪器工作台,在柏油路、农村土路中不同车速情况下的隔振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无隔振装置、单层隔振装置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采用双层隔板装置,使仪器工作台的振动加速度幅值达到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振动输送机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建立了振动输送机的振动模型,并给出了满足主动隔振的条件,从而为振机结构和隔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3-PRRP~((4r))并联机构作为主体机构,在机构移动副处的主负荷方向上辅以磁流变阻尼器(MRFD),采用LQR最优控制算法对装置进行半主动控制,从而实现对车载仪器的多维减振.实验结果表明,该MRFD多维减振机构具有良好的多维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减振装置中采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基体,在原动件处辅以可控弹簧阻尼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多自由度减振问题,克服了橡胶容易老化的特点。以航行中船舶仪器及乘客需隔振为例,分析其隔振要求。进行了位置反解分析与实例验证,并用ADAMS软件对此装置主体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减振仿真分析,表明其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车辆并联机构座椅三维减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辆座椅的三维振动,提出采用三平移并联机构作为其主体机构,运动学分析表明在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且机构的Jacobian矩阵与垂直位移无关,适合作为车辆三维减振座椅.机构的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3个固有频率避开了人体的敏感频率,可以使人体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度.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动态灵敏度分析,确定了系统设计参数对座椅固有频率的影响情况,更好地满足了车辆对座椅动态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两平移两转动多自由度减振平台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两平移两转动并联机构为减振平台主体结构,在并联机构主动副处辅以弹簧阻尼装置,运用反向自适应原理,实现两平移两转动多自由度耦合振动衰减。对两平移两转动多自由度减振平台进行了系统结构设计、理论分析和ADAMS仿真分析,并制作样机进行了试验分析。样机仿真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两平移两转动多自由度减振平台设计理论和分析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汽车悬架具有强时变性、强非线性、强非平稳性的动力学特性,讨论了汽车悬架隔振性能评价方法的现状,指出其在数学前提、数据处理方法、表征参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介绍工程隔振系统性能混沌评价的现状,分析汽车悬架隔振性能混沌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动力学基础,说明基于混沌理论评价汽车悬架隔振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免耕播种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随机振动对排种质量的影响,对2BM-2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条件下作业时排种器的振动特性进行测试,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排种器的振动主要由免耕地表引起的垂直方向的振动,振动主频集中在0~20Hz。搭建排种振动试验台,测试不同频率与振幅条件下指夹式排种器播种合格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振动幅值与振动频率的增加,播种合格指数降低,振动频率对播种合格指数的影响较振动幅值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惯性式振动输送机振动特性的基础上,分别对其进行了被动隔振和主动隔振。采取被动隔振后,可使振动传递率降低,从而减少其振动对周围其他工作机械的影响,但同时也降低了振动输送机的工作效率。在被动隔振的基础上,再采用主动隔振,通过选取合适的反馈变量和反馈增益,可使振动输送机的工作效率和振动传递率均得到明显改善。理想隔振状态下,可使振动输送机的振动传递率为零,同时使工作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红外辐射干燥过程中辐射的热流密度高,造成鲜杏单面受热出现阴阳面,影响干燥品质等问题,设计一种鲜杏干燥机的振动装置。通过对干燥机振动装置的动力学分析,以及鲜杏在振动装置上可承受的最大振动速度的分析与试验,为振动装置的设计及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加工番茄果秧分离装置的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梳齿法、机械手采摘法和振动分离法的比较,设计了一种偏心式激振机构的加工番茄果秧分离装置,并对其结构和原理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其设计过程。利用Solidworks对分离装置进行建模,通过对其虚拟样机进行干涉检查和动态仿真,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对装配体可视化的干涉检测以及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分析,为实现加工番茄机械化采收提供了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