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景泰县农田节水现状进行调查,基本摸清了景泰县灌区不同作物灌水、地膜覆盖节水、垄作节水方式及垄作节水作物产量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节水高效农业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景泰县农田节水现状进行调查,基本摸清了景泰县灌区不同作物灌水、地膜覆盖节水、垄作节水方式及垄作节水作物产量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节水高效农业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冯学芳 《甘肃农业》2012,(10):54-55
结合宁夏扬黄灌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宁夏扬黄灌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宁夏扬黄灌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宁夏扬黄灌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灌区自然条件和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靖远县刘川灌区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工程节水、畦灌节水、农业节水、滴灌等节水措施,并通过节水技术的应用和加强节水灌溉管理,有效地促进了灌区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降低了灌溉定额,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增加了灌区群众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景电灌区节水制度建设情况,对灌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农业、工业、城市等供(用)水结构方面的效益及灌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景电灌区的管理及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对节水技术的实践,提出民勤地区发展农业节水技术的几点体会,供民勤红崖山灌区及同类内陆河灌区在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技术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是水利灌溉发展的趋势,引大灌区作为一个90年代兴建的新灌区,不仅承担农业灌溉,还要负担城镇供水任务,节水迫在眉睫。本文着重分析了灌区现状,用水情况以及节水灌溉发展的必要性和如何实现节水增加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9.
灌区节水农业技术发展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几个典型灌区采取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及节水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特别是从区域或灌区水资源良性循环角度探讨了灌区适宜采取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与体系,提出了今后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对于我国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中南部旱区节水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宁夏中南部灌区的特点及多年来的实践,研究提出灌区节水农业建设应因地制宜采用的关键技术。中部干旱带应加大扬黄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拓展扬水灌区供水范围,大力发展特色补灌农业;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南部山区应加大库井灌区改造力度,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大力发展库、坝、池、窖、田水资源联合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现代旱作雨养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灌区农业灌溉、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蒙开个大型灌区实际情况,把灌区分成蒙自灌片、大屯灌片、草坝灌片、大庄灌片、鸡街乍甸灌片共5个灌片,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灌溉规模的潜力也相对较小,灌区的发展应该从开源转向节流,使灌区有限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影响因子敏感性及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作物用水评价是农业用水管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水足迹为农业用水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体系,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有助于进行水足迹调控,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足迹概念体系,利用改进的水足迹量化方法对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进行量化并分析其在研究时段内的演变特征;利用单因素轮换(One-At-A-Time,OAT)敏感性分析方法和贡献率分析方法探究气候、农业生产投入因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力。【结果】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981年的4.71 m3·kg-1,下降到2010年的1.52 m3·kg-1;同时年际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波动性下降期(1981-1987年)、快速下降期(1988-1995年)、缓慢下降期(1996-2010年),该变化规律与灌区农业生产和灌溉水平的发展特征基本一致;从水足迹的蓝、绿水构成来看,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中蓝水足迹比例超过90%,而绿水足迹比例不足10%,这与灌区农业生产用水特征相一致。敏感性分析显示,水足迹对各个因子的敏感性差别十分显著,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在±20%波动的情况下,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0%、±24%、±2%、±63%和±4%,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较高,对其余影响因子的敏感性较低。贡献率分析显示,研究时段内相对湿度的减少和降水量的增加促使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增加。而日照时数的下降、化肥使用量以及灌区用水效率的提高促使了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降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89%和-39.42%,而气候因子的综合贡献率仅为2.80%,对研究时段内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下降贡献率最大的是灌溉水利用系数,其次为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而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三者的贡献率相近,贡献率最小的是日照时数,这主要是因为日照时数在研究时段内的变率较小。【结论】气候、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作物生产水足迹的主要因素,就河套灌区而言,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使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下降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子在研究时段内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水足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东营市的污水排放状况及农业污灌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阐明了农业污灌在缓解水资源短缺、节省肥源与灌溉成本等方面的益处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农作物减产、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不利影响,最后从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东营市农业污灌问题的基本思路,以确保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稳步改观。  相似文献   

14.
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区水资源的优化调配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优化调配,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方法建立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该模型具有减化系统复杂性,减少计算工作量的特点。模型在彭楼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中进行应用,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联合调度,制定了区域配水方案,所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5.
农灌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乔  段磊  徐中华  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78-17580,17675
在对关中盆地典型农灌区土壤柱状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农灌区土壤中Cd和Pb含量超过陕西省黄土母质背景值,并在土壤剖面上,Cd、Pb和Cr含量总体呈现波动的增加趋势.Cd、Cr和Pb的优势结合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生物有效态含量为泾惠渠灌区>交口灌区>洛惠渠灌区.从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来看,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Pb >Cr,交口灌区和洛惠渠灌区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强度,所以进行前期治理和预防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农业水权转让与城市建设用水机制响应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权向城市和工业转让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农业用水权和水权转让的现状和成功经验,并根据对我国大量典型灌区的调查,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用水权转让与城市用水机制响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马金萍 《北京农业》2011,(30):149-150
渠道防渗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节水工程措施,它可以极大地减少农业灌溉用水的浪费,节水潜力巨大。用渠道防渗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可以防止渠道冲刷、淤积及坍塌,节约运行管理费用,有利于灌区的管理。可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及沼泽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再生水灌溉土壤主要盐离子迁移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市通州新河灌区,再生水已逐步成为农田灌溉的主体水源。与一般常规灌溉水源不同,再生水虽经过处理,仍含有多种重金属和盐分离子以及一些有机污染物。针对再生水灌溉过程中盐离子可能在土壤中积累进而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运用非饱和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Hydrus-1D,模拟再生水灌溉条件下主要盐离子SO2-4、Cl-和NO3-N在土层中的垂向分布及其随时间向深层的迁移情况,讨论了再生水灌溉是否对地下水构成潜在威胁。模拟结果显示,新河灌区的再生水盐离子主要集中在50 cm以内的表层土壤中,其浓度累积不足以迁移到深层土壤并进而污染地下水,盐离子甚至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被作物吸收利用。该灌区的使用现状表明再生水进行农田灌溉是可行的,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极小,但为避免表层土壤含盐量超标影响作物生长,建议采用基于土壤环境和作物生命健康的再生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德斌  马莉  潘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625-9626,9632
农业灌溉用水的计量是灌区量中的重要环节,针对灌区已经安装好的泵站,提出了利用前池水位法测定泵站运行流量的方法.在东台三灶灌区,通过对泵站工作时的运行流量Q及与之对应的前池水位hq进行实测后,拟合出hq-Q回归曲线,根据曲线和实测hq值可进行灌区灌水量计算.实测结果表明,在泵站正常运行流量范围内,hq-Q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5次前池水位测定即可拟合出满足计算流量精度要求的hq-Q回归曲线,因此前池水位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灌区量水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郑国琦  杨爱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23-1923,193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黄河引水量逐年降低和宁夏枸杞在宁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宁夏枸杞抗旱抗盐生理基础和当前先进的作物节水灌溉原理和方法,提出开展控制性交替灌溉节水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改变当前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紧张、农业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低的现状以及加速宁夏枸杞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