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西部地区土壤沙漠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每年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频繁地席卷大半个中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速度十分惊人。据统计:上个世纪50~70年代,每年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增加1500平方公里,80年代达到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年增加到3460平方公里。目前总面积已达到267、4万平方公里。西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土质松散,暴雨后形成泥石流直接或间接融入黄河,使黄河中每年输入的泥沙也逐年增加。50年代初每年输入的泥沙约13.6亿吨,现在每年输入高达到21.3亿吨。我国西…  相似文献   

2.
保水剂在我国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干旱缺水和土壤退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为455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7%。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干旱加剧,农业受旱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50年代全国年均农田受旱面积1330万hm2,80年代扩大到2330万hm2,90年代以来为2700万hm2。据估计,全国每年因干旱缺水少产粮食700~800亿kg,经济损失1800亿元。另据资料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0万hm2,占国土的38·2%。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45·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4%。所以,保持水土和抗旱节水已经…  相似文献   

3.
干旱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农业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干旱和半干旱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总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9%,占耕地面积的43%,我国人口受干旱影响面积不断增加,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受旱面积1133万公顷,80年代增加2233万公顷,20世纪90年代达到2667万公顷,每年约有667万公顷面积的耕地得不到灌溉,每年  相似文献   

4.
浙江嘉兴“以土地换社会保障”的经验及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约有4000万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个数字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我国对失地农民主要实行货币补偿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着补偿费低、一次性支付等问题,使得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浙江省嘉兴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1993年开始率先推出了“以土地换社会保障”的补偿方式,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现对浙江嘉兴“以土地换社会保障”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干旱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农业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干旱和半干旱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总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9%,占耕地面积的43%,我国人口受干旱影响面积不断增加,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受旱面积1133万hm2,80年代增加2233万hm2,90年代达到2667万hm2,每年约有667万hm2面积的耕地得不到灌溉,每年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700-800亿kg以上。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长期承受着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球21%人口的沉重压力.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设用地逐渐增加,被占用的土地大都是城市郊区和村镇附近的良田菜地,导致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下降,加上其他人为因素、自然因素造成的耕地资源退化浪费,使得我国的农业耕地资源严重缺乏.我国的水资源也严重匮乏,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农业缺水每年达300亿m2受旱面积2000万hm2以上,平均每年因缺水减产粮食约500万吨以上,水资源稀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2%。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年均损失50亿t,导致耕地贫瘠、面积逐年减少。因此,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36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5%;沙化土地面积已达17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2%。造成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沙进人退,致使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能够耕种的土地则:尤为珍贵,而每年却因土壤退化损失耕地46.6~53.3万hm^2,因自然灾害丧失耕地约10万hm^2,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有9亿农业人口的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我国现有耕地约1.3亿hm2,但每年因水土流失、沙漠化及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损失耕地近53.3万hm2.如何保护耕地,合理规划与使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已是关系到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丘陵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水土流失比较显著的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20万平方公里。由于水土流失,每年输送全国各大河流的泥沙约50亿吨,含氮、磷、钾土壤养分近一亿吨,建国以  相似文献   

11.
<正>一、我国农业面临的困境(一)农业资源短缺,破坏严重.农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我国农业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农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第一,耕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国土面积虽位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更为严重的是,我国人口在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1995年全国总人口已达12亿,现每年仍以1300万至1400万人口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全国人口可达13亿,到2050年可达16亿左右,而耕地却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盐碱地改良措施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东部的通辽市、赤峰市等地。截止2010年内蒙古盐渍化土地面积已达4745万亩,其中耕地盐渍化面积达到700余万亩,占可灌面积的40%,且耕地次生盐渍化面积每年仍以15万~20万亩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将由目前的0.08hm^2到2020年下降到0.06hm^2及2030年的0.05hm^2;人均水资源2637m^3,为世界平均数的25%,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只有30%左右。我国生态资源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每年由于水土流失的土壤达50亿t,土壤沙化面积达2000km^2.草地资源以每年1000万hm^2的速度退化。随着近几年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工农业之间、城市之间对土地、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的争用性加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依靠生态自我修复防治水土流失的探索与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15亿t,增产粮食180亿kg,5年间全国有120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据了解,“十五”期间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54万km^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速度比“九五”时期翻了一番还多。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水土流失治理保存面积达到92万km^2,比“九五”期末净增9万km^2。  相似文献   

15.
西藏国土总面积为120万平方公里,海拔4000米以下,农用面积约占总面积十分之一,其中耕地22.27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19%,2007年生产粮油93.86万吨,基本满足全区284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近些年来,随着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西藏山体水土流失,冲毁水利设施,淤积河江道、抬高江河床,淹没农田和大面积连片平地退耕栽树退耕种草等,每年以5.17万亩的速度在不断减少有效耕地面积,这些都直接威胁全区粮食生产安全基数,而且有随时间逐渐递增和扩大的趋势,非常值得各级政府的关注并尽早采取措施,尤其是西藏的山体水土流失与保持,不仅直接影响耕地、粮食安全大问题,并且加速对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西藏高原生态系统物质生产能力和水源涵养,西藏人民子孙万代永续发展,我国东部地区沙尘减弱,国际河流生态系统安全,全球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气候稳定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蔡晶 《新农村(黑龙江)》2010,(9):178-178,17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统计,2008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6亿,且每年以3.2%的速度、近1000万人口增加,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到2015年,中国的人口结构拐点将到来,老年人口到2026年将达到3亿人,2037年将达到4亿人。  相似文献   

17.
无棣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多年来,我们本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枣农间作为主体的林业生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从1988年以来,枣农间作面积平均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耕地已基本实现枣农间作化,枣农间作面积达80万亩,枣树1400万株,其中结果枣树240万株,1993年小枣产量达2000万公斤,产值5800多万元,无论是枣树面积还是小枣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小枣生产已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1993年全县户均小枣收入600多元,占农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待新栽枣树全部进入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9.
水田耕整机是一种新型水田耕作机械,1984年我国开始推广使用,以湖南研制和使用最早。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以3万台的速度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上半年止,全国已拥有16.5万台,其中湖南就拥有15万台,占全国保有量的90.9%。5年来全国水田耕整机已完成机耕面积9200多万亩,节约农用柴油2.2万多吨,创直接经济效益达4亿乡元。这种耕作机械,从目前发展的情况分析,由于南方各省农民欢迎,今后每年将会以4—5万台的速度发展,“八五”期末,全国可望达到40—50万台。由于耕整机的不断发展,为充分分挥它的机械效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正确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水田耕整机的型号较多,已不下十几种,其中湖南省就有1LEG—4型水  相似文献   

20.
建国50年来,全省新增荒漠化面积约660万hm^2,每年以13.3万hm^2的速度增加,累计已达1252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4%,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23.63%,与此同时,沙化、退化草场面积已达966.7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3%,有的已成为黑土滩,严重地影响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