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有許多种常見的倉庫害虫,如赤拟谷盗,雜拟谷盜,姬拟谷盜,長头谷盗,黑粉虫,黄粉虫,黑菌虫,暗黑菌虫,二帶黑菌虫等等都屬于鞘翅目伪步科,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据作者近年來在各地采集的倉庫害虫标本中,發現还有若干种过去尚未詳细记載的伪步,茲特初步記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稻田害虫的生物防治及生态控制技术,以稻田捕食性天敌为研究材料,采用田间调查、采集标本、室内鉴定的方法,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辽地区稻田生态系统中,有捕食性天敌20科59种,其中捕食性昆虫属于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半翅目、鞘翅目5个目的10科32种,捕食性蜘蛛9科25种。优势种主要是黑肩绿盲蝽、青翅隐翅虫、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机敏漏斗蛛,占捕食性天敌总量的45.5%。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的九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分属2目6科),是本省农田常见种类,经我们在田间和室内观察,已证实它们可捕食某些作物害虫,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过去很少研究,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兹将调查研究的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豆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发现:为害舞钢市夏大豆的害虫有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蜱螨目等2个纲、7个目、17个科30种。其中半翅目的豆盾蝽和鳞翅目的豆荚螟,田间发生量最大,危害最为严重,是为害该市夏大豆最重要的害虫,应作为夏大豆害虫防治的主要目标;其次为鳞翅目害虫中的大豆卷叶螟、大豆造桥虫和斜纹夜蛾等。  相似文献   

5.
<正>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 Zehnter)是我国黄淮地区及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我们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发现该虫有8种寄生蜂,对其田间消长起者重要的控制作用。正确识别这些寄生蜂并加以保护利用,是开展豆田害虫综防的重要环节。该蜂类群隶属小蜂总科金小蜂科的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豆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发现:为害舞铜市夏大豆的害虫有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蜱螨目等2个纲、7个目、17个科30种。其中半翅目的豆盾蝽和鳞翅目的豆荚螟,田间发生量最大,危害最为严重,是为害该市夏大豆最重要的害虫,应作为夏大豆害虫防治的主要目标;其次为鳞翅目害虫中的大豆卷叶螟、大豆造桥虫和斜纹夜蛾等。  相似文献   

7.
国内记载暗步甲属(Amara)为害农作物,日本记载暗铜步甲(Amara chalcitesDejean)春季危害荠菜果实,并有简单几句形态描述。我们于1979年4月份在武昌本院农场田间发现暗铜步甲幼虫数量较多,并陆续化蛹和羽化为成虫。为了考察暗铜步甲是否有作为天敌昆虫的经济价值,我们于1979-1980年在室内外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我们观察的暗铜步甲的形态、田间调查与室内饲养的年生活史和取食习性记述于下: 一、形态描述(附图):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并分析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用药方案Ⅰ)后施用,田间害虫天敌的科数和虫数均多于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用药方案Ⅱ)后施用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的田间天敌群落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捕食类天敌狼蛛科和肖蛸科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和对照;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茧蜂科和皿蛛科的优势度显著低于用药方案Ⅱ处理,说明以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后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比用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防治对天敌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华草蛉幼虫捕食马铃薯甲虫卵的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田间常见天敌中华草蛉1、2、3龄幼虫捕食马铃薯甲虫卵的功能反应,为新疆马铃薯甲虫天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际应用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室内饲养观察方法,分别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模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中华草蛉1~3龄幼虫对马铃薯甲虫卵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856 11、2.858 0和33.679 2,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57 71、.149 9和1.338 4,处置时间分别为0.205 90、.077 8和0.029 7,随着龄期的增大其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增强,而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寻找效应均相应地降低;HollingⅢ型新模型得出:中华草蛉1~3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2.643 2、6.429 5和12.331 0,当利用其防治马铃薯甲虫时最佳益害比分别为1:3、1:6和1:12,研究结果可作为田间防治的参考。【结论】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中华草蛉是捕食马铃薯甲虫卵的很有效的天敌之一,其幼虫在新疆对马铃薯甲虫进行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稻田蜘蛛种群动态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稻田蜘蛛对食饵的捕食量随着食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蛛捕食量大于若蛛;田间蜘蛛种群变化随着害虫密度增减而增减;合理用药、保护田埂杂草、田埂种豆是保护蜘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的天敌种类及控害效果.[方法]葡萄园田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试验,观察葡萄斑叶蝉不同天敌种类及其捕食量.[结果]纤赤螨Leptus sp,蜘蛛为吐鲁番葡萄斑叶蝉主要天敌.纤赤螨以幼螨体外寄生葡萄斑叶蝉若虫,对1-2低龄若虫有较高的寄生和致死率,但对3龄以后的高龄若虫致死率低;成螨则直接捕食若虫.球腹蛛科、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多结网捕食,狼蛛科的丁纹豹蛛Pardosa T-insignita Boes.et Str.和蟹蛛科的种类多直接捕食.蟹蛛科、狼蛛科和球腹蛛科蜘蛛对若虫的捕食量较大,平均3-6头/d.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捕食量低于2头/d.草蛉成虫、卵在田间常见,幼虫少见;瓢虫、食蚜蝇和蚁蛉等其它天敌种类仅零星出现.[结论]纤赤螨Leptus SP.是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的优势天敌,田间寄生率达10;-30;,对葡萄斑叶蝉有较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茶丽纹象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属鞘翅目象科Curculionidae,又名茶叶象、黑绿象虫、长角青象虫、茶小黑象鼻虫、小绿象鼻虫等,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山东等省,除为害茶树外,也为害油茶、山茶、柑桔、苹果、梨、桃、板栗、洋槐、苧麻等。此虫自70年代末至今,在我场为害茶树较严重。以成虫嚼  相似文献   

13.
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是茶叶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文献记载,安徽茶蚕一年发生二代;根据我们田间观察,每年发生三代。1992年,作者在室内自然变温的条件下,对该虫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完成累代饲养茶蚕三个世代。  相似文献   

14.
 分瓣臀凹盾蚧(Phenacaspis kentiae Kuwana)是茶花、桂花的重要害虫。其捕食性天敌昆虫4种, 隶属于鞘翅目的瓢虫科、方头甲科和草蛉科,其中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onicus Endrby-Yonge)为主要捕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昆虫有4种,隶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的跳小蜂科和蚜小蜂科,其中糠片蚧恩蚜小蜂[Encarsia inquirenda (Silvestri)]为分瓣臀凹盾蚧的主要寄生蜂,其数量占寄生蜂总数的95.3%,其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寄生蜂的整体数量的消长变化。寄生蜂对分瓣臀凹盾蚧的自然寄生率为10.1%,捕食性天敌对分瓣臀凹盾蚧的自然控制率为78%。自然条件下,天敌昆虫对分瓣臀凹盾蚧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油菜露尾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近几年来,在镇巴县油菜生产中连年猖獗发生,严重影响了油菜产量和品质。镇巴县植保站经过田间调查、测报资料分析和大田防治观察,提出了油菜露尾甲在镇巴县猖獗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在指导大田防治中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稻田蜘蛛种群动态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系统调查、得出:(1)3种蜘蛛对食饵的捕食量随着食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蛛捕食量大于若蛛;(2)田间蜘蛛川群变化随着害虫密度增减而增减;(3)合理用药,保护田埂杂草,田埂种豆是保护蜘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信阳栝楼地田间定点定时调查并辅以室内饲养,基本查明2种主要害虫菱斑食植瓢虫(Epilachna insignisGorham)和瓜藤天牛(Apomecyna saltatorFabricius)的生活史与习性,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昆虫天敌种类繁多。解放以来,开展利用生物防治害虫,获得优异成绩。然而关于林木钻蛀性害虫天敌的调查和利用,尚有大量工作可做。现就我们在福建调查采集和饲养观察竹材蠹虫中,先后发现的天敌昆虫5种(捕食性2种、寄生性3种),特予简介,借以提供深入开展对林木钻蛀性害虫的生物防治的参考。1.竹长蠹茧蜂 Platyspathius dinoder Gahan(膜翅目茧蜂科)  相似文献   

19.
对潜山地区不同生态系茶园主要害虫、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摸清不同海拔高度茶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数量、结构群落差异和空间关系;重点研究了4种半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茶园三种主要害虫与蜘蛛天敌种群动态关系、茶园黄蓟马与捕食性天敌的关系。针对主要害虫进行生物农药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大蒜新害虫(Scatopse notata Cole)属于双翅目类蚊科的微小害虫。此虫危害大蒜国内外未见有报道。1990年在本所大蒜试验田内大发生,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甚至个别品种绝收。经两年田间取样和盆栽大蒜接种扣网罩饲养等镜检观察研究及田问防治试验。现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