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望江县棉花展示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花新品种集中展示和比较,分析各品种间的生育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望江县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结果表明,中棉所63、中棉所65、金杂棉3号、创新棉2号、湘杂棉03等品种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优、适应性强、抗性好,适宜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4个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在九江地区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中棉所系列4个棉花品种的比较试验,经对农艺性状、生育期、丰产性等综合考察,发现中棉所55在九江地区表现最优,籽棉、皮棉折合667 m2产量最高,分别达到232.41和104.26 kg。  相似文献   

3.
选用2002年和2003年中棉所49及其亲本中棉所35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结果,对2个品种的产量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棉所49的丰产性好于中棉所35,主要归因于其具有较高的铃重;并对棉花产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以探寻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结果显示,铃数和铃重对产量作用较大,且铃数对产量的效应铃重效应,同时,生育期、株高、果枝始节和子指通过影响产量构成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形成也有间接贡献,其中出苗~开花所需天数最为重要。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棉区棉花生态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由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提供杂交棉7个品种,以邯郸市农林科学院审定的品种邯杂306为对照,在廊坊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品种的生物学性状、综合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等因素的调查来鉴定棉花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纤维品质,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国欣棉30、邯杂棉15号、中棉所8301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抗病性好,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9.7%、 7.9%、 5.2%。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棉花新品种,2021年选择中棉5024、中棉所EM1702、ZH8142R、豫棉111、鲁棉247、鲁棉246、中棉所1602、中棉早181、BM22几个新品种在邓州市开展适应性、丰产性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品种先棉66籽棉产量增加的品种有ZH8142R、中棉所1602、豫棉111、鲁棉246、中棉5024,在邓州市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丰产性,为当地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棉花种植品种体系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国审棉花品种分类特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乃银  李健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4):4780-4789
【目的】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30年来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中通过国审的棉花品种的分类特征,从棉花品种改良的历史视角探索棉花品种类型和特征的演化趋势,为制定当前棉花品种选育目标和品种审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中的品种评分方法,赋予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抗病性和早熟性等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统一的棉花品种多性状综合评价指数。采用GGE双标图的“品种-性状”功能图分析53个国审棉花品种与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铃重、结铃数、衣分、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枯萎病指、黄萎病指、霜前花率、株高、果枝数和评价指数等15个性状的互作模式,并据此进行品种类型划分和特征分析。数据来源于1981-2012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根据对照品种的不同,将历年区域试验分为5个时期,分析各时期内审定品种类型的比例和总体评价指数的变化动态。【结果】GGE双标图的“品种-性状”功能图分析表明,棉花育种目标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必要采用评价指数方法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中的品种评分方法构建了通用的品种评价指数公式:EI=0.400×皮棉产量+0.129×比强度+ 0.086×(纤维长度+马克隆值+黄萎病)+ 0.114×枯萎病 + 0.100×霜前花率。依据品种和性状在GGE双标图中的互作模式和品种间的空间关系,将53个国审品种划分为性状特征差异显著的4个品种类型。Ⅰ型为“高产-铃多-品质较优”类型,Ⅱ型为“高产-大铃-高马值”类型,Ⅲ型为“优质-中产-小铃”类型,而Ⅳ型为“弱势品种”类型。各品种类型依据评价指数的排序为Ⅰ型品种>Ⅱ型品种>Ⅲ型品种>Ⅳ型品种。品种类型的变化动态研究表明,Ⅳ型品种只出现在泗棉3号时期之前;Ⅲ型品种出现在泗棉3号和湘杂棉2号时期;Ⅰ型品种比例从泗棉3号时期逐年上升,到鄂杂棉10号时期比例回落;Ⅱ型品种开始于湘杂棉2号时期,其后呈上升趋势。【结论】利用GGE双标图和品种评价指数将53个国审棉花品种合理地划分为4个品种类型,各品种类型特征差异显著,充分展示了30年来长江流域棉花品种改良的成效和发展趋势。长江流域的棉花育种和品种审定中应更注重对马克隆值的改良和评价,以促进棉花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相似文献   

8.
程琦 《农村科技》2014,(2):10-11
<正>一、试验目的分析引进棉花新品种田间出苗率、抗病性等表现以及其它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挑选出适宜2团种植的抗病、丰产品种,为今后大面积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棉花品种提供依据。二、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供试棉花品种共10个,分别为:中棉所49号优系、冀棉169、DL-12、DL-13、冀棉616、石抗278、新陆中48号、瑞棉1号、农科2号、农科5号,其中中棉所49号优系为对照品种。2.试验地概况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主推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在鄱阳湖棉区6个产棉大县对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13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并从品种(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2014年棉花生产主推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推荐中CJ-5、GZ-21和荆杂棉88F1在鄱阳湖棉区推广应用;建议GZ-23、JN20-08、GZ-22、中CJ-2及中CJ-4可在鄱阳湖棉区继续示范;建议川杂棉22号、中CJ-1、农大棉9号及中CJ-3在适宜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3个适合天津地区热量资源条件的棉花品种,连续4 a进行生产性比较试验,对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冀丰4号、冀棉958、GK99-1、国欣棉9号4个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等综合性状较好,嘉星1号和国欣棉3号丰产性较高,但稳产性一般。  相似文献   

11.
运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研究了棉花品种各性状的综合优劣程度,结果表明,综合隶属试大小依次为泗棉3号〉浙102〉苏棉4号〉中棉所〉苏棉6号〉中棉所12,为棉花品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DTOPSIS法,对环塔里木盆地杏棉复合系统下广泛种植的9个棉花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棉43表现突出,综合性状优于其他8个品种,是杏棉复合栽培下最适宜种植的棉花品种;DTOPSIS法所提供的量化分析指标,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客观、准确,且原理易懂,计算简便,易于计算机操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豫棉四号(原郑4107)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1984—1988年,该品种经过品系试验、省区试、黄河流域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其产量、品质、抗性、早熟性和适应性均超过晋棉七号、中棉12号、豫棉一号和冀棉八号,是目前国内综合性状较好的一个棉花新品种。1989年4月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在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试场对自育和引育的7个常规棉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调查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等因素,来鉴定棉花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及纤维品质,为本地棉花品种选育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抗虫无酚棉花新种质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种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但长期以来全球大面积种植的棉花主要是有酚棉品种,其种仁因含有高浓度棉酚,无法直接作为人类食用油和食品的原料.为创制种仁无酚且抗虫的棉花新种质,该研究以7个显性无腺体棉花新种质和有酚棉品种苏棉22号、泗抗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国家标准《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测定种仁中游离棉酚含量,采用室内幼嫩叶片接虫法鉴定棉铃虫抗性,并测定了相关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显示:在7个显性无腺体棉花新种质中有4个种仁棉酚含量低于国家食用标准,其中苏显无154、苏显无156种仁棉酚含量低于0.0003%,是迄今公开报道的种仁棉酚含量最低的棉花新种质;高抗棉铃虫,其抗性水平高于有酚抗虫棉品种泗抗1号;平均皮棉产量为1473.98kg/hm2,比有酚棉品种平均增产9.03%;纤维品质达到普通优质Ⅱ型标准,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有酚棉品种相比,在纤维长度、比强度上获得明显的遗传改良.表明采用棉花聚合育种技术和性状鉴定获得的这两个抗虫无酚棉新种质,农艺性状优良,种仁棉酚含量极低,为棉花成功转变成粮、棉、油兼用型的农作物提供了资源贮备.  相似文献   

16.
<正>本试验通过棉花引种试验,鉴定比较所引棉花新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其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吐鲁番地区棉花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和种子管理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参试品种共5个:兴农6号、新陆中46号、新陆中45号、中棉所69号、中棉所79号。对照棉花品种为吐鲁番当地主栽品种岱字-80。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隐性核雄性不育系抗A2与抗A3,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原棉花试验站表现完全雄性不育,且不育性稳定,其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测试品系的细胞质对2个不育系基因缺乏恢复能力;2个不育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常规品种中棉所41号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优于中棉所41号;不育系抗A2各性状配合力总体上优于抗A3,是目前杂优育种可利用的亲本。  相似文献   

18.
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对朱砂叶螨抗性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98个棉花品种的苗期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对朱砂叶螨抗生强的种质资源,包括亚洲棉,海岛棉和部分具有多毛,地和无色素腺性状的陆地棉品种。所鉴定的红叶,多毛和无色素腺品种平均受害指数显著低于推广品种,表明这些性状具有潜在的抗螨性。多毛品种高的叶毛密度须协同一定的叶毛长度才具有抗螨性。  相似文献   

19.
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2008~2009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场开展了麦后棉不同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品种和密度试验,以中熟育苗移栽棉为对照,研究分析了麦后直播棉生育性状、结铃动态、产量和"四桃"比例与移栽棉的差异.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在品种选择恰当的前提下,可获得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相当的产量.适合麦后直播的棉花品种是早熟棉,生育期为100~105 d,试验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8是理想的麦后直播棉品种,其中中棉所68增产潜力更大.生育期在125 d以上的中熟品种因霜前吐絮率低,不宜作麦后直播棉使用.江苏沿海地区麦后直播棉中棉所50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7 500株左右,中棉所6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0 0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20.
适宜麦套的晚春播棉花品种冀178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17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选自夏播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6的508系为母本、以综合性状优良的169系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适宜棉麦套作的晚春播棉花新品种,2015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5010号)。该品种具有早熟、稳产、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好、适宜棉麦套作等特点,在棉麦套作模式下棉花霜前花率可达87.2%且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对促进棉田增效和加快河北省棉花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