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研究墨吉明对虾的弧菌病防控措施,通过人工注射感染的方式,研究不同数量副溶血弧菌及在不同温度、盐度、pH、不同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浓度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6 CFU以上时,24 h内对虾累计死亡率100%,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5 CFU时,24 h对虾累计死亡率为50%。温度为32℃时,对虾累计死亡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对虾累计死亡率升高。在温度为(24±1)℃时,盐度为10‰时对虾的死亡率最高,盐度为30‰次之,盐度为20‰时最低;在温度为(24±1)℃,盐度为(22±1)‰时,对虾累计死亡率pH 9时最高,pH 7时次之,pH 8时最低;温度为(24±1)℃,盐度为(22±1)‰,硝酸氮浓度为30.0 mg/L时,对虾累计死亡率最高,浓度为20.0 mg/L时次之,浓度为10.0 mg/L时最低;亚硝酸氮浓度为10.0 mg/L时死亡率最高,5.0 mg/L时死亡率次之,1.0 mg/L时死亡率最低;氨氮浓度为1.5 mg/L时死亡率最高, 1.0 mg/L时死亡率次之,0.5 mg/L时死亡率最低。实验证实:当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5 CFU以上和数量为3.92×104 CFU爆发72 h之后,弧菌病难以控制;在26~32℃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对虾累计死亡率升高;盐度与pH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可能与噬菌体有关;硝酸氮对感染副溶血弧菌的墨吉明对虾有胁迫作用;一定范围内亚硝酸氮浓度(1.0~10.0 mg/L)、氨氮浓度(0.5~1.5 mg/L)越高,副溶血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越强,对虾累计死亡率越高。该试验为墨吉明对虾的弧菌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虾源弧菌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了解上海市凡纳滨对虾主养区虾源弧菌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种属的分子基因型特征,为本地区虾的弧菌病的流行调查、防控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的方法,对不同时间,不同池塘的虾源弧菌进行分离鉴定,总共分离到52株不同来源的弧菌,其中30株副溶血弧菌(57.7%),9株拟态弧菌(17.3%),7株创伤弧菌(13.5%),4株溶藻弧菌(7.7%),1株霍乱弧菌(1.9%)以及1株河流弧菌(1.9%)。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地区虾源弧菌以副溶血弧菌为主。进而对30副溶血弧菌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EIRC-PCR指纹图谱显示基因型存在多态性,每个分离株的基因扩增条带数介于4~8之间,大小都在250~4500 bp之间;聚类分析分为5个亚群,其中Ⅰ亚群15株(50%),Ⅱ亚群6株(20%),Ⅲ亚群6株(20%),Ⅳ亚群2株(6.7%),Ⅴ亚群(3.3%)。结果表明,上海地区虾源副溶血弧菌存在一种主要流行亚群,对生产中药物筛选及疫苗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浙江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的分布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特征,在舟山、象山、温州三地实地采样385份,包括海水、泥土和水产品等,共分离到副溶血弧菌菌株278份,其中27株为tdh基因阳性,阳性率为9.7%,trh与ureC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2.3%与11.8%,提示浙江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着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污染.将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4.
鱼肠道弧菌疫苗制备及免疫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顺峰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306-310
本文比较了不同灭活剂及灭活条件对鱼肠道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的灭活效果,确定以0.4%(v/v)福尔马林溶液在25℃下处理30h作为疫苗的最佳灭活条件,用灭活的鱼肠道弧菌疫苗免疫大菱鲆并测定了该疫苗针对鱼肠道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rarhaemolyticus)、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ium)等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采用注射免疫方式接种后,针对鱼肠道弧菌的免疫保护率达75%;溶藻弧菌免疫保护率为67.6%;鳗弧菌免疫保护率为50%;副溶血弧菌免疫保护率为57.2%;采用浸浴免疫方式接种后,疫苗针对鱼肠道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25%、22.3%、11.1%、12.5%。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变异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4种不同的温度下对31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及落叶型菌株V991进行PDA平面培养,81.3%的强致病力类型菌株表现为菌丝型,落叶型菌株均为菌丝型,80.00%的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为中间型,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菌核型。20~25℃有利于病原菌产生菌核,30℃的较高温度明显抑制菌核的形成。各菌株在25℃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分生孢子产量和毒素产量最高;30℃的较高温度下,强致病力类型菌株的菌落直径、分生孢子产量和毒素产量均显著大于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类型,且落叶型菌株高于非落叶型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食品中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拟态弧菌毒素初筛的速度与效率,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以融合蛋白TDH-VVC-VMHA包涵体为抗原免疫豚鼠,采用豚鼠抗融合蛋白免疫血清为包被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羊抗豚鼠IgG为标记抗体,应用棋盘滴定法确定ELISA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与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的培养物上清有较明显的阳性反应,与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菌球菌、李氏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5种非弧菌属食物中毒菌培养物上清未见交叉反应,与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和麦氏弧菌等3种弧菌培养物上清也未见交叉反应。这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拟态弧菌毒素的快速同步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盐生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 L.) SpSOS1基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SpSOS1在海马齿不同组织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空间表达模式分析表明,SpSOS1在海马齿根中表达量最高,在花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胁迫条件下SpSOS1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在干旱、高温(42℃)、低温(4℃)以及氧化胁迫下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在ABA处理后,SpSOS1基因呈现上调表达,且在6 h表达量达到峰值,与盐胁迫处理下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探究盐胁迫下SpSOS1的上调表达是否受ABA的诱导,使用钨酸钠和氟啶酮作为ABA生物合成抑制剂和清除剂处理海马齿,结果表明,用钨酸钠和氟啶酮处理后,盐胁迫下SpSOS1的表达增加量从9.8倍分别降为起始表达量的1.8和2.1倍,表明盐胁迫下SpSOS1的上调受ABA信号途径诱导。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SpSOS1的耐盐调控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离体玉米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玉米灰斑病菌的产毒条件和致病机理,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静止培养下,以Fries培养液为基质,不同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下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离体玉米叶片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浓度25%)处理不同时间对离体玉米叶片电导率的影响,主要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电导率提高率表现为下降趋势;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温度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离体玉米叶片电导率均有明显的影响,(20±1)℃培养15天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离体叶片电导率的影响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运用PCR技术成功建立了检测产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RH)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从1株标准株和其他3种不同来源的3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的13株扩增出0.5 kb的trh基因特异性扩增带;产TRH的副溶血性弧菌中1株标准株,12株分离自腹泻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1株分离自水产动物养殖用水;并且产TRH与尿素酶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之间的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认定尿素酶阳性是产TRH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表现型。  相似文献   

10.
木薯中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从木薯中克隆到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构建到高效表达载体pGEX-6p-1上,构建重组载体MeGolS5-p GEX,并对GST-MeGolS5融合表达的IPTG诱导浓度、诱导不同温度、不同菌液浓度和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诱导时间增长GST-MeGolS5融合蛋白表达量提高,在37℃时,OD600为0.4左右,诱导4 h MeGolS5-GST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在0.2 mmol/L IPTG浓度下,可以有效诱导MeGolS5-GST融合蛋白的表达;MeGolS5重组菌株可以耐受5%的PEG6000模拟的干旱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MeGolS5基因的功能以及在木薯抗旱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素对不同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为在复杂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对牛筋草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盐碱度、干旱、pH值等环境因子对河南安阳、江苏盐城和海南三亚3个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筋草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10℃,当温度上升到30~35℃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在20/10~40/30℃的变温条件下均可发芽,且当温度为35/25℃时发芽率最高。变温和恒温处理条件下,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低温条件下(恒温≤25℃,变温≤25/15℃),黑暗处理有利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牛筋草种子萌发受水势影响较大,随水势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盐碱胁迫可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当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或NaHCO3浓度大于150 mmol/L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不能萌发;牛筋草种子在pH 5~10范围内均能正常萌发,所以pH值不是限制萌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温条件谷子光温互作模式研究及SiCCT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周期和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生态适应性和产量的2个重要环境因素,揭示光温互作对作物生长发育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对育种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长日照高温、长日照低温、短日照高温、短日照低温4个光温处理,调查‘黄毛谷’抽穗期、株高、叶片数和穗长。结果表明,光周期对谷子的发育起关键作用,温度的改变不影响长日照比短日照延迟谷子生殖生长的效应,温度的作用随光周期的不同而异,短日照条件下,高温缩短谷子营养生长期而低温延长营养生长期,长日照条件下则相反;对谷子生殖生长的促迚作用是短日照高温短日照低温长日照低温长日照高温。利用RT-PCR技术从‘黄毛谷’叶片兊隆了一个CCT结构域基因(SiCCT),该基因编码286个氨基酸,属于CMF亚家族成员,基于CCT域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迚化分析,谷子与高粱、玉米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 SiCCT基因在‘黄毛谷’叶片中高表达,其次为幼穗和叶鞘;长日照、短日照处理SiCCT基因均表现24h昼夜节律性特点,短日照七叶期表达水平最高,八叶期(抽穗)及穗后表达迅速降低,长日照七叶至十叶期‘黄毛谷’处于营养生长期,SiCCT基因维持较高表达水平;无论高温低温,长日照条件下SiCCT基因在各叶期表达量整体高于短日照处理,长日照条件下低温处理SiCC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高温处理, SiCCT基因的总体表达量与‘黄毛谷’营养生长期存在正相关。总之SiCCT基因受光周期调控,同时也受温度调控,因而推测SiCCT基因参与了光周期途径和感温性途径,并通过二者互作调控谷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喻时周  杨成龙  郭建春  段瑞军 《作物学报》2016,42(10):1569-1574
在许多渗透调节剂中,甜菜碱是最理想的有机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甜菜碱在植物体内大量积累不会带来危害,同时能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将海马齿中克隆到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载体pET-SpBADH并将其成功地转化到BL21(DE3)中得到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能高效表达55 kD目的蛋白,表达量可以达到301 μg mL–1。酶学特征分析表明,该蛋白最适pH值为7.2,在偏碱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催化活性;SpBADH蛋白对高温敏感,且温度对催化活性影响较大,超过55℃时酶活性只有20%,最适酶催化活性温度为37℃;而有机小分子醇类对酶的催化活性有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自身特征维持酶催化活性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4.
陈惠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82-287
研究羊肉胴体冲洗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羊肉储藏后微生物菌落总数、pH和感官评分的各因素最佳水平,按照单因素试验结果,以羊肉常温储藏36 h 时的微生物菌落总数为考察指标,以溶液温度、冲洗时间、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的胴体冲洗工艺条件的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结果可知,最优胴体冲洗工艺条件为:溶液温度4℃,冲洗时间1 min,干燥时间5 min,通过此条件处理后,常温储藏36 h 时的羊肉微生物菌落总数为1.39×103 CFU/g。该研究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控制,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该研究结果为今后鲜肉胴体冲洗工艺条件的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zizyphicola)XY201是从冬枣表面分离筛选的新酵母菌种,对采后冬枣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了该酵母菌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利用情况,以及温度、初始pH和接种浓度三个因素对梅奇酵母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其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梅奇酵母最大生物量的培养基配方为:2%蔗糖+2%牛肉蛋白胨+0.05%磷酸二氢钾+0.05%硝酸钠;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初始pH 6.0,接种浓度1%;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梅奇酵母的最佳培养时间为接种后72 h。  相似文献   

16.
探讨高温环境对家蚕血淋巴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家蚕对高温环境胁迫的应答生理与分子适应机制的揭示提供参考。本实验以高温耐受性家蚕品种932G与敏感性品种HY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测定高温胁迫下5龄幼虫血淋巴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受35℃高温胁迫后,耐受性品种与敏感性品种血淋巴中SOD、CAT和GST的相对酶活力变化趋势相似,均为胁迫前期变化幅度较小,中后期显著升高,胁迫后期显著降低,整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酶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胁迫中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胁迫后期有所降低,但品种间变化幅度有差异,BmSOD与绝大多数BmGST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耐受性品种的升高幅度较大,而BmCAT则以敏感性品种的升高幅度较大。由此可见,抗氧化酶SOD、CAT和GST在蚕体血淋巴组织中的高温响应趋势较为一致,仅在品种间存在变化幅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酶活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植物废渣中丰富的纤维素资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筛选法从朽木周围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筛选得到3株活性较高的纤维素降解细菌:ZWY-3、DP-6和DP-8,并分别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起始pH、碳源下对3株菌株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3株菌株都在接种后24 h、pH 7、30℃、葡萄糖为碳源时达到产酶高峰,其中接种后24 h时DP-6的酶活最高,达144.86 U;ZWY-3在30℃、pH 7时酶活最大,分别达126.74 U和133.82 U;3株菌株在其最适条件下培养,并以葡萄糖为碳源时,DP-6活性最高,可达218.96 U。3株细菌菌株在降解农业纤维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肉在低温下贮藏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星的控温冰箱对肉在0℃和7℃低温环境下进行贮藏对比实验。分析了肉品在贮藏过程中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及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并对肉的感官做了定性描述。实验结果表明,猪肉在7℃贮藏时,第6天肉已腐败;而在0℃的肉第8天时,还基本处于一级鲜度,不丧失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对新引进的日光温室与当前厚墙体温室的光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为呼和浩特地区日光温室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根据4种类型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测数据,分析温室内外日平均温度、温室内外日最低温度、温室内外日最高温度、温室内光照度等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双膜双被日光温室为室内温度水平最高的日光温室,越冬期间(1月12日-2月21日...  相似文献   

20.
水稻WRKY19基因启动子功能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已获得的水稻WRKY19基因启动子(OsW19p::GUS)的转基因植株进行研究,分析了OsW19p在T1代苗期时的诱导表达特性,GUS荧光测定结果表明:OsW19p的表达可被ABA(100 μmol/L)、SA(500 μmol/L)、高温(42℃)、低温(5℃)和伤处理增强;被2,4-D(1μmol/L)、NaCl(200 mmol/L)和PEG4000(25%)处理抑制;IAA(5 μmol/L)、MeJA(100 μmol/L)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对OsW19p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OsW19p在转基因植株根中的表达水平高于35s,但在叶片中低于35s。OsW19p在转基因水稻扬花期茎部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花、叶鞘和叶片,在根部表达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