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义乌市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和掌握义乌市畜禽养殖业现状及其污染情况,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办法,通过义乌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源的普查结果,根据国内畜禽粪尿产排污系数估算了义乌市2007年主要畜禽粪便排放总量及其氮、磷养分含量。结果表明,2007年义乌市主要畜禽粪便排放总量为16.6万t,尿排放总量为48.5万t,折算成总氮0.18万t,总磷348.59 t,COD 3.16万t,铜1.10万t,锌2.07万t。不同畜禽中,猪的畜禽排放量最高,占义乌市排放总量的78.3%;尿的排放总量构成中,生猪的排放量最高,占总量的99.8%。不同镇街中以义亭镇的畜禽粪便排放总量最高,占全市排放总量的39.4%。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施用过氧化钙(CaO2)对南方双季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不施CaO2(CK)和早稻旋耕前一次性施用CaO2 2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以明确秸秆全量还田下施用CaO2对双季稻产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温室效应(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CaO2显著增加了2018和2019年晚稻产量,增幅分别为3.44%和2.65%,但对早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用CaO2显著降低了早稻季CH4累积排放量、GWP和GHGI,降幅分别为14.73%、14.74%和15.09%,但是对N2O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施用CaO2对晚稻季CH4和N2O排放均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施用CaO2显著增加了2018和2019年的周年产量,增幅分别为1.93%和2.58%;但对CH4和N2O累积排放量、GWP及GHGI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施用CaO2有助于协同实现双季稻增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3.
为指导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措施的合理制定,以《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试行)》为依据,研究了云南省2008—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当量、碳汇以及碳足迹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未来农业发展减排固碳的主要措施。基于2008—2020年云南省农田生产投入、作物种类及产量等相关数据,运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当量与碳吸收量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农田生态系统少量的CH4、N2O等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直接碳排放量、氧化亚氮碳排放当量以及甲烷碳排放当量成为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最为主要的3个因素。另一方面,2008—2017年云南省温室气体碳排放当量逐年增加,随后呈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当量碳排放强度呈波动式变化,其中秸秆焚烧、化肥降解以及柴油燃烧为主要的直接碳排放源,N2O、CH4为主要的当量碳排放源;碳吸收强度呈波动式变化,作物中的玉米和甘蔗碳吸收量远大于其他农作物,是主要的固碳源,蔬菜和瓜类具有一定的增汇潜力,农作物有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的趋势;碳足迹呈先...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以期为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治理方向和理论基础。立足全省2005—2018年农业统计数据,参考文献资料面源污染核算方法,研究分析肥料、农药、农膜使用量和畜禽粪尿排放量、秸秆产生量以及其投入密度、负荷。结果显示,陕西省化肥使用量和投入密度在2013年均达到峰值,分别为241.73×104 t和841.98 kg/hm2;农药使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投入密度近年来有所降低;农膜和地膜使用量、投入密度总体表现为逐年增加,近年来增长平缓;畜禽粪尿排放量和排放负荷总体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个别年份略有波动;农作物秸秆和负荷相对稳定增加,近年来变化幅度小。由此可见,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各指标变化趋势与政策调控、技术推动呈现正相关,总体表现为降低的态势。因此,应持续优化技术、科学调整措施,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刚  廖萍  眭锋  吕伟生  张俊  曾勇军  黄山 《作物杂志》2021,37(6):101-975
翻耕有利于秸秆还田,为了探究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措施对双季稻产量和温室气化排放的影响,在晚稻季设置浅旋耕和翻耕2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当季晚稻和第2年早稻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以阐明秸秆全量还田下晚稻季翻耕对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及产量的影响。与浅旋耕处理相比,晚稻季翻耕显著降低了当季晚稻CH4累积排放量(19.04%)、综合温室效应(19.19%)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22.02%),而对N2O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晚稻季翻耕对第2年早稻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无显著影响。可见,翻耕的减排效应只体现在当季。此外,浅旋耕和翻耕处理对当季晚稻和第2年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均无显著影响。短期来看,秸秆全量还田下晚稻季翻耕有利于协同实现双季稻稳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估算1985年–2005年期间福建省畜禽养殖业粪便排放量变化,并通过耕地负荷、流失量等参数评价了福建省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污染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985年福建省的畜禽粪便产生量为2180万吨,而到了2005年达到了4249万吨,翻了一番。1985年时福建省畜禽粪便耕地负荷、纯氮耕地负荷和纯磷耕地负荷分别为15.2 t?hm-2、96 kg?hm-2和45 kg?hm-2;而到了2005年已分别达到了29.6 t?hm-2、181 kg?hm-2和96 kg?hm-2。同时,福建省畜禽粪便中氮、磷、钾流失量分别从1985年的3.26万t、0.70万t和4.47万t增长到6.05万t、1.85万t和10.53万t。2005年福建省畜禽养殖业的氮排放量分别是同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氮排放量的7.4倍和1.9倍,已成为福建省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已大大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原位试验,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避涝作物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该地区低碳作物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利用静态箱法研究水稻-小麦(WRR)、黄心乌-茭白(WZR)、黄心乌-毛豆-荸荠(WECR)、水芹-芹芽-水稻(CCRR)和莲藕(LR)种植模式下农田的N2O、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N2O、CO2和CH4的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CO2排放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CH4和N2O排放呈现夏季>秋季;WECR、WRR和CCRR种植模式土壤CO2排放量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WZR,LR模式;WRR、CCRR和LR种植模式土壤N2O排放量极显著高于WZR和WECR模式;LR极显著高于CCRR种植模式土壤CH4排放量,而WZR、WECR和WRR极显著低于LR和CCRR。不同种植模式综合温室效应大小WRR>CCRR>WECR>LR>WZR,可见黄心乌-茭白模式综合温室效应最低,是长江中下游易涝区域低碳农业的较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推广使用户用沼气产生的温室气体(GHG)减排量和能源与环境效益,以四川省凉山州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户用沼气项目为例,利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方法学AMS-III.R和AMS-I.C估算其GHG减排量,并对其能源与环境效益进行分析。项目涉及14个县的35656农户,研究结果显示,户均GHG减排量在1.8~2.5 t CO2 e范围内,整个项目35656口户用沼气池共带来GHG年减排量约为72898.2 t CO2e。同时,每年直接节省约2.16万t原煤使用与648万元原煤购买费用,直接年产出约1978万m3沼气清洁能源,直接减少SO2排放约288440 kg、减少NOx排放约31320 kg、减少烟尘排放约15120 kg。研究表明,农村户用沼气的使用,一方面,既能减少目前生猪粪便管理方式造成的CH4排放,又能充分利用农村沼气清洁能源,减少因煤炭使用而产生的CO2排放;另一方面,又能带来可观的能源与环境效益。此外,依据CDM方法学估算农村户用沼气项目GHG减排量,能为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报告、验证(MRV)提供量化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覆膜滴灌对温室气体产生及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CO2、CH4与N2O作为全球气候变化贡献较大的温室气体日益受到重视,而覆膜滴灌作为一种节水的田间农艺措施也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就土壤温湿度对土壤温室气体产生及排放的影响、覆膜滴灌造成土壤温湿度的改变及其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进行了综述。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1)土壤温度、湿度都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和活性、调节气体传输速率,对土壤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起作用;(2)土壤CO2排放速率与浅层地温正相关,CH4与N2O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最适温度,而CH4的氧化与温度的关系呈多样性;(3)土壤湿度对CH4产生、氧化与N2O产生的作用都大于土壤温度,CH4氧化速率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而CO2与N2O的排放都有一个最佳的湿润范围;(4)覆膜良好的增温保湿效应、对气体传输的自然阻隔作用以及滴灌的局部湿润作用又会影响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最后总结提出了有待进一步展开和完善的几方面研究工作:如何确定和控制土壤湿润范围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何定量确定覆膜滴灌的综合效应,如何通过调控土壤CO2的排放以调控作物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延庆县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情况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延庆县是官厅水库所在地,种植业是该县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掌握种植业源污染现状,对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保证水源地安全有重要意义。此研究采用普查方法,摸清了延庆县2007年种植业污染源情况,分析了种植业中化学投入品(化肥、化学农药和地膜)的投入和流失情况,废弃物(农作物秸杆)的产生利用情况,并对该县种植业总体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延庆县化肥总施用量为1.61×104 t(折纯),其中纯氮施用量是1.14×104 t,占总施用量的70.6%,延庆县种植业氮肥流失量占全县总氮排放量的52.4%,是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氮素最主要来源,磷流失量占全县总磷流失量的35.1%。农药中用量较为突出的是人工除草剂阿特拉津,施用量为28129.97 kg。康庄镇、延庆镇、张山营镇、旧县镇、永宁镇、香营、井庄镇7个乡镇是延庆县种植业源排放最严重的区域,该7个乡镇紧临官厅库区,成为威胁官厅水库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此文最后针对主要污染源的种类和成因,从源头阻断、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3个层面提出了4条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改进后的全球一般均衡环境模型(GTAP-E)及其6版非CO2类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模拟了中国非CO2类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其政策意涵。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是世界上非CO2类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2020年将会占到世界总排放的20%左右。其中,来自农业部门的非CO2类温室气体排放比重达到73%。未来10年,牛羊类、工业、服务行业的非CO2排放增速最快,且服务业的增速快于工业,并在2010年后超过工业排放。中国可以通过实施非CO2类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减轻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压力。虽然征收较高的碳税能够带来较高的非二氧化碳减排量,但是政策效率在高碳税和低碳税间差异不大。所以,在实施非二氧化碳减排碳税政策时,应该把碳税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畜禽粪便资源结构分布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同时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在迅速增加。为此利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相关指标和相关文献中排泄系数,在综合考虑畜禽饲养周期的情况下,估算出2009年中国畜禽粪尿产生总量约为21.83亿t猪粪当量,其中河南、山东、四川和内蒙古的畜禽粪尿产生量均超过1.50亿t猪粪当量。并利用2020年畜禽产品需求量的预测值,估算出2020年的畜禽粪尿产生量为28.11亿t猪粪当量。通过对畜禽粪尿产生量的估算,有利于明确对畜禽粪便总量和分布的认识,为畜禽粪便处理方法的选取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畜禽粪尿资源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志国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6):121-128
基于我国养殖业发展现状,以种植业化肥用量为参照,统计分析了包括固体和液体粪便在内的畜禽粪尿资源总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畜禽粪尿排放总量为23.99亿t,养分总量2573.10万t,其中氮(N)、磷(P2O5)、钾(K2O)养分总量分别为1278.50万t、366.16万t、928.44万t,可替代同年种植业化肥施用总量(6022.70万t)的42.73%;我国不同地区畜禽粪尿替代化肥潜力差异较大,其中华东、东北和西南地区等地畜禽粪尿养分总量最高,达1369.52万t,占全国畜禽粪尿养分总量的67.15%,可替代全国当年化肥用总量22.74%。经过堆肥和沼液发酵处理的畜禽粪尿,养分综合损失比例为19.43%,养分理论剩余总量为2055.11万t。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及化肥减施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新疆南疆干旱区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决策依据。以新疆和田县为例,通过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及生产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研究。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2009年的43%、38%、17%调整为33%、45%、19%,农业内部形成了以林为主、以农带牧、以牧促林、农林牧统筹协调发展的产业联动格局;种植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粮经草的种植比重由74:21:5调整为60:25:15;特色林果业中核桃、红枣、葡萄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8%,"南核北枣"、"北葡"战略布局全面形成,南部乡镇核桃种植面积占72%,北部乡镇红枣和葡萄种植面积分别占89%和82%;畜牧业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7.31×104头(只),保持平稳增长,养禽出栏规模为103.8×104只,呈快速增长态势;农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加,农业净产值达到11.55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达到5200元。表明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优化方案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秸秆利用途径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秸秆年产量在7 亿t 左右。以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原料转变成能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文章从秸秆制备乙醇、甲烷-甲醇及气化、液化制备柴油几个方向进行讨论。用秸秆等废弃物制造能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处理秸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对这些方向的原理、操作条件、设备、经济性等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秸秆转变能源途径中最有利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每t 秸秆产生的热量最多(18900 MJ),且产生的价值可观,纤维素乙醇的发展潜力最大。秸秆制乙醇的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利用秸秆能源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秸秆资源统计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按照农业部标准NY/T 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考察与评估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方法,以安徽省为例,采用2013 年《安徽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能源化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年理论资源量4487.99 万t,年可收集资源量3878.84 万t,年人均资源量72.88 kg/人;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是安徽省主要的作物秸秆资源,3 者合计可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2.23%,年可收集量分别为1567.86、1539.43 和582.98 万t;皖北地区秸秆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49.75%;江淮之间为32.08%;皖南山区为18.17%,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逐步递减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将安徽省秸秆资源利用能源化利用划分为重点开发区(A区)、适度开发区(B区)和限制开发区(C区)等3 个区域。为安徽省秸秆资源开发及能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气候变暖已成为现阶段最迫切的环境问题。以2005—2010山西省农业统计资料和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结合研究区内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山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时空分布特征、构成比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2005—2010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36%;(2)山西省各地市碳排放总量较大的3个市是运城、临汾、晋中市,从单位面积排放强度来看太原、晋中、长治的排放强度位列前三;(3)山西省农业碳排放的分布格局呈带状分布,自然、经济的差异都对其碳排放量产生一定影响;(4)从农业碳排放各部分所占比例来看,农田秸秆露天焚烧的碳排放量占到整个农业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其次是化肥施用导致的碳排放。研究结果可以为山西省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数据支持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十四五”期间宁夏高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及对环境承载压力的影响,基于宁夏畜禽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化学需氧量(COD)、氮磷产生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畜禽粪便的耕地负荷。基于计算畜禽养殖环境适宜性、土地承载力及养分承载力,评估“十四五”期间将面临的环境承载压力。结果发现:(1)全区畜禽养殖所带来的COD、氮、磷排放量分别为123万、6.86万、7440 t。(2)从全区的环境承载压力来看,全区畜禽养殖环境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各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均大于畜禽养殖量,而利通区养殖量是粪污土地承载能力的3.1倍,超出当地土地承载能力,养殖污染风险极大。银川市区、利通区及泾源县无法实现粪肥全部还田,养分承载压力大。(3)“十四五”期间,畜禽养殖量逐年增加,在2025年氮排放量达12万t,比2020年增加了5万t;磷及COD排放量达1.2万、251.7万t,分别是2020年的1.7、1.5倍。在2025年耕地负荷预警值更是达到了3.50的高度,因此从适当控制养殖规模、严格执行生态消纳、加强粪污肥料化利用、科学治污、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及政策扶持6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懿  陈磊  陈娟  任竹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5):178-183
为客观分析农业旱灾对安徽农作物造成的风险损失,根据安徽省1991—2012 年的农业灾情数据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数据资料,对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进行了评估区划。结果显示:旱灾是安徽省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22 年间安徽省旱灾占农业自然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2.1%和40.1%;安徽省各市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同步性;安徽省农业旱灾呈现出风险发生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旱灾受灾面积一般不超过60%,该指数下风险概率为357.1 年一遇;从旱灾风险时空分布看,淮北和江淮地区旱灾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