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内生真菌发酵对刺五加异嗪皮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内生真菌发酵刺五加以提高其活性成分异嗪皮啶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选取4株内生真菌对刺五加进行发酵,以异嗪皮啶为对照,采用HPLC法分析发酵样品中异嗪皮啶的含量变化,确定能够定向提高发酵样品中异嗪皮啶含量的目的菌株;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发酵样品中的异嗪皮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目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AJ14能显著提高刺五加发酵样品中异嗪皮啶成分含量。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从刺五加发酵样品中分离到异嗪皮啶;经鉴定,目的菌株AJ14为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采用内生真菌发酵刺五加可定向提高异嗪皮啶的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异嗪皮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灵芝液体发酵菌丝量和胞外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灵芝菌液体发酵最优培养基配方,分析了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最优配方为黄豆粉添加量1.63%,葡萄糖添加量2.33%,可溶性淀粉添加量3%,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1%,硫酸镁添加量0.05%,VB_1添加量50 mg/L,菌丝体干质量最高达1.94 g/100 mL;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431 mg/100 mL;菌丝体胞内多糖质量分数达15.37%,总三萜质量分数达1.36%,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2.93%,多酚质量分数为1.91%。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馒头配方及工艺为基础,将黑木耳作为原料添加到馒头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黑木耳多糖馒头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影响黑木耳多糖馒头品质的4个因素主次顺序为黑木耳浆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加水量。黑木耳多糖馒头最佳配方为黑木耳浆添加量10%,酵母添加量0.7%,加水量50%,白砂糖添加量10%。该条件下生产出来的黑木耳多糖馒头感官评分最高,馒头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芪水提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对黑平菇、香菇、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芪水提物中总皂苷、总黄酮、总酚酸、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中含有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两种特征成分,总皂苷、总黄酮、总酚酸、总多糖含量分别为62.67、56.48、12.19、564.26 mg/g。在检测浓度范围内,黄芪水提物对香菇菌丝体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当黄芪水提物浓度小于一定阈值时可以促进黑平菇、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菌丝生长,高于该阈值时,生长速度则会被明显抑制;其中黄芪水提物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时的阈值浓度最高,为1.5 g/100m L。黄芪水提物中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芪黄酮,黄芪水提物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食用真菌菌丝体的生长,但在高浓度时则抑制食用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吴士云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08-113
本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乳脂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碳源、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镁元素和发酵时间对乳脂链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三个重要因素乳糖添加量、pH和接种量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佳发酵条件: 乳糖添加量为20g/L, 发酵培养基初始pH5.5, 接种量5.0%, 发酵温度为37℃, 发酵时间24h, 胞外多糖最高产量可达499.81mg/L。  相似文献   

6.
探究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的活性成分变化,为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消费者选择相关灵芝产品提供科学参考。对梅州本地主栽品种‘梅灵1号’灵芝生长发育期间4个阶段的子实体、孢子粉弹射期间3个阶段的孢子粉进行多糖、三萜及甾醇、腺苷、蛋白质、脂肪等活性成分检测。结果显示,灵芝子实体中,菌蕾期子实体多糖、三萜及甾醇、蛋白质、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0.65%、2.2 g/100 g、25 g/100 g、3.1 g/100 g,高于子实体其他时期;成熟期子实体多糖、三萜及甾醇、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弹粉后,但腺苷含量随着子实体的成熟逐渐升高(从低于检测下限10 mg/kg到99.2 mg/kg)。与灵芝子实体相比,不同阶段收集的孢子粉活性成分含量差别不大,多糖含量0.7%~0.85%、三萜及甾醇含量12.2~14.0 g/100 g、腺苷含量156~214 mg/kg、蛋白质含量16.1~16.6 g/100 g、脂肪含量31.7~34.2 g/100 g,其中头道孢子粉脂肪含量最高(34.2 g/100 g),二道孢子粉多糖、腺苷含量最高,(分别为0.85%、214 mg/kg),产孢40天收集的孢子粉三萜及甾醇含量最高(13.5 g/100 g)。本试验条件下,灵芝子实体菌蕾活性成分含量高,可以加以利用;子实体弹粉后多糖、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三萜及甾醇含量没有差异,若不采收孢子粉,可选择在成熟期弹粉前采收子实体;头道孢子粉、二道孢子粉及产孢40天孢子粉活性成分含量没有差异;孢子粉(破壁)活性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子实体,消费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购产品。  相似文献   

7.
花色苷为三华李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为增强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三华李果坯的护色效果,在发酵体系中添加有机酸,定期测定果坯花色苷含量、霉菌和酵母总数,并利用响应面法对有机酸护色剂复配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酸具有抑制花色苷降解的作用,有机酸添加量越大,果坯花色苷降解越缓慢;不同有机酸的护色能力存在差异,护色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迷迭香酸>草酸>柠檬酸>醋酸;有机酸对具有致腐作用的霉菌和酵母生长有抑制作用,相同发酵时间内,有机酸添加量越大,霉菌和酵母的存活率越低;在体系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3%的迷迭香酸,0.4%的草酸,0.4%的柠檬酸,发酵(30 d)后,相比三华李鲜果,发酵果坯花色苷下降率为32.80%,而未添加有机酸发酵的对照组花色苷与鲜果相比下降率为56.27%。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的食盐 蒜对泡菜发酵中各种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菜为原料发酵制作泡菜,通过稀释涂平板法培养菌落,利用统计计数法得到在盐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8.67g/L,28.00g/L,37.33g/L)、蒜(加蒜量分别为23.33g/L,37.33g/L)发酵过程中的细菌总数、乳酸菌、肠杆菌数量变化,并测定溶液pH值及亚硝酸盐含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食盐浓度的升高,各种微生物数目均减少;加入蒜试样的微生物数目也减少,适量的蒜对乳酸菌的抑制作用不大,其中加入23.33g/L蒜的泡菜水中乳酸菌含量较多,肠杆菌含量少,亚硝酸盐含量较少,故添加23.33g/L蒜的泡菜适合发酵。  相似文献   

9.
以糯米和紫薯为原料,经糖化、发酵工艺进行紫薯糯米酒的酿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分别从酒曲种类及其添加量、酵母种类及其添加量、米薯比例、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方面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紫薯糯米酒酿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将糖化后的紫薯和糯米(1.30%的苏州蜂蜜牌甜酒曲)以2∶1比例混合,添加0.04%安琪果酒专用酵母,于25℃下发酵7 d,所得成品酒酒精度为11.44%Vol,花色苷含量30.26μg/m L,还原糖含量3.7 g/L,总酸含量6.0 g/L,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16种香气成分,所得紫薯糯米酒酒体柔和、颜色鲜亮,具有紫薯特有香味。  相似文献   

10.
以总多糖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植物乳酸杆菌为发酵菌种,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水提取工艺及发酵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法)测定水提取工艺及发酵工艺各样品中总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山药、茯苓等5味药食同源中药水提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提温度95℃;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2,10倍;提取时间为2.0,1.5 h;超声浸泡时间为0.5 h;山药茯苓复合酵素的最优发酵工艺为接种量为发酵液总量的10%,发酵温度为31℃,发酵时间为72 h,在此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下,山药茯苓复合酵素的总多糖含量高达23.97%,是发酵前水提物总多糖含量(8.796%)的2.725倍。通过植物乳酸杆菌发酵制作的山药茯苓复合酵素中降血脂活性成分总多糖含量比发酵前含量显著增加(p=0.000 1),该产品有望开发成降血脂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1.
以商洛“药食同源”植物南五味子为研究对象,对其木脂素类中的南五味子酯乙提取纯化及抑菌研究,复配Nisin、KGM、番茄红素制备复合涂膜保鲜剂,以期延长冷鲜肉贮藏期。HPLC测定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浸提南五味子酯乙,在超声温度68℃、料液比1:8、乙醇质量分数84%、提取时间60 min时,南五味子酯乙得率为1.426 mg/g。HPD100型大孔树脂纯化的南五味子酯乙对供试菌的抑菌顺序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以pH、TVB-N值、MetMb含量为冷鲜肉主要鲜度指标,考察不同浓度南五味子酯乙、Nisin、KGM、番茄红素对冷鲜肉保鲜效果影响,正交法优化复合涂膜保鲜剂最佳配方为2.5%南五味子酯乙+0.1%Nisin+0.4%KGM+0.03%番茄红素,在4℃可贮藏冷鲜肉10天。研究结果可为南五味子酯乙在冷鲜肉贮藏和保鲜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黑木耳凝集素的最优提取条件以及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的方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料液比3个条件进行优化;采用CCK-8试剂法、形态学观察、划痕法来探究黑木耳凝集素对MCF-7的增殖、形态学变化和迁移率的影响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在浸提时间为8.47 h,料液比为1:51.71,(NH4)2SO4浓度为50.23%时,粗提液中的凝集活性最高,可得最大理论值为5.4795 HU;黑木耳凝集素处理细胞后,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划痕闭合速度减慢。且与凝集素浓度具有依赖性,浓度越高细胞活性越低,细胞数量越少,对细胞的迁移率抑制性越强。该实验获得了黑木耳凝集素的最优提取条件,以及对MCF-7细胞的抑制效果,这对凝集素的提取方法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发酵刺五加中异嗪皮啶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测定发酵时间、初始pH、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菌株AJ14的菌悬液加入量及底物质量浓度对发酵刺五加中异嗪皮啶含量的影响,以获取单因素实验的最优值,然后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模块,分析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菌株AJ14的菌悬液加入量3个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异嗪皮啶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初始pH 7.5、发酵温度27℃、发酵菌株AJ14菌悬液(1×107 CFU/mL)加入量6 mL的条件下,异嗪皮啶含量为(0.6629±0.0007) mg/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小。研究结果可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高效生产异嗪皮啶奠定基础,也可为其他中药发酵工艺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黑木耳凝集素对RAW246.7细胞分泌IL-6、IL-1β、TNF-α、NO释放量与免疫调节作用的问题,通过40%(NH4)2SO4沉淀法对黑木耳凝集素进行分离提纯,并伴随凝血活性检测、氨基酸组分检测,得到黑木耳凝集素粗品。经过AKTA蛋白纯化系统得到黑木耳凝集素纯品。使用SDS-PAGE电泳对凝集素分子量进行分析。格里斯法检测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NO的情况。ELISA检测IL-6、IL-1β、TNF-α的释放量。结果表明,黑木耳凝集素分子量约为20 kDa。通过检测发现,黑木耳凝集素对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有促进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野生与人工栽培百蕊草5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百蕊草中百蕊草素Ⅰ、山奈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山奈酚-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 表明百蕊草素Ⅰ、山奈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山奈酚-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  相似文献   

16.
为高效利用刺五加内生真菌资源,推动紫丁香苷的生产,采用HPLC法,以紫丁香苷为对照,分析内生真菌CJ7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内生真菌CJ7进行抑菌活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法对内生真菌CJ7发酵条件进行优选;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法对内生真菌CJ7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在内生真菌CJ7发酵液中含有紫丁香苷。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CJ7对10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为明显。经优化,CJ7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2.5%,牛肉膏质量浓度2.0%,初始pH 7.0,装液量40%,接种量2%,培养8天,摇床转数120 r/min,发酵温度28℃。经鉴定,内生真菌CJ7为产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上述研究说明,内生真菌CJ7为紫丁香苷产生菌。研究结果可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丁香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刺五加果实体中纯化得到一种均一分子量多糖ASPF,对其结构表征及体外抗肺癌活性进行研究。将提取得到的粗多糖通过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组分,进行体外抗肺癌活性筛选后,将ASPB-3通过Sephadex G-200凝胶柱色谱得到ASPF,选择GPC、IR、HPLC方法对该多糖进行结构解析,并采用CCK-8法研究其对肺癌细胞体外存活率的影响。测得ASPF的糖醛酸含量为22.9%,是一种酸性果胶类结构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W为9.7462×104,IR扫描结果显示其具有吡喃环结构,单糖测定结果显示其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6种单糖组成,对A549细胞存在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凋亡基因Bcl-2/Bax有关。ASPF对人肺癌细胞具有一定体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菌株发酵特性的研究,旨在获得一株性能良好的2,3-丁二醇(2,3-BD)生产菌株。本研究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5/W5-$\Delta$pdc1/W5-$\Delta$pdc5/W141四株菌株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乙偶姻产量和BDH酶活进行检测,从而挑选出最适合作为产2,3-BD出发菌株,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乙偶姻,测定乙偶姻、葡萄糖和2,3-BD产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 cerevisiae W5与S. cerevisiae W141最适合作为产2,3-BD出发菌株,且S. cerevisiae W5最适添加量为12 g/L乙偶姻,且72 h时,2,3-BD的产量最大达到2.49 ± 0.02 g/L;S. cerevisiae W141最适添加量为8 g/L乙偶姻,且72 h时,2,3-BD的产量最大达到1.56 ± 0.04 g/L,外源添加乙偶姻后菌株生长状况良好,并且二者产生的乙偶姻在发酵结束前消耗完全,同时在24 h左右,二者产生的葡萄糖也均基本耗尽。这为研究和利用2,3-BD等可再生资源提供了思路,也为利用S. cerevisiae生产2,3-BD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3种植物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探讨黄连、甘草和肉桂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理,为开发新型稻瘟病菌抑制剂奠定基础。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活性,室内常规分析方法观测菌丝细胞膜通透性、物质合成与代谢和超显微形态。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黄连、甘草、肉桂的半抑菌浓度依次为4.17 mg/mL、4.48 mg/mL和5.22 mg/mL;经3种提取物作用后,稻瘟病菌菌丝的丙二醛含量和外渗电导率升高、丙酮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菌丝出现畸形等生长异常现象。由此可见,3种提取物抑制稻瘟病菌效果突出,可破坏菌丝细胞膜和超显微形态,干扰物质合成与代谢,有望开发为稻瘟病菌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