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2,4-滴异辛酯的环境行为规律,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2,4-滴异辛酯在不同温度、pH值、水体及初始浓度下的水解特性及其在不同pH值、水体、光源和初始浓度下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中性 (pH = 7) 条件下,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2,4-滴异辛酯在15、25 和35 ℃ 下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346.6、231.0和173.3 h;25 ℃下,5 mg/L的2,4-滴异辛酯在pH值分别为4、7 和9 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77.0、231.0 和138.6 h;2,4-滴异辛酯在稻田水、自来水和河水中的水解速率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水解速率,4 种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23.1、25.7、40.8 和63.0 h;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3和5 mg/L的2,4-滴异辛酯在pH值为7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31.0、173.3和138.6 h。300 W汞灯照射下,2,4-滴异辛酯在酸性条件下的光解速率大于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49.5、77.0 和138.6 h;2,4-滴异辛酯在河水和稻田水中的光解速率高于其在自来水和蒸馏水中的光解速率,4 种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6.7、7.6、43.3 和46.2 h;2,4-滴异辛酯在不同光源下的光解速率依次为500 W汞灯 > 300 W汞灯 > 500 W氙灯;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3和5 mg/L的2,4-滴异辛酯在pH值为7的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63.0、43.3和40.8 h。2,4-滴异辛酯水解及光解的主要产物是2,4-滴,其降解机制主要是酯水解反应。研究结果可为2,4-滴异辛酯的合理使用及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嘧菌酯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0 W氙灯为光源,研究了嘧菌酯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降解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 mg/L时,嘧菌酯在纯水中光解的半衰期为5.8 h,在2~20 mg/L范围内,其光解速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嘧菌酯在不同介质中的光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乙腈水甲醇正己烷丙酮,其半衰期分别为4.8、5.8、11.5、12.1和23.5 h;硝酸盐对嘧菌酯在水中的光解具有光敏化作用,当NO-3质量浓度为1、2、10和20 mg/L时,其半衰期分别为5.5、5.1、4.5和3.9 h;在1~2 mg/L质量浓度下,NO-2对嘧菌酯在水中的光解具有光敏化作用,而在10~20 mg/L时则表现为光淬灭作用;Fe3+及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嘧菌酯在水中的光解具有光敏化作用,而腐殖酸和Fe2+则对其表现为光淬灭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嘧菌酯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丙炔氟草胺的水解及光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了解丙炔氟草胺的环境化学行为,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和光解特性。结果表明:15℃下,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L的丙炔氟草胺在pH值为5、7和9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63.00、33.00和28.50 h,即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快;中性(pH 7)条件下,丙炔氟草胺在15、25和35℃下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33.00、23.10和8.88 h,表明其水解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水解速率越快;丙炔氟草胺在河水中的水解速率高于在自来水和蒸馏水中的水解速率,3种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2.70、6.03和19.80 h。300 W汞灯照射下,丙炔氟草胺在碱性条件下的光解速率大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0.03、0.45和0.44 h;此外,丙炔氟草胺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光解速率顺序依次为甲醇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 乙腈 > 丙酮;其在不同光源下的光解速率依次为500 W汞灯 > 300 W汞灯 > 氙灯。研究结果可为丙炔氟草胺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东莨菪内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特性以及初始质量浓度、光源、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其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莨菪内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40 mg/L范围内,其光解速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不同光源条件下,其光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500 W高压汞灯18 W紫外灯500 W氙灯;在pH值为5~9的缓冲溶液中,其光解半衰期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为9时的光解半衰期最短,为4.81 h;在5~65℃范围内,其光解速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于15℃时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东莨菪内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与其初始质量浓度、光源、pH值和温度相关。所得结果可为其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大黄酚在水中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大黄酚在水中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25℃下,光照强度为4000 lx时,初始质量浓度为2.0、5.0、10.0mg/L大黄酚的半衰期分别为66、239、433h,即初始质量浓度越高,降解时间越长;5.0mg/L大黄酚在8000 lx光照强度下的半衰期为77h,说明光照强度越大,降解越快;在pH值为4、7、9的缓冲溶液中,5.0mg/L大黄酚的半衰期为107、71、3h,即偏酸条件对大黄酚的水中光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偏碱环境可显著促进大黄酚的水中光解。根据我国农药的光解特性等级划分标准,大黄酚在水中的光解性能为难光解。  相似文献   

6.
乙草胺在水中的光化学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乙草胺在100W中压石英汞灯的光照下的光解动态。结果表明,乙草胺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越高,光解半衰期越长,溶液的pH越高,乙草胺越容易光解。溶液中的溶解氧对乙草胺的光解影响不大,乙草胺在空气饱和溶液中光解速度略快。在不同类型的水中,乙草胺的光解速率也不一样,乙草胺的浓度为20mg/L时,在去离子水,河水和稻田水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8.06,10.11,12.46min。乙草胺的主要光解产物是羟化乙胺,脱氯可能是乙草胺光解速率的决定步骤。  相似文献   

7.
溴虫腈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及应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较小,20 mg/L药液浸卵后,卵孵化抑制率为43.11%。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1~2龄幼虫的毒力很高,3龄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甜菜夜蛾对溴虫腈的敏感性显著降低。室内钵栽试验表明,20 mg/L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减退率在91.43%~100%之间,持效期15 d以上。田间试验表明,溴虫腈对甜菜夜蛾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每公顷施用5%溴虫腈EC 1 200 mL,防治效果在95%以上,持效期为20 d。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同时测定蔬菜(青菜、菜豆、卷心菜、番茄)中咯菌腈、虱螨脲和溴虫腈等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蔬菜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过NH2小柱净化,再用甲醇定容。而土壤样品较干净,经乙腈振荡提取1h,浓缩后定容过膜即可。采用甲醇-水为流动相,利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0nm)对待测组分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实验证明,添加浓度在0.1、0.5、1mg/kg时,蔬菜中咯菌腈、虱螨脲和溴虫腈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8.2~117.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咯菌腈、虱螨脲和溴虫腈在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kg,最小检出量为:1ng。  相似文献   

9.
丁香菌酯在水中的光解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在环境中的归趋,基于《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推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分析方法研究了光源(500 W氙灯和20 W汞灯)、初始质量浓度 (1、5、10和15 mg/L)、pH值(4、7和9)和添加助溶剂吐温80对丁香菌酯在水中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丁香菌酯的光解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500 W氙灯和20 W汞灯两种光源条件下,其半衰期分别为2.23和1.10 h,20 W汞灯下的光解速率约为500 W氙灯下的2倍;在同一光源下,光解速率随丁香菌酯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丁香菌酯在pH值不同的3种缓冲溶液中的光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pH 9、pH 4和pH 7;吐温80对丁香菌酯的光解有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丁香菌酯的合理使用及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测定韭菜和姜上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的残留检测方法。样品通过乙腈提取,采用40mg PSA、10mg C18、5mg MWCNT净化,虫螨腈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溴代吡咯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和溴代吡咯腈在浓度0.001~0.5mg/L的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0.99。添加浓度为0.01、1和10mg/kg时,虫螨腈在韭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8.4%~1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3.9%;在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93.0%~9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4.9%;溴代吡咯腈在韭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7.8%~98.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4.6%;在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7.2%~94.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4.6%。该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虫螨腈及其代谢物在韭菜和姜上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穴施尿素、滴灌施肥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碱解氮运移的影响,2019年在甘肃农业大学遮雨棚内开展施肥与灌溉试验,采用穴施尿素和滴灌施肥两种施肥方式,施纯氮量240 kg·hm-2和180 kg·hm-2,充分灌溉量和局部根区滴灌量分别是14 L和7 L。测定在距离滴头水平30 cm、垂直40 cm范围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碱解氮含量,分析施肥与灌溉后土壤氮素转化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更容易随灌水发生水平迁移,而土壤铵态氮更容易向土壤纵深迁移。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大小依次为: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平均变幅分别为32%~40%、26%~37%和6%~12%。局部根区滴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变幅比充分灌溉减小16%~20%。穴施尿素土壤铵态氮含量的空间变幅比滴灌施肥减小12%~28%。穴施尿素和局部根区滴灌调控土壤氮素转化速率,赋予肥料养分缓释性能,从而提高土壤氮素供应能力。因此,穴施尿素结合局部根区滴灌是较优的施肥与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氮的运移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室内土柱滴灌水氮入渗试验,研究了滴灌结束时及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氮的运移变化规律;同时用HYDRUS软件建立了土柱滴灌水氮入渗的几何模型,用来模拟滴灌土壤水氮运移过程。对试验及模拟中12个观测点测得的土壤含水率、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质量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变化在10%以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质量浓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范围在20%以内。滴灌结束时土体剖面内土壤含水率随距滴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再分布72 h土层25~30 cm土壤含水率增大到0.2 cm3·cm-3,120 h后土体剖面内土壤含水率较滴灌结束时下降了18%。土壤铵态氮质量浓度主要分布于距滴头20 cm的范围;24 h土壤铵态氮质量浓度最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到120 h时减少了40%;各观测点24 h至120 h土壤硝态氮质量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且硝态氮质量浓度在滴头20 cm的范围内由0.442 mg·cm-3增加到1.2 mg·cm-3。各观测点24 h土壤硝态氮质量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差异不大,其中观测点1,3,6,8,5的土壤硝态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437,0.467,0.451,0.482 mg·cm-3和0.447 mg·cm-3,差值均小于0.05 mg·cm-3;48 h后土体剖面内土壤硝态氮质量浓度空间分布随离滴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垂直方向上从距滴头5 cm的观测点1到距滴头25 cm的观测点8减少了53%。依据研究结果,可用数值模型模拟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氮运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青海高原长期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绿肥的培肥效应,小麦收获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在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的情况下,研究后茬作物油菜生育期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油菜生育期0~10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高于无毛叶苕子处理,硝态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低于无毛叶苕子处理。毛叶苕子与化肥配施效果好,毛叶苕子施用对提高和保持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相比CK提高9.54%~18.33%,相比纯施化肥提高0. 94%~19. 28%。化肥配施毛叶苕子处理较单施化肥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7.01%~38.51%。绿肥引入小麦(油菜)种植体系后,对小麦(油菜)生长季内土壤氮库、氮素循环及培肥土壤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旱作麦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单施有机肥(M)、单施无机肥(N)、有机-无机肥配施(MN)3种施肥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春小麦地土壤N2O排放通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子(NO-3-N、NH+4-N、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春小麦产量进行同期测定。结果表明:春小麦地在整个生育期内表现为N2O排放源,各处理均在施肥后出现N2O排放峰。不同处理土壤N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N>MN>M>CK,N2O净损失量(以氮计算)为1.175 8~1.428 kg·hm-2,占当季施氮量的1.12%~1.36%,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氮肥中氮素以气态形式的损失量。MN、N、M处理春小麦产量分别较CK处理增加了45.1%、31.0%、18.8%,各处理土壤NO-3<...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静态法研究了氰(C_2N_2)在禾谷类粮食中的吸附与降解过程,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C_2N_2在粮食中的吸附、残留和挥发行为,采用流动注射分析仪(FIA)测定了C_2N_2在粮食中可能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粮食对C_2N_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熏蒸1h,90%以上的C_2N_2被粮食吸附,其吸附能力为稻谷高梁玉米大麦小麦,同时C_2N_2在粮食中可降解为氰化氢(HCN)。通风后,C_2N_2及其降解产物HCN从粮食中缓慢挥发,其中C_2N_2从小麦和大麦中挥发的速率高于玉米、高梁和稻谷,HCN从小麦、大麦、玉米和高梁中挥发的速率高于稻谷。C_2N_2及其降解产物HCN在粮食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通风后在小麦、大麦、玉米、高梁和稻谷中的半衰期(t_(1/2)),C_2N_2分别为1.82、2.57、2.81、1.97和2.98 d,HCN分别为4.46、4.30、4.01、3.94和5.26d。C_2N_2在粮食中可降解为NH_4~+和HCN,同时产生少量的NO_3~-和NO_2~-。C_2N_2在不同粮食中的降解产物存在差异,在小麦和玉米中检测到HCN、NH_4~+、NO_3~-和NO_2~-4种降解产物,在稻谷中检测到HCN、NH_4~+和NO_3~-3种降解产物,而在大麦和高梁中仅检测到HCN和NH_4~+两种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和间歇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波涌灌灌施尿素下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特性,表明波涌灌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有保肥和减小地下水污染等优点,可以有效缓解农业施肥带来的地下水环境污染。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溉水氮运移特性和波涌灌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preference for NH4+, NO3?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often differs among species, 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responses of invasive plants to different inorganic N forms. Furthermore, many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an increase in N availability may facilitate further invasions. 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predicted the positive feedback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preference for N forms of invasive plants. Therefore, we cultivated four common invasive species (Mikania micrantha, Ipomoea cairica, Wedelia trilobata and Bidens pilosa) in South China with hydroponic media containing different forms of N (i.e. NO3?, NH4NO3 and NH4+) at equimolar concentration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 form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growth, biomass allo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the plants. All four invasive plants supplied with NO3? alone had better performance and greater allocation to root biomass than did plants that were supplied with NH4+ alone. Moreover,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pigment content and photosystem II activity of plants supplied with NO3? or NH4NO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lants supplied with NH4+alon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ll four invasive plants preferred NO3? rather than NH4+, and changes in NO3?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furthering the invasions of these plants than did changes in NH4+. Our results implied that decreasing NO3? may be a useful tool for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invasive plants preferring NO3?. In addition, this study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plant N form preference to better understand plant invasions.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两基因型玉米根际有效态N及其两种相关酶活性和细菌的变化.结果表明:除白单9苗期外,干旱胁迫增加了玉米根际NH4 -N的含量,增加幅度为白单31>白单9;NO3--N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比较小.干旱胁迫增加了玉米苗期根际蛋白酶的活性,减少了拔节期和抽雄~开花期的活性;脲酶活性受干旱胁迫的影响随基因型和生育时期而发生变化.干旱胁迫减弱了玉米氨化细菌的根际效应,与对照根际氨化细菌数量相比,白单31在苗期和拔节期根际氨化细菌数量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抽雄~开花期达显著水平;根际硝化细菌数量在干旱胁迫下有所增加.干旱胁迫改变了玉米根际NH4 -N和NO3--N与蛋白酶、脲酶、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局部根区水氮耦合对玉米幼苗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局部根区水分胁迫下不同氮形态与供应部位对玉米幼苗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氮设三种形态(50%NO3--N+50%NH4+-N;NO3--N;NH4+-N)。采用分根培养的方法,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PEG和氮只加入到分根装置的一侧根室,形成局部根区水分胁迫下水氮同区、水氮异区六个处理。收获时测玉米幼苗植株生物量和各养分浓度。结果表明,水氮同区比水氮异区更利于玉米幼苗生长,氮、磷、钾、钙、镁、铁总含量和增量都高于相应氮形态的水氮异区处理。不同氮形态相比,混合氮有利于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和增强氮的吸收能力;相对于铵态氮,硝态氮促进了钾、钙、镁、铁总量和增量的增加;养分利用效率基本上与其地上部分该养分浓度的高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