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宿迁市葡萄产业的调研,介绍了宿迁市葡萄产业的区域特点、发展历史、发展规模、经营模式及生产技术特点,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宿迁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宿迁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宿迁葡萄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发展协会和龙头企业作用,聚集种植户、科研单位、销售经纪人等葡萄产业链条的各主体节点优势,建立品牌战略体系,加强标准化生产,走质量效益型方向,生产"优质、绿色、健康"的精优果品,打造名牌产品,提高品牌优势和市场价值,另抓住机遇,利用区域和技术基础优势,恢复发展葡萄酒产业。  相似文献   

2.
区域粮食安全是“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东盟是稻米生产的重要地区,也是全球稻米市场出口的主要供给国,其稻米产业发展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泰国、越南、缅甸以及柬埔寨四国的稻米产业政策,分析产业政策对稻米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主产国稻米产业政策的时间和政策重点虽有差异但路径相似,均是通过扩大规模到注重技术再到贸易导向推动本国稻米产业发展。各国在出口稻米市场中的定位不尽相同,中国市场对东盟稻米主产国的影响日益显著。当前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形势加剧粮食安全危机,中国应充分利用技术及市场优势,加强与东盟各国稻米产业的技术合作与援助,构建区域粮食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单产的不断提高,稻米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积压了大量早稻和稻米产业副产品,如乞食米、劣质米、碎米、米糠和秸秆等。若将这些稻米生产副产品进行饲料化加工,不但有助于降低加工副产品的库存,还可降低区域饲料成本,弥补南方地区饲料业缺口,缓和饲料资源紧缺的局面。该文介绍了饲用型稻米和稻米加工过程产生中碎米、米糠和秸秆等的饲用价值、加工工艺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米产业副产品应用于饲料化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世界与中国稻米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世界较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稻米国际竞争力状况,并通过对中美稻谷成本收益比较分析、中泰稻谷品质比较分析及中国稻米的质量安全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影响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研究、引进和推广水稻优质品种,提高稻米品质、建立新的水稻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加强水稻流通体制改革、加强水稻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水稻生产的补贴份额等提高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农业厅部署做优做强湘米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5月31日湖南省农业厅部署落实《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作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把湖南省高档优质稻订单生产面积提高到100万公顷以上,年增收50亿元以上,使湘米产业成为湖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湖南省是全国水稻生产大省,种植面积、稻谷总产均居全国第一。但是,湖南省的稻米产业还存在谷多米弱、高档优质稻米少、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力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湖南省1996-2007年期间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市(州)中,具有水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9个市,具有油菜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大豆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甘薯区域比较优势的有8个市,具有烤烟区域比较优势的有5个市,具有苎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具有棉花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为此,要合理调整农作物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和扩大苎麻、水稻、油菜和烤烟4种优势农作物的生产,稳定和适度调整甘薯、棉花和大豆3种弱势农作物的生产,提高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是中国优质稻米的主产区,对其产业进行链式开发,具有自然条件先天优势、产业开发扶持优势、品质改良科技优势、品牌树立形象优势。大力推进湖南优质稻米产业化链式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湖南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将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歙县蔬菜发展现状及优势,主要优势:政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市场区域优势;交通运输优势;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及品牌优势。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种植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棚老旧,抗灾能力脆弱;蔬菜生产技术力量薄弱,种植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仓储冷链建设不够、营销方式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对策:优化区域布局;筹措资金,提升基础设施和大棚钢架修复;加强良种引进、示范与推广;加强水肥一体化推广;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强化蔬菜标准园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9.
<正>提升品牌要积极制定稻米品牌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培养和发展稻米品牌,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不断探索和完善运行机制,使优质稻合作组织尽快成为市场的主体,发挥其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桥梁作用,提高水稻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势竞争力的稻米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更多  相似文献   

10.
入世对湖北省稻米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应用国内资源成本 (DRC)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稻米比较优势评估的基础上 ,分析了入世对湖北省稻米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 ,并提出了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稻米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西各地的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及其空间特征,为水稻生产与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测度其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然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整体上,广西平均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致呈从东南往西北方向递减的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特征.[建议]加强政府宏观领导,突出地区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强化桂东南地区水稻主导产业,提高空间溢出效益;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加快产业空间集聚;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产业分工效益.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玉米生产县域尺度比较优势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至2006年湖南省115个县(区、市)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以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湖南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GIS软件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湖南省玉米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玉米生产具有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县(区、市)分别有40、96、54个.具有玉米生产优势的县(区、市)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及湘东北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13.
推进湖南稻米品牌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推进湖南稻米品牌战略的意义,概述了湖南稻米在生态、科技和品牌等方面的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推进湖南稻米品牌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四类稻谷比较优势及近期产量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安徽及其他主要省市区1997-1999年4类稻谷的比较优势并预测近期产量增减趋势。在影响一地区稻谷总产的5个因子中,种稻相对效益X与当地稻谷近2年和近7年总产比Y1或Y2之间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准,回归式分别为Y1=0.7800+0.1065X(r=0.475,P<0.05)和Y2=0=.05124+0.03401X(r=0.534,P<0.02)。其他4个因子即稻谷单产、总产、种稻每一劳动日净产值以及农民年人均所得(收入)与总产比Y1或Y2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准。此二回归式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一省市区种稻相对效益X每增加1,Y1即近2年稻谷总产比就可能上升10.65个百分点,Y2即近7年总产比就可能上升34.01个百分点。按1998-1999年平均相对效益,我国早籼稻具比较优势的生产省份是海南、安徽、湖南、广西。中籼稻具优势的省份是云南、贵州、河南、陕西、安徽、四川、重庆。晚籼稻优势省份是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广西。粳稻优势省份则是宁夏、黑龙江、吉林、安徽、云南、河南、上海、辽宁、山西、河北、江苏。不同稻谷各类比较优势的顺序是粳稻、中籼稻、晚籼稻,反映高品级大米比较符合当前消费需求。安徽稻谷在全国范围内具整体优势,在华东当数一。由于当前种稻相对效益普遍下降,预计近期我国总下调,但东北和西北地区有上升之势,南方不同省市区及不同各类和品级的产量则依各自优势状况而升降。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农产品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一般竞争力系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3个指标比较了湖南、山东两省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及其演进趋势,提出了扩大湖南农产品出口的建议:(1)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调整湖南省农产品生产结构;(2)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优化湖南省农产品进出口结构;(3)重视产业内贸易发展,增强湖南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湖南省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香蕉生产的主要产区.海南香蕉的生产对我国整个香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海南香蕉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优势、品质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在此基础上。采用作物区域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逐一通过对海南香蕉与其他香蕉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分析、海南香蕉同海南省内其他5种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分析以及1988-2007年海南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分析.以综合评价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海南省香蕉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但却缺乏生产效率优势。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西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广西及中国西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广西及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和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quot;地图汇&quot;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以基于省域的广西及中国西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中国西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是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和广西等9个省区,华中和华东产区为中国西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南、东北、华北和西北产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产区近年来在瓜果类生中优先发展西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以研究结果为依据,确定西瓜为广西近期发展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优化广西西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提升西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健康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贵州地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分析了发展优质米的优劣势,提出贵州省应根据人多田少、稻田分布多在山区,较零散,不适宜于大型机械耕作,保灌田面积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贵州地处优质米生产黄金海拔线的气候条件、山区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大力支持发展高档优质米、原生态绿色、有机优质米,树立品牌意识,逐步实现优质价,促进贵州优质米健康发展的政策扶持、优质稻及其制品生产技术、品牌创建、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湖南省1991~2005年10种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红薯、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苎麻、甘蔗和烤烟)的国内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水稻、油菜、苎麻和烤烟是湖南省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作物,大豆、甘蔗、玉米和小麦则不具国内比较优势。同时,针对结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