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云烟87为试材,探讨了在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时间对烟叶叶绿素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变黄时间12 h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含量适宜,钾氯比值最高,化学成分最协调,工业可用性较好,综合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烤烟新型烘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方法测定了烟叶在自然变黄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烟叶自然堆置变黄过程中,以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最明显,变黄后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上升,含氮化合物及烟叶中总氮、钾和氯的变化较平缓,且烟叶在变黄前后的变化不大,还原糖与烟碱随烟叶变黄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且二者的趋向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韩式密集烤房与三段式烘烤工艺技术,研究不同变黄程度转定色条件下中部叶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变黄时间的延伸9成黄转定色条件下,中部烟叶淀粉、总氮、蛋白质、烟碱含量降解充分;总糖、还原糖含量适宜;烟叶烘烤后,9成黄转火定色条件下,中部叶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延长烤烟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及定色期的时间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吉烟9号为材料进行了烘烤试验,探讨在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找到降糖降淀粉适宜的烘烤技术.[结果]试验表明,延长烘烤与正常烘烤相比较,烟叶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所降低,淀粉酶活性提高,且叶片各化学成分含量适中,比例协调,说明延长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和定色期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淀粉酶活性并且降低烟叶中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了降糖降淀粉的目的.[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密集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的稳温时间对烟叶化学成分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以K326品种为材料,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烟叶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在密集烘烤过程中,42℃前烟叶淀粉含量迅速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迅速升高;42 ~47℃,烟叶淀粉含量缓慢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升高;在47℃后,烟叶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很小.烟叶烟碱、总氮含量随烘烤进程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较小;氮碱比变化不大.[结论]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使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提供参考。[方法]在变黄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只调整38和42℃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粤烟97品种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部烟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5.5℃、稳温25 h,42℃湿球控制35.5℃、稳温13 h的T2处理,变黄期失水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颜色橘黄鲜亮,色度、油分较好,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较高,烟碱、含氮量较低,评吸得分最高,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高低及稳温时间长短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中温、中湿,38℃稳温时间较长的T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变黄期时间对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变黄期不同变黄时间对上部烟叶相关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产值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部叶正常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时长56 h相比,延长变黄时间8和16 h有利于提高总糖、还原糖、钾、总酚、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烟碱、总氮、蛋白质、淀粉、氯含量,各种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增加,外观质量提高,亩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但产量略有降低,且延长16 h对上部叶可用性的促进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韩式密集烤房与三段式烘烤工艺技术,研究不同变黄程度转定色条件下上部叶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时间的延伸,9成黄转定色条件下,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但淀粉、烟碱、总氮、蛋白质降解充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各成分比例较协调。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烤烟上部叶的最佳采烤方式,提高上部叶烘烤质量,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材料,以不带茎烘烤为对照,研究了2片叶带茎、4片叶带茎烘烤过程中烟叶呼吸强度及水分、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片叶带茎烘烤烟叶主变黄期(烘烤24~48 h)呼吸强度高于对照烟叶,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呼吸强度低于对照;带茎烘烤上部烟叶在变黄期失水慢,定色期失水快,4片叶带茎烘烤的茎秆失水速率快于2片叶带茎烘烤;带茎烘烤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充分;4片叶带茎烘烤的烤后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低,糖含量高,糖碱比适宜,且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经济性状最好。综上所述,烤烟上部叶采烤时,4片叶带茎烘烤在变黄期叶片含水率高,细胞生理代谢旺盛,内在化学成分降解转化充分;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迅速;叶片失水速度在变黄期慢、定色期快,烟叶失水与变黄、定色协调性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性状较好,可作为提高上部叶产质量的最佳采烤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烟农准确把握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变黄程度做指导。[方法]针对烤烟品种红大与云烟85的烘烤特性,对不同部位的烟叶在变黄期设置不同的变黄标准,对烤后烟叶的品质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2个品种烤后烟叶的质量变化有所不同。在外观质量上,红大逐步改善,云烟85先提高后降低;在化学成分上,红大3个部位的表现基本一致,总氮含量逐步降低,还原糖含量逐渐提高,其他指标影响不大,云烟85下部叶总氮、糖含量表现与红大相似,中上部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在评吸质量上,2个品种评吸指标的变化总体趋势是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中、上部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有提高的趋势,余味逐步改善,杂气、刺激性略有增加,但部分评吸指标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满足卷烟工业对特色烟叶原料的需求及烤后烟叶的提质增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云燕  陈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53-9954
通过对毕节地区不同叶位的122个烤烟叶片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检测,了解毕节烟叶的等级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叶位间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部烟叶的变异度均最大,上部烟叶均最小;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略高于正常值,中部叶含量均最高,与上、下部烟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叶位的钾氯比协调,叶位间叶片的叶长、叶宽、单叶重和叶片密度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氯离子外,物理特性指标与部分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海拔对盐源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烟87为材料,在盐源4个不同海拔烟区(1 600、1 800、2 000、2 400 m)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了四川凉山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有明显影响,随海拔的升高,烟叶烟碱、总氮、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等先升高后下降,其中烟碱、总氮、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峰值出现在海拔2 000 m烟区,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峰值出现在海拔1 800 m烟区;烟叶还原糖、总糖先下降后升高,最低点出现在海拔2 000 m烟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法,探讨了不同类型植烟土壤施氮水平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烤烟的单叶重,烟叶烟碱含量与施氮量、总氮、总糖、还原糖、氮碱比、糖碱比、糖氮比等的相关性较高.综合考虑田间试验不同施氮量处理的烤烟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及内在化学成分,初步得出:在没有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在土壤碱解氮含量为105.61、142.29、168.37mg·kg^-1的黄泥田、灰黄泥砂田、青格灰泥田中分别施氮165.0—192.0、142.5—165.0、120.0—142.5kg·hm^-2,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逄涛  林茜  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7-8898,8914
[目的]明确云南烟区不同土壤环境对K326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收集云南烟区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种植的K326烤烟,分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较其差异。[结果]上部烟叶淀粉、石油醚提取物、挥发碱、镁、pH、施木克值、糖碱比等在不同土壤类型种植的烟叶中存在0.05水平显著性差异,中部烟叶石油醚提取物、挥发酸、pH等存在0.05水平显著性差异,下部烟叶总糖、还原糖、两糖差、总氮、蛋白质、施木克值、糖碱比、石油醚提取物、挥发酸、钙等存在0.05水平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土壤类型对K326下部烟叶影响较大,对上部烟叶影响次之,对中部烟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海拔高度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烟区海拔1700~2200m范围内,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的化学成分与海拔高度表现为不同的相关性。不同部位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其相关性大小为中部>下部>上部;其中,下部烟叶总糖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中部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部位烟叶烟碱含量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大小为中部>下部>上部,其中,下部烟叶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与海拔高度达到显著正相关。不同部位烟叶含钾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其中,上部烟叶含钾量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部位烟叶含氯量与海拔高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玉溪红花大金元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水平及其协调性指标和烟叶质量的情况。[方法]对2009~2012年种植的红大烟叶1 685个样品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指标以及烟叶外观和感官质量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试验表明,玉溪市红大烟叶烟碱、总糖、氯、氧化钾含量水平基本在红塔集团要求的适宜范围,两糖差、非烟碱氮/总氮与红塔集团对烟叶质量目标要求的符合性较低,两糖差偏小,非烟碱氮/总氮偏大。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指标年度间和部位间存在差异,年度间下部烟叶变化较大,上部烟叶较稳定;部位间烟碱、氯、总氮从下部到上部逐渐升高;氧化钾、非烟碱氮/总氮、钾氯比、糖碱比、氮碱比从下部到上部逐渐降低。烟叶外观质量总体较好,年度间波动较小。感官质量以清甜香为主,总体以2009年略好,2012年略差。[结论]研究可为红塔集团卷烟工业主要原料红大烟叶的种植、烟叶配方及卷烟生产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拔高度对陆良烤烟物理特性和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云南烟区海拔高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采用定位种植、取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陆良烟区烤烟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 900~2 000 m海拔区间上部叶和下部叶氯含量最低,中部叶氯含量适中,氮碱比中部叶最低,上部叶和下部叶氮碱比含量适中,糖碱比为上部叶最低,中部叶和下部叶糖碱比含量适中;2 000~2 100 m海拔区间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最高,但1 900~2 000 m海拔区间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最低,并呈现出随海拔的上升总糖、还原糖逐渐递增的趋势。在陆良县1 800 m以上的海拔条件下,海拔高度与氮、烟碱、钾呈负相关关系,与还原糖、总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省多种生态条件下对不同主产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的部位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思茅烟区总糖含量部位间差异较大;大理烟区烟碱、总氮含量部位间差异较大;保山烟区钾、氯离子含量部位间差异较大;玉溪烟区糖/碱部位间差异较大;曲靖烟区氮/碱部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湘西山地优质烤烟生产与群体密度及留叶数的关系,以K326为参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及留叶数对烟株田间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密度及留叶数对烤烟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留叶数为20片时,烤烟各部位叶片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糖碱比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18 518株/hm~2时糖碱比最高,为16.28,化学成分协调,质量最好。在密度为18 518株/hm~2,行株距为120cm×45cm,每株留20片叶的群体结构较为适合湖南湘西烟区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