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概括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的遗传组成,地理起源,配合力效应以及热带地区或国家主要应用的种质类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结合我国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就如何充分利用热带种质,拓宽我国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构建我国新型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玉米育种主要利用的是杂种优势,所以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内容。准确合理的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探索最优的杂种优势模式,是选育优良组合的前提。在对玉米种质改良、扩增及创新时也必须遵循杂种优势群间优势模式的原理,这样才能避免事倍功半、浪费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我国育种者对杂种优势类群和优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较晚,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突破玉米"种质瓶颈"加快新优势群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种质基础狭窄,即玉米育种界所说的“种质瓶颈”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要解决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脆弱性,使玉米产量尽快有所突破,必须开发利用新的种质资源。1突破“种质瓶颈”的紧迫性自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利用以来,典型的杂种优势模式就是来自于不同玉米带种质的杂交,在这种模式下,国内几十年来所形成的杂种优势群不外乎本土的四平头、旅大红骨,外引的Reid、Lancaster等有限几个。其他系统很少应用。有限的种质,相对我国复杂的玉米生态环境,多层次的生产和商业需求而言,便显得过于狭窄了。要突破这种“瓶…  相似文献   

5.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改良利用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适当的温带种质对外引种质进行改良,可进一步丰富温带玉米遗传基础。以来自CI-MMYT的Pob101群体和我国主要种质的代表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带种质比例的Pob101×掖478半外来群体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的杂种优势,为这些半外来群体的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理论上含有75%温带血缘的Pob101×掖478半外来群体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的杂种优势均值均大于含有25%温带血缘的掖478×Pob101半外来群体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的杂种优势均值,在高产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玉米优势群划分结果,综合云南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和育种实践,将适合于云南种植的玉米种质划分为5个优势群,其杂优模式为温带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并对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早熟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匮乏,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利用现状及主要种质基础,对于指导黑龙江省玉米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根据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的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十五”、“十一五”期间每年种植面积在超过3.33万hm。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和血缘,研究了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质资源和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SSR聚类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28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分析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并进行SSR聚类分析,探讨四川地方玉米种质与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均可被划分到常见的几大杂种优势群中去,少数地方玉米自交系可形成单独的类群,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SSRs能较真  相似文献   

10.
浅析美国Reid种质的遗传改良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翔  罗仕文  彭忠华  王竹 《种子》2008,27(5):59-6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美国Reid种质对国内外的玉米育种和生产贡献巨大,因此,玉米育种工作者系统了解、掌握和应用其遗传改良和利用的目标、原则与依据、材料与方法以及途径非常必要,对新世纪继续沿用原有典型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物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小云  宋宇  贺浩华  傅军如 《种子》2004,23(6):44-48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系谱分析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法对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进展及作物种质创新与杂种优势群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划分我国作物杂种优势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岩 《中国种业》2007,(2):16-17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概念已为育种工作者熟知,并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在玉米育种中尤为突出,已构建了一些著名的杂优模式,并为国内外工作者所沿用,如美国玉米带的Lancaster群xReid群、欧洲的美国马齿X欧洲硬粒等。杂种优势群是根据育种需要人为划分的群体,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杂优模式是指两个不同的群之间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相互配对产生强优势杂交种的配对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CML27、CML40、CML92、CML107和CML116等5个热带种质与温带自交系进行杂交,分析了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热带玉米种质和温带玉米种质间杂交,在单株产量、百粒重、子粒容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超亲或超标优势,但在行粒数上并未明显超出生产上应用的温带组合。热带玉米种质可以改善温带玉米种质的产量和穗部性状,CIMMYT×丹340杂种优势模式在温带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玉米改良Reid系群的应用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建军 《种子科技》2005,23(5):277-278
文章简要回顾了改良Reid系群的形成应用过程及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贡献.通过对其应用潜能的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改良Reid系群在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对其种质扩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如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不同种属间杂交所得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产力、抗逆性、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发育状况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杂种优势的成功利用是种子产业得以诞生和发展的技术基础,对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商业应用价值。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以不断地分离筛选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杂种优势模式是指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补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相互杂交后产生强杂种优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三峡地区玉米地方品种杂种优势群的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三峡地区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遗传变异、配合力效应、基因多样度等),发掘地方品种中的初级杂种优势群,按杂种优势模式与国外优良玉米种质充分重组,合成高级杂种优势群。本文报道了对选出的三峡地区的37个优良地方品种遗传潜势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结果,并讨论了组建高级杂种优势群的基本原则与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浅谈黄淮海夏玉米杂优模式及核心种质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遗传组成及杂优模式等进行了分析,探索出黄早四、340、Mo17、478、齐319等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的改良方法及途径,确立了黄淮海夏玉米的杂优模式,即Reid群×塘四平头群、P群×塘四平头群、P群×Reid群、塘四平头群×其他种质群等,拓宽了玉米育种遗传基础,分析了种质创新研究现状,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塘四平头种质的遗传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翔  曹绍书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154-15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商业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塘四平头种质对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贡献巨大,因此,玉米育种工作者系统了解、掌握和应用其遗传改良和利用的目标、原则与依据、材料与方法以及途径非常必要,对新世纪继续沿用原有典型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夏玉米杂优模式及核心种质改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遗传组成及杂优模式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探索出黄早四、340、Mo17、478、齐319等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的改良方法及途径,确立了黄淮海夏玉米的杂优模式,即Reid群×塘四平头群、P群×塘四平头群、P群×Reid群、塘四平头群×其他种质群等,拓宽了玉米育种遗传基础,分析了种质创新研究现状等,以供在今后玉米育种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杂种优势群概述:二群论和多群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杂种优势群,二群论和多群论是中国种业近年来一直争论的热点。合理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育种效率,加速中国玉米商业化育种进程。此文介绍了美国玉米带,特别是先锋公司现代SS和NSS两大杂种优势群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对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的现状及将来发展进行了分析。现有的中国玉米种质可以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为了适应中国玉米育种商业化大规模发展的需要,把6个杂种优势群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和遗传距离进行合理整合,逐渐简化也是非常必要的。有专家提出将SS和PA作为母本基础群体称为A群,LAN和PB作为父本基础群体称为B群是比较合理的。与其不同的是,我们不建议简单地将旅大红骨并入A群,把唐四平头并入B群,而是建议将唐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他种质暂时划在C群,然后根据需要将C群的自交系与A群或B群的自交系进行测配,根据它们测配的表现与A群或B群进行整合,进而逐渐地、合理地发展中国两大杂种优势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