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化学改性松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的松香来酯型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用热重(TG)法研究了泡沫组成与耐热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NCO/OH的增加,泡沫体起始失重温度(T_(on))上升,高温形变率减小。热重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在此类泡沫体的两阶段热失重过程中,第二阶段热失重是山多异氰酸酯组分的热分解引起的。泡沫密度对其热重曲线无明显影响,但却与高温尺寸稳定性和强度密切相关。证明了泡沫体耐热性除受其化学结构控制外,还与泡沫孔壁厚度及强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马来海松酸酯多元醇、马来松香酯多元醇和松节油马来酐加成物酯多元醇为基,制备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热重分析表明,最终泡沫材料的热稳定性与酯多元醇的结构密切相关,热分析曲线呈明显的两阶段热分解过程。低温阶段的热失重主要由酯多元醇部分引起的,而高温阶段的热分解则主要由异氰酸酯部分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以马来海松酸酯多元醇、马来松香酯多元醇和松节油马来酐加成物酯多元醇为基,制备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热重分析表明,最终泡沫材料的热稳定性与酯多元醇的结构密切相关,热分析曲线呈明显的两阶段热分解过程。低温阶段的热失重主要由酯多元醇部分引起的,而高温阶段的热分解则主要是由异氰酸酯部分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的分析方法对杨木粉和纤维素的热解失重特性和产物生成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杨木粉与纤维素热解失重的主要阶段在210~400℃范围内,裂解速率均约在350℃时达到最大。由于纤维素与杨木粉组成成分不同,杨木粉发生热失重的时间更早过程更长,而结构单一的纤维素在热失重过程中反应更为剧烈,分解速度较快裂解更完全。在线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杨木粉和纤维素热解产生的气体主要为CO2、CO、H2O及饱和小分子烷烃类,由于杨木粉中还有除纤维素以外的组分,使其热裂解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椰壳热解炭化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椰壳是一种优质活性炭原料,利用同步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对椰壳的热失重、热效应、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椰壳热解炭化的机理。作者还探讨了椰壳热解温度、升温速度对其炭化得率、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5种升温条件下,椰壳热分析曲线都有两个失重阶段。热解温度区间在200~410℃之间。控制第二失重阶段是椰壳热解炭化的关键,提高升温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椰壳热解反应的进行。当升温速率为20℃/m in,此时分解热焓为792.15 J/g,失重为31.925%。热解终温宜选择575℃。为椰壳的炭化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木材阻燃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TG-DTA热分析联用技术测定了未处理和经过阻燃处理的杉木的TG-DTA-T曲线,发现杉木在炭化阶段的分解失重变小,木炭产量相应增加。采用热动力方法处理TG曲线,获得了杉木热分解过程各阶段的热动力学参数,由此建立了相应的热动力学方程,发现经阻燃处理后杉木在干燥阶段的活化能变小,而炭化阶段和煅烧阶段的活化能则因阻燃 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阻燃处理马尾松的热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硼酸、硼砂混合制成均匀的阻燃剂,并以脲醛预缩液为载体,采用动态热重法来分析马尾松木材阻燃处理前后的热动力学特性。经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阻燃体系能使松木的热解温度降低;平均热解失重率降低、失重过程变缓;产炭量增加,在炭化阶段的失重减少。  相似文献   

8.
基于热重红外的硫酸盐法黑液热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地探讨黑液热解的反应机理以及黑液热解过程中产物的释放规律,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技术对竹子和桉木混合硫酸盐法制浆黑液固形物(BLS)的热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TG-FT-IR结果显示,BLS热解产物的释放主要集中在500~2 000 s,热解产物主要是CO2、CH4、H2O、CO、醇酚类化合物和醛酮类化合物。BLS的整个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的失重主要是原料中结合水的挥发引起的,此阶段的最大失重速率出现在105℃;第2失重阶段主要发生在173~518℃,失重率约为25.19%,主要产物是CO2、CH4、H2O、醇酚类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以及少量的CO,此阶段CO2的生成量最大;第3阶段主要发生在722~1 000℃,失重率接近39.05%,产物主要是CO,其它小分子产物的产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   

9.
核桃壳与煤共热解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褐煤以及核桃壳-褐煤(质量比1∶1)混合物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3种原料的失重率下降,热失重速率升高;核桃壳与褐煤共热解时存在协同作用;三者的平衡热解温度分别为568.9、709.9和571.0K。应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3种原料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核桃壳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6、17.3 kJ/mol,褐煤的平均活化能为21.1 kJ/mol,核桃壳-褐煤混合物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4.2和14.5 kJ/mol。  相似文献   

10.
核桃壳热解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核桃壳的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干燥、预热解、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分解等4个阶段;快速热解阶段和残余物缓慢分解阶段的失重率分别为55%和32%左右,它们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根据一级反应由Coats-Redfern方法计算核桃壳快速热解阶段和残余物缓慢分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7和17.3 kJ/mol。实验结果还表明加热速率越大,热解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1.
单宁酸(TA)是一种多羟基的芳香族生物质,通过热重实验分析了TA的热性能,马弗炉加热实验观察TA的成炭过程,并采用KAS和Ozawa法计算其表观活化能,Satava法确定最概然机理函数。热失重分析表明:TA在182℃左右时进入快速失重状态;达到800℃时,TA在氮气气氛中的残炭量为15.29%,在空气气氛中由于436~538℃温区的第二次快速失重使得残炭量为1.97%。宏观成炭实验发现:TA受热会形成膨胀炭层,其中100~200℃时出现空心状炭层,300~400℃时形成实心炭层,且膨胀明显、完整致密、光泽度好,有成为膨胀型阻燃剂中新型碳源的潜力。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TA在氮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为494 kJ/mol, lgA为111.32,快速失重阶段的最概然机理函数为G(α)=[-ln(1-α)]1/n,n=0.105 3,其热分解机理符合J-M-A方程,属于随机成核和核随后增长反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 ~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褐煤以及核桃壳-褐煤(质量比1∶1)混合物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3种原料的失重率下降,热失重速率升高;核桃壳与褐煤共熟解时存在协同作用;三者的平衡熟解温度分别为568.9、709.9和571.0K.应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3种原料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核桃壳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6、17.3 kJ/mol,褐煤的平均活化能为21.1 kJ/mol,核桃壳-褐煤混合物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4.2和14.5 kJ/mol.  相似文献   

13.
木材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TG-DTA热分析联用技术测定了4种常用木材的TG-DTA-5曲线,并用热动力学方法处理的TG曲线,获得了相应动力学参数。发现各种木材在干燥阶段和煅烧阶段的热性质大致相似,而炭化阶段的热性质则因木材人化学组成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综合利用茶梗废弃物,采用同步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研究了茶梗的热解过程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茶梗样品的TG-DTG-DTA曲线中,茶梗的热失重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主分解反应发生在第三、四阶段,在4种不同的升温速率(10、15、20和25 K/min)下,这两个阶段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55.12%和28.48%,且均表现为放热过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第四阶段分解反应向高温区域移动。采用Kissinger法、FWO峰值转化率近似相等法、FWO等转化率法分别计算了茶梗的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Kissinger法和FWO峰值转化率近似相等法更适用于动力学参数的求解,两种方法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66.53和642.80 kJ/mol;Kissinger法计算得到的指前因子对数值lnA=145.83。  相似文献   

15.
植物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植物解剖结构和细胞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高温胁迫下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细胞膜热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系统、热激蛋白一系列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总结了提高植物耐热性的一系列措施,并提出了今后植物耐热性研究的重点及应重视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以木质素磺酸钙(Ca-Ls)为原料,运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手段对其化学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法(TG)和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研究木质素磺酸钙的热裂解特性。研究发现:木质素磺酸盐相对于草本类木质素具有较低的碳含量及氮含量,较高的硫含量;木质素磺酸钙含有较丰富的愈创木基(G型)与紫丁香基(S型)结构单元;木质素磺酸钙热解分为4个阶段,主要热解温度范围为150~450℃;升温速率为10、20、30℃/min时,热失重微分曲线上最大失重峰向高温迁移,同时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木质素磺酸钙热解时样品颗粒达到热降解所需温度的响应时间变短,木质素磺酸钙热分解速率增大,从而改变了木质素发生热降解反应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阻燃处理米槠热分解的热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硼酸、硼砂混和制成均匀的阻燃剂,并以脲醛预缩液为载体,用于处理试材,并采用TG和DTA方法来分析经处理与未经处理的米槠热解时的热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阻燃体系能使米槠的热解温度降低,平均热解失重率降低、失重过程变缓,产炭量增加、在炭化阶段的失重变小。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二醇(PEG)为液化剂液化木质素,得到液化产物直接合成木质素基聚氨酯预聚体(LLPUPs),并用来改性酚醛泡沫。采用FT-IR对木质素液化产物(LLs)和LLPU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SEM、万能试验机结合热重分析仪研究了LLPUPs对酚醛泡沫的形态,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液化产物的羟值为177~286 mg/g,并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下降;添加LLPUPs可以增强酚醛泡沫的压缩强度和比压缩强度,当LLPUP2添加量为9%时,比压缩强度最高,为4.44(Pa·m~3)/g;LLPUP1和LLPUP2添加量为9%时,酚醛泡沫泡孔均匀,当LLPUP1添加量为9%时,比弯曲强度最高,为8.23(Pa·m~3)/g;LLPUPs改性酚醛泡沫与纯酚醛泡沫相比,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帽儿山12种草本可燃物为研究对象,用热重分析法对其升温速率为10℃·min-1的慢速热解过程进行研究,利用TG-DTG曲线分析它们的热解特性,得到了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与温度、失重量以及失重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12种草本可燃物的热解均经历3个主要阶段,根据3个阶段的平均失重速率和初始分解温度,可对12种草本可燃物在不同燃烧阶段的燃烧性进行评价.这3个阶段是:1)失水阶段,温度范围是室温~ 120℃,根据该阶段的平均失水速率和初始热解温度判断,猴腿蹄盖蕨、芍药和耧斗菜最易燃;2)综纤维素热分解阶段,温度范围是100 ~370℃,根据综纤维素的平均分解速率判断,耧斗菜的有焰燃烧最剧烈;3)木素热分解阶段,温度范围370 ~500℃,根据木素的平均分解速率判断,宽叶山蒿和蚊子草无焰燃烧最剧烈.  相似文献   

20.
以蓖麻油(CTO)和1,6-己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合成蓖麻油基聚氨酯预聚体(COPUP),并采用COPUP对酚醛泡沫进行改性。通过FT-IR和1H NMR对COPUP结构进行了鉴定和表征,进一步采用SEM、万能试验机结合热重分析仪研究了COPUP添加量对酚醛泡沫的形态、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PUP改性的酚醛泡沫泡孔均匀,但与纯酚醛泡沫相比,COPUP改性酚醛泡沫的泡孔较大,当COPUP添加量为10%时,泡沫的泡孔反而被破坏;当COPUP添加量为3%~7%时,改性酚醛泡沫与纯酚醛泡沫相比弯曲强度增加了21.05%~26.32%,比弯曲强度从5.90(kN·m)/kg增加到6.17(kN·m)/kg,高于纯酚醛泡沫4.96(kN·m)/kg;随着COPUP添加量的增加,泡沫的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