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果套袋是目前梨生产中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先进技术。笔者1993年从河北农科院引进梨果实套袋技术,在酥梨生产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94年全县推广66.61hm~2酥梨套袋,1995年推广133.3hm~2,一举成为全国酥梨套袋第一大县。实践证明,酥梨套袋经济效益显著,是生产“无公害”梨的重要方法,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酥梨果实套袋后中国梨木虱的入袋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蒲城县地处渭北高源,是优质酥梨的主要产区,现有酥梨1.13万hm2.从1993年推广套袋技术以来,由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套袋面积迅速扩大,至1999年全县酥梨套袋面积达0.66万hm2,覆盖率超过80%.随着套袋面积增多,中国梨木虱(以下简称梨木虱)入袋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推广酥梨果实套袋技术的实践中,对梨木虱入袋危害进行了6年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酥梨果实套袋经济效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实套袋是酥梨生产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笔者1993年选用石家庄果树所研制的梨防虫果实袋在蒲城酥梨区试验和1994、1995年示范结果表明,酥梨果实套袋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提高商品性和商品率。套袋使酥梨果实农药残毒量降低,果色黄亮,果点浅小,无果锈和叶扫枝磨,外观清新,肉质细嫩,商品性大大改观,售价提高。为了探讨果实套袋提高酥梨商品率的经济效益,笔者于1997  相似文献   

4.
梨木虱对套袋酥梨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木虱袋内危害是果实套袋新出现的问题。陕西省蒲城县从1993年推广酥梨果实套袋技术以来,套袋面积迅速扩大,梨木虱袋内危害逐年加重。笔者对梨木虱袋内危害情况进行了6年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危害特点 梨木虱袋内危害在关中和渭北主要出现在6月中  相似文献   

5.
果实套袋是目前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陕西蒲城县梨区推广酥梨果实套袋的实践证明,套袋可改善果实外观,使果面洁净,果点色浅,无锈斑,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商品性。另外,套袋还能减少采前落果。 1993年8月21日蒲城县龙阳地区刮了半小时左右的5~7级大风,大风过后,笔者进行了调查。未套袋的果  相似文献   

6.
酥梨果实套袋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出现了黄粉虫潜入果袋危害的现象,发生面积和果实受害率均呈明显加重趋势,导致商品果率降低,经济损失很大,果农收益下降,急需在生产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代县酥梨原引自安徽砀山,但品质优于原产地,通过套袋栽培。更能发挥其生产优势。梨从幼果期套袋后,可避免危害果实的轮纹病、炭疽病、锈病,黑心病及食心虫、卷叶虫类、椿象和梨木虱等的危害,全年可减少喷药2~3次,减少农药残留和污染。此外,梨果套袋还能明显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了酥梨的商品性。因此,梨果套袋已成为生产无公害水果的重要技术措施。现将代县酥梨套袋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精品酥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酥梨中的有害物质化学农药、重金属、亚硝酸盐残留量低于国家无公害食品规定的标准,必须对梨的生产过程及其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核心技术包括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的酥梨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和酥梨果实套袋技术.  相似文献   

9.
果实套袋是利用色素及光谱原理,采用遮光带(果袋里面用黑色处理)迫使果实在黑暗条件下生长发育,从而抑制了叶绿素的产生,减少果实在幼果期果皮叶绿索的含量,因而果面色泽呈乳黄色。除袋后,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花青素含量迅速增加,加快果实表面着色率。套袋可防病、防虫、防果锈、防雹伤、防农药对果实的污染,从而提高了水果质量和经济效益。一些苹果、酥梨主产县相继推广这一技术,并称之为“绿色食品”。 富士苹果套袋后,果面光洁,果皮底色白绿,果面鲜红 酥梨套袋后,果面淡黄绿色,果点细小,果面洁  相似文献   

10.
张磊 《北方果树》1999,(3):24-24
肖县地处安徽北部,酥梨栽培历史悠久,现有酥梨面积1万hm2,其中结果面积6667hm2,总产量1亿kg。近几年来,为了提高酥梨的外观品质,我地普遍采用了套袋技术,套袋面积达6667hm2,但套袋酥梨受黄粉虫的危害却很严重,且受害面积和受害率每年均呈...  相似文献   

11.
果实套袋是一项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提高果品商品性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石榴套袋技术不是很成熟,推广范围不广。近年三峡地区发展了不少石榴,我们于2005-2006年进行了套袋试验。  相似文献   

12.
苹果套袋技术在国外已有50余年历史,在我国建国初期就有应用。90年代初,为生产出口红富士苹果,各地进行了小面积套袋。近几年,为提高果品质量,苹果套袋技术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1999年,仅烟台市栖霞市套袋即达18亿个。目前,苹果套袋已成为生产高档果品的重要措施。 苹果套袋后,由于套袋果减少了接触各种杀菌、杀虫剂的次数和时间,因而果实内外农药残留量少,但在套袋前,必须喷施3次以上  相似文献   

13.
酥梨实行套袋栽培 ,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增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多年实践 ,酥梨套袋以后 ,病虫为害减少 ,一级品率增加 ,果面娇嫩而光洁 ,带袋采收 ,耐贮不烂 ,经济效益比不套袋果提高5 0 %以上 ,但在一些地方的生产实践中 ,由于操作技术不规范 ,配套技术跟不上和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 ,曾出现了不少问题 ,需要加以认真对待。1 影响套袋酥梨品质的原因1 1 黑点病的发生 该病主要发生在 6~ 7月 ,一般都在夏季雨后天晴持续高温时 ,特别是密植及树冠郁闭的果园发病较重。开始发病时多在梗洼和萼洼处 ,呈针尖小黑点 ,以后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4.
水果套袋起源于日本,最初是防治食心虫,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用于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和实现无公害生产。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这项技术,90年代渭北苹果基地广泛应用于生产。由于渭北旱原的大陆性干燥季风气候同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存在很大差异,苹果套袋在渭北各地表现问题突出,生产损失大。笔者于1995~1997年对苹果套袋工作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从理论上探索了渭北苹果套袋失败的原因,并提出苹果单层套袋新技术,1996、1997年进行苹果单层套袋获得成功,1998年小面积推广这一新技术,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发育及木质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砀山酥梨为材料,于花后15 d 对果实套袋,观察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石细胞团分布,测定 石细胞、木质素及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含量及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以期探讨套袋对梨石细胞发育和 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含量下降31.6%,石细胞团数量减少28.0%, 石细胞团直径减小45.8%。木质素含量下降13.9%,木质素含量与石细胞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梨果实发育 的整个时期,套袋果实中PAL、C4H、4CL 和CAD 活性受到抑制,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肉桂酸、香豆酸、 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降低。套袋使木质素合成减少,石细胞发育受到阻碍。砀山酥梨果实木质素合成可 能主要是通过香豆酸途径。  相似文献   

16.
柚是中国的特产,在幼果期套袋是目前生产高档柚果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是生产无公害柚果参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技术。历经7~8年的试验推广结果表明:香柚幼果套袋不仅明显减少病虫对果实的危害,而且对果实正常生长发育和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县,是我国主要香蕉生产商品基地之一,2003年香蕉种植面积16万多亩(1.67万公顷),收获面积14万亩(0.934万公顷) 总产达35万吨。近几年来推广香蕉果实套袋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香蕉产量和质量,无公害优质果大幅度提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是今后香蕉生产中重点推广的先进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南方早熟梨套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套袋是当前果树生产中提高果品外观质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为了探索南方早熟梨套袋对提高果实外观质量的效果,2001—2002年我们在广西桂林、贺州等市实施了套袋措施,2003年在广西推广实施早熟梨套袋1000hm^2,并重点对桂林市水果试验场的早熟梨进行了不同套袋材料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红香酥梨是我国近年来培育的红皮梨新品种,果形独特,果面光洁,底色绿黄,阳面着红色,汁多脆甜,风味佳,品质上乘,晚熟,耐贮运。红香酥梨树好管,易丰产,果实不套袋,投资少,效益高,近几年在我市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红香酥梨树面积超过2000 hm2。因果实不进行套袋栽培,果实生长期长,容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主要有轮纹病、黑星病等病害和梨小食心虫、梨木虱、蝽象等虫害。在病虫害防治时,主  相似文献   

20.
果实套袋是一项改善果实外观品质、增加果品商品性、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在苹果、梨、葡萄、桃等果品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并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石榴属于小水果,套袋技术不是很成熟,推广范围不广.近年三峡地区发展不少石榴种植,为了真正实现该区石榴的优质、高效、生态化生产,笔者于2005年、2006年进行石榴套袋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