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体鰤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高体(Serioladumerili)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在水温22~27℃范围内,受精卵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缩短。水温23℃,经过35h10min,仔鱼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为2.92~3.12mm;孵化后3天仔鱼开口,全长为3.88~3.98mm;孵化后23天,稚鱼全长为1.00~1.30mm,鳞片开始形成,鳍棘、鳍条均已分化形成;孵化后32天,全长为2.05~2.56mm,幼鱼发育完全,体形和成鱼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
高体Shi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高体Shi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在水温22-27℃范围内,受精卵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缩短。水温23℃,经过35h10min,仔鱼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为2.92-31.2mm,孵化后3天仔鱼开口,全长为3.88-3.98mm,孵化事23天,稚鱼全长为1.00-1.30mm,鳞片开始形成,鳍棘,鳍条均已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3.
多鳞鱚早期发育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鳞的受精卵在水温20.5~20.8℃,经2h300min发育到多细胞期;4h为囊胚期;18h30min原口关闭、胚体形成;36h30min仔鱼孵化。初孵仔鱼全长1.56~1.64mm,油球在印黄囊后下方。孵化后21~31h,肛门开口于体外,胸结芽形成,尾鳍膜出现弹性丝。50h仔鱼全长2.34mm,口完全张开,口裂0.10mm。72h仔鱼全长2.51mm,卵黄完全被吸收,油球吸收殆尽。口、咽、胃和肠相通。胸鳍条4根,尾部弹性丝20余根。98h仔鱼全长2.65mm,印黄、油球完全被吸收,口裂0.22mm。  相似文献   

4.
条石鲷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条石鲷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在水温18~22℃下,通过“控温+控光+强化营养”的方法,3龄以上的亲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在培育池内自然产卵受精,产卵时的水温控制在23±1℃为好。条石鲷受精卵为浮性,在孵化水温23±0.5℃的条件下,受精卵大约27.5~32小时孵化出仔鱼。条石鲷的生存水温为6~32℃,最适宜水温为18~26℃;生存盐度5—35,最适宜盐度25左右:  相似文献   

5.
一、试验材料1.鱼苗来源: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所用鱼苗,系由将天然亲鱼及人繁后代池塘培育成可催产的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受精、孵化而获得。2.培育池塘: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池塘为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0.4~3.5亩,水深0.8~1.2米,分新开挖塘和老鱼塘。试验塘在放养太湖花鱼苗前均按常规方法用生石灰消毒清塘。3.鱼苗放养: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的鱼苗放养均在每年的4月中旬5月上旬进行。每批试验即在受精卵孵化出膜后第4~5天放养,放养密度在2.8万~22.2万尾/亩。二、培育方法1.鱼苗下塘:培育试验采用“半…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获得类型丰富、具杂交优势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在黑鲷(♀)×真鲷(♂)杂交子代养殖成功的基础上,于2016年4—5月,挑选经强化培育的杂交子代(♂)及黑鲷(♀)为亲鱼(雌雄配比1∶1),养于室内同一水泥池,水温16~20℃,盐度23~25,收集同步发育的自然受精卵进行孵化,采用显微摄像观察,记录回交子代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育时序与形态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回交子代的受精卵孵化、胚胎及仔鱼发育正常;在水温18~20.2℃、盐度25、微充气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42.5h完成胚胎发育,仔鱼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为2.08~2.45mm;在水温18~21.8℃、盐度23~25的条件下,经过约4d时间,仔鱼卵黄囊消失,完成早期仔鱼发育阶段。试验表明,黑鲷(♀)×真鲷(♂)杂交子代的可育性,也为进一步的鲷科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更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催产和全人工授精技术对细鳞鱼进行繁殖,对受精卵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水温6℃~9℃,积温达到t40.150度日受精卵发眼率为90%。积温达到180~213度日发眼卵开始破膜孵出仔鱼,孵化率为84%~96%,仔鱼经10~12d的发育开始上浮平游成为稚鱼,采用生物饵料(水蚤)对仔鱼进行开口,转口期采用水蚯蚓+饲料糜团进行驯化,稚鱼期利用全人工饲料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8.
本次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实验属国内首次获得成功,主要通过野外采捕秦岭细鳞鲑亲本、池塘产前培育、人工采集精卵、室内干法受精、孵化槽流水孵化等措施,获得受精卵2850粒,孵化出仔鱼2451尾,发眼率90.8%,仔鱼孵化率86%。描述了孵化各期所需时间和温度,在7~11℃时,孵化时间约为58天。从受精卵开始孵化,达到发眼所需累积温度220℃.d,达到出膜所需累积温度336.5℃.d,达到仔鱼卵黄囊消失所需累积温度484℃.d。  相似文献   

9.
太湖翘嘴红鲌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从太湖收集的野生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经人工繁殖获得子一代,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其进行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于2005年6月,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条件下人工培育能获得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所获得的翘嘴红鲌受精卵为圆球型,呈墨绿色、青灰色、黄色等3种颜色;平均卵径为0.9 mm(O.72~1.18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mm.翘嘴红鲌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19期,在水温23~25℃范围内,受精30 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9 h 20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约26 h仔鱼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为4.10-4.67 mm,胚胎发育总积温为619.82℃·h.翘嘴红鲌胚后发育过程可分为仔鱼和稚鱼2个阶段共15个发育期,在26~31℃水温下历时670 h,其中仔鱼阶段从鱼苗孵出到腹鳍形成期,稚鱼阶段从鳞片出现到鳞片形成期.对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卵形鲳鲹的早期胚胎发育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繁殖的卵形鲳鳆(Trachinotus ovatus)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受精卵由人工养殖的性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获得。卵形鲳鲮的成熟卵呈圆形,平均卵径为967.8μm。受精卵在水温18~21℃、盐度31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41h27min后孵出仔鱼。胚胎发育为盘状卵裂,胚体后期的发育速度较快;仔鱼脱膜孵化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在1min内就可以完成。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1.548mm,卵黄囊较大。  相似文献   

11.
秦岭细鳞鲑早期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所用性成熟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亲鱼为野生捕获。对其进行人工繁殖,并观察其胚胎和仔鱼发育。结果表明:在水温9.31~12.80℃,受精卵历经408 h出膜,所需积温为193.35℃.d,初孵仔鱼体长为(9.64±1.03)mm。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受精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26个时期。刚出膜的仔鱼体色透明,肌节明显,无游泳能力,出膜第5天体表出现大量黑色素,12 d后卵黄囊开始消失,46 d的仔鱼各鳍条与幼鱼相似,出现幼鲑斑。通过探讨水温、溶氧和水质等对秦岭细鳞鲑早期发育的影响,建议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的水温不宜超过14℃,最适宜水温应控制在6~10℃;孵化水体DO应在6.00~8.55 mg/L,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将会导致发育迟缓、坏死或是出膜幼苗畸形。本研究旨在为秦岭细鳞鲑的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温度对锦鲤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不同水温(15、17、19、21、23、25、27℃)条件下,开展了锦鲤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对比试验,观察比较了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开展了初孵仔鱼的耐饥饿试验,并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水温为15~27℃时,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与温度为二次函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0.267 3x~2﹣17.186x+319.38,R~2=0.988 82。水温为21~23℃时,受精卵的孵化率较高(85.1%~90.9%),畸形率较低(2.6%~3.7%)。在试验水温(15~27℃)下,仔鱼的SAI值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1~23℃时,SAI值较高(23.12~26.47)。试验结果表明,锦鲤受精卵孵化和初孵仔鱼生存的最适水温为21~23℃。  相似文献   

13.
2.仔、稚、幼鱼培育结果受精卵孵化出仔鱼第3天,投喂小型轮虫后,解开孵化袋使仔鱼进入育苗池塘中。仔鱼进入池塘第2天,在池塘四个角落可见到个别仔鱼游动,随着天数的增加,池塘四周游动仔鱼也有所增多。仔鱼下塘16~21天(仔鱼19~24日龄),仔鱼开始变态为稚鱼。仔鱼变态为稚鱼期间,均出现大  相似文献   

14.
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早期发育阶段的胚胎与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胚胎和仔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棘头梅童鱼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卵径(1. 182±0. 041)mm,油球直径(0. 458±0. 015) mm;在水温(25. 00±0. 50)℃、盐度23~24条件下,受精卵经20 h 20 min孵化出膜。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出膜7个阶段,共24个发育时期。在水温(26. 00±0. 24)℃、盐度23~24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 536±0. 059) mm,出膜后9 d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以内源性营养耗尽为主要特征; 9~25 d为晚期仔鱼阶段,各鳍条发育齐全,鳞片出现。  相似文献   

15.
王在文 《科学养鱼》1996,(11):29-30
太平洋牡蛎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下)三、幼虫培育(一)孵化与选优1.受精卵孵化:开动循环机或加大冲气量。使多余的精卵形成泡沫,要经常用260目筛绢捞除泡沫,直至水质清澈为止。孵化密度控制在80~100个/ml.盐度18~25‰,水温23~25℃,从受精...  相似文献   

16.
林国清 《福建水产》2012,34(1):54-60
为建立美洲黑石斑(Centropristis Striata)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美洲黑石斑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胚胎发育与苗种培育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亲鱼培育成活率82.6%,产卵7批次,产卵1500×104粒,受精卵呈球形,卵径0.90~1.20mm,平均0.98mm;有一个直径0.13~0.19mm的油球,受精率76.50%,孵出仔鱼860×104尾,孵化率74.94%,此外,美洲黑石斑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6个阶段,共21个时期。水温18~26℃,盐度28~31,pH7.8~8.2的海水中受精卵经26~40h即可孵化出膜。仔鱼经室内水泥池2个月的强化培育,体长可达4.5cm以上,出苗率9.31%。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条件对泥鳅产卵、孵化及仔鱼培育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在水温26~275℃、水比重0998、pH6~7、DO75~mg/L的情况下,泥鳅经HCG注射后,分别放入底质为软泥、砂砾和玻璃的水族箱中产卵,软泥底优于玻璃底优于砂砾底;取400粒受精卵分别放入比重为0998、1005、1010、1015四个塑料盆中孵化,1005以前能孵化出膜、以后不能孵化,但1005仔鱼不能成活;取全长433mm4日龄仔鱼943尾分别放入三个同样大小的水族箱中,从第五日龄开始分别投喂轮虫、蛋黄和豆浆,经19天培育,观察摄食情况,蛋黄最好,豆浆最差,活动能力,轮虫最强,豆浆最弱,生长速度,轮虫最快、豆浆最慢,成活率、轮虫最高、豆浆最低。  相似文献   

18.
广东池养鲻鱼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广东池养鲻鱼的繁殖生物学,鲻亲鱼个体一般雌性比雄略大,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雌雄性比约为2∶1,且有随年龄增长雌鱼比例增大的趋势;广东池养鲻鱼的繁殖季节为11月至翌年2月;繁殖力与体长体重呈正相关关系,个体绝对怀卵量48万~480万粒;在水温19.1~20.4℃,盐度32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7h10min孵化出鱼苗。  相似文献   

19.
1 鱼苗孵化及苗种培育1.1 人工催产 水温控制在21℃-23℃左右,催产季节在4月下旬至6月。每尾雌鳅注射HCG 100~150国际单位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注射后按雌雄比例 1:2或者1:3放入水缸或水池中,8~10hr后产卵。人工投精的操作方法是:用手轻挤雌雄亲鳅腹部,把卵粒和精液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入事先清洗干净的瓷盆内,使卵粒和精液充分混合受精,撒在鱼巢上,放入孵化器进行孵化。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8℃,每天需换水2次,约30…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