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本地黄牛属宣汉黄牛类型。中等成母牛平均重250公斤,公牛290公斤。1978~83年用肉牛冻精配种,获杂一代6200头,其中西门塔尔杂一代约占60%。西×杂和夏洛杂交牛都能适应当地山区饲养条件,初生重一般比本地牛多30%。24月龄杂交牛各体尺和体重都比本地牛  相似文献   

2.
[方法]以巴里坤县本地母牛为研究对象,选用西门塔尔牛冻精,通过人工授精(AI)技术开展牛品种改良试验旨在研究西杂牛在当地生长状态和适应性。[结果]通过初生重、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测试与本地牛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过西杂牛与本地牛体尺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相比较提高5.28%,11.48%,10.75%,37.63%;分别对育肥牛进行屠宰试验,西本F_1与本地牛胴体重分别为510.24 kg,370.37 kg,屠宰率分别为57.76%,49.1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结果显示:采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杂交生产,西杂F_1表现为抗逆性好、生长速度快,说明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用于舍饲肉牛生产或培育优质肉牛新品系具有明显优势,为今后拓展农区舍饲肉牛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门塔尔牛改良金川县黄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川县2001年引进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对金川县黄牛进行改良,截至2005年底。已产西杂牛11308头,西杂牛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分别为21.9kg、174.4kg、275.6kg。比金川黄牛分别提高7.5kg、82.7kg、126.4kg,提高了52.08%、92.19%、84.72%。饲养一头西杂牛比饲养一头本地黄牛多收入1000余元。各类数据显示。改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在高寒地区适应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互助县2006年引进中国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改良青海黄牛,2006~2008年改良青海黄牛2498头,其中受胎2020头,受胎率达到80.9%,繁活犊牛1898头,繁活率达到76%。据测定,西杂F1牛初生重、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分别为29.89kg、59.05kg、126.45kg、232.08kg、294.5kg,与同龄本地牛相比均有所提高,西杂F1牛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肉牛改良河西黄牛效果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皮埃蒙特、德国黄牛、利本赞等肉牛品种改良本地西杂牛(西门塔尔牛与河西黄牛杂交后代)。测试结果,皮×西黄、德×西黄、利×西黄F代犊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9.5、38.2和36.6kg,分别比本地西杂牛初生重27.8 kg提高 42.0%、37.4%和31.7%;6月龄的平均体重分别为 188、175和163 kg,分别比西杂牛6月龄体重127kg提高48.0%、37.8%和28.3%;12月龄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71、257和246 kg,分别比西杂牛12月龄体重223 kg提高21.5%、15.2%和10.3%。经F检验,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日本和牛冻精与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选择胎次、膘情和年龄接近,健康无病、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经产西杂、秦杂、奶杂和本地母牛150头,随分为工、Ⅱ、Ⅲ、Ⅳ和V5组,每组30头.Ⅰ、Ⅱ、Ⅲ、Ⅳ组的120头基础母牛选用日本和牛冻精授配改良,即:日本和牛冻精x;西门塔尔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西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秦川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秦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荷斯坦奶牛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奶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本地黄牛(简称和杂组),V组为本地黄牛.测量初生、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结果]表明:在初生、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数据中,和秦杂牛组、和西杂牛组、和奶杂牛组和和杂牛组与本地黄牛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和秦杂牛组、和西杂牛组、和奶杂牛组与和杂牛组差异显著(P<0.05),与本地黄牛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和秦杂牛、和西杂牛组合可作为本市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黑毛和牛改良皖南黄牛后代的生长性能及对皖南地区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和杂F1代和和杂F2代为试验组,皖南牛为对照组。其中犊牛和杂牛F1代公牛17头、母牛21头,和杂F2代公牛9头、母牛11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6月龄及12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5头、母牛18头,和杂F2代公牛8头,母牛9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18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0头、母牛12头,和杂F2代公牛7头,母牛7头,皖南牛公牛11头、母牛8头。测定和杂牛F1代和F2代的体尺及体重等生长性能,并与皖南黄牛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和杂牛生长发育较本地牛要快,但其增重相对其他外来肉牛品种来说仍然较慢。[结论]和牛可以作为皖南黄牛改良杂交的种质资源,提高皖南牛的生长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12月龄贵州本地黄牛与杂交肉牛(西本杂牛、奶西杂牛)30头进行饲养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贵州本地黄牛与杂交肉牛在体增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杂交品种间体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西本杂交牛价肉比低于贵州牛,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  相似文献   

9.
用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其效果:西×本、利×本杂交公、母犊牛初生重分别比本地黄牛公、母犊牛初生重增加3.9、4.7、3.6和4.3kg;分别提高了16.67%、24.61%、15.30%和22.51%。西×本、利×本6月龄杂交公、母牛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6月龄公、母牛体重增加61.3、50.6、58.2和47.2kg,分别提高48.69%、45.87%、46.23%和42.79%;西×本、利×本12月龄杂交公、母牛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12月龄公、母牛体重增加98.0、56.2、92.1和52.2kg,分别提高60.98%、43.57%、57.31%和40.47%。西×本、利×本杂交牛初生重、6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12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与本×本后代相比差异均极显著;西×本与利×本杂交牛相比差异不显著。利用西门塔尔、利木赞良种牛作父本改良本地黄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了彬县西黄F1牛在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上与本地黄牛的差异。结果表明,西黄F_1改良牛毛色变杂,体型得到改进,生长发育加快。西黄F_1母牛平均初生重为32.95kg,公牛为36.93kg,分别比秦改母牛、公牛初生重提高42.21%和61.97%;西黄F_1公、母牛6月龄体重分别为150.43kg和123.7kg,分别比同龄秦改公、母牛提高22.91%和10.3%。  相似文献   

11.
BMY牛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BMY牛为父本,云南黄牛、西本杂、短本杂等为母本的多元肉牛杂交,以期为云南省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提供发展基础。[方法]通过应用BMY公牛及冻精与云南黄牛及其杂交母牛进行杂交改良中试。[结果]截止2009年底累计完成杂交改良14 734头,产犊12 738头,产犊率86.45%。进行了1 485头次体重体尺测定,BMY牛对云南黄牛及云南现有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初生体重为12.40 kg,较云南黄牛(YY)高1.64 kg,提高幅度较小(P〉0.05),但6月龄体重为108.96 kg,较YY高74.99 kg,有明显的改良效果(P〉0.01),估计的BMY牛对云南黄牛改良后代的初生重与6月龄体重杂种优势率分别是-8.02%和2.91%。[结论]以BMY牛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各生长性能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初生重、6月龄体重体尺有较大提高,为云南省、南方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合当地的育肥肉牛杂交组合,试验对德国黄牛和比利时蓝牛与本地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了测定.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12月龄德本F1和蓝本F1牛的生长发育性能比同龄本地牛均有明显提高:12月龄公牛的体重德本F1为228.80 kg、蓝本F1为233.46 kg,比本地牛提高了48.49%和51.52%(P<0.01);12月龄母牛的体重德本F1为223.80 kg、蓝本F1为229.46 kg,比本地牛提高了38.81%和42.32%(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云南黄牛的生产性能,优选主要的杂交改良父本,开展云南黄牛杂交改良。[方法]用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分别与云南黄牛母本杂交,测定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初生、6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体重体尺。[结果]云南黄牛经过杂交改良后,改良效果良好,杂交后代对云南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应性良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西×云杂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4.57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5.83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21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44.24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74.13%,59.20%,56.53%和78.10%。短×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2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17.20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3.56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14.86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7.90%,38.10%,54.21%和62.90%;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平均为21.21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4.34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18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68.45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0.32%,57.45%,56.51%和38.89%;海×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7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24.97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0.52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89.50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61.45%,46.47%,51.99%和49.78%。[结论]西×云杂一代牛、短×云杂交一代牛、安×云杂交一代牛和海×云杂交一代牛生产性能显著提高,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育适应当地条件的育肥牛品种,选择黑白花、西门达、秦川(细管冻精)分别授配当地黄牛;选择利木辛、德国黄牛(细管冻精)分别授配西杂F_1,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①测定黑杂F_1、西杂F_1、秦杂F_1在1月龄、2月龄、3月龄时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1月龄时,西杂牛增重比黑杂牛增重重5.8 kg,黑杂牛增重比秦杂牛增重重3.2kg;2月龄后,西杂牛增重比黑杂牛增重重15.8 kg,黑杂牛增重比秦杂牛增重重9.5 kg;3月龄后,西杂牛增重比黑杂牛增重重26 kg,黑杂牛增重比秦杂牛增重重17.2 kg;西杂F_1增重明显,经济效益显著。②测定德西黄、利西黄牛出生重、体高、日增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德西F_1初生重比利西F_1重3.3kg,3月龄时德西F_1比利西F_1重13.4kg,6月龄时德西F_1比利西F_1重16.7 kg,按市场价计算德西牛可比利西牛头均可多创收367.4元,品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当地的育肥肉牛杂交组合,试验对德国黄牛和比利时蓝牛与本地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了测定.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12月龄德本F1和蓝本F1牛的生长发育性能比同龄本地牛均有明显提高:12月龄公牛的体重德本F1为228.80 kg、蓝本F1为233.46 kg,比本地牛提高了48.49%和51.52%(P<0.01);12月龄母牛的体重德本F1为223.80 kg、蓝本F1为229.46 kg,比本址.牛提高了38.81%和42.32%( P<0.1).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6月龄贵州本地黄牛与杂交肉牛(安本杂牛、西本杂牛、利本杂牛、秦本杂牛)35头进行饲养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贵州本地黄牛与贵州杂交肉牛在体增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杂交品种间体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安本杂交牛价肉比低于西本杂交牛、利本杂交牛、秦本杂交牛、贵州牛,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  相似文献   

17.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牛的选择与分组在规模养牛户中选择母牛年龄、胎次和膘情相接近,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经产本地西杂牛6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00头,1组用弗莱维赫牛冻精授配,即弗莱维赫(♂)×本地西杂(♀)杂交组合为实验组;另1组采用西门塔尔牛级进杂交本地西杂牛(对照组)。产犊后,2组均以出生为顺序,选公、母犊各40头作为出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  相似文献   

18.
<正>2.宁夏中卫市动物卫生监督1患牛饲养情况某肉牛场饲养安格斯杂一代肉牛68头,与患病的1头牛同群12头牛,从2010年2月中旬开始,每天每头分早晚2次饲喂10 kg精饲料和2 kg干稻草。2临床症状及诊治经过2010年8月17日下午,饲养员发现1头体重为603 kg(1月前称重)的24月龄的安格斯×秦川杂  相似文献   

19.
利木赞牛与鲁西黄牛杂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88年以来,我县承担了省农业厅下达的优良肉牛品种推广“丰收计划”项目。2年来,应用利木赞牛共配黄牛1.5万余头,现已产犊牛1.03万头,占黄牛总数的8.7%。实践证明、利杂一代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较高等优点;利杂一代18月龄在饲养水平偏低条件下,平均体重290.7kg,比黄牛的236.7kg提高22.8%;在较好条件下,据试验可达400kg以上的出栏标准;利杂公母牛的平均挽力分别比鲁西牛提高16.43%和17.99%;养利杂牛投入产出比为1:2.19,鲁西牛为1:1.65。  相似文献   

20.
汉源县自1979年开始建立黄牛改良人工授精冷配站,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公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至今已连续20多年从未间断。全县已建成冷配站(点)25个,其中固定冷配站17个,引进良种公牛16头,年杂交改良已达万头以上,为农民养牛增收1000多万元。西杂改良已在全县推广普及,改良成效显著,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全县牛存栏7万多头,年出栏4万多头。1998年又开始引进国外优质肉牛品种夏洛莱、利木赞、皮尔蒙特和海伏特4个品种冻精与高代西杂母牛分别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改良效果十分显著,18月龄三杂肉牛体重可达450kg以上,经屠宰测定,各种指标都优于西杂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