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甜1号'是由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合作,通过品种间连续自交选育亲本自交系,再由自交系杂交后选育出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沪甜1号'综合了父母本的优势,具有籽粒饱满、无秃顶、风味好、甜度高、果皮薄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鉴定试验中,产量14 969.3 kg/hm~2,较对照‘金菲'增产9.8%;品比试验中,产量15 252.7 kg/hm~2,较对照‘金菲'增产8.6%;2014年上海市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2 008.4 kg/hm~2,较对照‘金菲'增产6.7%;该品种生育期87 d左右,品尝品质综合评分87分,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向农08'是通过三系杂交方法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0.59%,硫苷含量19.9μmol/g,种子含油率49.0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36.80 kg/hm~2,较对照‘沪油21'增产9.86%;产油量1 314.15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9.68%。在2013年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508.40 kg/hm~2,比对照‘沪油21'减产3.45%;产油量1 170.15 kg/hm~2,比对照‘沪油21'减产6.85%。  相似文献   

3.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康农玉999是自交系FL 518为母本和自交系FL31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年,参加湖南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7 818.9 kg/hm~2,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8.99%,93%点次增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949.5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11.24%。康农玉999表现,高产大穗、大粒、抗病、品质好,适合湖南省山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五彩甜糯1号'是以‘申W93'为母本、‘wh-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籽粒为五彩花色的优质鲜食甜加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在上海地区春播出苗至采收86 d,生育期比对照‘申糯2号'(CK)晚1.4 d,产量(去苞叶鲜穗净重)12 688.6 kg/hm~2,比‘申糯2号'增产9.6%,品质综合评分89.2分,口感糯中带甜,是优质鲜食甜加糯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沪油16'和双低油菜品系9804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交的方法,育成了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25',201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芥酸含量0.97%,硫苷含量16.12μmol/g,种子含油量49.07%。两年上海市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433.6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3.07%,产油量1 257.80 kg/hm~2,比对照增11.00%。2013—2014年上海市油菜生试中,平均产量2 134.4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6.09%,产油量1 064.90 kg/hm~2,比对照增9.49%。‘沪油25'抗病性强,品质优良,抗倒和抗裂角性好,适合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7.
‘沪玉糯5号'是以W109为母本、W124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在上海地区春播出苗至采收85 d,生育期与对照‘苏玉糯5号'相近;产量(去苞叶鲜穗净重)14 665.7 kg/hm~2,比‘苏玉糯5号'增产32.4%。该品种株型紧凑,具有较强的抗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空间环境诱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m3021玉米自交系,具有株型紧凑、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配合力高、自身生产力高的特性。组配的玉米新品种陕单22,在陕西省春玉米区试中平均产量9 943 kg/hm~2,比对照增产8.33%;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553 kg/hm~2,比对照增产9.7%。表现出高产、广适、优质、抗病性强的特点。采用产量、产量增产百分数、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bi和高稳系数法Hsci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陕单22的产量水平高(9 553 kg/hm~2)、增产幅度大(9.61%,5.24%)、产量变异系数小(11.74%,22.18%)、高稳系数大(87.95%,74.03%)。研究结果对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陕单22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兰库8017是以隰332为母本、隰1055为父本选育的玉米杂交种。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区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14 518.5,14 479.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分别增产8.5%,9.1%,2 a平均产量为14 499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8%,最高产量达17 610 kg/hm~2;2016—2017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产量为12 923.3 kg/hm~2,较对照增产8.34%,而最高产量达16 830 kg/hm~2。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良、产量高、适应广、抗病性强、果穗大等特点,适宜在山西省中晚熟山区及华东华北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糯玉米优良地方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创制糯玉米自交系BN330;利用单倍体诱导技术获得单倍体,经自然加倍选育出双隐性甜糯自交系TN180;两者杂交后育成高产多抗糯玉米品种‘天糯828’。该品种鲜穗产量14 416. 5 kg/hm~2,比对照‘美玉8号’增产25. 3%,生育期(出苗至采收) 85. 1 d,比对照短1. 6 d,于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华耘黑糯501'是由优质糯玉米自交系ny1996和09NX4168杂交选育而成的黑色糯玉米单交种。经多年多点品比试验,该品种在上海地区从出苗至采收82 d左右,平均鲜穗产量10 252 kg/hm~2,比对照增产1.15%。该品种籽粒黑红色,具有上色快、品质优、商品率高的特点,鲜食品尝甜糯香软,皮薄渣少,经上海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专家组和试点鉴定,品质综合评分86.8分。  相似文献   

12.
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19'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油19'是通过品种(系)间复交的方法选育的高含油量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8.87μmol/g,种子含油量49.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9.75 kg/hm~2,产油量1 273.12 kg/hm~2,较‘沪油15'增加14.7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20.85 kg/hm~2,产油量1 485.05 kg/hm~2,较‘沪油1 5'增加21.92%。  相似文献   

13.
'泗棉6821'是江苏省泗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中熟转基因常规抗虫棉花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35 d,株型紧凑,株高107 cm,果枝短、较平展,茎干粗壮,绒毛多,叶片大小中等,叶色较浅,果枝始节位6.8节,单株结铃31.8个,单铃重6.2 g,衣分39.1%,子指12.2 g。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3 636.0 kg/hm~2和1 494.0 kg/hm~2,比CK('泗抗1号')分别增产3.3%和4.4%;2013年通过江苏省生产试验,籽棉产量4 203.0 kg/hm~2,比CK('泗抗1号')增产13.4%,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排名第一,皮棉产量1 650.0 kg/hm~2,比CK增产10.4%。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4 mm,断裂比强度32.9 cN/tex,马克隆值5.1。该品种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14.
‘连玉糯1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鲜食糯玉米杂交新品种,苞叶包被完整,新鲜嫩绿,籽粒饱满,排列整齐,籽粒白色,有光泽,秃顶少,商品率高,还具有风味好、色泽佳、糯性高、皮薄渣少、抗倒性强等特点。2013年参加多点异地品比试验,平均鲜穗12 60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5.6%;2014年上海市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平均鲜穗12 991.5 kg/hm~2,比对照‘申糯2号'增产12.2%;该品种生育期89.4 d左右,品尝品质综合评分85.5分,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申科甜1号'是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鲜食超甜玉米杂交新品种,苞叶包被完整,新鲜嫩绿,籽粒饱满,排列整齐,黄白籽粒相间分明,有光泽,秃顶少,商品率高,还具有风味好,色泽佳,甜度高,皮薄渣少、抗倒性强等特点。2011年参加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多点异地品比试验,平均鲜穗12 600 kg/hm~2,比对照‘粤甜16'增产6.4%;2012年上海市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平均鲜穗14 837 kg/hm~2,比对照‘粤甜16'增产2.3%;该品种生育期86 d左右,品尝品质综合评分84.2分,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苏油6号'是通过品种(系)间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24%,硫苷含量23.61μmol/g饼粉,种子含油量42.59%。在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965.95 kg/hm~2,产油量1 252.01 kg/hm~2,较‘红油三号'分别增加5.75%、8.47%;在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389.65 kg/hm~2,产油量1 032.09 kg/hm~2,较‘红油三号'分别增加4.32%、3.20%。  相似文献   

17.
桂单66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交系桂A10341为母本,GML9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7年参加广西玉米区域试验,两季平均产量为8 253.6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4%;2018年参加广西玉米生产试验,两季平均产量为7 348.1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5%。2017—2018年参加老挝南塔省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和对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616.5、9 243.0kg/hm~2,分别比当地主推品种LVN10增产18.2%和16.6%。2019年通过老挝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00080S)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9087号)。桂单662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适宜在广西各地及老挝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18.
‘晋单5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X19-1为父本,于2002年选育而成.在2004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1685.0 kg/h㎡的单产水平排第2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7.9%.2005-2006年在山西省的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084.5 kg/h㎡,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9.7%,位于参试品种的第66.在2006年的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833.0 kg/h㎡,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0.9%,位于参试品种的第76.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3.63%,属于高淀粉品种.自然条件下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抗丝黑穗病,高抗玉米螟,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平均产量可达10867.5 kg/h㎡,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9.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20.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