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计划湿润深度是指在实施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它主要决定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对潮土入渗性能的室内土柱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湿润深度深度与入渗时间呈指数关系,当湿润锋下移至额富饶饿加水深度后,其速度明显下降;水分湿润深度与湿润层的含水量呈线性关系,与湿润锋下移速度呈乘幂关系;湿润层的含水量与湿润速率呈指数关系;入渗时间与润湿层的土壤吸力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作物根系发育程度不同,即使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根系在土层中分布的深度也不相同。合理施肥应该把肥料大部分施在根系密集的层次,施在根系活力最强的部位,这样有利于作物的吸收。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多数与地面里300°~600°的夹角。随着地上部植株的生长,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面积与深度随之增加。对一年生大田作物,其生育期间的绝大部分根系分布在地面以下5~20cm的耕层内。为了使施用的肥料能尽量接近吸收根系,  相似文献   

4.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2002年夏玉米田根系层土壤水分消耗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农田一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不同灌水处理对不同深度根系层的耗水量和不同时期日耗水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的关系,其相关关系均大于0.96;通过产量分析,确定了夏玉米作物拔节后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插入式地下滴灌对盐碱土壤入渗与水盐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试验,以阿拉尔灌区春季返盐的盐碱土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滴头流量与滴头埋深,对土壤湿润峰运移和湿润体内部水分及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相同入渗时间和滴头流量条件下,地下滴灌比地表滴灌湿润峰深度、湿润面积、湿润体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和脱盐深度增加。与CK处理相比较,T1处理土壤湿润峰深度和土壤湿润面积分别增加20.89%和18.01%;T2处理土壤湿润峰深度和土壤湿润面积分别增加45.78%和19.06%。T1和T2处理土壤湿润体内含水量平均值分别增加2.48%和1.37%。土壤脱盐深度由10 cm增加至25 cm。增加滴头埋深和流量,能够增加土壤持水效率,T1~T4处理0~25 cm土层土壤持水效率分别为2.56%、3.82%、9.81%和13.35%。滴头流量较小,随滴头埋深增加,土壤盐分表聚。T2处理0~5 cm土层深度土壤积盐率为67.98%。若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宁夏南部旱地降水不足、耕层浅薄、作物产量低等问题,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宁南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改善旱地耕层土壤结构、选用适宜耕作措施和作物增产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以马铃薯和春小麦为供试作物,在宁南旱区开展2年(2019-2020年)大田试验,设置2种耕作方式(翻耕和深松)和4种耕作深度(20、30、40和50 cm),分别为传统翻耕深度20 cm、深翻耕30 cm、深松30 cm、深松40 cm、深松50 cm等5种不同耕作措施,以传统翻耕深度20 cm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结合深度措施对作物收获期土壤容重、生育期土壤紧实度与水分、生育期作物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深松50 cm处理能显著降低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0—60 cm层土壤容重,平均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6.49%和6.94%。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各处理生育期平均土壤紧实度均以深松50 cm处理最低,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19.32%和8.11%。深松50 cm处理对提高马铃薯和春小麦季作物各生育期0—100 cm层土壤蓄水量效果最佳,平均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3.58%和2...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13-516
以非污灌区土壤为空白对照,分别就距污水口不同距离、同一样点不同深度的土样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及重金属浓度变化监测。结果发现,取山西农业大学校园生活污水直接灌溉校园试验田后,污灌区土壤p H值变化不大,肥力增强,作物长势良好,但土壤易板结,含盐量增大,出现部分重金属富集现象,且重金属迁移会受土壤深度及距离污水源远近的影响,其中,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会随土壤深度的递增而逐级递减。  相似文献   

8.
膜沟灌溉是与地膜覆盖技术相结合的沟灌,它将带有渗水孔的地膜敷贴在灌水沟内形成膜沟,灌溉时水在沟内的膜上流动,并通过膜孔渗入土壤。针对膜沟灌溉的累积入渗量、湿润深度随入渗历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制了膜沟灌溉入渗试验装置,针对2排3列膜孔布置方案进行了膜沟灌溉入渗试验,观测得到了不同入渗历时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深度。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与入渗历时之间的关系符合Kostiakov-Lewis模型,湿润深度随入渗历时的变化符合幂函数关系,因此可用该2个模型描述膜沟灌溉的入渗规律。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壤土、壤土和粘壤土分别进行了单滴头、单管道田间灌水试验。结果表明 ,沿滴灌管长度方向土壤湿润较均匀 ,作物主要吸水根系土层内土壤湿润均匀 ,作物行间有 6~ 2 0 cm未湿润区域 ;无地膜覆盖地面滴灌 (裸地滴灌 )与膜下滴灌相比较 ,节水约 39.3%。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种子的播种深度很有讲究,要根据不同作物、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将种子播在适宜深度,才能有利于发芽出土,生长良好,从而获得增产。一般应掌握的原则是:①沙土轻松,土壤水分较少,  相似文献   

11.
<正>滴灌模式主要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和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或水肥混合液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能够适时、适量地供给作物水分或是养分,就像是给蔬菜打点滴。滴灌技术特点局部灌溉滴灌的灌水集中在根系周围,蔬菜滴灌湿润面积占种植地块的60%~90%。在滴灌条件下,部分土壤保持干燥,没有被灌溉,同时,在滴灌条件下水的湿润深度在40厘米以内,不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提供不同外界环境条件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含水量,播种深度及除草剂虎威对鸭跖草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40%时,鸭跖草的出苗率最高。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高,鸭跖草的出苗率呈下降趋势。适于鸭跖草种子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小于大田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含水量;播种越深,鸭跖草出苗率越低,播种深度与鸭跖草的出苗率(P<0.05)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除草剂虎威对鸭跖草种子萌发与出苗有一定的负效应,经播后苗前也表处理后,剂量为25.0mg/m^2的处理,萌发抑制率约为对照的50%。当虎威使用量达到200.0mg/m^2时,鸭跖草种子萌发抑制率可达到90%,但此剂量将对作物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一、烟田节水种植技术 (一)烟田土壤整理 1、土壤全方位深松。用全方位深松机对烟田进行全方位深松,一般在冬季进行,松土深度40~50cm。使耕作层增加1倍左右,土壤透水与通气、养分释放与贮存、根系穿孔与固定等多万面功能得以加强,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作物需水量是进行科学灌溉及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通过试验研究了茶叶需水量和需水规律,分析了茶叶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多年生茶叶需水总量平均为1 274.60 mm,年平均日需水量为3.49 mm;茶叶的灌水计划湿润层深度定在50 cm比较合适;茶叶的灌溉定额为307.2 mm。  相似文献   

15.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运移及其后效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以北方半干旱湿润区潮土为对象,探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硝态氮(NO-3-N)的运移及其后效。【方法】采用外源标记微注射法,设置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15、45、75 cm 3个标记处理分别向下迁移了65、35、25 cm,但均未移出作物根区(1 m)。播后至冬前3个标记处理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变动较小,生长后期小麦15、45 cm标记处理出现上升,而菠菜则有所降低,两种作物的75 cm标记处理在整个生长季持续上升,说明作物对75 cm标记硝态氮利用程度较低。夏玉米对前茬标记氮的利用率为2.1%~5.6%,其中以标记45 cm土层处理残效最高;15 cm和45 cm 2个标记深度前茬小麦京411显著高于前茬小麦小偃54。【结论】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硝态氮在作物生长季内未发生强烈的淋洗,但表现出上层标记硝态氮移动距离长,下层移动距离短的规律;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物根区内氮素利用的状况;后茬作物对标记于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硝态氮的利用是很有限的,与前茬作物吸收、土壤剖面硝态氮的运移及残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及其垂直分布特征,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林地、作物旱地和菜园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培养,并统计其数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菜园、作物旱地,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林地>菜园>作物旱地;放线菌数量表现为林地>菜园≈作物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均是细菌数量最多,占可培养微生物总数量的70%以上;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相近,约占可培养微生物总数量的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尤其是真菌数量的下降较为明显;林地、菜园和作物旱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层化比率在2~2.5之间,土壤质量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7.
《农家顾问》2009,(5):31-31
本月是春播蔬菜作物盛收时期,也是春播蔬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时期,高温高湿易诱发蔬菜病害,促使春夏菜败秧早衰,要加强田管,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开沟排渍、浇水、追肥和植株调整等工作。做好夏季蔬菜的播种,因天炎多雨,播种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和防止雨水冲刷或造成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18.
滴头流量对土壤湿润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滴头流量的变化对湿润体的大小和形状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产量。但工程设计中滴头流量的选择缺少科学依据,使得设计湿润深度和湿润比不能同时保证。本研究通过对重壤土、中壤土、砂壤土进行不同流量的滴水试验发现:滴头流量对湿润锋水平运移的影响比对垂直运移的影响大;滴灌设计中,设计湿润比或湿润宽度是选择滴头流量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耕翻深度对引黄灌区农田土壤蓄水保墒、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探寻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水稻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翻深度,以期为引黄灌区水稻合理耕层构建及作物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3个耕翻深度处理,分别为耕翻22~25 cm、耕翻30~32 cm、耕翻38~42 cm,研究不同耕翻深度对土壤容重、含水率、土壤养分、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不同耕翻深度下土壤含水率整体表现在耕翻30~32 cm处理下较高;土壤容重在0~10 cm土层下以耕翻22~25 cm处理较低,在20~40 cm土层下以耕翻30~32、38~42 cm处理较低,且耕翻30~32 cm处理显著低于38~42 cm处理;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0~20 cm土层以耕翻30~32 cm处理较高,在20~40 cm土层以耕翻38~42 cm处理较高;水稻产量耕翻30~32 cm处理显著高于耕翻22~25和38~42 cm处理;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到耕翻30~32 cm处理>耕翻38~42 cm>耕翻22~25 cm。[结论]不同耕翻深度可影响耕层土壤结构及土壤养分,进...  相似文献   

20.
玉米属于深根系作物,深耕整地可以为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和吸收肥水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整地时机、整地深度、整地改土等方面总结了玉米深耕整地技术,以利于土壤蓄水保墒,进一步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