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郑斐能 《新农药》2004,(3):44-45
“综合防治”原则,早已被国内外普遍认可。我国1970年代即制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综合防治的定义和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简而言之,综合防治指从生态学观点出发,综合与协调运用一切措施,对农业有害生物实施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根据昆虫生态系统学的原理,针对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地的成因和飞蝗的生物学与生态、生理学特性,提出了一整套根除蝗害方案,主要贯彻“预防为主,改治并举”的治理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实施证明:这一治理方针是行之有效的,目前暖温带的蝗害已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3.
宣传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是植保工作的永恒主题秦守明(江苏省植保站210037)1975年,我国发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下简称《方针》)。笔者从20年的植保实践中体会到,这条方针是原有方针的改进和提高,既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对其主要的病虫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大力开展综合防治,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综合防治的发展阶段 1975年我国制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来植物保事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2003--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医生》2004,17(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党的“十六大”精神 ,针对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和加入WTO后“三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围绕农业部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 ,特制定《2003- -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一、背景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 ,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方针 ,坚持农科教结合的发展方向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 ,推广了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  相似文献   

6.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缩写为IPM)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72年正式提出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害虫种群的动态及其有关环境,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方法,把害虫种群控制在低于经济为害的水平。1975年我国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随着我国植保方针的贯彻落实,IPM技术也逐渐在我国的植保工作中普及推广。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领导下,湖北省先后参加了FAO国家间水稻IPM项目、亚洲开发银行和欧盟棉花IPM项目的实施,初步探索了一条适合于我省实际的IPM发展之路。IPM项目新颖、独…  相似文献   

7.
本文浅析我国IPM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政府应加大对IPM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对农田生态学的基础研究,制定出可操作性的IPM技术体系,加强IPM技术培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发展以广大农民为中心的IPM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植物检疫条例自1983年制定、1992年修订后已实施多年,对我国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控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这部行政法规,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从行政权力的角度实施行政管理的法规,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过“四五”普法的社会基础、利益基础以及法制观念产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9.
《植物保护》2003,29(6):63-63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运用光、波、色、味四种方式诱杀害虫,已成为我国农林业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理想的物理防治害虫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综合防治已经愈来愈引起国际植保界的重视。近十多年来由于单一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而引起的害虫抗药性、害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危害,以及农药残留污染等问题,促使欧、美、日等国家将植保研究的着重点逐步转移到综合防治上来。1979年8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植物保护会议上,综合防治已被接受为国际病虫防治的基本原则,成为当前国际公认的植保新方向。 对我国来说,“综合防治”早在建国初期,农业部1950年制定的“防重于治”方针,认为防治病虫害应把预防放在第一位,采取  相似文献   

11.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应以“预防为主”为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首次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防治有害生物,必须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化学药剂的做法,而应预防为主,协调运用多种有效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ZO多年来,我国在水稻、棉花、小麦等作物的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和推广体系。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从农业生产管理者、技术人员到农民,治理意识很强,预防观念淡薄。这种观念上的差距导致在实践中往往重治理而轻预防,而且治理措施又往往以化学防…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并执行食品中农业化学物质残留新的限量标准。“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对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791种农用化学品的管理,它是目前世界上制定残留限量标准值最多、涵盖农药和食品品种最全的管理制度。该制度几乎对所有用于食用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IPM事业在湖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M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Management)的英文简写。70年代中期我国植保工作者提出了“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即IPM方针 ,在防御农作物病虫草鼠灾害 ,夺取农业丰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面对千家万户 ,IPM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 ,传统的农技推广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领导下 ,各地着手进行将 IPM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探索。我省先后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间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PM)项目 ,亚洲开发银行和欧盟棉花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PM)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玉米生产中面临的重大虫害、草害及粮食安全等问题,我国正在有序推进Bt玉米的商业化种植。然而,靶标害虫对Bt作物的抗性演化是影响其可持续应用的最大威胁。“高剂量/庇护所”策略已在全球被广泛应用以延缓害虫抗性演化。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剂量/庇护所”策略的理论基础及庇护所实施的主要形式,概述了全球五大Bt玉米种植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南非和加拿大“高剂量/庇护所”策略应用的法规制定、庇护所实施的具体要求和种植者的履行情况,总结了“高剂量/庇护所”策略在主要Bt玉米种植国实施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害虫抗性治理失败的教训。该研究可为我国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产业化应用和害虫抗性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1农业形势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2005年中央对“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央领导关于“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特别是10月8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给农业和农村工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夏粮产量达1 012!5亿kg,秋粮也出现了丰收在望的可喜局面。2005年全国病虫害偏重发生。上半年江苏稻区条纹叶枯病严重,部分地区蝗虫、小麦条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术讨论会将在北京召开为纪念我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颁布20周年,总结和交流各地、各单位多年来开展综合防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展望未来,进一步发挥植保方针在“两高一优”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  相似文献   

17.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森林健康生长,影响林业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我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功能?作者提出的“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和策略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之路,可以在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国家林业局采纳和实施了这项方针和策略,这对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来,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森林的外来入侵病虫害和我国本土病虫害,研究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无公害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包括下述10种重大森林病虫害: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栗山天牛,松褐天牛(松材线虫),云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白蜡窄吉丁,苹小吉丁和杨十斑吉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广东毗邻港、澳,是沿海开放和经济发达省份,尤其是珠三角现代农业的特点比较突出。经济发展后,如何践行“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我们对广东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思考。1“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雏形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植物保护工作主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进出境植物检疫是一项法制性、技术性、涉外性强的工作。在“八五”规划完成的基础上,为了促进进出境植物检疫工作在“九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全国推进检疫管理、检疫技术和检疫服务迈上新台阶,并适应与国际接轨,制定本发展规划。 -.现有基础 “八五”期间,《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颁布和实施,制定了一批配套的植检法规、规章,使口岸检疫工作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口岸进出境检疫业务迅速发展,检疫业务量增加,检疫队伍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和沈阳化工研究院于一九七九年元月下旬在山东泰安召开了全国棉花病害药剂防治研究座谈会。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三十二个农业科研、院校和农药研制等单位的四十六名代表,在“双百”方针指导下,解放思想、畅所欲言,通过专题报告、大会交流、分组座谈等方式,交流了科研成果和经验,探讨了有关理论问题和今后防治研究方向,制定了协作计划,落实了科研究任务,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