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古代茶文化在唐朝正式形成,盛极一时,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有所影响。本文先介绍了茶文化在唐朝兴盛时的表现,并就其原因做了剖析,然后分谈论了茶文化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博大精深,英语教学引入茶文化,以茶文化为视阈的英语教学活动,利于学生内化英语基础知识,把握英语语感,强化英语语境把控能力。茶文化发祥于中国,兴盛于唐朝,弘扬于世界,自中国茶叶走入英国后,推进英国茶文化的发展。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茶文化慢慢走向世界,开拓新的版图,渗透多个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当下茶文化成为英语教学重点关注对象。基于茶文化视阈下,英语教学推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化英语价值。因此,研究英语教学中茶文化应用方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频率逐渐增多,茶叶发源于中国,兴盛于唐朝,从中国走向世界,推动了全国茶叶文化的发展。随着世界文化交融,茶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各地,深入渗透到各个不同行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茶文化凝聚了众多先人优秀哲学理念,教师将传统茶文化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为英语教学融入新元素,对我国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和价值。本文依据社会现有需求,从职业技能培养的角度,结合现阶段茶文化英语教学真实状况,从提升职业技能的角度分析融入茶文化的英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茶文化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已悄然兴起,但茶文化真正得以传承却是从唐朝开始的。陆羽的一部《茶经》被后人誉为"茶中圣经",这是我国首部有关茶学的伟大著作,《茶经》是全球最早论述茶学的经典之作,它是我国茶文化繁荣兴盛的标志。《茶经》经多国语言的翻译后,对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接受理论这一视角,研究《茶经》的英译版本与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以期让西方各国更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董菁 《茶叶通讯》2015,(4):49-53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从起源、发展到兴盛,无不充斥着务实的精神.本文通过考察古代文献,顺着茶文化的源起、发展、兴盛的脉络探讨中国茶文化务实的根本原因,茶文化的“廉”、“俭”、“和”、“洁”都是在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后,人们以茶育德,茶文化忠实的践行了务实的精神,成为宣扬社会秩序和谐、规范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历史,其发源于先秦时期,历经魏晋时期的种植改良,到了唐朝时期,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实现了全面深化和本质性形成。本文拟从我国唐代茶文化的具体表现状况分析入手,结合日本茶道艺术的具体内涵理解,通过分析我国唐代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历程,从而综合探究我国唐代茶文化对日本茶道艺术的本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开始于汉朝,到南北朝茶文化和思想领域套上了关系,当时,茶代表着廉洁,与奢靡之风对立。饮茶者具有高洁、出世的象征。在佛教界,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物。唐朝陆羽的《茶经》问世,又将茶文化发展推向高潮,从宋代到明朝,茶文化发展达到了巅峰。它出现在小说中、诗歌里,甚至还与婚姻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瑰宝。茶文化始于先秦,兴盛于唐宋。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儒、释、道三家文化融合,内涵不断丰富,形成其独有的茶道文化。同时,在古人品茗的过程中讲究其意境的融合,与音乐相互交汇。笔者以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渊源作为切口,从多个角度剖析传统音乐与茶艺表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娟娟 《福建茶叶》2016,(9):196-197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以茶为核心的文化蕴藏于其中并被传承于今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形式逐渐兴起,并成为了人们的又一精神享受,成为了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本文将以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为立足点,以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为着眼点,以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设想为终结点,以这三者为根本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希望以此推进茶文化旅游的兴盛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思明 《福建茶叶》2024,(2):172-174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兴盛时期是在唐宋时期。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不仅深刻影响中国本土文化,甚至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茶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之精神层面和心性修养层面的影响。在人之精神层面的影响中,茶文化可以充分调节人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和冲突,而在人之心性修养层面的影响中,茶文化可以有效地怡人性情。目前,为进一步了解唐宋茶文化,以及发挥茶文化对人精神层面和人心性修养层面带来的重要作用,需要对唐代茶文化与文人墨客的联系,宋代饮茶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充分探索唐宋茶文化的发展以及兴盛原因,最后探究唐宋茶文化与人之心性修养。  相似文献   

11.
论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综合出土文物和史籍记载,对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茶经》“六之饮”中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之说,考证了神农尝百草识茶,死后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史实,还考证了湘西“秦人擂茶”的传说。通过对出土文物的考研,包括《茶经》“四之器”中提及的唐朝六大瓷窑之一岳州窑的茶具茶碗,以及对唐朝的另一类瓷窑长沙窑也作了考查,证实了湖南唐代两大瓷窑开创了釉彩及文饰的先河,在中国古瓷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根据史记记载,阐述了《唐国史补》中提到的“灉湖含膏”及“白鹤翎”茶。还表明了对茶文化界久有争论的“茶禅一味”源头的看法,赞成源于湖南石门夹山寺,系宋朝圆悟克勤所作。此外,论述了湖南省黑茶在我国茶叶经济和民族团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说明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周文劲 《茶叶》2012,38(1):59-62
中国饮茶方式历经了由唐以前的生煮羹饮、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到明清瀹饮法的漫漫演进,中国饮茶方式的历史演变也是中华茶文化发展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华茶文化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3.
蔡定益 《茶叶通讯》2009,36(3):34-37
衡山是唐宋时期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衡山茶与佛、道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朴龙求 《茶叶》2000,26(Z1):287-299
Mr. Taeryum, an envoy of Shilla Dynasty brought tea seeds from China during Tang Dynastyand the seeds were planted at Jiri Mt. by the order of King Heungduk at AD 828. During Koryo Dynasty (918-1392), Buddhism spread rapidly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the tea culture reached its highest stage of prosperity. At the Chosun Dynasty. However, the ceremonial drinking of tea vanished almost completely due to the flourishing Confucian tradition, a kind of substitution of Buddhism. But a few people have supported th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by themselves. Since the independence of Korea soon after the World War II(1945), the cultivation area of tea plants has been increased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ea drinking has become popular again.At present, the cultivation area has been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ea production has also been lifted up year byyear. In spite of continuous increased tea cultivation area, there still is a severe problem of shortage of tea in thecountry. Tea farmers and the Korean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everal actions to solve to remedy the situation.In this paper the prospect for shortage of tea demand is discussed after 2003 when the high special customs du-ties for tea products is lowered from 536% to 30 or 40% in Korea and the trade situation of tea products oncountries around Korea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国运盛则茶运兴,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经济建设起飞的年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茶文化事业的复兴与发展。本文就改革开放40年来茶文化发展的若干大事与发展概况进行了疏理与记录,以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运盛则茶运兴,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经济建设起飞的年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茶文化事业的复兴与发展。本文就改革开放40年来茶文化发展的若干大事与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与记录,以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剑平 《茶叶科学》2014,34(1):105-110
文化身份是指带有民族印迹的文化本质特征,永远处在塑造过程中。茶叶被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从茶文化史上看,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发展时期。“唐代”既是主体的中华民族的界定,也是对客观推移中的时间的限定。本文以中国传统茶学的缔造者陆羽为时间区划标志,通过梳理相关史料,论证了唐代饮茶生活隐逸的文化身份,不仅对唐代茶文化做了定性分析,而且为研究陆羽与茶的内在关系打下了基础。通过文化身份理论的应用,把茶文化研究纳入文化研究的语境,以加强茶文化研究的学术性、专业性。  相似文献   

18.
蒋莹  周文革 《茶叶通讯》2021,48(1):177-181
中唐时期中国茶文化经由日本遣唐僧和遣唐使之手传入日本,并且得到了嵯峨天皇的大力支持,终于扎根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三条路径,即茶文化典籍的外译、日本僧侣的推崇、中国茶诗的传入与日本茶诗的创作。中国茶文化通过这三条路径的成功传播,启示当今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应注重茶文化精品的外译与宣传、加大政府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以及运用当下与时俱进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9.
杨淋 《茶叶》2016,(4):224-225
《二之具》是《茶经》中专门介绍唐代采茶、制茶工具的篇章,详细介绍了十六种茶具的材质、大小、形状及功用等。其中对茶具"穿"的理解,各家学者的观点略有不同。通过对比总结各家观点和查阅工具书,作者对茶具"穿"有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6个方面概述了临湘茶文化:瑶族祖先开龙窖山种茶之先河、唐代设置茶叶专业县、黑茶的发源地之一、"茶叶之路"的起点、聂市古镇茶文化、湖南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