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探究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高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收入以及缓解退耕地区农村贫困状况,明确该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为探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剔除城镇住户、流动人口样本以及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省份后保留7 150户农村住户样本,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分别估计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用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升退耕农户收入水平,基于收入类型进一步剖析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明确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基于反事实假设,从家庭整体收入水平来看,参与退耕显著增加了一般贫困退耕农户和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且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增收效应更明显;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直接效应表现为,与未参与退耕的反事实相比,参与退耕的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分别增加15.9%和18.6%;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间接效应表现为,非贫困农户、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提高了4.0%、7.9%和24.6%。【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可增加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其中,通过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对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有直接影响;通过人均工资性收入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均有正向间接影响,且随着贫困程度的加深,间接效应越大。因此,对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和非农生产就业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更有效利用工程资金,可为实现工程增收和减贫目标及建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山西省和河北省330户6年期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通过对农户总收入进行分解,分析显示"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具有负向影响,对工资和经营性收入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前者的影响作用强于后者,并且农业收入仍然是样本农户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现阶段看,"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总收入表现为负向影响作用。这一结论说明,当前"退耕还林"项目在实现环境效益目标的同时,并没有有效弥补当地农户的收入损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作为规模巨大的生态工程,退耕还林的目标不仅要实现生态效益,还要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和脱贫致富。分析退耕还林对农户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基于退耕还林政策的时空差异视角,就我国4省8县于1995—2014年间的6次农村住户追踪的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结果】1)分析表明工程总体上对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非农就业的影响正向显著,对从事农业、畜牧渔业活动影响不显著;2)分区域来看,对黄河流域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农业、畜牧渔业活动和非农就业影响均较显著;对长江流域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活动影响正向显著,而对从事农业活动影响负向显著,对从事畜牧渔业活动和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3)分时间来看,退耕还林年数对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活动、非农就业影响正向显著,且持续性强;对农户劳动力从事农业、畜牧渔业活动影响则不显著或显著无持续性。【结论】在退耕还林工程后续设计中,应实施浮动的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出台相应措施针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农户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性,实现农户增收和脱贫,从而更有效地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退耕还林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参与者满意度的提升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退耕还林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基于云南省鹤庆县和贵州省织金县的273份调查数据,应用Spss24. 0软件的Amos组件,运用极大似然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在参数估计之前,对本研究设计的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并对构建的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适配度进行检验,以确保参数估计结果的准确性。【结果】1)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知度对于其参与度和满意度的影响,P值都小于0. 01,路径系数分别为0. 193和0. 254,说明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知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参与度对于其满意度的影响,P值小于0. 01,路径系数为0. 607,说明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参与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满意度; 3)退耕还林工程的执行度对农户退耕还林工程认知度和满意度的影响,P值都小于0. 01,路径系数分别为0. 425和0. 294,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执行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4)退耕还林工程的执行度对于其参与度的影响,P值为0. 145,显著大于0. 05,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执行度对农户退耕还林工程的参与度影响不显著。【结论】农户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及工程执行度是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退耕还林工程的执行度和农户的认知度都显著影响农户的退耕还林工程参与度;退耕还林工程的执行度显著影响农户对工程的认可度和工程发展预期;认知度和参与度是理论模型重要的中介变量,不仅二者直接影响满意度,而且执行度也通过认知度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知晓度和认知度、不断完善补偿方式、提高补偿标准和延长补偿期限、强化退耕还林工程技术支持、及时完善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手段和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强退耕还林农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和吕梁地区方山县的调查结果,对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现状、趋势以及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农户整体上属于比较贫困农户,今后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还需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方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目前种植业仍然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耕地面积仍然是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结构正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养殖业和林果业收入近期内可望有较大幅度提高,退耕还林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种植业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对家庭总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6省区1 921个样本农户1995-2008年的跟踪数据,将持久收入假说理论引入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中,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退耕还林工程可显著增加样本农户的非基本性需求消费;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退耕还林工程则显著增加样本农户的基本性需求消费.  相似文献   

7.
本根据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和吕梁地区方山县的调查结果,对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现状、趋势以及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农户整体上属于比较贫困农户,今后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还需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方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目前种植业仍然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耕地面积仍然是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结构正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养殖业和林果业收入近期内可望有较大幅度提高,退耕还林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种植业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对家庭总收入没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生态资源配置,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从长期发展来看,退耕还林还草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重要作用。但在短期内,退耕还林还草虽然为生态恢复及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但对农户收入有一定影响。为解决农户收入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连片地区的林业二三产业亟待转型发展。概述了退耕还林连片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地区林业产业转型难点,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连片地区林业二三产业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区监测农户收入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改变了农民收入结构,种植收入比例锐减31个百分点,劳务收入比例、工副业收入比例、林业收入比例都有所增加。农民总收入由1998年的户均7997元,增加到2008年的户均14348元,总收入翻了一番,其中种植业收入增加了54.71%,养殖业收入增加了231.1%,林业收入增加了447.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完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及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福建永安、顺昌2个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县(市)139户林农调查数据,分析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林农对赎买政策认知的影响因素,应用边际效应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1)从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来看,61.87%的林农了解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但从了解程度上看,仅有25.18%的农户表示非常了解。2)从影响认知的因素看,林农个体特征因素中,年龄、受教育年限影响显著,性别和是否有村干部经历影响不显著;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类型是否为纯非农户影响显著,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中从事林业的劳动力人数对林农认知没有显著影响;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林地特征中,家庭拥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面积、林地资源经营类型是否为用材林或毛竹林、林地经营方式均对林农认知具有显著影响;外部因素中,是否参与合作组织、周边农户讨论林业政策的频繁性、村干部对林业政策宣传的态度对林农认知具有显著影响,村庄与市中心的距离对林农认知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分析发现,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认知中"比较了解"的边际效应系数大于"完全了解"。【结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整体水平较低;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户类型是否为纯非农户、家庭拥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面积、林地资源经营类型为用材林、林地资源经营类型为毛竹林、林地经营方式、是否参与合作组织、周边农户讨论林业政策的频繁性、村干部对林业政策宣传的态度以及地区。永安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较顺昌高。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程度倾向于"比较了解",反映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了解还不够深入。可以通过提高精准宣传的深度、扩大宣传渠道特别是注重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以及提高政策实施力度,以促进林农对政策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成因,检验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为完善自然保护区社区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选取30个自然村(区内12个、区外18个) 174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4和2015年开展3次问卷访谈和跟踪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呈现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和收入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差异成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利用工具变量(2SLS)模型进行解析。【结果】在3个时间节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农户收入均明显高于区外,自然保护区建立没有导致农户收入低,其受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影响,尤其是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发挥主要作用。【结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建立不会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反而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关系融恰。为提高农户收入并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应在已有社区政策基础上,扩大政策影响面,增强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巩固和提升已取得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效应、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与促进林地流转经营的理论,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和广西的2 41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下的影响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结果】1)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大,有利于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基尼系数显著减小,总体呈现分位点越低边际贡献越大的变化趋势,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3)系数效应主导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收入占比、林地细碎化程度、村距县城距离、地形是影响Q10~Q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试图回答集体林地不同经营模式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以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江西省集体林区10个样本县50个样本村50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分析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结果】联户经营对农户是否参与资金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影响系数为1.013,且联户经营对农户资金投入规模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资金总投入和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4.174 和1.909;股份合作经营对农户劳动力投入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劳动力总投入和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21 和0.180;股份合作经营对采伐政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能够减轻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对劳动力投入的限制;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林地状况、经济能力等禀赋对农户林地经营投入也具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能够促进农户林地经营投入,但目前发展程度较低,对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应引导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规范化、程序化,尤其在交通偏远的地区,倡导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发挥其成员多、信息广等优势;同时,加强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和林区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农户营林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米脂县综合效益的影响,采用生态经济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修正的Bossel定位理论方法,2009年10~11月,对米脂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自1998~2009年,退耕造林地土壤有机质(0~20 cm)平均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临近(﹤30 m)的坡耕地高出0.478%和0.574 kg/m2;(2)退耕还林经济净效益主要体现在退耕造林后劳动力转移劳务创收。即:69%的被调查农户家庭纯收入上涨了2~5倍,56%被调查农户种植业纯收入上涨0~1倍,44.5%的农户劳务收入占了家庭纯收入的50%以上,36.6%农户劳务收入超过了家庭纯收入的10%~20%,87.5%农户的退耕补贴占家庭纯收入的10%以下;(3)退耕还林提高了社会整体协调性0.81。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初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提高了农户经济收入,优化了经济收入结构,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5.
在对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实施情况及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退耕区退耕农户退耕还林前后收入、粮食产量、劳动力转移等变化情况以及补助到期后退耕农户收入的可能变化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现行政策及制定补助到期后续政策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为社区提供了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生计方式,改变了农户传统的收入组合模式,不仅带来收入和支出整体增加,也使传统的单一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收入分配结构,可能带来农户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文中以高黎贡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为研究区域,拟合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分析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森林旅游背景下农户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旅游为农户收入带来显著提高,森林旅游收入已经成为经营农户的主要家庭收入;经营农户收入分配差距大,非经营农户收入分配差距小,森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户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国当今的农业建设和生态结构的调整当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退耕还林主要包括:"农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其中"坡地耕地的退耕还林"政策,对我国农户的发展和可持续生计产生了一定影响。勐海县是位于云南的西南部,有着重要的生态研究意义和生态保护价值。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推动当地的生态平衡与稳定。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影响对农户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并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应建立起关于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影响的框架,利用现有的有效数据和农户个体情况,根据适宜的经济模型进行建模。从而识别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家庭劳动力配置差异对农户非木质林产品(NTFP)经营行为选择的影响,为巩固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成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缓解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之间的矛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考虑农户家庭成员内部劳动力分工相互依赖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力配置状况将农户划分为5种类型,并利用陕西省和四川省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类型农户NTFP的经营方式和技术类型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结果】劳动力配置差异农户在NTFP的经营方式和技术类型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林地收入占比对各类农户种植经济林和发展林下经济影响显著,财政补贴对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影响显著;林地质量和林地距公路的距离对各类农户的技术类型选择影响显著,农业劳动力规模、信贷支持和财政补贴对兼业型农户技术类型选择影响显著。【结论】劳动力配置不同导致农户NTFP经营行为存在差异;经济效益是农户选择经营NTFP的直接动因,财政补贴对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林地禀赋是各类农户经营劳动密集型NTFP的基础,农业劳动力规模和政策支持对兼业型农户经营劳动密集型NTFP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雅安市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草)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培育以水电能源、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逐步将全市经济结构由生态资源型转为生态效益型。据统计,全市去年依托退耕还林新发展林、竹、椒、果、桑、中药材基地等绿色种植业面积达95万多亩,总产量50万吨,收入7.37亿元,生态经济总收入连续两年超过粮油总收入。石棉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正逐步实现着“告别浓浓炊烟,留驻青山绿水”和“以山育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民”的良性生态循环之路。名山县抓住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节契机,结合退耕还林,高标准规划启动了“绿色茅河”万亩茶园工程,达到年产细茶4万公斤的能力,去年出圃茶苗3亿株,实现收入400万元,人均400元以上。茶叶形成了吸引投资商的绿色资源。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项目有4个,投资50万元以上的有5家,全乡已完成茶叶投资1120万元。四川蒙山华欣茶叶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房,即可投产。芦山县的桑园林发展比较迅速,去年新栽种桑树4076亩,全县累计发展桑林面积1.2万余亩,成为退耕后农户增收的好项目之一。宝兴县结合退耕还林(草)工...  相似文献   

20.
选取陕西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据,分析退耕还林对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外出打工人数及是否参与退耕还林几项因素对农户家庭收入增加均呈正向影响。提出了增加保护区农户专业培训、丰富非农就业渠道、提高退耕还林补贴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