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洁琳 《农业考古》2000,(4):111-112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风尚进入人们的生活,演变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茶艺。“茶艺”这一名称,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茶艺界,为了有别于日本的“茶道”而提出来的。因此,认识中国茶艺意象特征,理解茶艺审美情趣,有助于当前中国茶艺的发展与推动,有利于茶文化理论研究的提高。“茶艺”的含义,用台湾范增平先生的话说:“茶艺包括两个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台湾茶文化论》)通俗的说,就是茶艺内涵包含二个方面:物质与精神。…  相似文献   

2.
舒曼 《农业考古》2007,(5):90-90
二十多年前,台湾出现了中国茶文化复兴的浪潮。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首创“茶艺”一词。有人不禁要问:为何叫“中国茶艺”而不叫“中国茶道”呢?关于这一问题,力推“中国茶艺”概念的,且经常来往于海峡两岸的茶文化专家范增平教授是这样解释的:“茶道”虽中国古已有之,但却为日本专美于先,若现在继续使用“茶道”,恐引起误会。而“茶艺”正是有别于“日本茶道”的叫法。按照范先生的逻辑,“茶艺”中还应有“茶道”之概念,从其推崇和主张的“中国茶艺文化学”便可以证明,在此暂且不论。单就“茶艺”两字,却以极快的速度越过海峡,落户…  相似文献   

3.
夕季 《农业考古》2005,(2):108-109
从饮到品,作为茶叶发源地的中国,人们对茶和茶文化的新解读,让现代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萌生和发展;品茶已经成为时尚休闲的一种优雅方式,也是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习茶茎不见得给你带来多少损失,修习茶艺则必然让你受益非浅。于是,很多人开始津津乐道于日本的茶道和中国的茶艺,也有人去追溯中华茶德的渊源,而茶本身的真谛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茶艺茶道天人韵“艺”与“道”之辨是一个中国文化中古老的哲学命题,消除技术对心智的制约,消除心与手的距离,由技入道,解衣般礴,老庄的疱丁解牛中所阐释的意境常常影响了国人的审美意识,渗透在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之中,茶文化自然也浸润与此。“茶艺”与“茶道”之辨也是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是饮茶之后很长时间后才产生的。那么什么是茶文化呢?王玲女士认为,中国茶文化包括茶艺、茶道、茶礼、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茶艺是点茶技法和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茶礼是在饮茶活动中表现人们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沟通彼此情感的一定形式。茶道是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9年从事茶文化理论教学以来,由于涉及茶道、茶艺概念以及道与艺的关系,对茶道、茶艺的概念作过一些研究,这是工作的需要,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还算热爱的后学,也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茶艺与茶道的基本概念"茶艺"一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指的就是品茶的技艺。而品茶的历史可以远溯1700年前的西晋。茶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茶艺是指有关茶叶生产、制造、经营、饮用方法的学问。主此说者甚多。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阐述了其历史发展过程,介绍了包括物态、制度、行为、心态等4个层面的茶文化内部结构,从茶艺、茶道、茶德等方面概述了茶文化内涵,最后总结了茶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茶道精神".之所以没有在题目中用"茶道"一词,是因为目前茶文化界对于"茶道"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尚无定论,有许多学者将茶道与茶艺通用,故用精神内涵这一说法,以避争议.本文所探究的对象是:人们在进行一切茶事活动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1).  相似文献   

10.
唐宋茶艺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宋茶艺述论方健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在海外崛起。九十年代以来,神州大陆也形成一股与日俱增的茶艺热,成为茶文化苑囿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今方兴未艾的茶艺,其历史渊源如何?唐宋茶艺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韩...  相似文献   

11.
茶艺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守仁 《农业考古》2003,(4):149-151,15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而茶艺这一独特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更日益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和欢迎。茶艺概念最早酝酿于70年代中期,直到1982年才由台湾“中华茶艺协会”正式推出,当时是为了和日本“茶道”相区别,才把中国的品茗艺术以“茶艺”称之,此后遂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外事职业高中在台湾茶艺大师范增平先生的指导下,开展茶艺教育、开设茶艺专业,取得一定成绩,为弘扬中华茶文化尽一点微薄之力。1999年春季,为送第一位中华茶艺小姐赴德国柏林进行茶艺表演,我们向德国驻华使馆递交了有关文件,申请签证,但遭到拒签,原因很简单:“只听说有日本茶道,没有听说过有中华茶艺”。接到这个消息起初感到吃惊和不满,但静心自问越发感到弘扬中华茶文化之必要。茶源于中国,流传到日本后,得到良好的发展,尤其高品位茶文化──茶道,更是以其高雅而广为人知。但在茶的故乡中国,多年来茶文化,尤其是高品…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8月 6日至 8月 10日 ,在广西横县举行了首届中国茶道茶艺表演大奖赛 ,我们公司的玉元茶艺表演队做为参赛队之一 ,荣获了优胜奖。全国 32支专业队共聚横县 ,以茶会友 ,以艺交友的动人情景 ,令我们终身难忘 ,这无疑是爱茶人的一次盛大欢聚。在此要衷心感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其它主协办单位的辛勤工作 !然而大赛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几经思考 ,怀着一个茶人对中国茶艺的挚爱和对茶的深厚情感 ,本着“为加强全国茶艺界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我国茶艺表演水平 ,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和宣传”的大赛宗旨和良好愿望 ,对本次大赛中的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民对于茶道认知度较高,喝茶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习惯之一,这也说明了茶文化在我国有着重要地位,甚至已经与人民生活融为一体。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茶艺表演都会伴有背景音乐,用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操,而背景音乐中,大部分为中国传统音乐,以有效展现出我国深厚文化底蕴。鉴于此,本文对茶艺表演特点以及传统音乐地位和作用,做出了简要分析,并阐述了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中国茶文化的内在追求就是审美 ,而且是一种独具中国民族特性的审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就是中国文人从唐代以来不断审美的过程。因此 ,中国茶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文人审美的过程 ,这种审美以空灵的田园山水或超然物外的环境状态为取向。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 ,以陆羽的《茶经》的写成并流传于世为标志。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国品茶经验的总结和中国茶艺进行规范的专著。也许《茶经》中还看不出多少陆羽的审美取向 ,他在《茶经》…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因为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因为品茶这一行为在广大国民中的广泛存在,因而,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文化丰富多彩,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及民俗等各传统文化分支,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因而,研究明清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明清中国茶文化中,文人品茶所形成的茶文化是最为精彩,最具有时代特色和最能反映国民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今年夏季茶饮时尚在萍乡市渐成气候 ,精明的商家纷纷开办起了以品茶为主的茶馆、茶楼 ,或休闲吧。漫步夏日的萍城 ,你会发现 ,萍城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时冒出了许多以品茶为主的茶馆、茶楼或休闲吧来 ,为朋友聚会、情侣相约、商家洽谈提供了一个雅致、清静的休闲场所 ,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八一中路的金海岸茶艺馆是萍城第一家传授茶艺茶道的茶馆 ,得到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陈文华先生的高度评价 ,被陈先生赞誉为“融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现代茶艺馆。”走进金海岸茶艺馆 ,器皿陈列架上 ,自制的古陶器皿与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禅茶》表演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1,(4):285-293
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中国大陆兴起茶文化热潮之后 ,不少热衷于茶艺事业的人士纷纷将各地的饮茶习俗整理、加工、提炼为具有表演性质的茶艺节目 ,在各种大小不等的茶文化活动中演出 ,受到人们的欢迎 ,在丰富茶文化活动内容和宣传、普及茶文化知识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众多的茶艺节目中 ,《禅茶》的整理、编创及其演出都是比较成功的 ,对同行也颇有启迪意义。一、《禅茶》编创、演出及其影响《禅茶》的编导者是江西画报社的陈晓先生 ,当时他正主持“江西茶艺馆”业务 ,对茶艺事业相当关注。早在 1 991年 ,他就帮助过婺源县茶道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茶艺会会长叶惠民香港《大公报》董恩明张哲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汉甚至更早以前已有长远的发展。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更有上古神农氏尝百草中毒,而用茶解毒的记载呢。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开门七件事之一的饮茶已发展成为“茶艺”、“茶道...  相似文献   

20.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推广茶道艺术活动、促进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宣传澳门历史建筑群的风貌,澳门中华茶道会策划举办第六届《镜海茶缘》之“荷香茗趣”茶艺文化活动,并邀请两岸著名茶文化专家学者与本地文人进行一场“赏荷、品荷、颂荷”之茶艺文化雅集。为办好是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