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2010年,对日光大棚藤稔葡萄进行滴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滴灌能改善葡萄生长的环境和发育条件,使葡萄优质丰产早熟,增加经济效益。666.7m。每次灌水量14.1m^3,比沟灌灌水量26m^3节水46%。葡萄增产300kg,增收3000元。滴灌可直接将可溶性肥料滴往葡萄根部,提高肥效,不破坏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生长。滴灌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综合效益是极其显著的,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葡萄设施栽培的棚膜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属于喜光果树,设施栽培时一定要选择透光性能强,保温性能好的专用塑膜.北方不加温温室应选择多功能的无滴保温类塑膜,厚0.08~0.12mm.偏薄易破、保温差,偏厚影响光照.市场上较好的适合葡萄温室使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桂林市葡萄栽培主要以农户小面积种植为主,难以采用标准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管理的特点,进行简便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推广,取得较好的节本增收效果.简便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主要模式有滴灌管滴施模式、水肥混合动力淋施模式,两种模式均具有操作简单、省工、省力、省肥、省水等特点,滴灌管滴施模式需注意肥料种类,水肥混合动力淋施模式要求保持土壤疏松.  相似文献   

4.
李淑芝 《河北果树》2006,(5):25-25,28
2003年在滦县一栋420m2日光温室栽140株美人指葡萄,2004年产量490kg,2005年产量946kg。5月底全部售出。温室东西长60m,南北跨度7m,钢筋拱架,无滴棚膜,草苫保温,东西山墙及北墙均为50cm宽,中间加泡沫保温层。主要管理技术如下。栽植1.1修高畦距温室南沿1.1m处东西向栽植1行,距南  相似文献   

5.
在朝阳地区繁育葡萄嫁接苗,其流程为:贝达插条催根前浸蘸ABT 2号生根剂,提高贝达生根率和扦插成活率;地表铺滴灌,覆膜后扦插贝达;嫁接前间隔10 d连滴2次氮肥、叶面连喷2次氮肥,促进贝达生长;7月份注意防病,叶片发病时喷施600倍霉多克+易宝,防治效果较好;8月下旬间隔10 d连喷2次磷钾肥,能够有效促进苗木成熟。  相似文献   

6.
刘崇怀  姜建福  孙海生  张颖  樊秀彩  田智硕  魏伟 《果树学报》2011,(3):413-417,后插2
通过查阅植物标本和文献以及实地调查,对我国野生葡萄的分布状况和保护空缺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葡萄、葛藟葡萄、山葡萄和蘡薁分布广泛;有24个野生葡萄种、变种或亚种分布较广;庐山葡萄、红叶葡萄、温州葡萄、河口葡萄、龙泉葡萄、毛脉葡萄、深裂山葡萄、武汉葡萄、三出蘡薁、凤庆葡萄、井冈葡萄、陕西葡萄、浙江蘡薁、罗城葡萄、连...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有机酿酒葡萄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2年的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波龙堡酒庄有机酿酒葡萄园内发生的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酸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白粉病等10余种,其中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和葡萄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对园区葡萄产量影响最大.园区发生的主要害虫为二星叶蝉和绿盲蝽.不同葡萄品种上病虫害发生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园区主栽品种中霞多丽受二星叶蝉危害最重,且易感葡萄霜霉病,赤霞珠易感葡萄炭疽病;不同葡萄品种间葡萄白腐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贺兰山东麓葡萄主要病虫害为葡萄白粉病、葡萄灰霉病、葡萄霜霉病、葡萄毛毡病、葡萄病毒病(主要是葡萄扇叶病毒病和葡萄卷叶病毒病)和葡萄斑叶蝉。葡萄白粉病自7月上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落叶;葡萄灰霉病7月14日零星发生,直到9月上旬开始大发生;葡萄霜霉病7月底8月初开始发生,之后呈直线上升趋势;葡萄毛毡病在各葡萄园普遍发生,而且发生严重,尤其是永宁县玉泉营地区。葡萄斑叶蝉在当地1年发生3代,从5月上旬开始即在葡萄上为害,一直持续到10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葡萄种质资源的抗晚霜表现,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晚霜发生后3 d,对中国野生葡萄17种或变种的56个株系、美国野生葡萄6种的8个株系及17个栽培品种(系)共81份葡萄种质资源抗晚霜冻害表现进行自然鉴定。【结果】中国野生葡萄中,毛葡萄、桑叶葡萄、瘤枝葡萄、华东葡萄表现为避霜;燕山葡萄、麦黄葡萄、麦黄复叶葡萄高抗;蘡薁葡萄高抗或抗;陕西葡萄、小复叶葡萄、菱叶葡萄抗;山葡萄、秋葡萄、复叶葡萄、刺葡萄、秦岭葡萄种内存在抗性差异,既有高抗或抗的株系,也有不抗或极不抗的株系;裂叶刺葡萄'宁强-6’极不抗。美国野生葡萄中,冬葡萄为避霜;美洲葡萄、甜冬葡萄高抗;河岸葡萄、峡谷葡萄和沙地葡萄抗。栽培品种中,欧亚种品种'无核白’高抗',早玫瑰'’早金香'’绯红’抗',无核紫'’新郁'’京秀’不抗;欧美杂种'巨峰’高抗',藤稔'’早生高墨'’京优'’木星’和'海王星’抗;欧山杂种'00-1-10’为避霜',00-1-5’高抗',北醇’和'左优红’不抗。【结论】中国野生葡萄、栽培品种抗晚霜表现具丰富多样性,美国野生葡萄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葡萄种质资源对晚霜抗性表现与冬季抗寒性表现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葡萄属12个种45份种质资源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枝条自然失水速率和枝条冷冻处理后的电导率、萌芽率为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葡萄属12个种45份种质资源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在被测45份材料中,以山葡萄株系华县-47抗寒性最强,欧洲葡萄品种红地球抗寒性最差. 葡萄属植物的抗寒性差异不仅表现为种间差异,而且在种内不同株系间抗寒性差异也非常明显.在12个葡萄物种间,山葡萄抗寒性最强,其次是河岸葡萄,抗寒性最差的是欧洲葡萄.河岸葡萄、毛葡萄、复叶葡萄和瘤枝葡萄各种内不同株系间抗寒性差异不明显,山葡萄、秋葡萄、刺葡萄、NFEFB薁葡萄、麦黄葡萄、秦岭葡萄和欧洲葡萄种内不同株系间抗寒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种间抗寒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张文娥  王飞  潘学军 《果树学报》2007,24(6):849-853
在冷冻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葡萄属12个种45个株系枝条的膜透性变化、含水量动态变化及萌芽能力3项指标,并以种内不同株系间3项指标的平均值综合评价了12个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我国葡萄属野生种(东亚种群)山葡萄、燕山葡萄以及美洲种群中的河岸葡萄为高抗类型;蘡薁葡萄、复叶葡萄、毛葡萄为中抗类型;秋葡萄、刺葡萄、瘤枝葡萄为低抗类型;秦岭葡萄、麦黄葡萄和欧洲葡萄为不抗类型。抗寒性指标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平均隶属度评价葡萄抗寒性最为科学,为鉴定葡萄新种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家口市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涿怀盆地,作为葡萄的优质产区已经得到全国葡萄界乃至世界葡萄栽培界的认同。文章就如何进行葡萄栽培的合理区划、进一步提高葡萄栽培质量、提高葡萄栽培效益和防止葡萄根瘤蚜扩散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葡萄产业的大力发展,大棚葡萄以其众多优势而被葡萄种植户所青睐,大棚葡萄栽培得到了快速发展。大棚种植的葡萄可以早于传统种植的葡萄采摘,从而提前上市,而品质却要比传统种植的葡萄高很多。所以,经济效益自然也要高于传统种植的葡萄。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需要不断地提升葡萄产量,因此,精准控制大棚环境是必要手段。同时,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大棚葡萄栽培中以提升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4.
葡萄延迟栽培几个调控因素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延迟栽培作为葡萄设施栽培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调节葡萄果实成熟期,实现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有关文献,总结了调控葡萄延迟栽培的几个重要因素,期望对葡萄的延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优质葡萄种苗是建立高质量、高效益葡萄园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葡萄栽培规模的扩大,葡萄产业中仍存在许多共性技术难题,特别是葡萄种苗问题,已严重阻碍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葡萄质量的全面提升,尽快实现葡萄种苗产业的规范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集贤  张平  朱志强  任朝晖 《北方园艺》2015,(19):114-117
以葡萄采后灰霉病菌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悬滴法以及活体接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葡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率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温度下不同方式接种灰霉病菌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葡萄采后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菌丝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率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25±1)℃适宜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4h后孢子萌发率迅速增高;(10±1)℃菌丝生长较慢,孢子萌发率缓慢增长,6h萌发率仅为9.05%;(0±1)℃菌丝生长极慢,孢子萌发率也最低,6h孢子萌发率仅为3.48%。菌丝生长率和2h以后的孢子萌发率在各温度条件下的均为差异极显著(P0.01)。在有伤、无伤、不接种3种接种方式条件下,有伤接种方式下灰霉病菌极易(P0.01)造成对葡萄的损害,病情发展快,并随温度升高病斑直径也随之增大;无伤和不接种较有伤接种病情发展较慢,它们的发病率遵循相同规律,无伤接种较不接种的发病率高,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的毁灭性害虫,2015年在广西兴安县溶江镇葡萄产区发现。为了了解兴安县葡萄根瘤蚜的发生及危害情况,2016~2017年对溶江镇11个村委的葡萄产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9个村委发现有葡萄根瘤蚜的存在,溶江镇葡萄产区受害面积达85.46%;兴安县是广西最大的葡萄产区,95%以上为自根葡萄苗,葡萄根瘤蚜的发生对该县葡萄产业危害巨大。  相似文献   

18.
张秋菊 《果农之友》2012,(10):30-30
1买葡萄选购葡萄时,一定要在葡萄大量上市的夏天买自然成熟的葡萄,不要买反季节的,哪怕是一颗颗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紧。这些葡萄一是容易发酵,二是价位相对较低。常见的葡萄、提子、马奶子等,都是可以用来制作葡萄酒。2洗葡萄剔除烂葡萄,在流水下冲洗干净。一些爱干净的人,喜欢把葡萄去皮后酿酒,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少了一些葡萄皮特有的色素和营养。注  相似文献   

19.
无核化葡萄栽培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用无核剂处理掉葡萄内核,然后采取先进的无核葡萄栽培技术,使葡萄在生长过程中葡萄籽得到自然软化,或一次性处理掉葡萄本身孕育葡萄籽的能力。这是葡萄无核化栽培的基本方式,可有效提高葡萄对病毒的抗击能力,使葡萄的成熟期提前,增加葡萄的基本产量。本文试图从3个方面探讨无核化葡萄栽培的技术,从而加深人们对这个技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桂林市开始引种葡萄,经多年的摸索发展,葡萄种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2007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6580hm^2,产量109388t,均位居广西第一。桂林市以种植鲜食葡萄为主,其中欧美杂交种葡萄(巨峰系列)面积5176hm^2,占葡萄总面积78.7%;欧亚种葡萄(提子)面积1384hm^2,占葡萄总面积21%;其它葡萄种植面积20hm^2,占葡萄总面积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