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硒化物对氟中毒鸡甲状腺功能的影响,选用150只1日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第1组:正常对照组,第2组在日粮中添加氟化钠,使日粮中氟的含量为1000mg·kg-1,第3组在第2组的基础上添加亚硒酸钠,使硒的含量为4mg·kg-1,实验期为150d。每隔30d采样,测定血清中氟、硒、甲状腺激素(T3、T4)的含量及肝匀浆中脱碘酶(DID)的活性。结果表明日粮中加硒具有调节氟中毒鸡体内T3、T4、51-DID向正常范围转化的作用,说明加硒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拮抗氟中毒引起的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及甲状腺功能酶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72只6日龄艾维因鸡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36只)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喹乙醇处理组,36只)饲喂基础日粮和喹乙醇,建立鸡喹乙醇蓄积中毒模型。运用显微技术对鸡喹乙醇中毒时肝肾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Ⅱ组鸡只肝、肾超微结构变化表现为线粒体膜、细胞核膜不完整,线粒体嵴减少、空泡化,肾线粒体膜增厚,Ⅰ组无异常变化。结果提示,鸡经喹乙醇蓄积中毒可导致严重的肝肾损害。  相似文献   

3.
日粮总硫葡萄糖苷和致甲状腺肿素前体含量对肉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总硫葡萄糖苷(TG)和致甲状腺肿素前体(PG)含量的菜籽饼,配制成4种日粮,喂0 - 4周龄商品肉用仔鸡公雏。对照组为豆饼(SBM)日粮。结果指出:(一)喂含20%HG-RSM日粮的鸡增重和饲料报酬最差,肝脏、甲状腺肿最严重。喂豆饼日粮的鸡增重、饲料报酬和健康状况最好;(二)喂含20%LG-RSM的鸡增重、饲料消耗与喂豆饼日粮的鸡相似,饲料报酬仅次于豆饼日粮组而优于喂HG-RSM、T#-(1)-RSM和T#-(2)-RSM日粮的鸡。同豆饼组相比,喂LG-RSM日粮的鸡肝、甲状腺仍有肿大,但小于喂未处理和处理HG-RSM日粮的鸡;(三)未经脱毒处理的HG-RSM和LG-RSM均含有能引起肉用仔鸡腿部关节肿大和“弱腿”的因子;(四)肝、甲状腺、胸肌和血液中恶唑烷硫酮(OZT)含量水平与饲料中TG、PG含量相对应。28日龄时喂20%的HG-RSM和20%LG-RSM日粮,鸡鲜肝中OZT含量分别为0.74和0.43微克/克,甲状腺组织中OZT含量分别为5.21和2.83微克/克。  相似文献   

4.
氟对大鼠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氟化物对大鼠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将80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20只,第1组为对照组,其他3组为低、中、高氟组,饮水中添加的氟化钠含量分另9为50、100、200mg·L^-1,饲养150d,复制氟中毒大鼠模型。制备甲状腺组织切片,观察甲状腺结构变化;采集大鼠血液,测定血清中TSH、FT3、FT4水平。结果成功地复制出大鼠氟中毒模型。光镜下可见氟中毒大鼠甲状腺滤泡增多,胶质浓集,间质毛细血管明显增生,甲状腺组织出现明显的增生性结节。与对照组相比,各氟中毒组TSH水平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高氟组升高显著(P〈0.05);血清F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高氟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氟化物可引起甲状腺胶质性及结节性肿大,并导致甲状腺代谢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家禽氟中毒     
氟是动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氟可增强机体骨骼和牙齿硬度,但过量的氟又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近年来,由于饲料原料中常有一些氟含量严重超标的劣质的磷酸氢钙,致使家禽氟中毒时有发生。1家禽对氟的敏感性家禽对氟的敏感程度不同,受品种和日龄的影响。一般情况,雏鸡比成鸡敏感。NRC(1974,1980)认为,产蛋鸡日粮中氟耐受量为400mg/kg(以NaF形式),其余生长阶段的鸡为200mg/kg。据报道,肉鸡饲料中氟的安全量为200~250mg/kg,产蛋鸡为300~400mg/kg。鸭比鸡敏感,雏鸭比成鸭更为敏感。当日粮中氟含量达到350mg/kg时,雏鸭3~5天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马杜霉素对球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探讨马杜霉素抑杀球虫的作用机理 ,将马杜霉素按0 .0 0 0 5%浓度混入鸡的育雏饲料中 ,1 2日龄时 ,用该饲料喂给药组的鸡 ,同时 ,另设定 1组不用药对照组 ,在1 4日龄时 ,参加实验的 2个组的每只实验鸡接种对马杜霉素敏感的孢子化的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 2× 1 0 4个 ,感染后 84,96,1 0 8,1 2 0和 1 32 h每组分别捕杀 2只实验鸡 ,取鸡盲肠组织 ,制成超薄切片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鸡体内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在马杜霉素作用下超微结构的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发现线粒体表现为数量增多和形态改变。形态改变表现在有的线粒体弯曲为马蹄形或者弓形 ;内部结构的变化为 :有的线粒体内膜和嵴脱落 ,内部形成空泡、膜状结构、螺旋状或者髓鞘样结构 ,有的线粒体的嵴变为与线粒体的长轴平行排列 ,且贯穿线粒体。作者推测马杜霉素等抗生素类抗球虫药的作用机理为 :破坏虫体内部结构与抑制虫体的生理机能 2个方面的协同作用达到抑杀球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锌(硫酸锌)常铜(纳米氧化铜)日粮对鸡脏器组织铜锌含量的影响,探讨Zn2+与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吸收时的互作关系。【方法】选取1日龄SPF白莱航蛋用公雏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以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8 mg•kg-1);2—4组为高锌组,以ZnSO4•7H2O的形式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锌250、500和1 000 mg•kg-1。【结果】日粮添加锌250—1 000 mg•kg-1,受试鸡肝、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锌和金属硫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鸡十二指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粮添加锌1 000 mg•kg-1时,空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分别为:250和500 mg•kg-1,P<0.01)。试验至42 d,日粮添加锌500和1 000 mg•kg-1时,鸡肝脏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为:250 mg•kg-1,P<0.01)。日粮锌水平与鸡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腺胃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空肠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腺胃和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十二指肠、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日粮添加高水平硫酸锌没有拮抗鸡对纳米氧化铜的消化吸收,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可能是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添加剂对海南文昌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80只雌性海南文昌鸡随机分为5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0 mg/kg的金霉素;第3、4、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和0.3%的中药添加剂。在第35、56日龄时测定海南文昌鸡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中药添加剂对海南文昌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0.1%、0.2%和0.3%中药添加剂均能显著提高海南文昌鸡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含量(P0.05)。0.2%和0.3%的中药添加剂能提高海南文昌鸡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并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P0.05)。[结论]该中药添加剂对海南文昌鸡血液生化指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造粒后的全麦日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除了控制饮食外,试验开始初期饲喂3种不同的日粮,对照组日粮中不含小麦种子,另外两种饮食含有不同含量的小麦种子。在生长Ⅰ期、Ⅱ期和最后阶段,A组日粮添加小麦种子比例为5%、10%和15%,B组添加比例分别为5%、20%和30%,在每个阶段结束时测定肉鸡体重和饲料消耗。40日龄时每个处理选取12只肉鸡进行屠宰,对胴体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小肠组织学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组间肉鸡体重无明显变化,饲喂小麦含量较低的日粮肉鸡(A组)饲料转化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小麦比例较高组(B组)。各处理组间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腹肌重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小麦使A组和B组肉鸡鸡胃重分别增加46.2%和62.2%。当日粮中含有小麦时,空肠内消化物中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增加,日粮改变未造成肠内容物和小肠组织学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研究饲喂高钙、高蛋白日粮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盲肠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60只体质量相近的健康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为对照组(CP含量21%,Ca含量1%)、高蛋白组(CP含量31%,Ca含量1%)、高钙组(CP含量21%,Ca含量5%)和高钙高蛋白组(CP含量31%,Ca含量5%)。【结果】结果表明:(1)仔鸡21日龄时,对照组鸡的平均体质量、日增质量、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小于高钙高蛋白组(P0.01);高蛋白组鸡的平均体质量、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高钙组和高钙高蛋白组(P0.05);高钙组鸡的平均体质量、日增质量显著高于高钙高蛋白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小于高钙高蛋白组(P0.05)。(2)高钙、高蛋白日粮可导致仔鸡血清中AST、ALT、UA、CREA-S、UREA、GSH-Px、SOD、MDA、T-AOC、XOD活性或含量异常。(3)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仔鸡盲肠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厌氧杆菌属Barnesiella、另枝菌属Alistipes、粪便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理研菌属Riken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梭状芽孢杆菌属第十八类群Clostridium_XVIII、嗜碱菌Alkaliphilus、颤杆菌克属Oscillibacter、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的物种丰富度发生显著变化(P0.01或P0.05);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葡萄糖和一些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出现紊乱。(4)对照组鸡肝肾组织正常,结构清晰;其他三组鸡肝肾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高钙高蛋白日粮导致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肾功能受损,引起仔鸡高尿酸血症及盲肠菌群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1.
硒铜镁对黄牛地方性氟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2 头地方性氟病黄牛随机分为4 组, 每组8头。1 组为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2~4 组为试验组, 每天饲料中分别添加0.25 m g/kg 硒; 15 m g/kg 铜和0.25 m g/kg 硒 15 m g/kg 铜 1 m g/kg 镁, 连续饲喂83 d, 观察硒铜镁对地方性高氟黄牛体氟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方性氟病黄牛血硒、血铜含量远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 血氟明显超标。加硒组 (2组) 和加硒铜镁组 (4组) 黄牛血清氟含量第83 天与第0 天以及同期对照组牛相比, 下降极显著 (P< 0.01), 血硒随饲料硒的添加量而上升, 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铜值反而下降。加铜组 (3 组) 黄牛血清氟含量明显降低 (P< 0.05), 血铜值也随之降低 (P< 0.05), 血硒变化不明显 (P> 0.05)。地方性氟病黄牛添加适量的硒铜镁, 能增加血氟的排出, 提高血硒含量, 但降低了机体的血铜值。揭示硒铜镁能防制动物地方性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河南温县地下水高氟区内土壤中氟的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利霞  范俊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80-5781
[目的]研究河南温县地下水高氟与土壤中氟的关系。[方法]选取土壤水溶性氟作为评价因子,运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温县地下水高氟区内土壤中氟进行现状评价。[结果]土壤水溶性氟处于较高水平,属于轻度或中度污染,土壤水溶性氟与总氟的比值也极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土壤水溶性氟偏高是该县地下水高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氟的土壤健康质量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全国已经报道的地氟病发生率和土壤氟的相关资料,对我国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探讨了氟的土壤健康质量指标,包括我国土壤中全氟和水溶态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确定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氟化物的危害及植物去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氟的自然分布和特性,分别从氟化物对人、动物和植物的影响3个方面阐明了氟化物巨大的危害性,充分体现植物氟去除的必要性。在植物去氟方面着重阐述了氟化物对植物的伤害症状、耐受性及去除机理,在概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同时,指明了植物去氟的重大意义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岛地区10个典型茶园中的茶叶氟含量和土壤水溶性氟、pH、交换性酸及交换性阳离子等的测定,分析了茶叶氟含量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土壤水溶性氟和交换性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水溶性氟和交换性酸含量与茶叶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是影响茶叶氟含量的关键因素。土壤交换性H+和交换性Na+与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是影响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交换性Al3+与交换性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pH、交换性Ca2+、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与交换性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是土壤交换性酸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茶园土壤改良及降低茶叶氟含量的质量安全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料中不同氟添加量对油菜生长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油菜盆栽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氟添加量下的油菜产量、品质、生长特性及土壤化学性状,得到限制油菜生长的肥料氟化物阈值。[结果]肥料中添加氟对油菜生长有抑制作用,以200 mg/kg的添加量为临界值,大于此添加量油菜产量显著降低,与无氟添加量相比,油菜产量降低27.38%~37.82%;随氟添加量的增加,油菜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递减趋势,与无氟添加量相比,其含量显著降低的氟添加量临界值分别为300、200、100mg/kg;施氟处理的油菜根系活力降低12.04%~41.83%,差异显著,而氟添加量为300~500 mg/kg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19.09%~32.11%;当氟添加量300 mg/kg时,土壤总氟含量显著增加,并超过油菜的耐氟阈值,土壤p H提高3.56%~7.73%。[结论]肥料中氟化物含量不宜超过300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雏鸵鸟卵巢组织结构的形态学特点,采用解剖学及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90d非洲雏鸵鸟卵巢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洲雏鸵鸟卵巢内主要由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组成,未出现成熟卵泡,各级卵泡卵母细胞的胞核大多为圆形,内有异染色质颗粒,核孔较明显,卵母细胞的胞质内有卵黄颗粒,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中心粒等细胞器;次级卵泡有一些特殊的超微结构,皮质颗粒出现在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内,并且主要位于靠近核周的胞质内,次级卵泡的卵黄膜较明显,并且形成放射带.另外,雏鸵鸟卵巢内网、连接网和外网上皮细胞的嗜碱性依次增强.结果提示,雏鸵鸟卵巢内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的胞质内细胞器比初级卵泡的更丰富,尤其是具管状嵴的线粒体数量较多.雏鸵鸟卵巢内有卵巢网存在.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29日龄伊莎蛋鸡公雏的甲状腺重量和组织学结构的变化。在1~29日龄,试鸡分别采食含3个菜籽饼水平(8%、12%和16%)和2个添加剂组合(富碘,维生素K3与维生素B12加富)的饲粮。结果表明,甲状腺的绝对重量和其与鸡活重的比值(%)都不受试验处理影响(P>0.05);也未发现与菜籽饼水平有关的甲状腺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01-2002年贵州省遵义市地方性氟中毒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遵义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遵义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8个县(区、市)内的中心区和边缘区儿童氟斑牙、尿氟和成人氟中毒临床症状体症、生活习性、环境介质氟含量进行调查。结果: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中毒阳性检出率为22.54%,检出率以习水县最高,为80.12%;遵义县最低,临床氟中毒检出率为0;女性发病高于男性。16岁以上成人氟斑牙检出率为56.64%,缺损型检出率为18.49%,氟斑牙指数1.51,边缘区高于中心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7.50%,缺损型检出率为4.34%,氟斑牙指数为0.78,边缘区高于中心区,尿氟均值0.91m g/L,标准差1.62m g/L。环境介质调查,室内存放辣椒、玉米含量均值分别为160.57、19.67m g/L。结论:遵义市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以轻度为主,但部分病区县流行强度较显著,主要通过室内敞炉灶燃煤导致煤烟氟污染室内空气和烘炕的辣椒而摄入大量氟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