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为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自然资源部有关文件要求,开展了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文中阐述了在开展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中权属争议调处、基础数据库建立和登记审核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方法。在地籍调查权属状况核实中,开展权属争议调处,调处了国有林场与集体土地存在的57条权属边界不清的问题,产权进一步明晰。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中自然保护地界线划定、自然保护地和水流登记单元重叠、登记簿关联信息时效性优化等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对于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以及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化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科学划分是确权登记工作开展的基础。不动产登记工作单元划分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单元划分提供了参考依据,但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划分又区别于常规不动产登记工作。文中总结了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划分的难点,探讨了确权登记单元设定原则、方法,独立登记单元的特殊性和解决路径,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编码解决方案,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对加强自然资源产权保护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和牵引性作用。本文从产权体系和法律体系等等视角解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已经存在和可能出现问题的内在逻辑,从问题产生的本源和确权登记的目的出发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这项全新的改革任务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3月12日,海南省国土资源厅巴特尔书记一行7人莅临昆明院,对昆明院开展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研究情况进行调研交流。会议由唐芳林院长主持,周红斌书记、张光元副院长和各处、所负责人及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会议。会议以介绍昆明院发展历程的宣传片开始,全方位展示了昆明院完善的组织配置和雄厚的技术力量。随后,昆明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研究工作组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调查技术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各部门管理的自然资源的调查规程及规章制度,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为有序推动自然资源的调查,规范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及要求,提出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资源调查技术体系,并按照试点先行、多方调研及多标准整合的原则,解决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亦是一次全新的制度设计。目前两项工作均处于试点阶段。在此背景下,梳理了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国家公园作为独立登记单元的特殊之处:登记目标更加多元、登记内容更加深入、登记对象更加广泛、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更加明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国家公园在进行确权登记时需着力解决的若干问题,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我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1444.7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工作,确权率达100%,发证1417.7万亩,发证率达99%。明确产权、承包到户工作完成后,我区通过经济林确权试点、规范引导林权流转、推动融资融合发展、扶持发展林下经济、提升集体林权管理服务水平等一系列"组合拳",使昔日沉寂的集体林地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一、开展经济林确权试点2015年,自治区林业厅出台《关于规范认定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办法》,在全国率先开展葡萄经济林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在青铜峡市、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4  相似文献   

8.
通过宏观层面与技术层面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不动产登记和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间关系的梳理,论证了三项工作在目的及内容上相互支撑和补充、在技术及成果中实现协同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覆盖我国自然生态空间内的资源调查登记体系理清层次,为推动三项工作的联动、协同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南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颁布的自然保护地分类标准,结合中国和湖南省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以3大类别、5大类型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标准。通过分析当前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存在区域布局、管理机制、基础工作、保护与利用、产权权属、法制体系和投入等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建省级层面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推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法的立法进程、科学编制湖南省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强化保护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力推进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科学规划湖南省国家公园布局的建议,以保护湖南"一湖四水三山"(即洞庭湖,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水,武陵、罗霄、南岭三个山脉)的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原真性、系统性为核心,拟建6个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林草资源及林牧业交织分布的区域不同程度存在林权证、草原证"一地两证",严重影响林草资源保护利用及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以青海省为例,采用调查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揭示"一地两证"问题的本质与危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做好国家层面政策设计、建立统一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公正合理维护原住民群众利益、对历史问题施以宽容态度、加快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林业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29个试点省(区)尽快启动2011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省级验收工作。省级验收工作须在2013年7月31日前完成,验收完成后,国家林业局将组织开展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对试点省(区)实行绩效考核。《通知》说,试点省(区)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做好造林补贴试  相似文献   

12.
数字     
正46全国46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2015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同意46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对9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不予通过,要求限期整改。至此,我国正式授牌国家湿地公园已达98处。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省份之一,2006年选择了9个县(市)开展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2010年底全省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到目前为止,全省共确权集体林地面积2.72亿亩,确权率99.3%,发放林权证570万本。排查林权纠纷16.643万起、面积1648.15万亩,已调处16.467万起、调处面积1583.52万亩,纠纷起数调处率和面积调处率分别为98.9%、96.1%,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的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的全面施行,林权登记如何快速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对赤水市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时间换空间、建立联席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坚持一张底图绘制的建议,为推动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绿色大世界》2012,(4):272-272
2012年4月12日召开的全国林地林权管理工作会议公布,全国林地中,92%的林地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我国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权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林权证式样、  相似文献   

16.
余钊 《广西林业》2011,(5):23-23
今年时间刚过去五个月,全区林改勘界确权任务基本完成。截至5月15日,全区累计完成勘界确权面积1.93亿亩,占全区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6%;累计完成登记发证面积1.71亿亩,占全区集体林地总面积的86.1%,整体进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赵波 《安徽林业》2010,(4):31-32
当前,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各地正在严格按照《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检查验收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检查验收工作。从各地自查、省级检查验收以及省政府督查情况看,各地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配合、村组操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各地正在严格按照《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检查验收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检查验收工作。从各地自查、省级检查验收以及省政府督查情况看,各地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配合、村组操作,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8月,曲水县被确定为西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拉萨市的总体部署,以"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为目标,将南木乡作为林改试点乡,积极探索,扎实推进,试点乡共完成勘界确权面积4979.2亩,占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根据方案,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