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择了30个杨树无性系品种进行苗期试验,调查了其1 a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初步评价了30个杨树无性系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杨树各无性系胸径、树高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按分层聚类法将杨树品种分为4类,优良种和良种占到66%,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高出群体平均值9.18%,20.48%;群体无性系胸径遗传力为0.90,单株遗传力为0.76;树高遗传力为0.94,单株遗传力为0.84;胸径、树高无性系遗传增益分别为2.6%,6.3%.  相似文献   

2.
在普洱市选择40个思茅松优良无性系容器嫁接苗,以当地实生苗为对照,开展思茅松山地造林试验,观测林木的树高、胸径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在高、径、材积生长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表现较好的有37、31、8、3、9、11、19、7、1、30、14、12、13、2、40、33、15号无性系,共17个,这些无性系已定植19年,林木生长量已稳定,可作为思茅松优良无性系,为当地提供优质的思茅松嫁接苗、扦插苗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3.
南方型杨树新无性系生长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54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杨树无性系胸径、树高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受遗传控制较强,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6 5和0.605 0,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3.95%、3.25%。不同杨树无性系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造林后第3年平均年生长量最大,5年生时林木材积累积量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杨树无性系LA09-N56、LA06-N30、LA09-N23、TN01-49具有树皮光滑、干形通直,落叶晚等特征,与目前湖区普遍应用的良种XL-80、XL-90、XL-75生长量相当,均表现优良,且适宜长江及洞庭湖区滩地生长。  相似文献   

4.
10个速生杨品系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海关杨为对照,在唐山地区进行不同杨树无性系对比试验。经过7a试验,结果表明:108杨生长表现突出,107杨次之,白杨表现最差。7a生108杨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20.3cm、15.57m和0.1500m^3,超过山海关杨1.18倍、1.30倍和4.15倍;多重比较表明,108杨和107杨各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同时该无性系还具有造林成活率高、抗性强等优良特性,可以在唐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优良无性系,对大同市长城山林场华北落叶松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40个华北落叶松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量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7509、113这3个华北落叶松无性系长势最好,是华北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的重点选择对象;而123、713、124、204、94、7511、67这7个华北落叶松无性系长势最差,可作为种子园遗传疏伐的对象。研究结果为华北落叶松种子园后期高世代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香椿无性系的苗期生长进行分析,筛选优良香椿无性系,奠定遗传改良的基础。[方法]以49个香椿无性系为对象,分别于2015、2016、2017年测量其1、2、3 a生株高、胸径,计算材积,对表型性状及其增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采用独立淘汰法筛选排名前20%的无性系为优良,对中选无性系进行遗传增益等参数估算,并将试验地不同年份特征气象因子与无性系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株高、胸径及材积的生长连续3 a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逐年减小,而变异幅度、重复力逐年增大;3 a生时,株高、胸径及材积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5、0.50、0.67,重复力高。2015—2017年,49个香椿无性系之间胸径、材积增长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差异,3 a生材积与材积、胸径增长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以3 a生香椿无性系材积及其增长量为2组指标,独立筛选出优良无性系10个,中选无性系群体平均材积大于0.010 4 m~3·株~(-1),增长量大于0.009 7 m~3·株~(-1)。3 a生材积的遗传增益为17.38%,中选香椿无性系的稳定性系数b值均大于1,对年份环境敏感。气象因子-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材积与年总降水量、日均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参试香椿无性系间材积差异极显著,选择潜力大;中选的优良香椿无性系遗传增益超过15%,但其在不同年份差异大且稳定性差,这可能与年份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21年生杉木无性系生长与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中林龄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树冠指标生长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长及冠幅等性状重复力为58.65%87.19%,均达50%以上,表现为中等以上重复力,说明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及树冠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及材积与树冠性状冠长、冠幅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38个供试杉木无性系中筛选出88号、68号、300号等3个优良杉木无性系,单株材积分别达0.494 8、0.438 9、0.412 9 m3,较优良种源、改良代种子园种子及优良家系组成的5个实生对照平均值分别高出43.59%、27.37%和19.82%。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 ,38个 4年生欧美杨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年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差异均呈极显著水平。用座标综合法评价了各无性系的优劣 ,从中初选出 6个优良无性系 ,其胸径和全高分别比对照高 2 1%和 2 0 %。  相似文献   

9.
以8年生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B301速生人工林为对象,从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叶片净光合速率、树干边材液流等生长、生理角度,探讨修枝对三倍体毛白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修枝第二年,消除初始条件影响后,轻度修枝三倍体毛白杨胸径年生长量显著大于对照(P=0.034);5月中旬到6月中旬,轻度修枝胸径生长量显著大于重度修枝和对照(P=0.024),分别为重度和对照的1.59和1.69倍。修枝可提高三倍体毛白杨材积生长,轻度修枝材积生长显著高于对照(P=0.008),较对照和重度修枝分别高140.66%和90.16%,重度修枝也较对照高26.56%。对照和轻度修枝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重度高9.43%(P0.05),但在某些特殊点,不同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修枝对三倍体毛白杨树干边材液流无影响,未修枝处理较修枝平均高3.36%。总体来看,修枝可促进三倍体毛白杨林木生长,提高其整体水分利用效率,轻度修枝最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筛选出适合半干旱黄土丘陵山地和黄土区栽培的材用型和园林绿化型金丝楸优良无性系.方法是用初选的75个金丝楸优树无性系营造了对比试验林.2004-2008年试验林停止生长后对胸径、树高、冠幅、干形等因子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材用型金丝楸优良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普通金丝楸)增加32.3%...  相似文献   

11.
经过10多年努力,姥山马尾松1代无性系种子园建成投产,经造林测定,6年生子代林的树高、胸径、村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2%、18.4%、56.8%.良种效益显著,并经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无性系早期测定结果,表明热研B号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实生树(对照);蓄积量极显著地大于其它参试无性系和对照;同时适应性较强,保存率高,风害较轻。建议在海南岛西部地区扩大试种或推广种植热研B号无性系。而在风害较重地区试种或推广种值大坡87号无性系,以及淘汰或限制推广白石岭06号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引种杨树无性系进行对比造林试验,对保存率大于70%的7种无性系的生长量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选择出哲林4号和白林2号杨,抗逆性比较强,生长量也比较高。8年生幼树的胸径生长量达12.4cm和11.6 cm,为对照树种小黑杨的124%和116%;树高为11.7 m和12.1 m,为对照树种的129%和133%。哲林4号和白林2号杨综合评定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出适宜秦巴山区的香椿优良家系,为秦巴山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良种。对来自4个省10个地区的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秦巴山区的旺苍县进行了造林对比。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早期选择。造林3年的结果表明,34个香椿半同胞家系3年生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4.81 cm、4.30 m和0.0050 m~3,变异系数分别为22.43%、21.36%和55.78%,不同家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初步选择出蓬溪22号、蓬溪25号和洪雅9号3个早期优良家系,入选率8.82%,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6.10 cm、5.23 m和0.0087 m~3,选择差分别为1.29 cm、0.93 m和0.0037 m~3,遗传增益分别为22.19%、18.30%、58.28%。选择出的3个优良家系,年均胸径生长量2.03 cm,年均树高生长量1.74 m,入选率低,选择差大,生长优势显著,遗传增益大,经过进一步的观测,极有可能成为秦巴山区的良种。  相似文献   

15.
L35等杨树新品种造林当年年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ogistic方程对4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的1a生林木的树高、胸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0以上。并以此将各无性系的年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年生长量在后3个时期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其中速生期内的树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6.4%,胸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4.0%。树高比胸径进入速生期早且结束晚,速生期持续时间长。对各个生长时期林木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林木的年生长规律,为加强林木生产管理、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杨在河北坝上地区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对18个杨树无性系对比试验林连续5a的胸径、树高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无性系5a生的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均与对照具有极显著差异。各无性系胸径生长量较对照高出65.0%~14.8%,树高生长量较对照高出30.0%~7.6%,北京杨是生长最好的。  相似文献   

17.
耐寒,速生杨树新无性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选用了具有速生遗传基因的美洲黑扬,欧美杨和具有抗寒,耐旱特性的小钻杨类及青杨派等17个杨树品种系作新本,共搭配成20个杂交组合。通过对F1代多次的苗期选择以及辽北地区两年抗寒,耐旱的比较试验,初步看出具有速生,抗寒、耐旱性强的杂交F1代无性系4个,即9205,9207,9318、9218。其中9205优良特性表现突出,2年生平均高生长是对照种2倍以上,是优亲1.15倍,胸径平均生长量对照种4  相似文献   

18.
水曲柳种子园10年生半同胞子代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差异极显著;在参试的15个家系中树高有13个超过对照,生长量最大的是对照的1.15倍。胸径均超过对照,生长量最大的家系是对照的1.41倍。材积均超过对照,生长量最大的家系是对照的2.40倍;树高、胸径、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是0.11、0.40、0.20,以材积显著大于对照为主要依据,参考树高、胸径两性状的表现,综合评选出7、4、9号3个优良家系,分别比对照,树高提高12.4%~14.8%,胸径提高32.7%~41.1%,材积提高120%~140%。7号家系各项指标均排在第一位,为最优家系;从15个家系中选出1个、2个、3个优良家系,其实生后代10年生时,树高能获得0.7%~0.9%的遗传增益,胸径能获得5%~7%的遗传增益,材积能获得6%~8%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9.
母树林是利用天然种子向人工改良种子过渡的生产基地.通过定量分析哈达红松母树林综合评价指标,阐明哈达红松母树林优良特性,为相关地区红松母树林营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哈达红松母树林保留株数为380株hm-2,郁闭度为0.6,平均树高19.2 m,平均胸径26.8 cm,平均单株结实量42个.与当地普通红松林分比较,哈达红松母树林胸径生长量比对照高13.39%~41.82%;树高生长量比对照高11.4%~21.12%;材积生长量较对照高40.52%~124.04%;单株结实量较对照高2.2%~20.00%.哈达红松母树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结实量与对照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哈达红松母树林种子子代林的平均单株出材量高于对照林分40%~114%,平均单株结实量高出对照林分10%~20%.  相似文献   

20.
乔木柳四个无性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柳树是平原地区重要的绿化造林树种,其中乔木型柳树被广泛用于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及风景林。现有柳树人工林产量很低,如湖滩地(江苏洪泽湖)15年生垂柳(Salix babylonica)人工林平均树高仅6.3米,平均胸径7.5厘米,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仅1.2立方米/公顷;生长较好的林分,22年生平均树高12.8米,平均胸径17.5厘米,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只有4.6立方米/公顷;江滩地17年生早柳(S. matsudana)人工林,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只有5.57立方米/公顷(湖北黄岗赤壁林场长江江滩);生长较好的早柳人工林,14年生年平均生长量也只有7.5立方米/公顷(山东泰安汶河河漫滩地)。在国外,优良的无性系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可高达20立方米/公顷。南斯拉夫选育的白柳(S. alba)无性系7年生,年平均高生长为2.06米,胸径生长为2.54厘米,苏联乌克兰林业与农林土壤改良研究所选育的爆竹柳(S. fragilis)×白柳优良无性系,4年生树高6.8米,胸径18.8厘米;白柳×爆竹柳优良无性系,4年生树高7.2米,胸径17.3厘米。因此,选育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