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旭 《中国生物防治》2011,27(2):280-283
广肩小蜂Eurytoma sp.是花椒波瘿蚊Asphondylia zanthoxyli bu & Zheng的重要寄生天敌.广肩小蜂1年发生3代,以蛹在花椒波瘿蚊为害形成的虫瘿内越冬.第2年花椒发芽后在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第2代成虫8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花椒波瘿蚊幼虫为害后形成的虫瘿内;孵化后外寄生于花椒波瘿蚊幼虫,将寄主幼虫吃光后化蛹.越冬代寄生率达48.39%,第2年花椒发芽前剪除虫瘿枝可有效保护广肩小蜂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萍乡市及附近地区发现、油茶瘿蚊危害较重,笔者对此害虫形态、生物学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现报道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4mn。,褐色,触角灰褐色念珠状,各节有轮生细毛,前翅透叨,翅基渐狭窄。卵呈椭圆形,长0.3~0.5mm,两端稍尖,桔黄色,略透明。幼虫:椭圆形,老熟幼虫2~4mm,桔黄色,前胸有“Y”状骨片。二、生物学特征1.生活史:在江西、湖南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次年3月中旬羽化、下旬为羽化盛期,幼虫于4月上刊初见,幼虫老熟后便弹跳落土进行化蛹并进入越夏至越冬。2.生…  相似文献   

3.
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蓼蓝齿胫叶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仕田 《植物保护》2002,28(1):52-53
蓼蓝齿胫叶甲是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 ,以成虫、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叶柄和和植株生长点 ,导致全株枯死。该虫在宜昌 1年发生 1代,2月底至 3月初成虫出蛰取食、交配产卵 ,3月中旬始见幼虫,4月上旬至 6月上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4月中旬以后成虫陆续羽化 ,以未交配成虫在土壤中越夏越冬。该虫历期卵7~10d ,幼虫10~20d ,蛹5~10d ,成虫期长达1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为绿色安全防控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于2016—2018年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新堡镇宋营村枸杞种植基地枸杞上采集枸杞红瘿蚊,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观察,并对其年生活史及年发生规律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枸杞红瘿蚊成虫羽化高度集中,羽化后的雌成虫不需要补充营养,便可立即求偶、交尾和产卵,孵化后幼虫取食子房,致使花蕾畸形膨大形成虫瘿,幼虫老熟后脱离虫瘿并弹跳入土结茧化蛹。成虫寿命极短,已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8 h和38.3 h;未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8.5 h和16.6 h。枸杞红瘿蚊每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地表土层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其为害期,其中第1代、第2代和第6代幼虫为害严重。枸杞红瘿蚊成虫发生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4—6月和9月。从4月枸杞红瘿蚊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开始,其成虫数量不断增长,4月和5月成虫数量分别为121头和167头,6月达到第1个高峰,为282头,随着枸杞秋枝萌发,9月枸杞红瘿蚊成虫数量又明显增多,达到第2个高峰,为117头。2017年4—10月从田间共收集788头成虫,雌成虫数量为420头,略高于雄成虫数量,雌雄比介于1.11~1.19之间。  相似文献   

5.
桑椹浆瘿蚊(ContariniamorulaeJiangnomennudum)是新发现的一种桑树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寄生于桑种子里。被害小果比正常果早熟,使桑椹畸形,被害种子的胚珠不能发育,果皮发育形成“假种子”形的危害状。该虫严重影响桑椹,桑籽生产和杂交育种工作。在陕西关中地区,该虫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3月底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发生期与桑树开花期相吻合。5月中旬为老熟幼虫离果入土高峰期。桑椹浆瘿蚊的发生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夏季高温干旱不利于休眠体生存、春季干旱使成虫羽化出土困难、5月份干旱少雨会阻碍…  相似文献   

6.
刘文东  孙伟 《植物保护》2000,26(2):28-29
醋栗透翅蛾是近年来严重危害黑穗醋栗的主要害虫。经观察发现 ,该虫 1年发生 1代 ,以 3龄以上老熟幼虫在枝条髓部越冬。 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 ,6月中、下旬至 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幼虫孵化后先蛀食腋芽、叶片、叶柄、嫩树皮 ,之后钻入枝条髓部蛀食危害。可在幼虫孵化初期和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施化学药剂 ,防治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瓜藤天牛又叫蛀藤虫 ,是潜山县瓜蒌上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瓜藤天牛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 ,啃食藤茎 ,致使植株生长受阻。为害重时 ,蛀孔上部藤茎枯死 ,瓜果不能成熟 ,造成产量锐减。1 发生特点本县地处长江中、下游 ,瓜藤天牛 1a发生 1代 ,主要以幼虫在葫芦科作物的藤茎内越冬。每年 4月下旬开始化蛹 ,化蛹高峰在 5月上、中旬 ,蛹羽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先羽化的成虫为害瓜苗 ,成虫为害可持续到 7月底 8月初 ,卵散产于瓜蒌的藤茎上。卵 5~ 7d后孵化 ,孵化出的幼虫从节部侵入 ,啃食藤茎 ,蛀成不规则的隧道 ,被蛀食处有黏液外流 ,并…  相似文献   

9.
邵振润 《植物保护》1984,10(4):25-2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e-b.)在北方菜区为害番茄,青椒、茄子、豆角和白菜,北京地区一年发生四代,越冬蛹4月下旬羽化,5月上旬是产卵盛期,此代幼虫数量少,且因寄主分散,为害轻,只需对定植早及地膜栽培生长旺、着卵量高的田块进行防治;第二代成虫6月上、中旬羽化,此时大田蕃茄正现蕾开花,棉龄虫集中在蕃茄上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此阶段温湿度合适,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10.
星天牛在紫薇上的发生为害观察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天牛在江西萍乡地区的紫薇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幼虫开始活动,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后的成虫不久进行交配产卵.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为孵化高峰,1个月左右幼虫开始蛀食木质部.防治适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即卵孵盛期至幼虫蛀入木质部前.  相似文献   

11.
苹果天社蛾是晉中果区后期害虫。以5龄幼虫为害最重,取食量約占整个幼虫期总食量的90%左右。幼虫期平均为31.2天。以蛹在寄主树下距主干1米以內,土深2—12厘米处,做土室越冬。越冬蛹分布的密度因寄主而不同。成虫羽化出土与7、8月份降雨量及越冬蛹深度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榆叶梅最爱好,杏树、苹果次之。此虫年只一代。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下旬达盛期。卵7月初出現,8月上旬为盛期。幼虫7月中旬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达盛期。9月下旬幼虫逐渐老熟入土化蛹越冬。防治药剂以25%DDT乳剂、50%可湿性DDT、6%可湿性666 150—300倍液效果为佳。要求把幼虫消灭在4龄以前;也可結合秋耕挖蛹,注意果园植物的配置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我国列为2类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原发于北美洲,1979年首次在我国丹东发现。近年来在北方地区呈现蔓延扩散趋势,极大地威胁着农、林业生产安全。1发生为害情况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和产卵期,幼虫5月上旬开始为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为第1代成虫期。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出现,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无瓣海桑主要害虫迹斑绿刺蛾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生活习性,通过室内饲养、林间套笼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迹斑绿刺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虫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期发生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第4代幼虫11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成虫夜间羽化率达到98.6%,以晚上24:00前居多。成虫羽化后第2天交尾,雌虫产卵量为35~183粒,雄虫平均寿命6.7d,雌虫平均寿命8.1d。本研究明确了迹斑绿刺蛾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预测防治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是柑桔类植物果实的重要害虫,以往对该虫的发生监测仅局限于通过果园诱集和室内外养蛹监测成虫的发生期。本研究综合应用室外养蛹、桔园系统调查、成虫诱集和蛆果解剖等技术手段,以期了解柑桔大实蝇的产卵进度、幼虫发育进度、蛆果落地进度、幼虫化蛹进度以及蛹的羽化进度。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柑桔大实蝇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末-7月初;一龄、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9月中旬-10月初、10月上旬-下旬和10月中旬-11月初;受害蛆果落地盛期为10月上旬-下旬,与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吻合;室外养蛹的成虫羽化盛期为5月上旬-中旬末,但果园成虫诱集的盛期为6月中旬-下旬,较室外养蛹的成虫发生盛期推迟30 d左右,对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作者做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还表明,各虫态的累计发生进度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从而可计算出各虫态发生进度为16%、50%和84%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研究结果对于柑桔大实蝇的发生期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秆蝇在内蒙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禾本科宿根杂草中越冬,在中滩地区现己肯定的越冬寄主共有五种,而以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Turcz.)Nevski)中越冬虫口密度最大。翌年春越冬幼虫化蛹,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盛发,此时是开始药剂防治适期。盛发期的早晚与4月及5月份月平均气温具有强负相关,试以4月1日起至成虫开始盛发前一日止,日平均温度总和至760日度,预测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有相当的准确性。越冬代蛹期平均为15.33天。成虫羽化以上午6至8时最多。羽化后至开始产卵的历时平均为5.35天。每雌虫产卵量平均为11.8粒,最多41粒。产卵期间平均为11.1天,最长22天。越冬代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6.24天,雄虫为12.28天。越冬代成虫在麦苗上产卵,卵散产,大多产于麦叶正面近基部4毫米范围内。成虫对产卵地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第三及第四叶片上着卵最多,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至6个叶片(拔节到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的麦茎上。由于小麦生育期的不同,不仅着卵密度不同,幼虫入茎为害率也有差别,麦茎生育期愈近老熟,着卵愈少,幼虫入茎为害率愈低。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6月末己全部孵化。卵期平均为5天。幼虫孵化后从小麦叶基叶鞘与茎间蛀入为害。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后半期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初期,7月中旬末基本上己全部化蛹,蛹期平均为9.9天。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麦收愈早,麦秆中遗留麦秆蝇蛹愈多,但内蒙西部地区大部分在7月下旬进行麦收,此时第一代成虫已大部羽化飞出,部分转向田间落粒自生麦苗上产卵,大部分第一代成虫转移到附近杂草、糜子、马铃薯、蔬菜或其他茂密的作物田中,除杂草外,未发现卵粒,仅系暂时潜藏处所。第一代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卵期平均为6.38天。幼虫孵化后入茎寄生生长发育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16.
黑翅叶蜂是荞麦的重要食叶害虫,在江苏响水以蛹在浅土中作土室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羽化,每年发生5代,荞麦4叶前和开花前受幼虫为害对产量损失最大是防治重点,常规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对幼虫均有杀伤力。  相似文献   

17.
柑桔爆皮虫(Agrilus auriventris Saunders)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柑桔爆皮虫为我国主要柑桔产区的重要害虫,发生已久。在浙江衢县是柑桔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对柑桔生产的影响很大。本文系1958—1960年在浙江衢县桔区結果此虫生活习性和防治的研究。 1.此虫在衢县对衢桔为害最重,广柑、香枹(柚之一种)次之,福桔和有柑为害最輕。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第2—4龄幼虫在树干不同部位越冬,尤以木质部內的第4龄幼虫越冬为主。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同时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羽化盛期,5月中旬成虫出洞,5月下旬为出洞盛期,以后一直延續到10月间陆續有成虫羽化出洞,但为数不多。 2.成虫产卵有选择性,在已受害的桔树上产卵多,并都在这些桔树树皮的小裂縫內产卵,在地衣、苔蘚內較少。 3.爆皮虫为害桔树主要在幼虫时期,其为害的发展趋势:一是在虫株上从下向上发展,这是主要的;二是横的发展,在同株內从虫干向邻近健干扩散或从被害株向邻近健株扩散,同园内不同桔株是从园边扩散到中間。 4.幼虫有4个龄期,第1—3龄幼虫在韌皮部与形成层内为害,第4龄幼虫在形成层及木质部內为害。 5.用10%二二三乳剂涂刷被害桔树,封閉成虫出洞的效果极好,同时它的残效长,对桔树无药害,是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花生新珠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珠蚧是近年在花生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大荔县1a发生1代。以二龄幼虫在15~25cm深的土壤中越冬。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7月份和8月初是该虫的为害盛期。防治应重点抓好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在成虫盛发和初孵幼虫在地表游走期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9.
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政  张富国  何涛 《湖北植保》2008,(1):18-18,22
柑橘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橘果实蝇或柑蛆,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主要为害柑橘类,次为柚子、酸橙、红桔等。成虫产卵桔果内皮层,卵孵化后,幼虫随即由内向外在瓤内蛀食,使果实内部腐烂,形成蛆柑,未熟先黄而脱落,完全丧失食用和经济价值。1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柑橘大实蝇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为盛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交尾产卵时期,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最早在7月下旬出现,8月中旬至9月初为盛期。10月上中旬幼虫逐渐老熟,被害果开始陆续脱落,落果1~3d,老熟幼虫出果入土化蛹。1.1柑…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生活史观察和成虫动态监测发现,苹果蠹蛾在新疆库尔勒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树干翘皮、裂缝和树洞中越冬。越冬代老熟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1代幼虫蛀果为害期,7月上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一直能够诱到苹果蠹蛾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没有间断期。说明其世代重叠现象较明显。根据当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消长动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