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植物护坡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三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年(2004~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坡岸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边坡的安全稳定、生态和景观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对生态护坡的作用原理进行了总结,针对不同的生态边坡防护技术的结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目前生态护坡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护坡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依据生态袋和加筋土护坡技术基本原理,提出生态加筋土护坡技术,以发挥生态袋和加筋土技术各自优势,同时克服加筋土护坡生态效果差及生态袋护坡稳定性差之不足。该项技术更适于石灰岩矿山渣堆稳固和生态修复,具有美化矿山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等功用。  相似文献   

4.
湿地岸坡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岸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永久性浅水部分和部分旱地,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我国湿地岸坡及其恢复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文中介绍了湿地岸坡的生态功能及其稳定性分析, 以及湿地岸坡恢复的技术方法, 包括木桩护坡、块石护坡、生态砖和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袋护坡、植物护坡、生物工程护坡、基材护坡和种植基护坡等方法; 探讨了湿地岸坡恢复的措施及今后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选取赤通高速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厚层基材喷附技术进行的生态防护,对其护坡效果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以评价该技术的护坡效果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建植护坡植物群落的覆盖度、种类组成、群落多样性和建植当年相比,均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增加。该技术在赤通高速边坡生态防护的应用中是成功的,具有施工效率较高、生态恢复效果好、护坡效果显著等优点,可以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艾启芳 《贵州林业科技》2010,38(1):15-17,34
喀斯特地区的石质边坡生物治理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课题,喀斯特灌木护坡是一种生物护坡技术,经过研究与实践这项技术可以解决喀斯特地区的公路建设形成的石质边坡护坡难题,既可保护公路,又可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美化公路沿线的景观,生态恢复自然、护坡能力强。本文主要介绍喀斯特灌木护坡的技术原理、技术工艺、实际应用等。  相似文献   

7.
经济林果地护坡草带防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坡经济型林分结构组建技术的研究,是围绕长江中上游湘赣丘陵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这一主题百进行的,组建一个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并举的多功能林分结构。1991-995年的研究表明,有效地达到丘陵区营造经济林,林果坡地保土蓄水,提高林地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梁冠威 《广东园林》2012,34(4):11-14
生态护岸是结合植物与土木工程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生态文明时代河道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文章概述了目前国内生态河道护坡构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KEYSTONE生态河道护坡砖在广州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椰纤维植被护坡技术在岩石边坡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椰纤维植被护坡技术广泛应用于废弃矿山、高速公路、河流堤坝等边坡的防护与生态恢复.现主要阐述椰纤维植被护坡技术的概念、护坡机埋、作用及其在岩石边坡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滏阳河衡水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的现状及生态护坡类型在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详细地论述了框格护坡、连锁块护坡、生态砖(六角空心形)护坡,各种护坡类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锚杆框架梁+浆砌片石作为一种路堑高边坡防护加固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陡岩石、地质条件复杂地段边坡,特别是针对岩石极易风化、崩解、滑动的特征边坡,能有效地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且结构布置合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动防护网的喷混植生技术将植生条工艺和主动防护网工艺引入到传统的喷混植生技术中,由内向外形成“镀锌铁丝网+植生条+主动防护网”的支撑加固组件,能够提高生长基材的稳定性以及与岩石的粘附性,达到快速、持久的复绿效果。扦插类芦的复绿方法具有植物生长快速、适应力强、边坡复绿效果好等优点,将扦插类芦以及藤本植物点栽的施工工艺与基于主动防护网的喷混植生技术相结合使用在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深圳深云车辆段边坡绿化项目应用此项施工方法,获得良好的复绿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天然植被退化形成的荒草坡、基岩裸露的灌草坡及人工爆破整地形成的隔坡梯田台面和覆土梯田坡面4种立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生袋、鱼鳞坑、营养钵、撒播等造林技术,在4种立地类型上进行乔灌草人工植被恢复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在灌木层中,荆条是天然退化山地的绝对优势种,多花胡枝子和荆条是人工整地梯田坡面的优势种,其他物种主要有酸枣、臭椿,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由大到小顺序均为梯田坡面、梯田台面、荒草坡、灌草坡;草本层主要物种有中华隐子草、狗尾草、早熟禾、碱蓬、地梢瓜等,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梯田台面、灌草坡、荒草坡、梯田坡面,而均匀度指数略有不同,其由大到小依次为梯田台面、荒草坡、灌草坡、梯田坡面,物种丰富度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灌草坡、梯田坡面、梯田台面、荒草坡,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灌木层,鲜有低矮乔木。不同造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简易植生袋坡面恢复技术措施在基岩裸露的陡坡上实施1a后,萌发生长的紫花地丁和二月兰的保存率低,恢复状况差,植生袋破损严重,坡面稳定性差,难以实现恢复效果;灌草坡鱼鳞坑造林技术实施1a后,金叶榆、侧柏、黄栌、榆叶梅和樱花的存活率分别为99%、99%、85%、67%和48%,其中金叶榆、侧柏和黄栌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榆叶梅和樱花;荒草坡面撒播植被恢复技术实施1a后,紫苜蓿存活状况较好,紫花地丁和二月兰存活状况差,二月兰几乎无一存活;梯田坡面营养钵造林技术实施1a后,沙地柏成活率不足5%;梯田台面客土经济林营造技术实施结果表明:山桃、山杏、苹果、核桃都可以在片麻岩梯田台面上较好生长,经过合理的培育管理,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南省大河镇工艺利用紫竹林分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工艺利用紫竹林分的立竹度在不同的坡向表现出从阳坡向阴坡逐渐增大趋势,枝下高和高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半阳和半阴两个坡向;(2)工艺利用紫竹林分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立竹度呈减少的趋势,而紫竹的立竹度、平均胸径和枝下高从沙、轻、中壤和重壤的不同土壤质地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3)在四旁地栽植工艺利用紫竹林的立竹度、平均胸径、枝下高和分株全高都大于林地植株。  相似文献   

15.
针对许多的岩质边坡,工程防护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而植被护坡既缺少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又忽略边坡防护效果。客土喷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对比分析客土喷播的护坡机理,详细地介绍基材及其要求,对其施工工艺等方面也做了全面阐述,对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期望推动客土喷播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促进客土喷播理论和技术上都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6.
藤本植物在边坡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在边坡水土保持工程中应用藤本植物选用的原则、种植技术:介绍了华南地区常用的藤本植物种类及特性.提出了在其边坡水土保持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边坡形成的危害,介绍了边坡植物护坡类型、技术特点、适用条件及应用现状,针对植物护坡技术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边坡植物护坡技术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可燃物载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宁市不同乡镇云南松林的17块样地可燃物载量与郁闭度、胸径、树高、林龄等林分因子和坡度、坡位、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与计算。应用SYSTAT统计软件,对云南松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和地形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这些特征因子来推算云南松林可燃物的载量,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水库库区是城市中水环境保护的重要生态敏感区域,水源保护管理要求对库区岩质边坡植被恢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深圳清林径水库库区岩质边坡黄土裸露治理工程存在的边坡坡度和高程大、地质结构不稳定、水库管理对外源客土和灌溉水限制等难点,采取了配置适宜的客土营养基质,应用FS(Fence-Stripe)客土喷播技术,优化植物种类、配比和养护管理技术等措施。施工完成12个月后开展生态修复效果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高陡边坡植被生长状况良好,草本植物覆盖率达95%以上,周边自然生长的乔灌木开始向坡面溢生,裸露的高陡岩质边坡进入植被自然演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