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科研团队承担着国家(沈阳)大豆区域创新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辽宁省大豆育种工程技术中心等3个科技平台。现有科技研发人员12人,其中: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2人,硕士4人;团队带头人宋书宏研究员现任辽宁省大豆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科研工作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在大豆遗传育种及栽培技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近20年大豆育种进程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 2 0年来 ,辽宁省大豆单产水平在逐年提高 ,其中很大程度取决于大豆新品种产量潜力增大 ,适应性增强。为了总结过去的育种经验 ,将来进一步提高大豆育种水平和效率 ,本文对近 2 0年来辽宁省大豆育种进程进行了初步评价。1 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中产量性状的遗传获得采用Martin等 (1 991 )的统计分析模型 (表1 ) ,对 1 979年至 1 997年间的辽宁省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计算了这阶段产量的遗传获得。表 1 区域试验中产量性状的遗传获得统计分析模型统计分析参数产量性状 (占对照的百分率 ) 区域试验第 1年对照品种性状的平均…  相似文献   

3.
《辽宁农业科学》2009,(2):F0003-F000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室以农作物的资源创新、遗传育种、栽培生理、病虫害防治为主要研究内容,面向辽宁省及其相应的适宜地区的大豆生产,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良的大豆品种及先进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著名的水稻、旱稻育种专家张艳芝研究员.1954年生于河北唐山,197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之后分配在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自1981年以来.她一直从事水旱稻育种、旱稻栽培、旱稻抗旱性生理特性及遗传规律研究工作。她先后主持和参加辽宁省科技厅、农业部等科研攻关项目20余项。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F0002-F0002,F0003
<正>李贵全男,1954年出生,山西昔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遗传育种专业。现任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主任,育种学教授,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被聘为山西省委高级联系专家。兼任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理事,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作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和植物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必须发展规模化种植,稳定大豆面积,实现大豆可持续发展。这是大豆业内专家在4月23日第一届中国一国际可持续大豆发展研讨会上提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豆遗传育种专家盖钧镒针对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作为大豆发源地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所掌握的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动态,主要利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分析大豆遗传育种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及其分布,有针对性分析吉林省遗传育种技术领域的优、劣势,探讨大豆遗传育种专利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辽宁农业科学》2009,(2):F0002-F0002
宋书宏,男,1964年生。1986年参加工作。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栽培生理研究。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农学博士,生命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大豆课题主持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大豆科技与产业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农业部大豆专家组成员,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豆通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0.
部分玉米自交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玉米自交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王建国,赵廷昌,张丽颖,王富德,徐乐澜,王秀萍(辽宁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锦州市农科所)何晶,宫国安,刘凤文,刘忠山(丹东市农科所)(大连市农科所)(沈阳市农科院)(铁岭市农科所)生产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  相似文献   

11.
吴晶 《农业与技术》2005,25(4):43-46
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位于我国“三江平原高油大豆优势产区”的中心城市佳木斯市,始建于1947年,是在伪满时期原国立农业试验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东北建立最早的研究所之一。所内设有大豆、玉米、水稻育种、作物栽培、作物病理、杂草防除和土壤肥料等专业研究室,尤其以大豆育种享誉全国。在50多年中。先后选育出40个大豆品种,有17个大豆品种获得国家和省级等各级政府的成果奖励,其中合丰35号、合丰25号为合江农科所的标志性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奖。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01,(2):9-9
沈农8510是著名大豆育种专家、辽宁省大豆研究会理事长、沈阳农业大学余建章教授采用世界最先进筛选高蛋白的方法精心选育而成,属高蛋白新品种。经农业部、国家种子局指定的大豆权威测试单位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品质分析室测定,其粗蛋白含量为45.47%,居辽宁推广品种之首,被誉为大豆的“蛋白质王”。1999年11月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根据现时大豆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理想株型育种及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探索等方面综述了与超高产大豆选育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大豆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可对大豆从表型到分子等多个层次进行遗传操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最终实现大豆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的开创者,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由于知识所限对未提及的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此致歉。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大豆分子育种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如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则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笔者认为,大豆分子育种正朝着遗传图谱信息多元化、基因发掘规模化、分子育种技术高效化、分子育种理论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玉米部分骨干自交系产量稳定性分析王建国,徐乐澜,何晶(辽宁省农科院育种所)(丹东市农科所)宫国安,刘忠山,刘凤文,王秀萍(大连市农科所)(铁岭市农科所)(沈阳市农科院)(锦州市农科所)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稳定性,是决定玉米杂交组合丰产性和稳产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曙明,男,1963年生,黑龙江省汤原县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7.
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品种改良是实现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大豆品种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豆遗传基础。而如何创建一个广泛的大豆遗传基础又是其中的关键之关键,大豆引种是拓宽遗传基础的有效途径之一,各个国家的大豆育种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大豆引种的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8.
概述北美大豆的发展沿革、主要用途、北美大豆生产和销售现状。深入解析北美大豆遗传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大豆遗传改良育种及加工专用型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同时描述F1大豆杂交种的选育、分子标记在抗逆育种、基因挖掘、纯度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及转基因大豆育种的进展。展望北美大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北美大豆发展对我国大豆生产和育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专家简介     
<正>王延波,男,1966年9月出生,博士,二级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沈阳试验站站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