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发展养牛业,熟练掌握繁殖技术,使用先进的繁殖方法是提高黄牛产犊率,缩短产犊间隔的有效手段。1影响黄牛繁殖力的因素1.1繁殖技术1.1.1小母牛过早配种母牛生长发育过程中,体成熟比性成熟晚得多,小母牛身体机能和生殖系统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性成熟并不意味着适合配种。小母牛未达到体成熟,其发情持续期短,发情周期不正常,不适宜生产犊牛。过早配种会对母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负面影响,缩短利用年限,导致流产、产死胎等现象,所产犊牛大多是弱犊,体质差、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2.
后备牛达到开配条件,应及时配种,不但缩短了产犊日期,而且节约饲养成本。根据有关报道:“如果小母牛提早产犊三个月(24月龄对比27月龄),小母牛的饲养成本将降低180美元,而且仅需要较少数量的小母牛用于维持目前牛群规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是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它使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配种率下降,进而降低牧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中药、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奶牛群体繁殖力改良的指标有:1.犊牛死亡率低于10%;2.培育母牛可在24月龄时分娩;3.母牛保持有良好的体况,在产犊后40天内就能发情;4.母牛在初次发情后50天,或产犊后120天内经1~3次授精,受胎率达90%;5.一次配种有50~60%母牛怀孕,或1.7次配种有一头怀孕;6.母牛产犊间隔时间为12~13个月;7.因繁殖原因淘汰的牛不超过牛群的10%。实现上述指标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畜牧业》2013,(21):54-58
一、母牛提前(20~24月龄)产犊技术 技术概述:青年母牛体重达体成熟体重的50%~60%时,青年母牛就能出现发情表现并具有受孕能力。通过对4—5月龄断乳母犊进行饲料调理5~8月后,使其提前进入初情期,经1~2个情期后进行配种,从而使后备母牛实现提前妊娠、产犊。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长短是影响奶牛繁殖性能以及牧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性状之一。为探索影响荷斯坦奶牛妊娠期长短的因素,本文收集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正常健康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记录共7 164条。用一般线性模型对犊牛性别、胎次、产犊季节、是否产双犊、犊牛初生重、产犊时母牛体况评分和是否使用性控精液对妊娠期长短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犊牛性别、产犊季节、产犊时母牛体况评分、犊牛初生重以及是否使用性控精液极显著影响妊娠期长短(P0.01),2胎母牛的妊娠天数显著高于1胎和3胎;产公犊牛母牛的妊娠期显著高于产母犊的奶牛;春季产犊的奶牛妊娠期最长,冬季则最短;产犊时母牛体况评分越高,其妊娠期越短;犊牛初生重越大,则母牛的妊娠期越长;采用性控精液的奶牛妊娠期显著短于非性控精液配种的奶牛;是否产双犊对妊娠期长短无显著性影响(P0.05)。该结果为控制荷斯坦奶牛妊娠期长短,提高其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奶牛不发情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母牛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它使母牛不能及时配种,牛群参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牧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 d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1卵巢疾病导致不发情奶牛的症状及诊断要点1.1奶牛不发情的外部症状  相似文献   

9.
在奶牛的繁殖生理机能中,正常发情和排卵是保持正常繁殖力的基础,因为没有正常的发情(排卵),母牛其他的生殖生理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的较常见。奶牛不发情时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它使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残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牛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10.
奶牛场应达到以下繁殖指标;小母牛的初配年龄14—16月龄(发育好的牛群)到18—24月龄(培育条件不好的牛群);产犊后到第一次配种时间为70—90天;每次妊娠的平均受精次数为1.5~1.8次。要达到上述指标,必须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管理措施,我们采用下列程序用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家畜正常繁殖的基本条件,在任何繁殖计划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先进的繁殖技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表现出应有的作用,最先进的繁殖技术也不能代替优良的饲养管理条件.自从60年代人们将孕酮用于牛的同期发情处理以来,同期发情已成为商品化生产技术,随着人工授精的普及推广,同期发情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同期发情技术才能发挥其优势. 饲料供应情况,营养水平高低,对母牛的繁殖影响是很大的。怀孕后期能量限制导致母牛产犊时体况下降,从而延长产后乏情期。在配种季节,体重增加的母牛比体重下降的母牛受胎率高(见表1).为了估计配种季节不同营养水平母牛的预期繁殖性能,在美国已采用Spizer和Herd提出的产犊时母牛体况指数(BCS)划分标准,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牛群繁殖率的降低,意味着母牛产犊间隔延长,即产后至配种受胎间隔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空怀或不孕时间的延长,这就会增加母牛的饲养管理及配种费用,也将减少母牛的产犊数,影响母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配种时间及人为管理因素等,通过应用下列措施,都可提高母牛繁殖力。  相似文献   

13.
英国一奶牛群(100头)于两年内因泌乳后期和干乳期的过饲发生了母牛脂肪综合症(fatcow syndrome),其临床表现为产后瘫痪和泌乳早期慢性酮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在此期间,牛群的繁殖性能降低,产犊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实验旨在探讨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繁殖性状的影响规律。利用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987-2015年间共1 515头西门塔尔牛生产性能记录,分析不同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季节、初产月龄对西门塔尔母牛空怀期、产犊间隔和妊娠期的影响,并进行了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对西门塔尔母牛空怀期、妊娠期影响不显著(P0.05),对母牛产犊间隔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产犊年份对母牛空怀期、产犊间隔、妊娠期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产犊季节对西门塔尔母牛空怀期、产犊间隔、妊娠期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初产月龄对西门塔尔母牛空怀期、产犊间隔、妊娠期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事奶牛生产多年,知道过去为培育高产母牛强调育成母牛的初配年龄不易过早,但经笔者实践证明,初配年龄为17个月龄的母牛其第一胎泌乳性能和犊牛初生重同22~24月龄配种的母牛并无多大差异。近年来,在国内外为了提高牛群的繁殖力,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快育成母牛的发育,及早地达到初配要求体况,使发育好的育成牛在15~16月龄配种,24~25月龄产犊,这样便缩短了母牛一生中不能生产的年限,增加了产犊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现就育成母奶牛早配快繁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的繁殖生理机能中,正常发情和排卵是保持正常繁殖力的基础,因为没有正常发情(排卵),母牛其他的生殖生理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不发情是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参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饲养人员对14月龄以上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17.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8.
1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1头母牛一年通常产一犊,对繁殖母牛和幼牛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母牛的繁殖能力高低,实践经验表明,营养的控制很重要,出现了营养不足自然对繁殖母牛的发情和配种有影响,同时如果营养过剩也会对母牛的繁殖力构成影响,甚至会导致难产的发生。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繁殖的母牛的繁殖水平,营养应维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1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意大利米兰大学的一位研究者每天喂给荷斯坦母牛2000IU的VE,减少了乳腺炎,并提高了母牛的繁殖性能。比仅补充1000IU的母牛明显降低了体细胞数,补充的时间是产犊前7d至产犊后的14d。此外,补充高剂量VE的母牛平均在产后83.3d受孕,每次妊娠的配种授精次数仅1.3  相似文献   

20.
一、合理组织牛群,加强跟群放牧 配种前应根据母牛的产犊情况,合理调正畜群。可根据空怀母牛膘情好、发情早,产犊母牛发情晚的特点,将母牛编成三群,即空怀母畜群、早产母畜群和晚产母畜群。早春应集中力量进行空怀母牛群的配种,对早产和晚产的母畜群应选择优良草场,移场放牧,每天放牧10~12小时以上,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