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早出丰产早竹种(品种),在种质资源引进收集的基础上,按早出丰产筛选目标,对所引进的12个早竹种(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初步选择了4个早竹种(品种).对4个早竹种(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优良雷竹‘细叶乌头’雷竹,在鄂东南地区进行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细叶乌头’雷竹笋期早,初笋期一般在2月下旬;丰产,正常经营水平下平均产量在9 000~ 15 000 kg/hm2;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与原产地相差不大;抗性强,在鄂东南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了很好的适应性;其综合性状的优异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引进的笋材两用竹6个竹种进行繁育试验及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的探索研究,6个竹种的引种繁育基本成功,随海拔升高越不适应生长发育,培育出了一批优良竹种。总结探索出了一套丰产栽培管理的具体指标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观赏竹种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州赤水市、贵州江口县、浙江安吉县和四川长宁县引进20个观赏竹种,在贵阳清镇市进行引种试验,通过3年连续观察20个观赏竹种的适应性和观赏性,初步筛选出3个适宜竹种,分别是紫竹、黔竹、小琴丝竹。目前,对筛选出来的3个竹种进行扩繁,下一步将推广应用至贵阳市城市景观打造中。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南平地区引种的17种Ci竹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坭Ci竹的生物量最大,生长良好.2.根、叶的生物量比例均较小,在不同竹种中,秆或枝占最大的构成比例。3.多数竹种的根枝比小于0.10。4.其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模式可分为4种类型。5.大部分竹种的含水率为40%左右,各构件的含水率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从抗寒性研究、抗旱性研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方面对我国北方地区竹子引种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目前还存在的地理环境因子限制,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还须加强,组织培养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引种驯化及抗逆性研究,充分应用原有竹种并引进新的竹种,注重科学管理等引种栽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3年河南淅川竹博园从浙江安吉引进24个竹种进行试验栽培。结果显示,初步认定红竹、黄秆乌哺鸡竹、高节竹、美竹等10个竹种能够适合在淅川发展。建议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适地适竹,分类经营,扩大试验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7.
福建华安竹类植物园种质资源异地保存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华安竹类植物园竹种引进、布局与配置原则.对引种与栽植要求、园区维护及自然条件下保存的竹子属种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异地保存竹种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和收集、保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竹子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广西百色右江干热河谷地带引种55个竹种,初步研究了竹种的适应性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成活率在8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均正常萌发出笋,初步表明这些竹种可适于右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的15个竹种调查其栽植当年的出笋量及笋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5个竹种间出笋量和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银丝竹的出笋量最大,发笋能力最强;龙头竹、金秀甜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4个竹种笋生长量较大,可作为材用竹种发展;紫线青皮竹的出笋量、笋生长量均相对较大,为比较理想的高经济价值竹种。  相似文献   

9.
竹类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1989年底,共收集引进保存了4属26个竹种,保存圃面积0.667hm2。从2004~2006年,进一步扩建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面积达4.0 hm2,现有竹类植物22属98种(含变种或变型),且竹种成活率、保存率较高。分别简要介绍了各个竹种主要用途及其配置方式与竹种选择,并提出了相关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按观秆、观叶、观笋竹、观竹整体4个类型,将安吉县现有的47个观赏竹种进行综合,并对每个竹种的栽培与应用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笋用竹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7年从浙江引进10人优良笋用竹种栽培试验,在观测研究物候期,成活率、成竹率、新竹质量、鲜笋产量、鲜笋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对其中3个竹种进行了扩大栽培。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哺鸡适应性强、满园快、鲜笋产量高,味道好、色泽美、有较高的经济栽培价值,适宜于长沙及附近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植物志》第9卷第1分册为标准参考书目对中国37属500多个竹种的称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归类,结果发现竹种学名的异名有1~12个不等,中文名字异名数量有1~16个不等,涉及的竹种数量超过半数以上,许多为常见的竹种。竹种异名的称谓大多来源于竹种的形态、色彩、用途和地域。通过对竹种称谓的系统分析、归类整理,为竹类种质资源的清查和引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世界竹藤通讯》2010,(5):48-48
马来甜龙竹的宏观结构与物理性能适合作为复合材料 (汉堡大学木材与科学系) 摘要:本文主要确定了马来甜龙竹的基本性能.并研究了该竹种能否适合作为复合材料的生产材料。为此,研究了该竹种的宏观特征与物理性能.如比重、干缩湿胀和吸水量。  相似文献   

14.
广西特有竹种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西自然分布的竹类植物进行归纳整理,在23属157种及变种中,广西特有竹种14属39种及变种,占广西竹种总数的24.8%。其中:簕竹属数量最多,有11种,大节竹属5种,其他属各1~3种。在这些特有竹种中,合轴丛生竹有6属16种,单轴散生竹有10属23种。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的11种竹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外的28种竹种生境狭窄、环境恶化、日渐濒危。建议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竹种进行原地保护,对自然保护区外的竹种尽快迁地保存;种群数量少的竹种要立法保护,经济价值、观赏价值较高的竹种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刚竹属部分竹材纤维形态与主要理化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刚竹属34种散生竹种竹材的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纤维素含量和基本密度测试结果表明:34个竹种竹材的纤维长为1.545~2.119mm;纤维宽为12.20~17.64μm;长宽比为96.6~150.4;壁腔比为2.46~5.62;纤维素含量为41.26%~49.29%;纤维组织比量为29.47%~56.55%;基本密度为0.559~0.809g/cm3,各竹种之间竹材纤维形态和主要理化性状统计分析结果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世界竹藤通讯》2009,7(4):32-32
美国乡土的竹种资源很少,大多数竹种是从国外引种的。但美国的竹产业发展很快.根据美国竹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美国2002年的竹产业产值为3000万~4000万美元。美国正在积极发展自己的竹笋生产基地.将会有一定规模的鲜竹笋产量供应国内市场。在美国,约有40-50家生产和经营竹制加工产品的公司和企业,其中大部分为竹制品分销商。美国竹子园艺业发展异常迅猛,现有进行竹种买卖的竹种园、竹子苗圃约150余个,  相似文献   

17.
浙江奉化一竹类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ewBambooVarietyfromFenghuaCityofZhejiangProvinceWangXianjia;LuZhimin奉化水竹(当地俗名PhyllostachysheterocladaOlivervar.funhuaensisX.G.WangetZ.M.Lu,var.nov.竹类植物鉴定承蒙南京林业大学赵厅僧教授指导并审阅,特致谢意。与原变种水竹不同,在于植株通常大于水竹,高可达7-8m,胸径可达6cm,箨鞘先端具明显的白色放射状条纹,叶片较大。此竹发笋力极强,笋味鲜美,是刚竹属竹种中发笋较迟的一种,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笋用竹种。秆可作棚架或劈蔑编织一般的箩筐等。浙江:奉化市楼岩乡倪家村,海拔约480m。张…  相似文献   

18.
黄土干旱区竹种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黄土干旱区选取10个竹种进行了引种试验,分别对其进行了冬季防寒、夏季防热、春秋防风的研究。初步筛选出适于黄土干旱区生长的竹种。  相似文献   

19.
观赏竹新品种引进与快速繁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竹子在造园中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到今 ,不乏园林用竹之典范。但长期以来 ,竹子在造园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 ,用于造园的竹 (品 )种十分单调 ,常见的只有紫竹、斑竹、慈孝竹等少数竹 (品 )种。我国竹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堪称竹子王国 ,但目前可大量提供用于园林绿化的观赏价值高的竹种不多。而日本、欧洲、美国均长期引种选育观赏竹种 ,拉丁美洲自然分布有许多观赏价值很高的竹种。引进这些竹种 ,不仅可以为造园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也可以大大丰富我国的…  相似文献   

20.
永安市竹林面积4.8万hm^2,竹种资源15属77种,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永安市竹林资源和竹种资源分布的调查研究,根据其竹林分布特征和竹种资源优势,提出永安市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毛竹要面积优势,培育丰产竹林;依托竹种资源优势,综合利用竹类资源,开发观赏竹,开展竹林旅游,建设科学合理的竹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