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崇礼区典型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崇礼区3种主要林分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该地生态效益评估以及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崇礼区典型林分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连续观测,并以开阔无林地为参照对象,采用柱状图、散点图、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PHF)、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F)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PF,)3种纯林以及无林地(NF)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分析气象因素及植物光合特性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并运用单极系数法以及空气质量系数法对不同林分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呈双峰型,最低值一般出现在中午,不同林分最高值出现时间不同。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差别,空气负离子浓度从高到底依次为:河北杨(1 101 ion·cm-3)白桦(847 ion·cm-3)油松(755 ion·cm-3)无林地(344 ion·cm-3)。(2)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植物光合特性总体呈正相关。(3)计算空气质量评价参数得出不同林分单极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河北杨(0.92)油松(1.01)白桦(1.25)无林地(1.37),各林分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河北杨(1.25)白桦(0.85)油松(0.80)无林地(0.27)。[结论]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差异且阔叶林高于针叶林,空气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外界气候因素及自身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林分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也存在差异,合理配置林分资源有利于空气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于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应用FTP-2空气负离子测量仪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3个生态区及全园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测量,并采用日本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I C)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1)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垂直变化明显,园中高于园内其他地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I C)均大于0.93,属于清洁,空气质量很好。(2)从空旷地向水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I C)逐渐增加,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林地区;有瀑布和水流等动态水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增加;园中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差异显著,其大小依次为水边>林内>空旷地;(3)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的日变化规律曲线为双峰形,总的规律为上午高,下午低,一天中存在2个峰值,分别为上午7:00点(563.75个/cm3)和8:00点(789.67个/cm3),I C值为1.11和1.40,大于1,为清洁或最清洁。其它时间处于平稳趋势;(4)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曲线为多峰形,1月最低,为256.20个/cm3,I C值为0.36;7月最高,为542.86个/cm3,I C值为1.06。总趋势为夏、秋季高,春季适中,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黄河三角洲30年生人工刺槐纯林和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翌年2月对其林内空气负离子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同步观测,以了解人工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气离子评议系数(CI)表明,夏季(1.04)空气质量最佳,秋春(0.92、0.70)次之,冬季(0.64)最低;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1∶00和16∶00左右,12∶00-14∶00左右出现谷值。不同模式人工林年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离子评议系数大小依次为刺槐+白蜡混交林(RF)刺槐+榆树混交林(RU)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纯林(R),其NAI浓度和CI值分别为705个/cm~3、656个/cm~3、623个/cm~3、585个/cm~3和0.93、0.84、0.78、0.75。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林分因子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树高和枝下高呈负相关;与林内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内湿度、风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选择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古柳杉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柳杉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外貌特征,实测春夏秋三季不同柳杉生境小气候、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瞬时值,并评价其空气清洁度。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柳杉群落Simpson、Shannon-Wienner及Pielou等多样性指数均呈增长趋势,大小排序为山顶(0.918 2;4.345 9;0.805 9)>山麓(0.895 9;4.116 0;0.781 1)>山中(0.890 9;3.999 6;0.747 3),而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则表现不同特点,其增长趋势为山中(37)>山顶(33)>山麓(31);春夏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则呈单峰曲线。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山顶、山中较高海拔的柳杉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山麓,其CI值(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也高于山麓。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江西省新余市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与PM2.5时空分布特征、交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对其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新余市森林游憩区与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年变化趋势总体保持一致,全年中各月份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城市绿地;1月、3月和4月城市绿地PM2.5浓度显著高于森林,其他月份差异不明显;夏季6—8月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分别达到其全年最高值和最低值。(2)森林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M2.5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随距地面垂直高度的增加,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先下降再上升后保持不变,PM2.5含量逐渐降低,距地面高10 m处林冠中层具有较高的空气负离子和较低的PM2.5含量。(3)不同季节森林空气负离子与PM2.5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相关性各不相同。结果表明:新余市森林...  相似文献   

6.
西湖景区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西湖风景名胜区典型植物群落春夏两季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并采用相应评价体系对其空气清洁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城区道路,空气质量大多属清洁范围,但受游客人为干扰影响明显;(2)植物群落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春季,但空气清洁度春季优于夏季;(3)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显著的日变化,在10:00~11:00点和17:00点左右出现峰值,且雨后大于雨前;(4)水体对植物群落的负离子浓度有显著影响,动态水优于静态水.  相似文献   

7.
薄山林场空气负离子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负离子测定仪,对位于河南省确山县的驻马店市薄山林场的不同林分类型及水库周边的空气负离子进行了测定,以此评价所在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其与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含量与林分类型、水面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竹群落空气负离子及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散生竹、丛生竹、地被竹等3种竹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采用单极系数(q)、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和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指数(FCI)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竹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竹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波谷和波峰交替出现的单峰曲线,在8∶00—18∶00时段内,负离子浓度在8∶00处于最高水平,而在12∶00处于最低水平;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春季很低,到夏季上升很快,而到秋季则又下降。竹群落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从8∶00开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开始缓慢下降,到16∶00达到最低,之后又缓慢上升;随季节变化则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为丛生竹>散生竹>地被竹。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水平均超过700个·cm-3,有益于人体健康,具有保健功能;空气质量评价系数CI均值为0.892,空气质量等级总体达到A级水平,即清洁程度。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KEC-900负离子检测仪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不同类型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园内各类型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多存在1~2个峰值,峰值出现的时间为早晨或晚上,负离子浓度日最高值出现在白桦林,达到1 815个cm~(-3)。负离子浓度年变化分别在7月和9月存在峰值,7月红皮云杉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达到1 284个cm~(-3)。  相似文献   

10.
对上海植物园的21个群落特征与距地面1.5 m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常见群落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草坪的能力最弱,其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一致,以15:00时最高,12:00时最低;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的频次呈正态分布,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在0.5~0.7的群落数最多;竹类群落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最高,均值为0.83,比草坪提高了117%;针叶群落与阔叶群落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相近,比草坪提高了70.7%;当优势种树高〈5 m时,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最大,当树高〉10 m时,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基本不变;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随郁闭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叶面积指数对群落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九华山风景区空气负离子水平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九华山风景区不同景观带(街区、林区、香火区和溪边)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空气负离子测量仪对其负离子浓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九华山空气负离子含量和空气清洁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到达山体中部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现象;2)九华山空气负离子浓度除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还受到天气状况和水体状态的影响;3)不同景观带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和空气清洁度差别显著,其大小顺序为溪边 > 林区 > 街区 > 香火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空气负离子测定仪(TC-201A型)对河北太行山区五种主要水土保持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湿度和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总体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即早上较高、中午较低、下午又逐渐上升;2)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月变化为6、7、9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5、8、10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3)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空间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4)不同树种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苹果 > 板栗 > 栓皮栎 > 油松 > 刺槐;5)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与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6)坡中林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沟内的,但二者之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冬季校园内3种典型用地空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为例,在师生出行时间5:00-23:00时段,对冬季校园内3种典型用地的空气颗粒物浓度进行了观测,同时测定平均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氧气浓度、光照度及噪音量。结果发现:1)3种校园用地的空气颗粒物浓度均呈"双峰单谷"-"V"字型变化,为早(5:00-7:00)和晚(19:00-21:00)高,中午(15:00)低;2)3种校园用地不同环境对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有一定影响,水面和植物有降低颗粒物浓度的作用;3)空气颗粒物浓度受小气候因子等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空气负离子浓度是影响森林公园休闲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秋冬季节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空气负离子浓度由高至低为:木兰园〉竹类园〉杜鹃园〉云南油杉林〉茶花园〉森林游道〉太和宫〉钟楼;②空气负离子浓度昼间变化规律为:午前高,中午低,午后又升高;③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一致;④公园空气质量:云南油杉林为B级;森林游道、太和宫、木兰园、竹类园、茶花园、杜鹃园为c级;钟楼为D级。  相似文献   

15.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云顶茶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空气负离子产生、作用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龙岩国家森林公园云顶茶园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评价,结果表明,云顶茶园景区各景点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为60.7万个.cm-3,正离子浓度达到68.7万个.cm-3,CI值平均为539.1,q值平均为1.132;各景区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是龙岩市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100多倍。  相似文献   

16.
2010~2011年以云油茶3#、4#、9#、13#及14#5个优良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其嫁接苗的品种对比试验和不同激素类型及浓度对嫁接苗根端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1)5个品种的芽苗砧嫁接苗在成活率、新梢高、新梢粗、新根数、新根平均长、新根总长6指标上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这5个品种都具有比较好的遗传繁殖能力;(2)生根粉6号(ABT6)、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3种外源激素与对照(CK)相比,3种外源激素能明显提高云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木在成活、发梢、根系的效果,但是3种激素间的嫁接成活率、新梢高、新梢粗、新根数、新根平均长、新根总长6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激素的不同浓度梯度对嫁接的成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其中200 mg/L浓度对云油茶成活和生长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采取对照、劈山清杂、全垦、施复合肥料、施饼肥5种技术措施,对毛竹疏残林进行人工改造。经过对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连续4 a的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改造措施总体上促进了毛竹林的生长;随着人工改造措施实施时间(次数)的延长,各年度间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均有极显著、显著性差异;各人工改造技术处理间出笋数差异极显著、胸径差异显著,而成竹数差异不显著。q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正效作用排列依次为施复合肥料>施饼肥>全垦>劈山清杂>对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评价沂蒙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区环境空气状况,采用日本生产的ITC201A型空气离子测量仪,对修复区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实测与研究,并综合运用CI法、FCI法和隶属度U法3种负离子评价模型对其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负离子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即退耕台田苹果经济林地的空气质量最好,其次是麻标×椴树阔叶混交林、黑松针叶纯林、退耕梯田和荒草地的,道路空气质量较差。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林地区,阔叶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林地。在生态修复措施上注重退耕梯田建设保证修复区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应首先加强退耕台田经济林和生态林封禁措施的实施,田间道路两旁应栽植道路防护林,改善生态修复区内道路周围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林下更新技术,选择了一片32年生杉木林设置固定观测试验地,对其采用4种不同疏伐强度(每公顷保留株数分别为75株、150株、225株和300株)处理,随后采用1年生杉木实生苗在林冠下进行造林更新,形成复层林,同时设置对照(皆伐后造林更新形成单层林)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老杉木每公顷保留密度为75株、150株、225株和300株的林下杉木更新幼树的平均树高分别为对照的97.19%、94.94%、90.45%和84.83%,平均地径分别为对照的96.23%、109.12%、96.23%和80.82%。不同处理间的杉木更新幼树的地径生长有显著差异,在复层林中以杉木老树每公顷保留株数为105~135株处理的林下更新杉木生长为最好;但不同处理间的杉木更新幼树的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