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DNA芯片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芯片 (DNA chips)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和可同时测定基因组成千上万个基因活动的新方法,能用于揭示所有的基因转录表达层次上的信息。 DNA芯片技术是美国的 Affymetrix公司于 1994年首先发明的。它的迅猛发展和优越性引起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普遍重视。 一、 DNA芯片技术   DNA芯片又称基因芯片 (Gene chips)或 DNA微集阵列 (DNA microarrays)等,它是指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 DNA的微点阵。微点阵是指 DNA样品的有序排列,它包括直径为 200μ m或更小的数百至数千个点,每个点为特定序列的 cDNA或寡聚核苷酸。它交叉…  相似文献   

2.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因芯片(DNA芯片,微阵列)是20世纪后期在杂交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个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大量的核苷酸探针以点阵列方式排列于特定的固相支持物上,与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的样品靶DNA杂交,通过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来分析靶DNA的存在和量的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应用于功能基因研究.杂交测序、药物筛选诊断、基因表达、基因多态性和突变检测等,在生物学、医学、制药学、环境保护学和农林业等领域上都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DNA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NA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生物高新技术,它是利用光刻合成、高速打印或电定位等技术,在支持物硅、玻璃或尼龙膜上胺照特定的排列方式有序地固化大量的基因探针,形成DNA微阵列。生物样品DNA/RNA通过PCR/RT-PCR扩增和荧光标记后与DNA微阵列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器及计算机分析,即可获得样品的基因序列及表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借助纳米珠制作单分子DNA芯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单分子DNA芯片制作技术主要依靠稀溶液铺设,有很大的随机性,即有许多DNA分子重叠而无法观察,还有一部分基片上没有样品,造成浪费,为克服上述缺点,作者采用了一种新的单分子芯片铺设技术,纳米珠作为单分子DNA的连接载体,利用其空间位阻作用将DNA分子沉降到经过表面化学处理的基片表面,纳米珠的直径和DNA长度控制芯片上样点间距,去除纳米珠后,获得单分子DNA纳米阵列芯片。为单分子、高通量DNA芯片的制作做了新的探索。这个技术的完善将为今后单分子DNA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森林植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植物分子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检测其群落、种群、个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详细地综述了DNA水平上森林植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DNA分子标记、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芯片技术的的原理和方法;简要介绍了蛋白质水平上的研究方法:等位酶分析和蛋白质组学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技术及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微卫星作为第二代分子遗传标记,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微卫星位点的获得有两条常用技术途径:1)利用巳发现的微卫星位点寻找新的位点;2)用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特定基因的微卫星位点。微卫星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DNA的提取,PCR扩增,扩增产物及大小的检测和数据分析。DNA芯片技术的出现,为微卫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可以通过微卫星技术进行种间、种内、群体之间、甚至是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包括亲子鉴定等。  相似文献   

7.
从基因表达谱研究、病原微生物检测、细菌分型、基因突变和多态学研究等多方面概述了DNA芯片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并对DNA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在DNA芯片平台上探测AIV不同亚型 cDNA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以基因芯片技术为基础的检测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中所使用的病毒为A/Goose/Guangdong/1/96(H5N1)、A/African starling/983/79(H7N1)和 A/Turkey/Wisconsin/1/66(H9N2)。通过RT-PCR获得大约500 bp的禽流感病毒基因cDNAs片段,克隆,从重组质粒扩增DNA片段,并点到玻璃载体上,制成芯片。在病毒RNA反转录过程中,用Cy5标记样品 cDNAs。样品 cDNAs是一个包括禽流感病毒HA和M基因的混合物。依据M基因鉴别型,依据HA基因鉴别亚型。扫描芯片上探针结合位点,杂交信号与预期设想基本一致。结果显示,DNA芯片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AIV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86-287
研究合成生物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工程学的研究思路来设计出新的生物系统,或者是改造之前的存在缺陷的生物系统。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其在生物医药、农业以及环保等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而在合成生物学当中,DNA组装技术是其中的较为关键的一门技术。如果将这门技术发展完善,那么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将会更快。因此,对合成生物学中DNA的组装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且研究了其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基因克隆方法在作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包括功能克隆、定位克隆、表型克隆、PCR扩增以及DNA芯片技术等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及其在作物上的应用,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技术在预防兽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门物理学、微电子技术、生化技术与生命科学等众多科学领域交叉综合的高新技术。其关键是将巨大的DNA分析缩小到很小的芯片上,利用光电技术对信号进行探测,最后用计算机加以分析,从而使过去生物学中的复杂实验变得简单,同时检测的数据大大地增多。随着该项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新药开发、分子生物学、食品卫生和环境监测等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年来植物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我国农业分子育种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植物外源DNA导入技术所使用的方法、应用研究的领域和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分子育种上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对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烟草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DNA芯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介绍了基因芯片的主要类型。探讨了基因芯片技术在转基因烟草检测、烟草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烟草种子检测和烟草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单粒微米珠-单根DNA复合物的微流控分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点单分子DNA芯片有重要用途,但其制备极具挑战性,用光镊、磁镊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分离单分子DNA,为此建立的平台设备昂贵,且分离效率太低,难以满足实验要求。本研究采用微流控技术,在层流基础上电泳分离与富集单粒微米珠-单根DNA的复合物,旨在为基于微米孔阵列承载这种复合物的定点单分子DNA芯片的制备提供样本。此技术的完善将为单分子DNA芯片制作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植物遗传研究与分子标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越 《青海农林科技》2004,(2):21-24,32
分子标记是DNA分子碱基序列变异的直接反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生物体DNA后来检测不同遗传位点等位变异(RFLP),以一个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序列为引物,利用对基因组DNA随机扩增来鉴别DNA多态性(fL~PDs).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重复序列产生了微卫星(microsatellites)标记技术.而RFLP与RAPDs有机结合形成AFLP技术SNP标记利用基因位点上等位型(alleles)为DNA芯片技术应用于遗传作图提供了基础。对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全面了解,有益于正确制定遗传资源收集和原位保存的策略,有助于鉴定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等,对于拓宽遗传基础的育种策略十分重要分子标记是检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PCR技术是一种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因其高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检测速度快、准确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微生物检测等许多领域。该文从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应用微卫星DNA技术、线粒体DNA(mtDNA)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指纹等分子生物技术所垢.进行的蜜蜂育种研究现状,其应用主要包括估计蜂群内亚家系(父系)的组成数目和分析工蜂间的遗传相关,推断蜂王的多雄水平和鉴定蜜蜂种性,构建连锁图和区别数量性状位点,鉴定基因型和区别全胞、半胞姐妹以及分析精子受精力的倾向性等。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李宁教授承担的“畜禽重要生产性状优良基因诊断生产技术的引进”项目通过农业部“948”项目组织的验收。项目技术引进了3100型遗传分析仪、基因芯片点样仪和扫描仪等仪器设备和目前最先进的畜禽DNA分子诊断仪,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基因组扫描和DNA芯片分析2个高通量的基因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9.
紫外激光交联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UV laser crosslinking and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UV-X-ChIP)是研究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及鉴定转录因子靶DNA的一条新途径。该技术结合DNA芯片、Southern杂交及DNA文库的构建可用于研究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及高通量筛选已知转录因子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结合位点,这为转录因子调控网络的绘制奠定基础。笔者对紫外激光交联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广东农业科学》2007,(6):19-1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采用自主设计的工艺路线和自行研制的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生物质直接脱氧合成高品位内燃机燃油50t/年规模的中试试验,合成燃油的大部分指标均优于实验室小试水平,生物质转化率高达理论值的80%,产率达到12%~16%,合成燃油化学成分与矿产标准柴油相近.热值与标准柴油相当(45MJ/L),氧含量小于0.5%,硫含量小于0.001%。这标志着我国在生物质直接合成高品位内燃机燃油技术上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