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东  沈中元 《中国蚕业》2010,31(1):101-102
1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病毒病,是由于家蚕感染了核型多角体病毒而引起的。该病原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属(bombxy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virus,简称家蚕NPV)。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类专门寄生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是囊膜包被的双链环状DNA病毒,病毒粒子呈杆状,基因组大小介于80~180kb之间。  相似文献   

2.
<正>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寄生在蚕的肠道细胞内的病毒,为害尤甚,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以上。家蚕病毒病已发现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和浓核病。除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寄生在体皮、血液、脂肪等组织细胞内,因此发病较快,其他三种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技术诊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涂纳新  张志芳 《蚕业科学》1994,20(2):124-125
应用PCR技术诊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涂纳新,张志芳,郭锡杰,吴祥甫(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研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又称血液型脓病),是目前危害蚕业生产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4.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包涵体亚科,它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是蚕业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培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而RNAi技术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RNAi技术培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的潜伏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血液型脓病)是家蚕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对该病的病原、感染途径和防治方法等,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家蚕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后,蚕体内是否存在潜伏病毒,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潜伏病毒在诱发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使蚕发病;有人不同意,认为蚕感染NPV后,可能发  相似文献   

6.
<正> 家蚕病毒病的种类,目前已知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Nuclear-Polyhedrosis),病原是NPV;质型多角体病(CytoplasmicPo1yhedrosis),病原是CPV;病毒性软化病(Virusflacherie),病原是IFV;浓核病(DeNsovirus disease),病原  相似文献   

7.
家蚕病毒病的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程度高。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浓核病病毒和软化病病毒方面的抗性品种选育、抗性功能基因、抗性功能蛋白、表观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运用多手段进行家蚕病毒病防治和抗性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抗病毒药物、抗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家蚕病毒病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较大,是影响蚕桑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和近年来家蚕病毒病常规抗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1家蚕中肠型脓病的病原 家蚕中肠型脓病,又叫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其病原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BmCPV)。该病原属于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主要寄生于家蚕中肠上皮圆筒状细胞的细胞核内(图1)。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以游离态病毒粒子和多角体2种形式存在于病变细胞中:  相似文献   

10.
调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ycis,简称Nb)分别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 CPV)、家蚕肠道菌、苏芸金杆菌(Bt)和家蚕白僵菌联合感染家蚕时存在的拮抗情况。结果显示家蚕感染适量Nb后,再以其它病原感染家蚕,都具有一定的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效果,其中以Nb感染家蚕后再感染Bm NPV或Bm CPV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其他病原或其他感染方式对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家蚕病毒病有三种,即体腔型脓病,中肠型膿病及空头性软化病。前两者均能形成多角体。我国早在三、四世紀晋代民歌中已提及软化病。1930年法国巴約氏曾認为是一种病毒病,至1961年为我国學者曹诒孙、卢蕴良等鑑定其病原确系病毒。体腔型脓病的病毒能在細胞核內形成多角体,故又名核型(N型)膿病。1918年由法国爱魁氏(Aqua)确認为病毒病。1934年日本石森发現中肠細胞質中形成多角体的現象,但不为重視。1952年以后細胞質型(C型)膿病大量发生,为了与体腔型膿病区别,故名中腸型膿病。这三种病毒病都是蚕业上主要病害,为了做好防治工作,必需对它有所認識,現将近年来关于家蚕病毒的研究綜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苏芸金杆菌、家蚕白僵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家蚕微孢子虫(N.b),观察紫外线照射对家蚕病原的灭活效果。结果是当紫外线照射时间为6min时可杀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照射的时间为12min以上时可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照射22min以上可杀灭苏芸金杆菌;照射24min以上可杀灭家蚕自僵菌。说明紫外线照射处理对这4种家蚕病原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与琼脂糖凝胶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用非离子型去污剂NP—40脱除病毒粒囊膜,制备核衣壳。经用多种方法对这三种主要结构组分进行纯度鉴定。制备相应的兔抗血清。用双向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对三者之间的血清学关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与病毒粒子和核衣壳之间无交叉反应,核衣壳与病毒粒子囊膜之间亦无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的血清学研究,有关抗原的纯化方法(1978),血清制备及对流免疫电泳检测(1970)等已分别报导过。 本文着重报告CPV抗血清与家蚕质型四方形多角体病毒(CPV_t)、六角形多角体病毒(CPV_h)、病毒性软化病病毒(FV)、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中和效果,以及对桑  相似文献   

15.
正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防治最难的一类病害,按病原不同可分血液型脓病(核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四种,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在开化蚕区统俗称空头病。近年来,我县养蚕生产上以血液型脓病和空头病发生最为常见,严重时粒茧无收,不仅给蚕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为了科学防治家蚕病毒病,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巩固蚕桑产业,笔  相似文献   

16.
理化因子对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病原性及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理化因子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软化病病毒(FV)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做过试验.浓核病病毒(DNV)原先作为FV的一个株,也有人做过理化因子影响的试验.本文主要报道一些理化因子对我国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病原性及抗原性的影响,为保存、提纯及消灭本病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蚕病述要     
病毒病蚕的主要病毒病,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空头性软化病三种,其中核型多角体病在春蚕的壮蚕期容易发生,与此不同,质型多角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在早秋的壮蚕期大面积发生,往往成为歉收的原因。 (一)核型多角体病本病也称脓病,世界养蚕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很早就已知道是一种病毒病。 1.病征幼虫特别壮蚕呈现的病征,首先体色有一点像污染(脏)那样的变色,其  相似文献   

18.
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序列分析(Sumiko Gomi等,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1999(80),1323-1337)家蚕的致病性核型多角体病毒(NPV)(T3 strain)基因组被测序和分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是一个有128413核苷酸长的、鸟嘌呤 胞嘧啶含量占40%而且包括编码预测蛋白的全部60个氨基酸的136个开放读码框(ORF)。虽然表型不同,家蚕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19.
郑燕 《广东蚕业》2012,(2):31-35
质型多角体病是一种家蚕病毒性传染病,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食下传染。质型多角体病多发于秋蚕期,是我国蚕茧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继家蚕微粒子病之后又一被国家列为动物疫病的蚕病,是每年秋蚕生产的一大隐患。故研究开发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粒子具有安全、高效、快速、环保的消毒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克孢灵的有效成分是稳定态ClO2。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氨基酸分解破坏,导致微生物死亡;同时ClO2对细胞壁有较好吸附和透过性能,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克孢灵对家蚕的病原微生物具有高效、广谱的灭活作用,其除了对家蚕微孢子虫有非常灵敏的作用外,对家蚕病毒病病原(NPB、CPB、DNV)、细菌病病原(灵菌、卒倒杆菌等)、真菌病病原(白僵菌、曲霉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通过用不同浓度克孢灵处理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粒子悬液后桑叶接种、饲育,从而进一步考察了其对家蚕质型多角体裸露病毒粒子的灭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克孢灵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粒子的灭活作用灵敏,用75mg/l作用15min就可以将发病率降低至5%,用100mg/l作用15min,就可以达到完全灭活的效果。试验表明ClO2对CPV病毒多角体和CPV病毒粒子的灭活效果相差很远。本研究为大田生产蚕用消毒药物的选择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发现、性状、复制机制以及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材料研究了家蚕对NPV的抵抗性及其遗传规律,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的研究发现了高抗NPV的家蚕特优种质,探明了家蚕对BmNPV抗性的遗传规律。以306和NB为亲本,组配了近等基因系,筛选了与常染色体上抗NPV基因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并以NB为素材,育成了一批新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