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培 《中国林业》2012,(21):50-51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人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改造的过程。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人类自觉不自觉地过分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在短短的100年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展到很不和谐的地步,大自然也毫不留情地对人类实施了一次又一次的报复。厄尔尼诺、温室效应、沙尘暴、洪涝、干旱、荒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为此,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从原始人启步的人类,据说是来自海洋的鱼类。海洋,自然就是人类老祖宗的家一自从上岸后,从猿到原始人,人都以大自然为居。许是有了此种亿万年积存的意识吧,人类潜意识中总认为“大自然是我的”。居屋的发明使“家”更像家,是文明的一大飞跃。然而,进入“家”的文明并未改变“大自然是我的”这一意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直至夏、商及西周前期,土地、山林、湖泽都任人出入、随意砍伐,破坏严重。今日我国西部的一些沙漠与“黄土高坡”,在那时就种下了祸根……历史是会发生一些怪事的。按今日语言说,重视环境治理、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政…  相似文献   

3.
郭成阁 《中国林业》2011,(20):34-34
人类来自森林,更离不开森林,森林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大自然的“弄潮儿”,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一枝一叶和“一技一能”,写照着一个地域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人类存在于地球上,不可能仅靠人类自身来维持生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基本观点,早已被大众广泛认同,可见,人类再怎么强大都还是要遵循大自然法则.然而由人类进化至今的历史可知,人类不断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现有环境结构,为了生存,不断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索取.“雾霾”、“全球气温变暖”、“海啸”等灾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类也从原来的漠不关心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今,生态环境破坏、能源匮乏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实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秋天来了!秋风阵阵,万里无云,天是那样的高,那样的蓝,虽无白云作伴,天空并不寂寞,正与南飞的大雁攀谈。瞧,大雁在蓝天上写诗,一会儿写大大的“一”,一会写大大的“人”,哦,它们在歌唱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歌颂大自然最聪明的主人——人类,用蓝天上的字迷和人类对话。而我们,  相似文献   

6.
从猿到人,人类没一天离开过森林的怀抱。地球上,是森林给人类创造了生存条件,让人类赖以生息,所以,人们才把森林比作“人类的摇篮。 森林既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能提供木材,药材,制造氧气和美化环境,它是人类财富的源泉,自然的卫士,素有“农业的保姆”、“绿色的金库”、“大自然的美容师”、“不收医药费的医生”等美称。  相似文献   

7.
森林与人类     
<正>一本关于野生动物、植物和大自然的杂志主管:国家林业局主办: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关注《森林与人类》杂志微信公众号,如何微信关注?方式一:手机微信“公众号”,搜索栏输入“森林与人类杂志”或“Senlinyurenleimag”进行搜索获得。方式二:手机微信“扫一扫”,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杂志微信二维码获得。如何进入微店?关注森林与人类杂志微信公众号后,在手机屏幕右下角可看到“微店”的提示,点击可进入。  相似文献   

8.
生态意识: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意识对话人:王晓华姚新勇范钦林葛红兵大自然正发出悲愤而颤抖的声音,以其特有的语言寻求与人类对话。人类听见了吗?人类会与大自然平等对话吗?由此引发出南京大学中文系四位博士生的一场不为“常人”所认同的对话(本刊委托王晓华同志主...  相似文献   

9.
森林,因其在大自然中发挥着多种效益和对人类做出的众多贡献,而被人们冠以许多美丽的称号,诸如:“绿色的水库”、“绿色的长城”、“绿色的银行”、“绿色的化工厂”等等,举不胜举。在森林“家族”中,许多树木还有着巨大的药用价值,可为人类的健康直接服务。因此,把茫茫林海誉为中草药的宝库,它也是当之无愧的。人们熟悉的板栗树就是一种用途很广的药用植物据古医书记载: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  相似文献   

10.
杜鹃的歌声     
有一句名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很流行:“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应该向大自然索取。”从鼓励人类开发大自然潜力、合理利用大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至今仍闪烁着先哲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11.
营造大型温室造福城市居民李春阳,李春泰人类本是大自然的产物,只是由于工具的发展才越来越远离自然。中国汉字的“村”字,在很大程度上记录了这一过程,人类的聚集地是一块林间空地──“寸木”,是由于砍伐或烧毁部分森林的人为作品;人类本来是靠森林的养育和保护才...  相似文献   

12.
付满意 《绿色科技》2021,(7):223-225
指出了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一员,其核心工作就是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引路人”。通过结合当前“三全育人”的时代背景,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发挥好传播者、执行者和沟通者的作用,而对辅导员的发展有3点建议:①要在工作中突出辅导员思政教育的优势,②要充分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③要将“管”和“教”有机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实现岗位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的权利》可以称作是环境伦理学发展史中的开山之作。《大自然的权利》评述了一连串在环境伦理思想史上贡献过智慧和勇气的名字:约翰·缪尔、梭罗、施韦泽、利奥波德、蕾切尔·卡逊……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有一种共通的精神情怀,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也许真的如“译者前言”所说,只要人们多少接受一些他们的教诲,大自然和人类的文明会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大自然的权利》罗德里克·纳什著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一生致力于自然保护的约翰·缪尔,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夏日走过山间》是他走访内华达山区的日记,…  相似文献   

14.
有一句名言,在20世纪50年代很流行:“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应该向大自然索取。”从鼓励人类开发大自然潜力、合理利用大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至今仍闪烁着先哲的思想光芒。而今,人类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手段早已今非昔比,对大自然已不仅仅是索取,而在某些方面已近乎掠夺了。比如,漫山遍野的森林已被砍得光光,往日俊男倩女般的群山,已多“削发”为僧为尼;又比如,江河湖海的鱼虾、水生物被过度捕捞,有的鱼类已经绝种,有的湖泊已丧失了自我净化的能力;再比如,飞禽走兽被…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林区天然野生资源的优势森林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森林是大自然的“绿色宝库”,我们祖先成群结队地在森林中采摘天然野果或渔猎充饥“茹毛饮血,栖木为巢”,森林成为我们祖先的“粮仓”、“避难所”。人类进化到今天仍然离不开森林和森林中提供的各种林副特产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我们的祖先从原始时代就生存于森林,逐步发展了人类的文明。就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也不能离开森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犹如人体的皮肤,覆盖着地球的表面。如果失掉森林,人类将失去赖于生存的条件,地球就会造成灾难。   “人类不要过分得意地征服了大自然,大自然迟早要报复的。”如果我们人类为种粮毁林开荒,填湖造田,那么生态平衡将被破坏,自然灾害也会接踵而来。我国古代楼兰王国毁林亡国,就是遭到自然报复的一场悲剧。   森林,只有森林掌管着奖惩大权。人类破坏了森林,必将受到大自然…  相似文献   

17.
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已开始利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来“砌墙”,这种生长着的墙夏天能吸热,冬天能御寒,如果植物品种选择得当,墙内外几乎四季常青,一派生机,给人以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有一种美的感觉。可以说,它是绿化、美化环境的“理想之墙”。  相似文献   

18.
当看到这个题目时 ,你可能会感到惊愕 :我们人类实行“计划生育”还困难重重 ,甚至成为“人类第一难事”,难道不具人类智慧的动物界还有可能搞“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吗 ?且慢 ,我下面说的确是事实 ,现在就让我向你介绍一下动物的“计划生育”吧。在自然界中 ,各种动物的繁殖、生长、进化和消亡都受到大自然的制约。生物学家经过考察研究发现 ,一些较高等的哺乳动物 ,经过长期的进化 ,获得了一种能控制生育的本领。埃及尼罗河曾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然而至今它两岸的环境大不相同。一侧树木繁茂 ,野草遍地 ,是野生动物最理想的栖息…  相似文献   

19.
“一只夜莺在我窗下通宵歌唱。我想到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夜莺和云雀:在莎士比亚之后,人类一再重复这些关于夜晚(夜莺)和清晨(云雀)的大自然的信号。在夜莺歌声的伴奏下,我想,莎士比亚从大自然中撷取一点素材,放进他的诗篇,纯属偶然;我却把这当作我的道路。”是的  相似文献   

20.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爱鸟周。偶团唐诗,该刘兼《春燕》诗云:“多时窗外语呢哺,只要佳人卷帘看。大厦已成须庆贺,高门倾入莫增嫌。花间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带雨泳。息数年情已度,营巢争肯傍他檐!”燕子,自古以采就来人类忠实的朋友,它与人们结伴而居,朝夕相处;为人类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它体态轻盈,翩翩而飞,为大自然展现生机,点缀春光,为人们生活频添众多情趣和无限通想,与人类结下7特殊的友谊,受到了人类广泛的赞誉。刘兼的这首诗无疑是歌唱人类与燕子友好相处的一首赞歌,也引起了我少年时代与燕子的一段友情。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