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类的活动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使之失去平衡,人类也时常遭到大自然的报复。1998年夏季我国南北同时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重重的惩罚。惨痛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值得欣喜的是,这次洪涝灾害引起了全国上下对森林保护...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受法律保护于超然人类为发展经济,提高生产率,不断地问大自然攫取;在建立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生态环境日渐破坏,地球资源日益减少……这些问题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发展,对人类的生存提出挑战,迫使人们思想中“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相似文献   

3.
从原始人启步的人类,据说是来自海洋的鱼类。海洋,自然就是人类老祖宗的家一自从上岸后,从猿到原始人,人都以大自然为居。许是有了此种亿万年积存的意识吧,人类潜意识中总认为“大自然是我的”。居屋的发明使“家”更像家,是文明的一大飞跃。然而,进入“家”的文明并未改变“大自然是我的”这一意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直至夏、商及西周前期,土地、山林、湖泽都任人出入、随意砍伐,破坏严重。今日我国西部的一些沙漠与“黄土高坡”,在那时就种下了祸根……历史是会发生一些怪事的。按今日语言说,重视环境治理、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政…  相似文献   

4.
王培 《中国林业》2012,(21):50-51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人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改造的过程。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人类自觉不自觉地过分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在短短的100年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展到很不和谐的地步,大自然也毫不留情地对人类实施了一次又一次的报复。厄尔尼诺、温室效应、沙尘暴、洪涝、干旱、荒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为此,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我们的祖先从原始时代就生存于森林,逐步发展了人类的文明。就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也不能离开森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犹如人体的皮肤,覆盖着地球的表面。如果失掉森林,人类将失去赖于生存的条件,地球就会造成灾难。   “人类不要过分得意地征服了大自然,大自然迟早要报复的。”如果我们人类为种粮毁林开荒,填湖造田,那么生态平衡将被破坏,自然灾害也会接踵而来。我国古代楼兰王国毁林亡国,就是遭到自然报复的一场悲剧。   森林,只有森林掌管着奖惩大权。人类破坏了森林,必将受到大自然…  相似文献   

6.
前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工业“三废”直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危害人类健康,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极其希望能够和大自然保持密切的接触,多些进行户外活动,让充分体现大自然风韵的宽广草坪、令人心旷神怡的清新空气和绚  相似文献   

7.
铁路是人类改造、利用大自然的一项杰作,在文化交流,物资流通等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今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交通工程设施。 凡是人类的工程,大部分都是以破坏大自然为代价取得效益的。铁路工程设施也不例外,在建筑铁路过程中,首先要破坏包括植被在内的原有地貌,才能构筑路基、道床以及铺设钢轨等。尤其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地形复杂、多变,筑路时的爆破、挖方、填方等施工措施,更是对地貌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因此,雨季时铁路沿线的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任意索取、宰割,造成了对大自然的破坏,沙尘暴、水灾、地震、干旱、泥石流等接踵而来。人类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开始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世界人口总数不断增多这一不可忽视的现状,人们正在突破想象极限,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最终实现在不进一步破坏大自然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栖息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大自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和环境问题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和环境允许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忘情于山水间,流连于大自然,热衷于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旅游形式。但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生存空间的破坏也是不能忽视的。比如,游客进入保护区带来噪音和污染;野生动物由于不断暴露在人类面前而产生行为改变;人为引起的土壤侵蚀和火灾等等,都必将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为了减少生态旅游的消极影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每时每刻都在同自然界打交道,获得生活所需的物质与能量。但自然界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和发展的。认识自然规律,最重要的是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平衡,就是自然界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着的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平衡。当人们为了生产,采取改善自然条件或生活环境措施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损害甚至破坏着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之后,定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特别是对森林这个“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旦破坏以后,就会造成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树木是地球的儿子,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而百年以上的古树更显珍贵。古树经历了时间变迁的沧桑,记录着历史的故事,也揭示了大自然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古树应该说是人类最珍贵的朋友。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古树遭受人类的冷落,甚至因廉价的利润而受到致命的摧残。值得欣慰的是,人类在饱受砍伐森林带来的大自然的报复以后,开始懂得保护森林,爱惜古木。更值得高兴的是,在我们地球村里,还有一个“古树敬老院”,她就是江西省景德镇市得雨生态园。 五万棵古树的乐园 在中国广褒的大地上,由于森林被砍伐,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于是风沙、洪水、干旱接踵而来。痛定思痛之后,人们开  相似文献   

13.
人与动物本是“地球村”的共同居民,可是由于人类依仗其自身的智慧和强大的力量,不断的对野生动物展开攻击和侵犯。例如任意捕杀、狩猎、乱伐森林等,使它们的生存环境缩小了、生存条件恶劣了。这使它们为如何生存下去产生极大的危机感,因而有些动物对人类采取报复行为,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之一。人类应当以此为教训,“爱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1996年10月,以美国著名动物生态学家雅各布·米尔为首的科学家考察队一行7人,在巴西亚马逊河上游密林中,遭到一群恐怖的“血蛙”及“巨蛙”的袭击,尽管最后获…  相似文献   

14.
儿童节刚过,致完青春的网友们开始“致童年”:“小时候,家边上有一条承载了无数美好回忆的小河,而如今它已被上游的化工厂变成了黑色的臭水沟,岸边还堆满了垃圾……”曾几何时,我们将大自然称作朋友,和平相处互利共存;后来,大自然成为人们肆无忌惮索取和毫无顾忌破坏的对象;如今,它和我们似乎站在了对立的两端:雾霾、水污染、镉大米、垃圾围城,备受伤害的大自然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实施报复,环境已成人类健康之殇。  相似文献   

15.
从猿到人,人类没一天离开过森林的怀抱。地球上,是森林给人类创造了生存条件,让人类赖以生息,所以,人们才把森林比作“人类的摇篮。 森林既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能提供木材,药材,制造氧气和美化环境,它是人类财富的源泉,自然的卫士,素有“农业的保姆”、“绿色的金库”、“大自然的美容师”、“不收医药费的医生”等美称。  相似文献   

16.
人从森林走出来,由农村聚居到城镇,逐渐离开了大自然。作为自然的一员,人又不能脱离大自然,在漫长的人类长河中,人类写下了来自自然、索取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最后回归自然的文明史。于是便创造出园林设计,以人工再造自然,恩格斯称为第二自然。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更有众多名山大川的钟灵毓秀。从殷周时期的“灵囿”,作为中国园林的起源,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经秦汉时期的建筑宫苑,唐宋写意山水园,形成独特风格的中国自然园林。我国大半国土是山岳,黄河长江水滚滚流淌,人们在崇拜自然到治山治水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崇尚山水的文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作品和理论著作。明末造园家计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结合自己的造园实践,创造了被称为中国园林艺术第一名著的《园治》,是集美学、艺术、科学于一体的中国古典造园专著,《园治》作品应当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然图画”。园林绿化是融进自然美景基质,具有再创性审美价值的人文绿化境域,它既表明人类与绿色大自然密不可分的相依关系,又表明对大自然的认识与改造,再创自然环境的美好愿望,它是由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天人合一”的整体。园林绿化与时俱进而又万变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朋友们:天空因为有了自由翱翔的鸟类,才显得辽阔高远;地球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鸟类,才显得生机勃勃!鸟类是大自然的功臣,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她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物质生活、拓展人类的思想和智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人口的剧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鸟类的家园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8.
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便不断对大自然进行利用和改造。从原始社会到18世纪,人类基本尊重和顺应自然;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起,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企图以科学控制和征服自然,却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二战后各工业国家开始反省,在有节制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环境;20世纪60年代后,“回归大自然”成为欧美国家的流行口号。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变化,生态思想相应经历了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觉醒、生态自觉四个阶段。我国历史上儒、释、道并行,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均恪守“平行取向”——即强…  相似文献   

19.
根雕中根材处理的诀窍董金伟,李承水根雕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的树根所做的既“奇”又“巧”的文章。奇,是使千姿百态的根材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巧,是借助根材的某一特定角度或方位,通过天然产生的瘤疤、窟窿等来表现大自然的神韵。据笔者的经验,根雕艺术的加工成...  相似文献   

20.
《国土绿化》2018,(10):1-1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大自然的调节器;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森林与城市这两个名词因生态环境日益出现的问题联系在了一起,才有了如今的“森林城市”和“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