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蒋彬  何嵋  王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23-7424,7427
[目的]分析水稻精米中铁含量的差异。[方法]从国内不同地区采集了239份水稻样品,用ICP测定稻米中各种元素含量,研究不同基因型精米的铁含量分布,分析铁含量与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以及与氨基酸含量的关系,遴选出富铁的水稻品种。[结果]239份稻米样品中铁含量在1.15~43.84 mg/kg,平均值为(13.056±3.613)mg/kg,变异系数为28%。不同基因型水稻精米铁含量频率为正态分布,其含量差异极为显著。精米中铁含量与微量元素Cr、Ni、As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Cu、Mo、Zn相关性极显著。精米中铁含量与氨基酸呈负相关,且均不显著。[结论]水稻精米铁含量除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之外,还受气候、土壤和灌溉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8个含铁量较高的优质水稻品种,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叶面喷施新型氨基酸铁肥[Fe(Ⅱ)-AA]对不同品种水稻精米铁含量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Fe(Ⅱ)-AA对不同品种水稻精米铁含量增效显著,8个品种水稻精米总体平均铁含量达3.99 mg·kg-1,比对照喷清水显著提高了19.46%;叶面喷施Fe(Ⅱ)-AA后,精米铁含量最高的是日本晴突变体,达4.97 mg·kg-1,比对照显著提高了34.62%;此外,叶面喷施Fe(Ⅱ)-AA能显著增加精米中蛋白质含量、赖氨酸等必须氨基酸含量和15种氨基酸总量.因此,叶面喷施Fe(Ⅱ)-AA可以成为生产实际中提高稻米铁含量和营养品质的经济、有效的农艺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品种资源库保存的186份材料的铁、锌尧锰和铜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稻米中铁、锌尧锰、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比较不同类型品种Fe、Mn、Cu和Zn平均含量,白米和黑米之间Mn和Cu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黑米Fe和Zn含量则显著高于白米;黑米糯稻Fe和Zn含量显著高于白米糯稻,两者之间的Mn和Cu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品种Fe与Zn、Mn与Cu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Cu与Zn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Fe与Mn、Fe与Cu、Mn与Zn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精米中Fe、Mn、Cu和Zn含量显著低于糙米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镉低积累型水稻品种并开展镉超标稻田表现评价研究,为广西中低度镉污染稻田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品种和数据参考。【方法】以114份(V1~V114)水稻低镉品种育种材料为试验对象,从中筛选综合性状优良且籽粒表现为镉低积累的目标材料;对目标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测定其在广西不同试验点的农艺性状和精米镉含量。【结果】初步筛选试验的114份参试材料中,除V102的精米镉含量低于最低检测值外,其余113份水稻育种材料的精米镉含量范围在0.01~0.35 mg/kg,平均值为0.10 mg/kg,筛选得到综合性状优良且精米镉含量较低的材料V111(审定后名称为桂育12)。桂育12在中低度镉污染区大田验证种植时,精米镉含量(0.01~0.10 mg/kg)未超出国家标准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限值(0.20 mg/k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5.0,土壤镉含量3.0 mg/kg条件下,桂育12精米镉含量(0.34 mg/kg)有超标风险;各试验中土壤镉含量对桂育12部分农艺性状指标影响显著(P<0.05),但属于品种种植的正常波动范围,对米质和产量的综合影响有限。【结论】从114份水稻材料中筛选出的镉低积累品种桂育12,经多年多点试验验证,在中低度镉污染稻田产出的稻米镉含量不超标,籽粒镉低积累性状较稳定,综合性状表现受土壤镉含量影响较小,可在广西中低度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测定分析了50份改良爪哇稻米粒中铁、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改良爪哇稻糙米和精米中锌元素含量高于铁,糙米和精米中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83±3.72) mg/kg和(4.24±1.86) mg/kg,锌分别为(29.13±6.69) mg/kg和(21.11±4.28) mg/kg.糙米与精米的成对样本t检验表明,糙米中铁元素的含量与精米的差异极显著,而锌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糙米与精米中铁元素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0**),精米中铁与锌元素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85*).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以武香粳9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在江苏南京和云南丽江研究了不同水稻基因型的产量和品质特性及其生态变异性.结果表明,丽江点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南京点,丽江点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南京点,其他构成因素在两生态点间差异较小.通径分析表明,每穗颖花数是限制丽江点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南京点是有效穗数.基因型、生态环境及其互作均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稻米品质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稻谷产量、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每穗颖花数受基因型控制,千粒重受基因型或环境的独立影响;糙米率、整精米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调控,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垩白米率受基因型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共同调节.丽江点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米率和糊化温度偏低,表明丽江点稻米品质稍优于南京点.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吉林省种植的58份不同熟期品种为试材,根据农业部优质米标准,对不同熟期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比较,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稻米品质性状及与食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碾米品质性状中,整精米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外观品质性状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品质性状中,胶稠度与食味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呈微弱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呈极显著负相关,今后优质米育种中应注意改善稻米品质的垩白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产量构成因子明显地影响着稻米品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实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栽培过程中以提高有效穗数为重点,可使稻米品质实现优化,达到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海南西部地区土壤-水稻系统的铅含量分布特征,阐明土壤铅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水稻铅含量生态风险。[方法]以海南西部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地统计学和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研究区内土壤-水稻系统的铅含量分布特征。[结果]海南西部土壤铅含量为43.6 mg/kg,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铅含量存在差异,区内土壤铅含量分布受母质分布的影响,而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不紧密。水稻精米铅含量低于秸秆,含量均值分别为0.14和3.48mg/kg,且水稻精米铅含量与土壤性质关系不紧密。[结论]海南西部地区土壤铅含量总体偏低,水稻精米铅含量低于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稻米铅含量限量,区内的铅污染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测定分析了50份改良爪哇稻米粒中铁、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改良爪哇稻糙米和精米中锌元素含量高于铁,糙米和精米中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83±3.72)mg/kg和(4.24±1.86)mg/kg,锌分别为(29.13±6.69)mg/kg和(21.11±4.28)mg/kg。糙米与精米的成对样本t检验表明,糙米中铁元素的含量与精米的差异极显著,而锌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糙米与精米中铁元素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0**),精米中铁与锌元素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8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福建省推广的粳稻品种。[方法]以福建省选育和引进的10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常规栽培收获后保存90d,待米质稳定后测定其碾米、外观、蒸煮和营养品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其品质性状。[结果]10个品种9个性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胶稠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的加权关联度依次为玉米稻〉越定〉Kang-baedo〉Gun20〉Jineiya〉糯谷〉明粳2号〉畸剑稻〉龙双广〉Perurithuo.69.29。综合品质好的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均较突出。[结论]玉米稻、越定综合品质最好,适合在福建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2.
FAAS法测定原生态硒米中的微量元素铁和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生态丹寨精硒米中微量元素铁和镍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仪器最佳工作条件,湿法消解硒米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微量元素铁和镍。[结果]原生态丹寨精硒米中微量元素铁和镍的含量分别为8.00和0.50 mg/kg。[结论]该研究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保证大米的口感,研究不同储藏方式对稻米食味值的影响.[方法]选取3种辽宁地区优质稻米品种为材料,用不同储藏方式对每个品种分别进行处理,为期11个月,利用日本进口SATAKE食味计进行食味值测定.[结果]不同储藏方式下,3个品种在食味上的差异很大,越光介于65 ~ 85,盐粳48介于61 ~ 80,而辽星1号介于50 ~69.除辽星1号的冷库精米的食味值变异系数大于冷库真空米的食味值变异系数外,不同储藏方式下食味值的波动情况均为冷库稻谷<冷库真空米<冷库精米<大库精米<大库稻谷<大库真空米,即低温储藏下大米食味值的波动较小,并且以稻谷方式储藏的大米食味值波动也较小.[结论]研究可为稻米粮食的储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早籼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广西近几年来早籼品种(组合)的稻米品质状况。[方法]以大面积推广利用及新组配的10个早籼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早籼三系杂交水稻稻米的品质性状。[结果]参试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和精米长度的达标率最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性状的达标率为0;参试组合的大多数品质性状表现一般,无一组合的全部品质指标能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米2级标准。[结论]该研究为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现有水稻品种(组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灌浆过程中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和积累及分配变化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10个水稻基因型的各组织器官氮素积累、分配利用与氮素利用效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穗中的氮素含量品种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鞘叶和茎中的氮素含量主要在灌浆后期呈显著的差异。穗中氮素积累的增加伴随着鞘叶和茎的氮素积累的下降,尤其是鞘叶更明显,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随籽粒灌浆进程穗中氮素比例增加伴随鞘叶和茎的氮素比例减少。同样,穗、鞘叶、茎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籽粒灌浆后期品种间呈显著的差异。籽粒灌浆不同时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呈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成熟期穗和鞘叶氮素含量、鞘叶的氮素积累量和鞘叶氮素分配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灌浆中后的穗氮素积累分配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水稻氮高效育种工作中,结合组织氮素进行选择,可有效地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6.
硒肥对早、晚季水稻精米和米糠中硒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23个基因型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早、晚季齐穗期喷施硒肥,研究硒肥对早、晚季水稻精米和米糠中硒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季喷施外源硒肥均能显著增加精米和米糠中硒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差异很大;大多数的水稻品种晚季喷施外源硒肥的效果显著优于早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